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後續發展


    當朝首輔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毆打,這件事情很快就傳的沸沸揚揚,不出人意外的是,坊間***很快就集體站在了方從哲這邊。


    這固然是有心人在背後推波助瀾結果,但嚴格的來說,這也是民心向背的一種體現。


    和前朝不同,大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宰相,作為皇帝秘書機構的內閣,便成了大明的權力中樞,而內閣首輔,也因此成了百官之首。


    同時,現在能識文斷字的,能發出***的,無不是讀書人。但凡是讀書人,就會以入閣為相為最高目標。也就是說,內閣首輔不但是百官之首,還是士林之望。


    如今,內閣首輔被人打了,那些讀書人怎不感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哪怕是平日和方從哲再不對勁,糾葛再多,這時候也會出麵支持方從哲,以打擊宗室的囂張氣焰


    一時間,文臣、武將,甚至還有些勳貴,但凡夠些分量,就要去方府去看望方大首輔。哪怕是平日和方從哲不對勁的,也是放下了過節去轉上一轉。至於給皇帝上封奏章,彈劾一下打人的凶徒,更是舉手之勞。


    就如東林黨大佬葉向高所說,“這次毆打方閣老,分明就是不把內閣,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如不嚴懲凶手,內閣又如何領袖群臣,又如何幫助皇帝治理天下?”


    “我知道這些年來,朝廷財政困難,對宗室有照顧不到的地方,以至於部分宗室的生活陷入困境,可這也不是打人的理由啊。況且,皇上、朝廷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宗室應該多些耐心,給皇上、給朝廷點時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當眾行凶,毆打朝廷官員。”


    葉向高的話還是給宗室留了點顏麵,而那些初生牛犢的科道言官,可就是鬧破了天。(.)他們搜集了宗藩曆年來的種種罪證,成功的將大明幾乎所有的宗室名聲進行了抹黑。更有甚者,甚至提出了激進的口號,說宗藩與國無益,卻虛耗國帑、滋事生非,要求整頓宗藩,將有罪的宗藩全部開革。


    就連宗室中也出現了一種聲音,認為這些宗室子弟當眾毆打朝廷官員,實在罪大惡極,要求皇帝嚴懲。


    可麵對眾口一致的嚴懲呼聲,朱由校卻遲遲沒有發出聲音。


    這些打人的凶手確實應當受到嚴懲,可如何懲處,卻讓朱由校作了難。


    處理宗室事務,按理應當由宗人府全權處置。可大明的宗人府卻是個怪胎,為了防止宗室借宗人府影響朝政,原本應當由親王擔任的宗人令,卻改由元勳外戚大臣兼領。同時,宗人府又歸禮部管理,隻下設了一個經曆司,設正五品經曆一人,掌管發收公文。如此一來,處理宗室事務的宗人府便成了空殼機構。


    這要是擱在以前,也無所謂。宗室犯罪後如何處置,完全由皇帝的心意決定,是削爵還是圈禁,根本不用外臣質疑,至於各地藩王,更是沒有質疑的權利。


    可現在卻不成了。


    那些打人的凶手雖然可惡,可他們畢竟是為了宗室利益打得人。屬於手段錯誤,但心卻是好的。正所謂無心作惡,雖惡不懲,朱由校在處置前必須要考慮到宗室的感受。而且,這些宗室子弟全部是皇家宗學的學生,都是各王府、各將軍府的嫡子。當初是朱由校一力保證,才讓他們到京城來讀書的,現在總不能過河拆橋,不理不問。


    這樣一來,這些打人的就不能嚴格處置,可要是處理的輕了,又難以向大臣們交代。朱由校做起了難。


    “皇上,現在案子已經結了,博兒也判了個斬立決,”坤寧宮裏,朱由校一個不巧,又遇見了博平伯夫人,不,應該說是博平伯夫人苦苦等了多時,終於等到了皇帝。一見到皇帝,博平伯夫人就紅著眼睛,向皇帝哀求,“臣妾隻有這一個孩子,還請皇上看在先皇後的份上,饒博兒不死……”


    朱由校摸了摸鼻子,想起博平伯一家在這個案子上還算聽話,配合著自己整頓了一下京城風氣,便點點頭,“你讓博平伯上份奏章上來,朕批了就是。”又想了想,朱由校擺了擺手,“就罪減一等吧,先保住命再說。等過幾年,風聲不那麽緊了,朕再赦免他。”


    “臣妾遵旨。”博平伯夫人破涕為笑,“臣妾一定嚴加管束,決不讓他再觸犯刑律。”


    朱由校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博平伯夫人退下,心中卻有了個主意。


    第二天,朱由校便下了道聖旨,讓三法司按照大明律,來判決宗室打人一案。


    “皇上,你這不是有意袒護嘛。”大學士沈飀苦著臉,對皇帝抱怨道。


    按照大明的禮製,宗室的爵位高於勳貴的爵位,勳貴的爵位如公侯伯三等,都是超品。這樣一來,打人的這些宗室子弟的身份地位,就遠遠地高於挨打的方從哲。要知道,方從哲的官職品級也不過是當朝一品,又如何和宗室相媲美。


    朱由校沒好氣的白了沈飀一眼,“誰讓你比較雙方的身份地位了?無故鬥毆是什麽罪過?毆打長者又是什麽罪過?你就不會按他們都是白身來判罰?”


    沈飀眼前一亮,對啊,這樣一來,案子到時好判了。不過,沈飀麵色古怪的看了皇帝一眼,“無故鬥毆杖八十,毆打長者罪加一等。若是這樣判罰,怕是朝野不服啊?”


    “那你說怎麽辦?”朱由校有些煩躁,“那些宗室子弟雖然不堪,可他們畢竟是君,要是處罰重了,宗室怕是不服。”說罷,朱由校擺了擺手,“就這樣定了,杖責時候,記著別打殘人了。還有,”朱由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讓薑旭也好,其他人也好,寫份奏章上來,改八議事前免罪為事後減罪,也免得有人唧唧歪歪,說什麽‘刑不上大夫’。”


    朱由校琢磨著,冷不丁讓宗室子弟在眾目睽睽下挨打,難免有人說三道四,不如以‘八議’改革為借口,也免得事後耳邊不清淨。


    “臣,遵旨。”沈飀猶豫了一下,終於接下了旨意。


    打人的事情就這樣了結了,可他帶來影響卻極其深遠。大臣們見皇帝極力袒護宗室,心中更是不滿。但礙於案子已經結案,也不好再提,大臣們就將目光轉到了《宗室生活狀況》報告上,極力反對朝廷撥出銀兩,改善宗室生活。


    比如說戶部就提出,說朝廷用度困難,實在沒有錢給宗室加俸祿。並提出了一個提議,要求將現在的宗室總用度,作為今後的宗室用度總額度。也就是說,不管今後宗室人口如何繁衍,朝廷都不再加錢了。


    而禮部的官員更絕,他們竟然提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是《孟子.離婁章句下》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五代人就消耗殆盡了。要求朝廷改革宗室製度,宗室子弟隻要繁衍五代,就不再接受朝廷供養,朝廷也沒有義務去供養他們。


    這下子,可算是撕破了臉皮。以至於都察院的禦史們收集來宗室犯法的證據,顯得是那麽的無關重要。


    一時間,京城內外的空氣極度緊張,在京的宗室和在京的官員都翹首以待,等待著皇帝的回應。


    “這件事,還是交給資政會和評議會討論吧。”稍加思考後,朱由校做出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將戶部和禮部的這兩個議案交給了議會處理。而不是像宗室所想的那樣,嚴詞嗬斥後進行駁回。也不是像部分激進官員想的那樣,鄭重考慮後留中。


    “皇上這是想徹底解決宗室事務。”麵對著前來討教的雲良,大學士解經邦解釋道。為了能和解經邦更緊密的連接在一起,雲良不但和解經邦敘了鄉誼,更是拜在了解經邦的門下,成為了解大學士的入門弟子。雙方成了真正的***同盟。


    “可這樣一來,評議會卻成了罪魁禍首。”雲良搖頭苦笑,顯得無可奈何。他一心想著讓評議會成為自己的立足點,自然不願評議會受到半點傷害。


    “那又如何?”對內閣不用做這個艱難的選擇,解經邦感到十分慶幸,對雲良說話的語氣也溫和了幾分。“皇帝成立這個評議會,就是想著讓他發生作用。而什麽樣的作用,更能讓皇上用著舒心呢?”解經邦高深莫測的笑著。


    “背黑鍋?”雲良遲疑了半晌,突然靈機一動。


    “不錯,”解經邦點了點頭,“改革宗藩製度,最大的難題就是祖製,還有民間的議論。皇帝不願自己被人唾罵,自然要找好替罪羊。可這世上,又有什麽替罪羊比評議會好使呢?”解經邦笑著拍了拍雲良的肩膀,“記住了,評議會代表的是***,是南北十三省的***。不是皇帝想改革祖製,也不是我解經邦,更不是你雲良,而是***。你,明白了嗎?”


    “弟子明白了。”雲良深吸了口氣,鄭重的回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風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比較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比較多並收藏明風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