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年輕人中,林清最為突出,他是泉州匠戶後代,自小上過八年學,對雜學很感興趣。(.好看的小說)來台灣後,他跟著傳教士學習了拉丁文、葡萄牙文,現在已經可以粗略地看懂一些傳教士們帶來的西方科技著作了。比如,彈道學鼻祖意大利人尼柯羅?塔特格萊的著作《新科學》。
歐洲人在16世紀時對拋物線和彈道理論的研究者甚多。1537年,意大利人尼柯羅?塔特格萊,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探討彈道軌跡的論文後,引起獷許多數學家的興趣。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軍事技術家塔爾泰利亞,以發現三次方程式的一般解法和始創彈道學而著稱於世。他在1537年出版了最早一的著作《新科學》中,論述了火炮的射擊問題。1540年,塔爾泰利亞運用多次實驗的結果,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真空45度的射角時,可使炮彈達到最大的飛行距離。
在科技研究中利用數學公理,這是邁向現代科學的第一步。中國古代非常可惜地始終邁不出這一步。
操場上,200名義烏兵組成的哨隊已經被“打死”大半,隊形已經徹底被打亂。趙宣明的“鐵壁團”的200名戰士在擊退他們三次進攻後,發起反擊,一舉擊潰了義烏兵哨隊。
這支義烏鳥銃兵是自願留下來給中華公司作戰的。澎湖之戰後,大約有900多名浙江兵被俘虜。在尹峰和官府談和之後,那些不可救藥的衛所兵全被放走了,有大約200多名義烏兵則願意留在台灣給中華公司當兵。
他們本來就是朝廷招募來的雇傭兵。
義烏方圓不過百裏,打從戚繼光招了16000多名義烏兵之後,大明朝廷又屢次來義招兵,義烏兵抗倭、剿匪,戍邊、援朝,轉戰南北,建立卓著功勳。明朝中後期,大明朝廷視義烏兵為無敵,一遇有戰事,就征調頻仍,導致義烏一地壯丁死於鋒鏑者不可計算,人口為之銳減。《義烏縣誌》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義烏有人戶28972,丁口143932,至萬曆十九年(1591),僅有人戶15610,丁口71497。義烏兵為明廷立下汗馬功勞,作出無私奉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使“父不得恤其子,兄不得顧其弟,妻不得有其夫”。萬曆二十二年(1594),義烏知縣周士英向朝廷建議罷招義烏兵。他痛陳屢來義烏招兵弊端:地方憔悴,民多死傷。曆年失散在外有幾萬人,平倭之後回鄉的不到十分之三。義烏這麽一個小小的縣,究竟有多少兵可招?由於年輕人都當了兵,所剩都是老弱之人,八口之家,能耕者不過二人。因此,周土英請求朝廷不要再到義烏招兵了,“以拯一方之倒懸”。
不過,此後援朝、西南平叛等等戰事中,義烏兵的身影到處出現。本地本來就是山地為主,民眾生活貧苦,當兵是他們出外謀生的主要手段。而且義烏人沒有安土重遷的習俗,習慣的是四處闖蕩謀生。因此,尹峰率領部眾招安後,極力招攬他們留下當兵,而他們覺得給中華公司幹活和給朝廷當兵是一回事了,而且工資薪水還高不少,所以也就心甘情願地留下了。
尹峰讓他們單獨組成一個哨隊,直屬護衛隊老營。他們主要在各種演練、演習中擔任官兵的角色,用他們熟悉的明軍作戰方式和護衛隊做對抗演習。
操場上喊殺聲震天,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曾瑞到底年輕,而且一直向往戰鬥生涯,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喊起來:“義烏兵敗了!他們隊形已亂……”他忽地發覺尹峰正在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趕緊收斂了一下。
尹峰點點頭:“他們的問題在於生搬硬套了戚大將軍的鴛鴦陣。鴛鴦陣本來是用來在江南水網縱橫地帶對付小股的倭寇的,而且是用來對付基本使用冷兵器的倭寇。而我們的部隊是用火器作戰,集中隊伍排列出密集隊形,靠火力輸出殺傷敵人,鴛鴦陣因為本身配置的火器數量少,火力弱,再加上十多人一隊隊形分散,因此在火力上根本不可能對抗我們的護衛隊。”
他忽然轉頭問林清:“你看,如果給義烏兵配上幾門大炮,情況會怎麽樣?”
林清想了想,拱手搖搖頭說:“回大統領的話,我們現在最好的輕型野戰炮,用訓練最純熟的炮手,那也隻能做到二分鍾一次發射,而且人的體力有限,連續發射後動作會越來越慢。我看,即使義烏兵有幾門炮,一發炮彈也就打倒兩三個人……情況不會有多少改變的。”
尹峰笑了笑:“如果大炮打出的炮彈,象你們發明的手雷那樣可以爆炸,那麽會怎麽樣?”
火器四人組一起麵麵相覷,林清馬上明白了尹峰的意思,一臉驚詫地說:“這,這不就是開花炮彈嗎?把手雷用炮打出去!我們以前想過用拋石機投擲手雷,隻是太不方便了,現在我們明白了,我們馬上回去做實驗!”
尹峰笑著拍拍他的肩膀:“我叫你們來就是想說這些。燧發槍很快就會在我們的敵人中普及,我們要發明出更好更強的武器,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護衛隊弟兄還是老話:注意安全!”
四名年輕的火器發明家向尹峰鞠躬施禮,然後走了。
操場上的對抗演練已經結束,戰士們列隊行進,正準備到大營外去做野外拉練。
尹峰帶著林曉、曾瑞慢慢地在操場邊走著,迎麵而來的戰士們忙不迭地立正敬禮。尹峰喜歡這種井井有條、生氣蓬勃的軍營氣氛,要他去和官府士紳打交道,他寧願和戰士們一起在泥水裏打滾。
他們登上了軍營正門,望著南邊的台灣港城區。護衛隊軍營已經成了有八座炮台包圍的小型城市了,因此,周邊地區也出現了不少移民村鎮。
林曉和曾瑞兩人站在尹峰身後,麵麵相覷,七上八下地很不安。
尹峰忽然說道:“你們兩個是我最信任的人。瑞仔,你大哥曾嶽,是我回到大明後第一個幫助我的人;光澤老弟,你我也是不打不成交,算是朋友吧?”
林曉趕緊拱手道:“船主,瞧您說的,我林曉這輩子就跟著您做事了!你要想罵我,就罵吧!我知道,你要怪我又亂抓人了,……”
尹峰揮揮手道:“算了,算了,光澤。以後盡量按規矩辦事就行了。我想和你們二人說得,是要求你們以後辦事再仔細一點。我們中華公司最早不過是千餘逃難者組成的團體,能走到現在這一步,很不容易的。其實這話也是對我自己在說;一些疏忽錯誤我也是有責任的。以後的路更不好走了,公司人多了、錢多了,人心就不齊了;以前有個幹係臘人在麵前,大敵當前,大夥能夠齊心協力;現在呂宋被我們占了,官府和我們談和了,公司暫時沒了大敵,我擔心人心要散啊。”
林曉、曾瑞二人都點點頭,林曉說:“是的,最近各個商館中貪汙現象就多了不少,台灣島上有不少人在走私牟利,挖公司牆角;很多都是內部的人做的。”
尹峰拍著望樓的欄杆,長長歎了一口氣說:“是啊,這方麵你要抓緊了。現在最要緊的是讓公司上下重新團結起來。”
“那,該怎麽做?”曾瑞問。
“給我們再找個敵人。”尹峰冷笑著說。
林曾二人吃了一驚:“什麽?”
尹峰點點頭:“是的,我們需要個敵人。幹係臘人反攻呂宋,最起碼要等到明年年底以後,在這期間,你們要努力一下,無論土著人還是沿海海盜,或者倭寇,我們必須解決掉幾個。”
……
開花彈不是那麽好做的。
火器四人組一開始把因重量太大而沒有列裝部隊的原始手雷用來做實驗,但是如何把炮彈引信點著成了難題。這時候的歐洲已經近代雷酸汞火藥的原型出現,但是開花彈的還是用臼炮發射的。巴拉達斯主教手下有修道士是意大利人,曾經告訴尹峰:意大利有個軍事技術家保希曾使用銻或水銀(汞)同硝酸(hno3)起化學反應,其生成的沉澱物可以用來製造烈性火藥。他的一種配方是用2一3格令(1格令=毫克)的金屬粉末,同硝酸反應後的沉澱物,?再加人氯化銨,同酒石混合成固體。用這種方法製成的火藥已其有近代雷酸汞火藥的性能,其威力遠大於黑色火藥,甚到用錘子一擊就會爆炸。在保希的配方中被稱為雷酸金炸藥。
不過,這個修道士是半桶水,讓他自己來搞雷酸金炸藥,卻是嚇得直搖雙手,說是太危險了。因此,在現在搞出擊發引火的開花彈是沒什麽希望了。
四人組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最後搞出的能夠發射開花彈的大炮,是類似歐洲臼炮的樣式。發射時必須點火兩次;炮彈放入炮膛後,先給開花彈點著導火線,再點著炮膛內發射藥,然後發射。
這樣發炮的效率太低了。不過四人組把炮筒搞得和小號水缸一樣短而粗,幾乎就是和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用來發射土飛機――沒良心炮的外圍鐵桶一樣。這倒是讓尹峰嘖嘖稱奇了半天。不過這樣啞彈概率較高,因此這種臼炮被命名為震天炮後,隻是少量生產。尹峰打算把這種炮裝備在港口炮台上,還打算搞一艘炮擊船,以後專門用來轟擊沿海城市。
火器四人組再接再厲,一個月後推出了用麻布包裝發射藥和炮彈的新式開花彈。這種炮彈平時和定量包裝的發射藥包分開存放,發射時把開花彈放入發射藥包,然後一起塞入炮膛。炮手點著發射藥的同時,開花彈內引出的長長的導火線也同時被爆燃的發射藥點著,因此也就成了真正的開花炮彈。
這項發明立刻被尹峰采用,命名為轟天炮。
同時,麻布包裝定量發射藥的方法被普及到所有大炮的發射上。無論艦載大炮還是野戰炮、守城炮、開花彈,以後中華聯合公司護衛隊的炮隊一律使用定裝發射藥,這樣裝藥手不需要辛苦地用藥鏟全憑手感和經驗裝藥,也便於炮手調整射擊距離和角度,校正射擊效果。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歐洲人在16世紀時對拋物線和彈道理論的研究者甚多。1537年,意大利人尼柯羅?塔特格萊,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探討彈道軌跡的論文後,引起獷許多數學家的興趣。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軍事技術家塔爾泰利亞,以發現三次方程式的一般解法和始創彈道學而著稱於世。他在1537年出版了最早一的著作《新科學》中,論述了火炮的射擊問題。1540年,塔爾泰利亞運用多次實驗的結果,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真空45度的射角時,可使炮彈達到最大的飛行距離。
在科技研究中利用數學公理,這是邁向現代科學的第一步。中國古代非常可惜地始終邁不出這一步。
操場上,200名義烏兵組成的哨隊已經被“打死”大半,隊形已經徹底被打亂。趙宣明的“鐵壁團”的200名戰士在擊退他們三次進攻後,發起反擊,一舉擊潰了義烏兵哨隊。
這支義烏鳥銃兵是自願留下來給中華公司作戰的。澎湖之戰後,大約有900多名浙江兵被俘虜。在尹峰和官府談和之後,那些不可救藥的衛所兵全被放走了,有大約200多名義烏兵則願意留在台灣給中華公司當兵。
他們本來就是朝廷招募來的雇傭兵。
義烏方圓不過百裏,打從戚繼光招了16000多名義烏兵之後,大明朝廷又屢次來義招兵,義烏兵抗倭、剿匪,戍邊、援朝,轉戰南北,建立卓著功勳。明朝中後期,大明朝廷視義烏兵為無敵,一遇有戰事,就征調頻仍,導致義烏一地壯丁死於鋒鏑者不可計算,人口為之銳減。《義烏縣誌》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義烏有人戶28972,丁口143932,至萬曆十九年(1591),僅有人戶15610,丁口71497。義烏兵為明廷立下汗馬功勞,作出無私奉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使“父不得恤其子,兄不得顧其弟,妻不得有其夫”。萬曆二十二年(1594),義烏知縣周士英向朝廷建議罷招義烏兵。他痛陳屢來義烏招兵弊端:地方憔悴,民多死傷。曆年失散在外有幾萬人,平倭之後回鄉的不到十分之三。義烏這麽一個小小的縣,究竟有多少兵可招?由於年輕人都當了兵,所剩都是老弱之人,八口之家,能耕者不過二人。因此,周土英請求朝廷不要再到義烏招兵了,“以拯一方之倒懸”。
不過,此後援朝、西南平叛等等戰事中,義烏兵的身影到處出現。本地本來就是山地為主,民眾生活貧苦,當兵是他們出外謀生的主要手段。而且義烏人沒有安土重遷的習俗,習慣的是四處闖蕩謀生。因此,尹峰率領部眾招安後,極力招攬他們留下當兵,而他們覺得給中華公司幹活和給朝廷當兵是一回事了,而且工資薪水還高不少,所以也就心甘情願地留下了。
尹峰讓他們單獨組成一個哨隊,直屬護衛隊老營。他們主要在各種演練、演習中擔任官兵的角色,用他們熟悉的明軍作戰方式和護衛隊做對抗演習。
操場上喊殺聲震天,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曾瑞到底年輕,而且一直向往戰鬥生涯,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喊起來:“義烏兵敗了!他們隊形已亂……”他忽地發覺尹峰正在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趕緊收斂了一下。
尹峰點點頭:“他們的問題在於生搬硬套了戚大將軍的鴛鴦陣。鴛鴦陣本來是用來在江南水網縱橫地帶對付小股的倭寇的,而且是用來對付基本使用冷兵器的倭寇。而我們的部隊是用火器作戰,集中隊伍排列出密集隊形,靠火力輸出殺傷敵人,鴛鴦陣因為本身配置的火器數量少,火力弱,再加上十多人一隊隊形分散,因此在火力上根本不可能對抗我們的護衛隊。”
他忽然轉頭問林清:“你看,如果給義烏兵配上幾門大炮,情況會怎麽樣?”
林清想了想,拱手搖搖頭說:“回大統領的話,我們現在最好的輕型野戰炮,用訓練最純熟的炮手,那也隻能做到二分鍾一次發射,而且人的體力有限,連續發射後動作會越來越慢。我看,即使義烏兵有幾門炮,一發炮彈也就打倒兩三個人……情況不會有多少改變的。”
尹峰笑了笑:“如果大炮打出的炮彈,象你們發明的手雷那樣可以爆炸,那麽會怎麽樣?”
火器四人組一起麵麵相覷,林清馬上明白了尹峰的意思,一臉驚詫地說:“這,這不就是開花炮彈嗎?把手雷用炮打出去!我們以前想過用拋石機投擲手雷,隻是太不方便了,現在我們明白了,我們馬上回去做實驗!”
尹峰笑著拍拍他的肩膀:“我叫你們來就是想說這些。燧發槍很快就會在我們的敵人中普及,我們要發明出更好更強的武器,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護衛隊弟兄還是老話:注意安全!”
四名年輕的火器發明家向尹峰鞠躬施禮,然後走了。
操場上的對抗演練已經結束,戰士們列隊行進,正準備到大營外去做野外拉練。
尹峰帶著林曉、曾瑞慢慢地在操場邊走著,迎麵而來的戰士們忙不迭地立正敬禮。尹峰喜歡這種井井有條、生氣蓬勃的軍營氣氛,要他去和官府士紳打交道,他寧願和戰士們一起在泥水裏打滾。
他們登上了軍營正門,望著南邊的台灣港城區。護衛隊軍營已經成了有八座炮台包圍的小型城市了,因此,周邊地區也出現了不少移民村鎮。
林曉和曾瑞兩人站在尹峰身後,麵麵相覷,七上八下地很不安。
尹峰忽然說道:“你們兩個是我最信任的人。瑞仔,你大哥曾嶽,是我回到大明後第一個幫助我的人;光澤老弟,你我也是不打不成交,算是朋友吧?”
林曉趕緊拱手道:“船主,瞧您說的,我林曉這輩子就跟著您做事了!你要想罵我,就罵吧!我知道,你要怪我又亂抓人了,……”
尹峰揮揮手道:“算了,算了,光澤。以後盡量按規矩辦事就行了。我想和你們二人說得,是要求你們以後辦事再仔細一點。我們中華公司最早不過是千餘逃難者組成的團體,能走到現在這一步,很不容易的。其實這話也是對我自己在說;一些疏忽錯誤我也是有責任的。以後的路更不好走了,公司人多了、錢多了,人心就不齊了;以前有個幹係臘人在麵前,大敵當前,大夥能夠齊心協力;現在呂宋被我們占了,官府和我們談和了,公司暫時沒了大敵,我擔心人心要散啊。”
林曉、曾瑞二人都點點頭,林曉說:“是的,最近各個商館中貪汙現象就多了不少,台灣島上有不少人在走私牟利,挖公司牆角;很多都是內部的人做的。”
尹峰拍著望樓的欄杆,長長歎了一口氣說:“是啊,這方麵你要抓緊了。現在最要緊的是讓公司上下重新團結起來。”
“那,該怎麽做?”曾瑞問。
“給我們再找個敵人。”尹峰冷笑著說。
林曾二人吃了一驚:“什麽?”
尹峰點點頭:“是的,我們需要個敵人。幹係臘人反攻呂宋,最起碼要等到明年年底以後,在這期間,你們要努力一下,無論土著人還是沿海海盜,或者倭寇,我們必須解決掉幾個。”
……
開花彈不是那麽好做的。
火器四人組一開始把因重量太大而沒有列裝部隊的原始手雷用來做實驗,但是如何把炮彈引信點著成了難題。這時候的歐洲已經近代雷酸汞火藥的原型出現,但是開花彈的還是用臼炮發射的。巴拉達斯主教手下有修道士是意大利人,曾經告訴尹峰:意大利有個軍事技術家保希曾使用銻或水銀(汞)同硝酸(hno3)起化學反應,其生成的沉澱物可以用來製造烈性火藥。他的一種配方是用2一3格令(1格令=毫克)的金屬粉末,同硝酸反應後的沉澱物,?再加人氯化銨,同酒石混合成固體。用這種方法製成的火藥已其有近代雷酸汞火藥的性能,其威力遠大於黑色火藥,甚到用錘子一擊就會爆炸。在保希的配方中被稱為雷酸金炸藥。
不過,這個修道士是半桶水,讓他自己來搞雷酸金炸藥,卻是嚇得直搖雙手,說是太危險了。因此,在現在搞出擊發引火的開花彈是沒什麽希望了。
四人組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最後搞出的能夠發射開花彈的大炮,是類似歐洲臼炮的樣式。發射時必須點火兩次;炮彈放入炮膛後,先給開花彈點著導火線,再點著炮膛內發射藥,然後發射。
這樣發炮的效率太低了。不過四人組把炮筒搞得和小號水缸一樣短而粗,幾乎就是和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用來發射土飛機――沒良心炮的外圍鐵桶一樣。這倒是讓尹峰嘖嘖稱奇了半天。不過這樣啞彈概率較高,因此這種臼炮被命名為震天炮後,隻是少量生產。尹峰打算把這種炮裝備在港口炮台上,還打算搞一艘炮擊船,以後專門用來轟擊沿海城市。
火器四人組再接再厲,一個月後推出了用麻布包裝發射藥和炮彈的新式開花彈。這種炮彈平時和定量包裝的發射藥包分開存放,發射時把開花彈放入發射藥包,然後一起塞入炮膛。炮手點著發射藥的同時,開花彈內引出的長長的導火線也同時被爆燃的發射藥點著,因此也就成了真正的開花炮彈。
這項發明立刻被尹峰采用,命名為轟天炮。
同時,麻布包裝定量發射藥的方法被普及到所有大炮的發射上。無論艦載大炮還是野戰炮、守城炮、開花彈,以後中華聯合公司護衛隊的炮隊一律使用定裝發射藥,這樣裝藥手不需要辛苦地用藥鏟全憑手感和經驗裝藥,也便於炮手調整射擊距離和角度,校正射擊效果。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