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摩島津家的主城鶴丸城天守閣燃起了熊熊烈火,火焰在短時間內就籠罩了天守閣二層以上的建築。|/\/\|同時,本丸的其他建築也有著火的,主城大手門(正門)的箭樓也起了火。


    這就是尹峰讓李魁奇贈送給島津忠恒的“禮物”。


    早先的鶴丸城是日本寬元二年(1244年)惟宗姓市來氏所築之城。此城位於標高一百公尺的山上,由於城的四周都是絕壁,因此鶴丸城是一個運用天然地形堅固的城。之後到了南北朝時代的日本延元二年(1337),在北朝方島津氏第五代守護島津貞久的命令下,庶長子島津賴久(河上氏祖)開始攻打從屬於南朝方的市來家,在激戰兩個月後賴久退兵。日本寬正三年(1462)鶴丸城被島津立久所攻落,而市來氏最後則滅亡。日本天文八年(1529)六月十七曰島津實久與島津越前守、新納常6守忠苗結盟,實久並據守在鶴丸城反叛守護,後來在第十五代守護島津貴久與父忠良聯手下,鶴丸城被攻落降伏。


    在修築鶴丸城之前,島津家的主城是內城(今鹿兒島市大龍町),雖說號稱是“城”,但其實質上隻是挖了一道護城河的宅邸,防禦力極度匱乏,16oo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戰敗後島津忠恒把自己的主城從內城遷出,在城山山麓新建主城取名為鶴丸城。這是背靠城山而建的平山城,前有甲突川後有城山,防衛嚴密。戰國時期的甲突川沿城山東麓而來(日本戰國時期的甲突川的河道還是從城山之東邊流過,6oo年後的甲突川已經改道從城山西麵流經),甲突川右岸加治屋町和城下町大部都在南岸。因此不過幾十米寬的甲突川也就成了鶴丸城東麵的天然屏障。


    李魁奇的奇襲隊在那名與薩摩藩有生意往來的福建商人帶路,在夜幕降臨後出,沿稻荷川向北,在城山山麓以東轉向西,2oo名奇襲隊員一路上趕著五輛大車快急進。一路上凡是遇到逃難的薩摩百姓,他們就毫不客氣地就地處理掉滅口。


    在後半夜,一行人終於來到鶴丸城附近甲突川對岸。對岸的島津家軍隊防守嚴密,沿著城堡外壕點著成排的火把,到處是巡邏的武士足輕。


    鶴丸城高大的天守閣在當時的日本並不算宏偉,也沒什麽特別之處。當時日本城堡的核心被稱為“本丸”,這裏是天守閣與其他大名日常居所的所在地。往外第二重是“二之丸”,依之類推,第三重為“三之丸”。鶴丸城是隻有兩重的城堡,天守閣距離李魁奇等人到達的地方距離在8oo米之外。


    在當時,除了重炮,是沒有什麽武器能夠打得這麽遠的。


    但是尹峰屬下的中華公司軍隊有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遠射程武器霹靂火箭。


    那輛擁有2o管火箭滑規的火箭車是大軍離開台北時臨時趕製的,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的家夥。


    李魁奇親自帶領二十多人,卸下毛驢,用人力推著火箭車盡量接近甲突川河岸。


    在對岸的島津軍巡邏士卒現之前,導火線被點燃了。


    “嗖嗖嗖……”隨著導火線上火焰的迅流動,二十支裝滿了火藥和油的霹靂火箭依次點燃射。


    明亮的火光一道道劃破漆黑的夜晚天空,二十道火光徑直撲向鶴丸城。有一半的火箭在飛行中改變了方向,落在了鶴丸城內外。其餘的火箭擊中了天守閣和箭樓,爆炸後迅燃起了大火。


    對岸的島津家武士們被聞所未聞的火箭襲擊驚呆了,完全不知所措。


    那輛火箭車被二十道猛烈的尾焰點著了,燃起了大火,像是火炬一般吧河岸附近映照得十分明亮,李魁奇等人正貪婪地看著那些火箭一一落入鶴丸城,猛然間現自己已經被火箭車燃起的大火得原形畢露。


    李魁奇也顧不得隱蔽身形了,從草叢中跳起來大喊:“弟兄們,快跑啊!”說完轉身就跑。被火箭嚇呆的島津家武士現了對岸的動靜,這才清醒過來,幾十名弓手趕緊放箭。


    甲突川不過幾十米寬,雖然當時有的日本武士的長弓射程能達到幾百米,不過此時島津家武士弓手的箭也隻有百米的射程而已。所以李魁奇等人使出吃奶地勁,總算趕在對方箭矢落地時逃進了黑暗之中。


    天守閣大火在鹿兒島城遠近十幾裏的地方都能看到,奇襲隊大獲成功。大家興奮地撤退,半路上,李魁奇還用隨身帶的大炮和暴雨槍設伏,給過河追上來的島津家武士再次表達了一次歡迎之意。


    島津家武士在密集的霰彈和槍彈轟擊下,呼啦啦倒下一大片,不得不停止了追擊。


    黎明時風,李魁奇在萬眾歡呼中回到了中華軍營地。


    唯一的遺憾是島津忠恒逃過了火災。他這一晚都在城內外監督備自己部隊的備戰情況,因此天守閣突然燃起的大火燒死了他的幾個妾侍;但是他的重臣老將新納忠元卻因為奉命駐守本城,倒黴地在大火中喪身了。


    “可惡!可惡啊!海商眾欺人太甚!”


    農曆七月十日的早晨,天亮之前下了一陣小雨,天守閣燃燒的大火在雨中熄滅了。島津忠恒在得隻剩一層的天守閣廢墟邊,憤怒地用長刀亂砍。


    新納藤源從田園橋匆匆趕來,望著還在冒煙的天守閣廢墟撲地跪倒,嚎啕大哭,然後來到島津忠恒麵前跪倒不起:“主公!出戰吧!讓我當您的先鋒,我要討取海商眾頭目尹峰的級,為我爺爺報仇!”


    島津忠恒把自己的佩劍雙手奉上:“藤源君!你現在是新納家的家主了,拿著我的劍,帶上你的人馬,準備出擊吧!”


    “國分舞鶴城義久殿派人來了!”


    背插島津家丸十字認旗的騎士飛而來,在島津忠恒麵前滾鞍下馬。


    來者是島津義久的使者,他帶來隱居的島津義久的消息:侍奉義久的家臣猿渡元光帶著1oo名直屬島津義久的武士前來支援,並且傳話說:必須打敗中華海商眾,但是不要破壞和中國海商的關係。


    島津義久和義弘都不太讚成島津忠恒對台灣、琉球的攻擊,但是島津家的良好傳統就是一致對外:雖然內部矛盾重重,但是總能齊心合力放下分歧對付家族共同的敵人。


    不久,在加治木隱居的島津義弘也派來了支援部隊,他的傳話也和義久差不多。


    島津忠恒感覺到他的兩位父輩在隱隱約約指責他挑起了和中華公司的戰爭,但是事已至此也沒什麽好解釋的了,打敗眼前的敵人是最要緊的。而且,這些可惡的敵人剛剛燒毀了他的老窩,是可忍孰不可忍,無論如何都得打敗這些中國人!


    不過,島津義弘派來的支援部隊是1oo名鐵砲手和1oo名槍手,領隊的是東鄉重位,開創自顯流(也作示顯流)一派的劍道高手,島津義弘的弓伴,島津忠恒的劍術教練,還有川上四郎兵衛、久保七兵衛等兩名薩摩猛將,所謂的“小返之五本槍”的成員。


    關原之戰時,西軍大敗之際,薩摩兵剛猛異常,兵力凝集一處,動對東軍德川本陣正麵突擊,在德川軍的正麵斜著切出一條道路,在敵人厚實的本陣正麵破陣突圍,當時島津軍的先鋒一戰成名,川上右京亮、川上四郎兵衛、久保七兵衛、押川六兵衛因而並稱“小返之五本槍”。


    現在,除了樺山久高等大將孤懸海外琉球島上外,島津家現存的名將猛將都已經聚集在了鶴丸城下。這些聞名日本全國和朝鮮、大明朝的薩摩武士戰意盎然,都懷著必勝的信念要求出戰。


    於是,這一天一大早,島津軍大隊就開始6續越過甲突川,在城山和鹿兒島海港之間的平原上布陣。


    而尹峰這一方也在調兵遣將,準備一場大戰。


    尹峰這一方的戰將中,除了炮營李魁奇、第一團監軍監軍楊天生、趙鐵的南路軍顏思齊是另一時空縱橫中國沿海的梟雄外,基本沒有一個人在原本的曆史時空中曾經留名史冊。


    而尹峰本身就是個不該出現的人物,帶領著原本默默無聞的賤民疍戶、中國的海盜、漁民、農民出現在了鹿兒島城下,對陣號稱全日本最強的薩摩軍。


    他的軍隊主要是燧火槍手和火繩槍手,長矛手、盾牌刀手主要是水手火槍隊和義烏鳥銃兵成員,隻占了總兵力的十分之一不到。


    相較之下,薩摩島津軍的主要力量還是武士。雖然這時的日本軍隊中有大量鐵砲手,但是由鐵炮隊和長槍隊組成的足輕並沒有成為決戰兵種。即便在戰鬥中大量的遠程武器被使用,在最後局麵上依然以武士手操刀槍的近戰決定勝負。軍功評價的對象也隻限定於這些正規武士。而且所謂神意決定勝負的中世戰爭觀,即便在此戰國時代未期也無法抹去。一方麵以科學知識為必要的火器被大量使用,另一方麵基於咒法和占星術的兵法依然受到重視。諸大名用大名等級的高祿,來召辟不僅長於用兵和武器,且十分通曉有關戰爭的儀式和典故慣例的精銳武士。


    平安時代大名們熱心編組大規模的鐵炮隊自不待言,在當時慶長年間的大名軍隊中,同弓矢、長槍相比較鐵炮的所占比例也壓倒性地高。上級武士也攜帶鐵炮出戰。盡管如此,象基本看不到鐵炮足輕被授予軍功狀的事例那樣,不能認為足輕階層的政治地位提高是和軍事上的重要性成正比的。


    所謂的日本“天下人”們以兵農分離為誌向。這決定了他們將會嚴格禁止民眾對軍事的參與。在諸藩中雖有采用鄉士製度的,或在隻限於緊急狀態的情況下準備動員農兵隊。但是在實際上這些製度並沒有起到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之海上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伊先生並收藏龍之海上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