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張玉宇身上?”
曾棋還沒有反應過來,許心素已經明白了,疑惑地搖搖頭說:“著張先生是我們的老客戶,沒理由出賣我們,況且這對他來說絲毫好處都沒有……”
尹峰搖搖頭:“不,他應該沒什麽問題,一則是出賣我們商船的機密對他麽有好處,二則是浙江官府方麵的文件可證明,他也被抓起來了,那麽這事應該不是他出賣的。如果不是我們內部有內鬼,那麽就是張玉宇身邊人或者他的合夥人、一齊出海的同伴中有人出賣了他。許老弟,你對大陸各省份情況較熟,對福建各家商戶也熟悉,你還是重新接管內地貿易吧,把日本方麵的貿易移交給琉球的陳衷紀來管理。回去後,立刻把被浙江水師抓獲的船隻情況調查清楚:有哪些商人搭乘、船長、水手情況等等……”
尹峰的直覺是穿越前記者生涯培養出來的分析能力所賜,也是由於他比較擅長把握全局觀。他的直覺很快得到了證實。
尹峰的新興號不得不在浙江沿海掉頭時,李麗華滿眼惆悵地址望著碧綠的人浙江海岸線。尹峰歎口氣,愧疚地說:“阿麗,讓你失望了,本來想帶你看看我的老家杭州和那美麗西湖,現在看來,這一年半載我們是去不了杭州了。”
新興號在返航途中在浙江南部沿海遇到了第二艦隊的主力戰艦飛狼號等大隊人馬。艦隊指揮上校麥大海幾乎把艦隊八成的力量全帶了出來。隨行的有林躍和羅阿泉的特種營部隊,打算萬一尹峰出事就動用武力。
當尹峰回到台灣港時,各地的消息迅反饋回來了。由於林躍等人及時用飛鴿傳信通知了杭州華興聯號的人員,股東大會的籌辦立刻停止了,大部分參與會議的股東及時得到通知,在沈有容派兵封鎖杭州城之前離開或者潛伏起來了。不過,幾個比較高調的股東被官府抓住了,包括了尹峰最早的生意夥伴,第一批成為股東的商人之一福建商人楊才蒲;還有就是留戀在西子湖邊煙花柳巷,沒有及時離開杭州的葉成皋,內閣輔葉向高的侄兒,與幾名北方商人同時被抓。
浙江各地同時開始了針對中華公司的抓捕,除杭州外,寧波、台州、溫州等地都有中華公司的職員和合夥商人以通倭的名義被抓。
通過林躍商情部和許心素動人脈努力調查,很快事情的起因已經有了大致的眉目。向官府舉報的告密者應該就是餘姚謝家的人。他們本來是張玉宇的合夥人,對張玉宇的船隻航行線路、經過日期了如指掌。
實際上有泉州灣到倭國的航路早就有船在跑了,官兵水師並非完全不知情,隻是這些線路上的船和貨,很多都有浙江沿海官軍內部人士的份額,因此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時沒人會認真去查緝這些商船。
但是,華天公司的一名頭目是餘姚謝家的養子,原先專跑南洋貿易的;袁進、李忠通過謝家養子和謝家勾搭上關係,而這謝家對尹峰和中華公司壟斷海路早就不滿了,因此就把張玉宇告了。
餘姚謝家可不是什麽普通商家,相傳謝氏原是東晉宰相謝安的後人,有明一代餘姚謝家更是一連出了三位內閣輔,其中包括謝遷這類名動朝野的實權人物。憑借著朝中勢力,謝氏很快成為了浙閩地區較大的中間商之一,他們在交易中經常壓低價格,並且長期拖欠貨款。關鍵在於謝家所處的人地位和我權勢,使得官府和我普通商人根本無法追究他們的人責任。
嘉靖年間,葡萄牙人以及中國的海商集團多次上謝家催要貨款都遭到了他們的回絕,甚至以報官相要挾。如果換成是內地商幫、亦或是某個地方小吏也許隻能自認倒黴了,但是眼前那些航行在海上的中外國際商人對於這種以權淩弱的行為並不接受,同時大明王朝政府不會保護這種“走私貿易”,因此中外海商們習慣性以他們自己的解決方式――私了,所以就上岸血洗了謝莊,並且在殺人劫財之後揚長而去。餘姚地方官震驚之餘,也不敢向上峰報告實情,籠統地衣倭寇來襲報知朝廷,朝廷因此下達嚴格的海禁政策,殃及了大批靠海為生的私商,造成了此後綿延萬裏海疆、曠日持久的嘉靖年間“倭寇”大騷動。
實際上,嘉靖大倭寇風波也可以說就是這些官商權宦勾結鬧出來的。
如今謝家元氣剛剛恢複不久,又參與到了海外貿易中來。他們對尹峰的壟斷海路行為非常不滿,因此和華天公司勾結在一起,一口氣舉報了杭州、台州、溫州、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廣州等多處海港的商人通倭行為。
謝家參與張玉宇的通倭貿易已經三年了,和中華公司合作貿易也已經兩年了,對中華公司的的海外貿易情況知道得不少。尹峰創建中華聯合公司初期,就是敞開大門吸引各家商人參與的,並沒有拒絕謝家或者福建總兵朱文達、浙江寧紹參將羅慶這樣的官方背景的人參與,雖然有借助他們的權力作保護傘的意識,但是一切貿易往來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製度。特別是錢莊票號創建後,改變了大明商人之間貿易往來支付款的人習慣,那些官商想拖欠貨款或者賴賬都有明文可查了。
尹峰堅持要壟斷海路,實際上也是為了防止那些官商們亂來,萬一生經濟糾紛,可以用掐斷這些人的貿易線路來逼迫他們遵守規矩。
然而,謝家也好、朱文達也好,海外貿易僅僅是會下金蛋的雞,而且是手頭很多隻雞之一;他們僅靠收受賄賂和保護費就可以財了,海外貿易不過是錦上添花,更何況還有廣闊的人國內市場可以賺錢。
因此,在華天公司的答應到時可以出讓一部分海外商路的人慫恿下,餘姚謝家先難了,不惜搭上自己家的一部分貨物,硬是舉報了解張玉宇等人的商船。對於謝家來說,搭上一個無血緣關係的養子和一些貨物,根本不傷元氣。他們想著萬一能由此打破中華公司的航路壟斷,不再受中華公司的諸多規矩約束,謝家憑借著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至少可以成為浙江、南京等地最大的中間商,為所欲為了。
本代謝家家主謝元本身不過是秀才出身,不過他的家族之中在京師為官的有十幾人,在各地為地方官的也有十幾人,朝廷上下姻親同學親戚連綿不斷,蔓延全國各地。可謂手眼通天。
浙江通倭大案還涉及了葉向高,作為東林一份子,他立刻遭到浙黨、楚黨等級諸多官僚派別攻擊這其中就有餘姚謝家的人。
葉向高很尷尬:當時,一些走私海商為了逃避檢查,也有冒充葉家人的,然而這次在杭州被抓的葉成皋是貨真價實的葉家人。
還好,中華公司並沒有把股東名單泄露出去,葉成皋本身也沒有把柄落在官府手中,在福建巡撫衙門出麵作保後被釋放了。福建巡撫丁繼嗣是內閣輔葉向高一手提拔的,此番出麵保護葉成皋,也在情理之中。
葉向高為此專門寫信給福建巡撫丁繼嗣,要求地方當局嚴查,“通倭一事前已備陳,且聞有冒弟家名色者,故弟不得不言,昨浙中兩台亦有捕獲條陳,其意殊望鄰邦共為協力,今亦下部,必當覆行也!”
這封信作為公文刊登在京師邸報,這是葉向高有意所為,表示自己和通倭事件劃清界線,毫無關係。為了平息敵對派別的輿論攻擊,葉向高隻有表現出比攻擊者更加激進的態度來,才能表明自己的人清白。
正當尹峰連續幾日聚集公司大股東召開董事會,商議如何營救那些被官府抓獲的股東時,京師傳來了解更加驚人的消息。
許心素的手下和林躍商情部搞來的最新邸報抄本上,大明內閣輔葉向高鑒於“嘉靖倭亂”的慘痛教訓,對日益繁榮的通倭走私貿易非常擔憂,已經指示福建當局要厲行禁止,他在給福建當局的信中說:“惟是通倭一事,利害最大,初間猶是奸氓射利罔,今良民亦為之積漸不止,非但倭能禍閩,即閩人皆倭矣。為今之際,唯有嚴厲海禁,方有轉機……”
“閩人皆倭!這簡直是誅心之論啊!”尹峰冷笑地看著這份邸報,有意無意地抬眼看了曾棋一眼,不久前還主張和葉向高直接接觸的老爺子頗為尷尬地看著屋頂。尹峰無奈地把邸報傳給李麗華說:“大家都是看看吧。很明顯,朝廷不僅僅是要掀起通倭大獄了,這是要開始嚴厲執行海禁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尹峰正在內心中感歎:最終自己還是走到這一步了,王直等前輩都是死在這條路上的。
雖然中華公司盈利點包括了錢莊票號、國內絲綢貿易、台灣島農產品貿易等,但是主要賺錢的項目就是海外貿易。海禁政策如果嚴厲執行起來,中華公司就是死路一條了,除非立刻和朝廷翻臉,扯起造反大旗。
可是,大明朝雖然已經搖搖欲墜,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明朝的統治基礎尚未動搖,國內還沒有大亂,外部也沒有強敵(努爾哈赤還沒造反呢)。以明朝舉國之力,雖然滅不了掌握了製海權的中華公司,但是拖也能拖死尹峰了。隻要中華公司不能順利拿到大陸上的貨物,無法順利做成貿易,不能把海外白銀運入內地,那麽資金周轉問題遲早會生,也就無法維持膨大的“現代化”軍隊,遲早會被西洋人、倭人、朝廷圍攻,徹底完蛋。
尹峰苦惱地說:“餘姚謝家那些官商可以不靠海外貿易財,可我們公司、浙閩粵等地沿海商人不行,我們都不能停止海外貿易;杭嘉湖那些絲綢商人失去我們這個海外市場,可以去內地尋找客戶,可是我們必須要求去他們這裏拿貨。……總之,萬一海禁政策嚴厲起來,我們中華公司就是麵臨著生死抉擇。”
曾棋苦澀地說:“要不就是和王直、李光頭那樣去陸地上搶貨物,公開和朝廷對抗;要不就是維持現狀,慢慢等死……”
尹峰苦笑:“嶽父大人,你算是明白過來了;我們和朝廷之間,是有著根本性衝突的。”
曾棋還沒有反應過來,許心素已經明白了,疑惑地搖搖頭說:“著張先生是我們的老客戶,沒理由出賣我們,況且這對他來說絲毫好處都沒有……”
尹峰搖搖頭:“不,他應該沒什麽問題,一則是出賣我們商船的機密對他麽有好處,二則是浙江官府方麵的文件可證明,他也被抓起來了,那麽這事應該不是他出賣的。如果不是我們內部有內鬼,那麽就是張玉宇身邊人或者他的合夥人、一齊出海的同伴中有人出賣了他。許老弟,你對大陸各省份情況較熟,對福建各家商戶也熟悉,你還是重新接管內地貿易吧,把日本方麵的貿易移交給琉球的陳衷紀來管理。回去後,立刻把被浙江水師抓獲的船隻情況調查清楚:有哪些商人搭乘、船長、水手情況等等……”
尹峰的直覺是穿越前記者生涯培養出來的分析能力所賜,也是由於他比較擅長把握全局觀。他的直覺很快得到了證實。
尹峰的新興號不得不在浙江沿海掉頭時,李麗華滿眼惆悵地址望著碧綠的人浙江海岸線。尹峰歎口氣,愧疚地說:“阿麗,讓你失望了,本來想帶你看看我的老家杭州和那美麗西湖,現在看來,這一年半載我們是去不了杭州了。”
新興號在返航途中在浙江南部沿海遇到了第二艦隊的主力戰艦飛狼號等大隊人馬。艦隊指揮上校麥大海幾乎把艦隊八成的力量全帶了出來。隨行的有林躍和羅阿泉的特種營部隊,打算萬一尹峰出事就動用武力。
當尹峰回到台灣港時,各地的消息迅反饋回來了。由於林躍等人及時用飛鴿傳信通知了杭州華興聯號的人員,股東大會的籌辦立刻停止了,大部分參與會議的股東及時得到通知,在沈有容派兵封鎖杭州城之前離開或者潛伏起來了。不過,幾個比較高調的股東被官府抓住了,包括了尹峰最早的生意夥伴,第一批成為股東的商人之一福建商人楊才蒲;還有就是留戀在西子湖邊煙花柳巷,沒有及時離開杭州的葉成皋,內閣輔葉向高的侄兒,與幾名北方商人同時被抓。
浙江各地同時開始了針對中華公司的抓捕,除杭州外,寧波、台州、溫州等地都有中華公司的職員和合夥商人以通倭的名義被抓。
通過林躍商情部和許心素動人脈努力調查,很快事情的起因已經有了大致的眉目。向官府舉報的告密者應該就是餘姚謝家的人。他們本來是張玉宇的合夥人,對張玉宇的船隻航行線路、經過日期了如指掌。
實際上有泉州灣到倭國的航路早就有船在跑了,官兵水師並非完全不知情,隻是這些線路上的船和貨,很多都有浙江沿海官軍內部人士的份額,因此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時沒人會認真去查緝這些商船。
但是,華天公司的一名頭目是餘姚謝家的養子,原先專跑南洋貿易的;袁進、李忠通過謝家養子和謝家勾搭上關係,而這謝家對尹峰和中華公司壟斷海路早就不滿了,因此就把張玉宇告了。
餘姚謝家可不是什麽普通商家,相傳謝氏原是東晉宰相謝安的後人,有明一代餘姚謝家更是一連出了三位內閣輔,其中包括謝遷這類名動朝野的實權人物。憑借著朝中勢力,謝氏很快成為了浙閩地區較大的中間商之一,他們在交易中經常壓低價格,並且長期拖欠貨款。關鍵在於謝家所處的人地位和我權勢,使得官府和我普通商人根本無法追究他們的人責任。
嘉靖年間,葡萄牙人以及中國的海商集團多次上謝家催要貨款都遭到了他們的回絕,甚至以報官相要挾。如果換成是內地商幫、亦或是某個地方小吏也許隻能自認倒黴了,但是眼前那些航行在海上的中外國際商人對於這種以權淩弱的行為並不接受,同時大明王朝政府不會保護這種“走私貿易”,因此中外海商們習慣性以他們自己的解決方式――私了,所以就上岸血洗了謝莊,並且在殺人劫財之後揚長而去。餘姚地方官震驚之餘,也不敢向上峰報告實情,籠統地衣倭寇來襲報知朝廷,朝廷因此下達嚴格的海禁政策,殃及了大批靠海為生的私商,造成了此後綿延萬裏海疆、曠日持久的嘉靖年間“倭寇”大騷動。
實際上,嘉靖大倭寇風波也可以說就是這些官商權宦勾結鬧出來的。
如今謝家元氣剛剛恢複不久,又參與到了海外貿易中來。他們對尹峰的壟斷海路行為非常不滿,因此和華天公司勾結在一起,一口氣舉報了杭州、台州、溫州、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廣州等多處海港的商人通倭行為。
謝家參與張玉宇的通倭貿易已經三年了,和中華公司合作貿易也已經兩年了,對中華公司的的海外貿易情況知道得不少。尹峰創建中華聯合公司初期,就是敞開大門吸引各家商人參與的,並沒有拒絕謝家或者福建總兵朱文達、浙江寧紹參將羅慶這樣的官方背景的人參與,雖然有借助他們的權力作保護傘的意識,但是一切貿易往來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製度。特別是錢莊票號創建後,改變了大明商人之間貿易往來支付款的人習慣,那些官商想拖欠貨款或者賴賬都有明文可查了。
尹峰堅持要壟斷海路,實際上也是為了防止那些官商們亂來,萬一生經濟糾紛,可以用掐斷這些人的貿易線路來逼迫他們遵守規矩。
然而,謝家也好、朱文達也好,海外貿易僅僅是會下金蛋的雞,而且是手頭很多隻雞之一;他們僅靠收受賄賂和保護費就可以財了,海外貿易不過是錦上添花,更何況還有廣闊的人國內市場可以賺錢。
因此,在華天公司的答應到時可以出讓一部分海外商路的人慫恿下,餘姚謝家先難了,不惜搭上自己家的一部分貨物,硬是舉報了解張玉宇等人的商船。對於謝家來說,搭上一個無血緣關係的養子和一些貨物,根本不傷元氣。他們想著萬一能由此打破中華公司的航路壟斷,不再受中華公司的諸多規矩約束,謝家憑借著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至少可以成為浙江、南京等地最大的中間商,為所欲為了。
本代謝家家主謝元本身不過是秀才出身,不過他的家族之中在京師為官的有十幾人,在各地為地方官的也有十幾人,朝廷上下姻親同學親戚連綿不斷,蔓延全國各地。可謂手眼通天。
浙江通倭大案還涉及了葉向高,作為東林一份子,他立刻遭到浙黨、楚黨等級諸多官僚派別攻擊這其中就有餘姚謝家的人。
葉向高很尷尬:當時,一些走私海商為了逃避檢查,也有冒充葉家人的,然而這次在杭州被抓的葉成皋是貨真價實的葉家人。
還好,中華公司並沒有把股東名單泄露出去,葉成皋本身也沒有把柄落在官府手中,在福建巡撫衙門出麵作保後被釋放了。福建巡撫丁繼嗣是內閣輔葉向高一手提拔的,此番出麵保護葉成皋,也在情理之中。
葉向高為此專門寫信給福建巡撫丁繼嗣,要求地方當局嚴查,“通倭一事前已備陳,且聞有冒弟家名色者,故弟不得不言,昨浙中兩台亦有捕獲條陳,其意殊望鄰邦共為協力,今亦下部,必當覆行也!”
這封信作為公文刊登在京師邸報,這是葉向高有意所為,表示自己和通倭事件劃清界線,毫無關係。為了平息敵對派別的輿論攻擊,葉向高隻有表現出比攻擊者更加激進的態度來,才能表明自己的人清白。
正當尹峰連續幾日聚集公司大股東召開董事會,商議如何營救那些被官府抓獲的股東時,京師傳來了解更加驚人的消息。
許心素的手下和林躍商情部搞來的最新邸報抄本上,大明內閣輔葉向高鑒於“嘉靖倭亂”的慘痛教訓,對日益繁榮的通倭走私貿易非常擔憂,已經指示福建當局要厲行禁止,他在給福建當局的信中說:“惟是通倭一事,利害最大,初間猶是奸氓射利罔,今良民亦為之積漸不止,非但倭能禍閩,即閩人皆倭矣。為今之際,唯有嚴厲海禁,方有轉機……”
“閩人皆倭!這簡直是誅心之論啊!”尹峰冷笑地看著這份邸報,有意無意地抬眼看了曾棋一眼,不久前還主張和葉向高直接接觸的老爺子頗為尷尬地看著屋頂。尹峰無奈地把邸報傳給李麗華說:“大家都是看看吧。很明顯,朝廷不僅僅是要掀起通倭大獄了,這是要開始嚴厲執行海禁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尹峰正在內心中感歎:最終自己還是走到這一步了,王直等前輩都是死在這條路上的。
雖然中華公司盈利點包括了錢莊票號、國內絲綢貿易、台灣島農產品貿易等,但是主要賺錢的項目就是海外貿易。海禁政策如果嚴厲執行起來,中華公司就是死路一條了,除非立刻和朝廷翻臉,扯起造反大旗。
可是,大明朝雖然已經搖搖欲墜,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明朝的統治基礎尚未動搖,國內還沒有大亂,外部也沒有強敵(努爾哈赤還沒造反呢)。以明朝舉國之力,雖然滅不了掌握了製海權的中華公司,但是拖也能拖死尹峰了。隻要中華公司不能順利拿到大陸上的貨物,無法順利做成貿易,不能把海外白銀運入內地,那麽資金周轉問題遲早會生,也就無法維持膨大的“現代化”軍隊,遲早會被西洋人、倭人、朝廷圍攻,徹底完蛋。
尹峰苦惱地說:“餘姚謝家那些官商可以不靠海外貿易財,可我們公司、浙閩粵等地沿海商人不行,我們都不能停止海外貿易;杭嘉湖那些絲綢商人失去我們這個海外市場,可以去內地尋找客戶,可是我們必須要求去他們這裏拿貨。……總之,萬一海禁政策嚴厲起來,我們中華公司就是麵臨著生死抉擇。”
曾棋苦澀地說:“要不就是和王直、李光頭那樣去陸地上搶貨物,公開和朝廷對抗;要不就是維持現狀,慢慢等死……”
尹峰苦笑:“嶽父大人,你算是明白過來了;我們和朝廷之間,是有著根本性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