第一百八十六章三九計劃
鼓上蚤汪文言一臉肅穆的站立在眾人麵前,好像孔聖人在人間的化身一般。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獄吏出身的南直隸議員,雖任俠仗義,對江湖上、官場上的門檻兒門清,卻是個不讀書的粗人。就連汪文言的那個監生身份,也是花銀子捐的。
就連南直隸來的那些議員中,也有不少人對汪文言頗有微詞,認為和這個粗鄙之人為伍,有失自己讀書人風範。
不過,在真正的南直隸主事人眼裏,那些讀書人張口仁義道德,舉足禮儀規範,實在不如這個汪文言好用。
無獨有偶,陝西方麵推出的主事人雲良也是個跑江湖的商人。雙方的主事人有誌一同,用兩個平時上不了台麵的漢子,進行兩大集團的對決。隻不過雲良曾進過學,更捐了個爵位在身,看上去比汪文言光鮮一些。
被汪文言指著鼻子質問,雲良也不好避而不答。當即便起身回應道:“汪兄此言謬也,我中華衣冠世所莫及,四周蠻夷無不欽佩萬分。沿邊各國,如朝鮮、扶桑、安南等國,無不遣使來學。如今我大明出海墾荒,讓蠻夷之民見識我天朝禮儀,這何嚐不是在宣揚教化?”
“說得好,我天朝上國,就應該宣揚教化於海外。”東側的嘉賓席上,突然冒出了一聲喝彩聲,這是朱由校事先安排好的托兒。
一時間,會場內喝彩聲不斷,無不是在為雲良喝彩。
汪文言頹然的坐回了座位上,臉上滿是疲憊。
這些日子,汪文言一直在各省議員的住處行走,也能清醒的把握到局勢。那些北方佬,特別是那個雲良,也不知道跟各省議員們灌了什麽迷魂湯,讓他們個個死了心要開海。
按理說,這樣明顯的頹勢,就要和對方尋求緩解,通過談判來劃分雙方利益。可奇怪的是,北方人不願意談判,畢竟他們勝麵很大。而自己這方,東林黨的諸位大佬也不同意談判,非要在評議會會場上和陝西人做個了斷,可又拿不出好的製勝辦法。
無奈之下,汪文言隻好用空洞的大義相責,試圖讓各省議員囿於儒家傳統禮儀,動搖出海決心。
接下來該怎麽辦?
汪文言一直在想,東南沿海的各省代表們也在想,東林黨的大佬們更在想……
以前,朝臣反對開海,隻需要將祖製一撩,皇上自然會乖乖的屈服。可是,現在這招不好用了。
主張開海的是北方的老百姓,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隻是想吃口安生飯。在這簡單樸實的借口麵前,縱是有千百個理由,也不太好用。若是強行反對,皇帝一個居心莫測,意圖殘害百姓的帽子蓋下來,就會灰飛煙滅。
不管怎麽說,汪文言們最終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幾個議員不疼不癢的問了雲良幾個問題後,汪文言又站了起來,“汪某還有幾事不明,望雲兄不吝賜教。”
“汪兄請講。”
“雲兄可知,前不久我大明軍隊曾在澎湖和夷人賊寇交手,損失極為嚴重?”汪文言問。
“雲某自然知道。”
“大海茫茫,時常有賊寇出沒。雲兄既然提倡出海,可曾想過那些出海民眾的安危?”
“自然想過,”雲良淡淡一笑,“朝廷養兵百萬,枕戈達旦,不正是為了護佑我大明百姓安危嗎?若是有賊寇襲擾我墾荒百姓,自會有天子兵馬出麵征剿。”
“這話倒是不假,”汪文言微微頷首,卻又問道,“我大明這些年來災荒不斷,國庫空虛,以至於沿海水師船隻殘破不堪。若是出兵清剿,就要大量打造船隻,訓練士卒。請問,這軍費又從何來?”
東側的貴賓席上,葉向高和幾位老友並肩而坐,正聚精會神的聽著雲良和汪文言辯論。當聽到汪文言質問軍費從何而來時,不由的麵帶微笑。
作為曾經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太知道朝廷的財政狀況了。入不敷出、卯吃寅糧等等,隻要是形容財政不好的詞,都可以往上麵套。而且,朝廷的財政還十分混亂,中央各官署,地方各衙門,都有著部分財政權。雖然當今整頓了中央財政,令戶部專理財政,可在地方上,卻還是一盤散沙。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鞏固海防,重整艦隊,那就要征稅。可這稅是好征得嗎?
上有祖製,太祖皇帝有言在先,嚴禁後世之君盤剝小民。中有貪官,雁過拔毛、層層盤剝。到了民間,還有士紳兼並土地,隱瞞人口。為了海上的那點糧食,鬧得***,值得嗎?
葉向高在這裏美美的想著,可雲良話一出口,葉向高的臉就變了顏色。
“汪兄言之有理,國朝確實財政空虛,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海上艦隊。”雲良點頭表示同意,“可是,想要國庫充足也並不難,隻要允許出海墾荒的船隻捎帶各種貨物,朝廷就可以從市舶司獲取充足的財物。”
“這個蠢貨,難道想把天下人得罪完嗎?”葉向高憤憤不平的罵道。
在過去的二百多年來,大明朝的商稅幾乎從未收過商稅。即便是強勢如張居正,也隻敢在土地上打轉。萬曆皇帝收了點商稅(礦稅),卻被大臣們罵的狗血噴頭。當今皇帝比較聰明,想出了一個賣爵位的法子斂財。可即便如此,當今也是幾番試探,也沒有下定收商稅的決心。
如今倒好,雲良這個蠢貨,竟然主動要求在開海時收稅,這不是在給皇帝借口嗎?
葉向高氣急不過,便想親自站起來和雲良批駁。幸虧坐在他身邊的史繼偕眼疾手快,一把將葉向高抓住。
會場內,汪文言心中一陣狂喜。不交商稅可是全大明士紳的共識,看來雲良已經昏了頭。
醞釀了一下情緒,組織了一下語言,汪文言就想乘勝追擊。但不是將雲良批駁的啞口無言,而是想讓雲良更多失言。反正,這評議會***是不記名***,各省議員為了避免繳稅而投反對票也是有可能的。
可就在這時,人群中卻又冒出了一個聲音,“雲良你這個傻瓜,光說那些沒有的做什麽?你應該告訴那些議員,投了開海的讚同票,你會給他們什麽好處。”
會場內一陣驚愕,然後哄堂大笑起來。
朱由校直笑得眼淚眼淚都出來了,邊笑邊捶打著魏忠賢的腿,問道:“這也是你安排的托兒?也太逗了。”
魏忠賢腿上傳來陣陣劇痛,可臉上還是麵帶微笑,“爺,這個可不是小的事先安排的。”稍一遲疑,又道:“聽聲音年齡不大,估計是那個府上的少公子,頑童習性。”
汪文言氣的腮幫子鼓鼓的,“方閣老,如此嚴肅莊重之地,豈能容人如此喧嘩?”
方從哲身負主持會議職責,雖對汪文言講話有些不滿,但也隻能站起身大喊道:“會場內不許喧嘩,若有違背者,一定驅出門外。”
會場內漸漸的靜了下來,各省議員紛紛看著雲良,等候他的回答。
雲良微微一笑,向眾人抱拳道:“剛才那位小兄弟說的很對,既然要開海,那就要將開海的好處給大家講明。”
“雲某以為,這開海最大的好處,一是糧食,”雲良緊扣著這次會議的主題,“在海外墾荒後,各省糧行將獲得大量的糧食,維持本省百姓的溫飽。而海外生產的糧食,隻要朝廷一紙文書,就可以拒之門外,並不會影響到國內的糧價。”
眾議員聽得暗暗點頭,他們多是各省糧行的股東,本就是為了參加糧食會議而來,對糧食的關注性自然比較高。
“其次是道路,運送糧食需要道路。而修築道路卻會給百姓帶來大量的就業……”
“修建道路的錢財從哪裏來?朝廷未必有那麽多閑錢吧。”一個議員起身問道。
“從市舶司來。”雲良微微一笑,“諸位賢達都是見多識廣之人,也應當發現了糧食配給製的不足。由於百姓需要花錢購買糧食,那我們就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掙錢的機會。
目前,給百姓提供掙錢機會的,是朝廷在各地興建的道路、水利工程。可這些工程都有完工的那一天。接下來怎麽辦?繼續興修水利明顯是不可能的。一是朝廷沒錢,二是各地也不需要那麽多的水利。”
“那你說怎麽辦?”議員中有人在問。
“開辦工場,並把生產的東西賣到海外去。”雲良道。
“我們四川,離大海上萬裏遠,能賣出去嗎?”一個四川的議員搖頭道。
“我們陝西,離大海也不近啊。”雲良笑道,“因此,雲某想出了一個三九計劃,來保證各省都能在開海中獲利。”
“三九計劃?”眾人不解。
“三九計劃,就是要開九個港口,創辦九個商行,興建三縱三橫九條道路。”雲良道。
“其中,九個港口就是要從北到南設九個市舶司,全麵開海。朝廷可設立艦隊,對任何不在這九個地方交易的船隻進行打擊。”
鼓上蚤汪文言一臉肅穆的站立在眾人麵前,好像孔聖人在人間的化身一般。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獄吏出身的南直隸議員,雖任俠仗義,對江湖上、官場上的門檻兒門清,卻是個不讀書的粗人。就連汪文言的那個監生身份,也是花銀子捐的。
就連南直隸來的那些議員中,也有不少人對汪文言頗有微詞,認為和這個粗鄙之人為伍,有失自己讀書人風範。
不過,在真正的南直隸主事人眼裏,那些讀書人張口仁義道德,舉足禮儀規範,實在不如這個汪文言好用。
無獨有偶,陝西方麵推出的主事人雲良也是個跑江湖的商人。雙方的主事人有誌一同,用兩個平時上不了台麵的漢子,進行兩大集團的對決。隻不過雲良曾進過學,更捐了個爵位在身,看上去比汪文言光鮮一些。
被汪文言指著鼻子質問,雲良也不好避而不答。當即便起身回應道:“汪兄此言謬也,我中華衣冠世所莫及,四周蠻夷無不欽佩萬分。沿邊各國,如朝鮮、扶桑、安南等國,無不遣使來學。如今我大明出海墾荒,讓蠻夷之民見識我天朝禮儀,這何嚐不是在宣揚教化?”
“說得好,我天朝上國,就應該宣揚教化於海外。”東側的嘉賓席上,突然冒出了一聲喝彩聲,這是朱由校事先安排好的托兒。
一時間,會場內喝彩聲不斷,無不是在為雲良喝彩。
汪文言頹然的坐回了座位上,臉上滿是疲憊。
這些日子,汪文言一直在各省議員的住處行走,也能清醒的把握到局勢。那些北方佬,特別是那個雲良,也不知道跟各省議員們灌了什麽迷魂湯,讓他們個個死了心要開海。
按理說,這樣明顯的頹勢,就要和對方尋求緩解,通過談判來劃分雙方利益。可奇怪的是,北方人不願意談判,畢竟他們勝麵很大。而自己這方,東林黨的諸位大佬也不同意談判,非要在評議會會場上和陝西人做個了斷,可又拿不出好的製勝辦法。
無奈之下,汪文言隻好用空洞的大義相責,試圖讓各省議員囿於儒家傳統禮儀,動搖出海決心。
接下來該怎麽辦?
汪文言一直在想,東南沿海的各省代表們也在想,東林黨的大佬們更在想……
以前,朝臣反對開海,隻需要將祖製一撩,皇上自然會乖乖的屈服。可是,現在這招不好用了。
主張開海的是北方的老百姓,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隻是想吃口安生飯。在這簡單樸實的借口麵前,縱是有千百個理由,也不太好用。若是強行反對,皇帝一個居心莫測,意圖殘害百姓的帽子蓋下來,就會灰飛煙滅。
不管怎麽說,汪文言們最終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幾個議員不疼不癢的問了雲良幾個問題後,汪文言又站了起來,“汪某還有幾事不明,望雲兄不吝賜教。”
“汪兄請講。”
“雲兄可知,前不久我大明軍隊曾在澎湖和夷人賊寇交手,損失極為嚴重?”汪文言問。
“雲某自然知道。”
“大海茫茫,時常有賊寇出沒。雲兄既然提倡出海,可曾想過那些出海民眾的安危?”
“自然想過,”雲良淡淡一笑,“朝廷養兵百萬,枕戈達旦,不正是為了護佑我大明百姓安危嗎?若是有賊寇襲擾我墾荒百姓,自會有天子兵馬出麵征剿。”
“這話倒是不假,”汪文言微微頷首,卻又問道,“我大明這些年來災荒不斷,國庫空虛,以至於沿海水師船隻殘破不堪。若是出兵清剿,就要大量打造船隻,訓練士卒。請問,這軍費又從何來?”
東側的貴賓席上,葉向高和幾位老友並肩而坐,正聚精會神的聽著雲良和汪文言辯論。當聽到汪文言質問軍費從何而來時,不由的麵帶微笑。
作為曾經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太知道朝廷的財政狀況了。入不敷出、卯吃寅糧等等,隻要是形容財政不好的詞,都可以往上麵套。而且,朝廷的財政還十分混亂,中央各官署,地方各衙門,都有著部分財政權。雖然當今整頓了中央財政,令戶部專理財政,可在地方上,卻還是一盤散沙。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鞏固海防,重整艦隊,那就要征稅。可這稅是好征得嗎?
上有祖製,太祖皇帝有言在先,嚴禁後世之君盤剝小民。中有貪官,雁過拔毛、層層盤剝。到了民間,還有士紳兼並土地,隱瞞人口。為了海上的那點糧食,鬧得***,值得嗎?
葉向高在這裏美美的想著,可雲良話一出口,葉向高的臉就變了顏色。
“汪兄言之有理,國朝確實財政空虛,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海上艦隊。”雲良點頭表示同意,“可是,想要國庫充足也並不難,隻要允許出海墾荒的船隻捎帶各種貨物,朝廷就可以從市舶司獲取充足的財物。”
“這個蠢貨,難道想把天下人得罪完嗎?”葉向高憤憤不平的罵道。
在過去的二百多年來,大明朝的商稅幾乎從未收過商稅。即便是強勢如張居正,也隻敢在土地上打轉。萬曆皇帝收了點商稅(礦稅),卻被大臣們罵的狗血噴頭。當今皇帝比較聰明,想出了一個賣爵位的法子斂財。可即便如此,當今也是幾番試探,也沒有下定收商稅的決心。
如今倒好,雲良這個蠢貨,竟然主動要求在開海時收稅,這不是在給皇帝借口嗎?
葉向高氣急不過,便想親自站起來和雲良批駁。幸虧坐在他身邊的史繼偕眼疾手快,一把將葉向高抓住。
會場內,汪文言心中一陣狂喜。不交商稅可是全大明士紳的共識,看來雲良已經昏了頭。
醞釀了一下情緒,組織了一下語言,汪文言就想乘勝追擊。但不是將雲良批駁的啞口無言,而是想讓雲良更多失言。反正,這評議會***是不記名***,各省議員為了避免繳稅而投反對票也是有可能的。
可就在這時,人群中卻又冒出了一個聲音,“雲良你這個傻瓜,光說那些沒有的做什麽?你應該告訴那些議員,投了開海的讚同票,你會給他們什麽好處。”
會場內一陣驚愕,然後哄堂大笑起來。
朱由校直笑得眼淚眼淚都出來了,邊笑邊捶打著魏忠賢的腿,問道:“這也是你安排的托兒?也太逗了。”
魏忠賢腿上傳來陣陣劇痛,可臉上還是麵帶微笑,“爺,這個可不是小的事先安排的。”稍一遲疑,又道:“聽聲音年齡不大,估計是那個府上的少公子,頑童習性。”
汪文言氣的腮幫子鼓鼓的,“方閣老,如此嚴肅莊重之地,豈能容人如此喧嘩?”
方從哲身負主持會議職責,雖對汪文言講話有些不滿,但也隻能站起身大喊道:“會場內不許喧嘩,若有違背者,一定驅出門外。”
會場內漸漸的靜了下來,各省議員紛紛看著雲良,等候他的回答。
雲良微微一笑,向眾人抱拳道:“剛才那位小兄弟說的很對,既然要開海,那就要將開海的好處給大家講明。”
“雲某以為,這開海最大的好處,一是糧食,”雲良緊扣著這次會議的主題,“在海外墾荒後,各省糧行將獲得大量的糧食,維持本省百姓的溫飽。而海外生產的糧食,隻要朝廷一紙文書,就可以拒之門外,並不會影響到國內的糧價。”
眾議員聽得暗暗點頭,他們多是各省糧行的股東,本就是為了參加糧食會議而來,對糧食的關注性自然比較高。
“其次是道路,運送糧食需要道路。而修築道路卻會給百姓帶來大量的就業……”
“修建道路的錢財從哪裏來?朝廷未必有那麽多閑錢吧。”一個議員起身問道。
“從市舶司來。”雲良微微一笑,“諸位賢達都是見多識廣之人,也應當發現了糧食配給製的不足。由於百姓需要花錢購買糧食,那我們就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掙錢的機會。
目前,給百姓提供掙錢機會的,是朝廷在各地興建的道路、水利工程。可這些工程都有完工的那一天。接下來怎麽辦?繼續興修水利明顯是不可能的。一是朝廷沒錢,二是各地也不需要那麽多的水利。”
“那你說怎麽辦?”議員中有人在問。
“開辦工場,並把生產的東西賣到海外去。”雲良道。
“我們四川,離大海上萬裏遠,能賣出去嗎?”一個四川的議員搖頭道。
“我們陝西,離大海也不近啊。”雲良笑道,“因此,雲某想出了一個三九計劃,來保證各省都能在開海中獲利。”
“三九計劃?”眾人不解。
“三九計劃,就是要開九個港口,創辦九個商行,興建三縱三橫九條道路。”雲良道。
“其中,九個港口就是要從北到南設九個市舶司,全麵開海。朝廷可設立艦隊,對任何不在這九個地方交易的船隻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