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小六在找到餘姚謝家這條線索後,立刻調動了中華公司在浙江的所有眼線,順藤摸瓜追查下去。謝家與尹峰的中華公司做對頭,已經好幾次了,上一次還在杭州設下埋伏向誘捕公司股東。因此,公司商情部在謝家周圍布下了不少暗樁眼線。隻是謝家久居餘姚,從東晉時代算起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家族勢力盤根錯節遍布浙東,加上家族中出了幾任京官,官紳商結合,把持地方官府,橫行鄉裏,實在是地道的地頭蛇。因此中華公司很難在謝氏家族內部潛伏下眼線,隻是自謝家外圍的商鋪之類的地方潛伏了細作,所以並未現謝家對此次朝廷新軍編練施加的小動作。
麥小六想著以謝家一個家族之力,是不可能有這個實力去澳門買大炮,編練一支火器化新軍所要動用的財力不是一家富商所能承受的。當年尹峰操練護衛隊,初期不過千把人,卻也要集合馬尼拉逃亡出來的幾百家商人的力量,加上自己和曾家幾乎傾家蕩產的付出,外加打劫了幾次日本朱印船得到的幾百萬兩銀子,才能建立起來一支火器部隊。
因此麥小六斷定,此事必定除餘姚謝氏家族以外,還有其他的官紳富商加入。
他動用了浙商之中屬於公司秘密股東,同時與謝家關係良好的那些商家人脈,在整個江南追查這條線索。這些年中華公司創辦的錢莊、銀號的生意模式已經遍布江南,很多商家的大筆資金流通都是通過錢莊銀號來辦理。雖然中華公司直屬的錢莊被查封了,但是在那些與公司聯盟合夥的浙商開辦的錢莊中,到處都有中華公司的諜報人員潛伏。
很快,通過一家蘇州富商的錢莊,麥小六查到了謝家的大筆資金流轉,以及和謝家同樣流向的資金來源:兩淮鹽商及以山西喬家為的晉商。最後,甚至現了部分浙商的資金。麥小六再通過南直隸的商情部細作,打探出這些資金經過一番流轉後,最後都在謝家位於金陵城北的商號兌成白花花的白銀,進入了應天府的府庫,名義上是江南士紳的捐納,劃歸南京兵部專用。
麥小六一路追到南京,在南京花了筆錢賄賂了南京兵部的一名管庫文吏,從他手中得到了府庫交接的清單。
最終提取這一筆銀子運往浙江的,是署理新軍練兵事務的南京經略熊廷弼,具體經辦人是戶科給事中姚宗文。押送銀子的是直屬南京經略熊廷弼指揮的南京守備標營官兵。
麥小六到達南京時,距離他離開鎮江已經一個月後了。同樣在追查此案的林曉,卻由於一到南京就遇到了官紳士子圍攻中華公司商館一事,被一群士紳弄得焦頭爛額。因此,他忙於調動人手將商館撤離南京,還來不及去查辦此事。
麥小六來到南京時,那些整日鼓噪不休的士子甚至還在南京經略熊廷弼的府邸前示威,要求他出兵收複鎮江、蘇鬆等地,趕走海寇。這群士紳是從江南中華軍控製區逃出來的,圍攻中華公司華興聯號商館就是為了報複挑釁。
明朝初年,江南士紳由於對朱元璋采取不合作態度,曾被朱元璋狠狠教訓了一頓,老實了好多年。而如今的江南士子,奔競請托、行為張揚、隱漏錢糧、好持公論、包攬詞訟,出入公門,勾結胥吏,幹預行政,武斷鄉裏,操持輿論,是他們的基本社會形象。紳士更是結社成幫,黨同伐異;幹預行政,把持鄉裏;侵奪小民產業,橫行不法;肆意奴役鄉民;接受投獻,蓄奴成風;奢侈淫佚,醉生夢死。有鑒於生員的惡習劣行,另一時空中的大儒顧炎武甚至將生員與鄉官和吏胥,比作“天下之病民”的三種人,主張:“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蘇,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除,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好看的小說)”
象董其昌那樣表麵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卻是鄉土一霸,縱容惡仆為非作歹,結果惹起了士子、百姓群起而攻擊,則有所謂“民抄董其昌”之變。江南各地也多奴變,大明仕宦本來就享有蓄奴特權,而江南士紳更濫用這種特權,遠法律規定大肆蓄養奴仆。“……吳中士宦之家,有至一二千人者。”徐階、董份、董其昌家,投靠家奴皆達上千。所投靠者,表麵上出於自願,多半卻是因為縉紳大戶獨多,享受優免特權,繁重的賦役負擔全部落在小民頭上,小民出於無奈而不得不投靠勢家以求庇護。如董其昌就是“膏腴萬頃,輸稅不過三分,遊船百艘,投靠居其大半”。董其昌宅第被鄉民焚毀,家財被掠。
(另一時空的明清鼎革之際太倉、上海、嘉定、昆山、石門、金壇、溧陽廣及蘇鬆常嘉四府之地紛紛生奴變,索契殺主,實在是縉紳地主長期作威作福的結果,咎由自取。明末江南奴變最為激烈,與當地豪門最為集中、蓄奴風氣最盛、馭下最為苛酷是有著必然聯係的。)而中華公司由於在自己統治區急於需要各種勞動力,而且也有著大量倭人、西班牙、荷蘭戰俘以及土著人可以隨意役使,因此極少有蓄奴的富商大賈。尹峰對於利用奴隸勞動沒有興趣,不過鑒於現實因素,他也不反對大量利用被打敗的土著以及各國戰俘做苦力。而江南家族中的那些奴仆,中華公司都是當做潛在移民對象看待的。況且農民可以三年免征賦稅的政策擺在麵前,那些小民無需承擔繁重的賦役,也就無需投靠那些官紳士子了。由此,不少奴仆造反事件在中華軍統治區生,而中華軍對此采取的態度是不聞不問,出了人命則將主家抄家,有命案在身的奴仆抓起來送往海外殖民地,服苦役若幹年;其餘的奴仆則就鼓勵他們離開主人家,去**、琉球、呂宋、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等等地方,那邊有大塊的土地等著他們去耕種,除了給公司交租,別無勞役。因此,大批奴仆、佃戶、流民都投奔了中華軍。
中華軍進入江南的初期,士紳們被他們的武力鎮住了。後來現這幫海寇想著要招安,也並不亂殺人,也就壯著膽子為著自己的利益和地方利益向中華軍難。不過,中華軍並非在地方上行政必須靠地方士紳的明朝官府,他們是講究以法治民的,士紳們的特權一樣也沒有,官紳民一體納稅是公司的基本政策。做買賣必須和小商販一樣納稅,出了命案就必須以法懲辦,沒有什麽人情可講。鬧事太出格的士紳,統統被中華軍抄家滅族,震懾得各家官紳士子閉門不出。而且,即使官紳們罷市、歇業,抵製鎮守府的行政措施,都會有中華軍黑衣士兵上門來以武力解決問題:中華軍和鎮守府不需要士紳們的財力和實力,就能在地方上推行自己的施政措施。官紳們如果武力反抗,那也是毫無用處的,中華軍的武力加上動中下層民眾的能力,輕易就能將官紳們的反抗淹沒在血泊中。
陳衷紀來到江南鎮守府後,同樣以強力手段推行不擾民但是不姑息犯罪的政策,也拿出了一點胡羅卜來籠絡江南士紳:服從中華軍統治者,可以進入鎮守府議事局,可以在公開的議事局會議上揮士紳們的口才和文采,可以對任何事表意見,可以推舉審計員核查鎮守府官員。而且,所有議事局委員都可以指責官員,但是必須有證據,無證據的指控鎮守府方麵一律不予理會。
江南士紳盤根錯節、互相勾結的勢力,在以政府暴力為基礎的有效行政機構麵前,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存在。
因此,這些士紳不敢在中華軍統治區鬧事,卻逃到大明朝統治的南京來鬧事了。
而且,麥小六通過浙江之行,查出了一堆蘇州、鬆江、鎮江等地官紳富商的名單:這些人都出錢捐納了軍餉,給朝廷練新軍之用。
麥小六看到南京的亂象,也看到了林曉正在組織公司人員撤離南京。他認為自己的任務並不包括幫助林曉辦理瑣事,率先離開了南京回了鎮江。林曉在三天後才在鎮江聽取了麥小六的調查報告。在場的還有陳衷紀,他在三天前就知道了麥小六的調查結果。
林曉非常嫉妒地聽了麥小六的報告,臉上卻是沒有什麽表示,冷冷地說:“如此看來,新軍的軍餉是江南各家官商士紳以及鹽商、晉商們籌集起來的,主要出資者是江南的官商大賈,起者是餘姚謝家。江南官紳這麽做倒是可以理解,這徽商、晉商可是和我公司有著緊密生意往來的。可惡!這是明顯的腳踏兩隻船嗎!”
麥小六點點頭:“這些家官商大賈聯合起來,其勢力不可小看。我打聽到他們第一筆軍餉就籌到了一百萬兩之多。我已經動用商情部的信鴿,給船主大王送去了調查報告,詳細的報告也在昨天用海風號送往**港了。”
林曉臉色一黑,低下頭沉默不語,心中對麥小六隨意動用自己管轄的商情部信鴿十分不滿,礙於陳衷紀在場,竭力把怒火壓抑下去。他咳嗽幾下,低著頭不看麥小六:“嗬嗬,大王有過命令,隻需查出新軍經費來源即可,並無進一步行動的指示,我們現在該如何辦?”
陳衷紀作為江南鎮守府總管,兼管軍政民政,考慮得比較全麵。他緩緩地說:“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我想靖海王殿下不太會立刻對新軍下手。先得解決的是晉商、徽商中那些違反秘密股東協議的人。”
麥小六想著以謝家一個家族之力,是不可能有這個實力去澳門買大炮,編練一支火器化新軍所要動用的財力不是一家富商所能承受的。當年尹峰操練護衛隊,初期不過千把人,卻也要集合馬尼拉逃亡出來的幾百家商人的力量,加上自己和曾家幾乎傾家蕩產的付出,外加打劫了幾次日本朱印船得到的幾百萬兩銀子,才能建立起來一支火器部隊。
因此麥小六斷定,此事必定除餘姚謝氏家族以外,還有其他的官紳富商加入。
他動用了浙商之中屬於公司秘密股東,同時與謝家關係良好的那些商家人脈,在整個江南追查這條線索。這些年中華公司創辦的錢莊、銀號的生意模式已經遍布江南,很多商家的大筆資金流通都是通過錢莊銀號來辦理。雖然中華公司直屬的錢莊被查封了,但是在那些與公司聯盟合夥的浙商開辦的錢莊中,到處都有中華公司的諜報人員潛伏。
很快,通過一家蘇州富商的錢莊,麥小六查到了謝家的大筆資金流轉,以及和謝家同樣流向的資金來源:兩淮鹽商及以山西喬家為的晉商。最後,甚至現了部分浙商的資金。麥小六再通過南直隸的商情部細作,打探出這些資金經過一番流轉後,最後都在謝家位於金陵城北的商號兌成白花花的白銀,進入了應天府的府庫,名義上是江南士紳的捐納,劃歸南京兵部專用。
麥小六一路追到南京,在南京花了筆錢賄賂了南京兵部的一名管庫文吏,從他手中得到了府庫交接的清單。
最終提取這一筆銀子運往浙江的,是署理新軍練兵事務的南京經略熊廷弼,具體經辦人是戶科給事中姚宗文。押送銀子的是直屬南京經略熊廷弼指揮的南京守備標營官兵。
麥小六到達南京時,距離他離開鎮江已經一個月後了。同樣在追查此案的林曉,卻由於一到南京就遇到了官紳士子圍攻中華公司商館一事,被一群士紳弄得焦頭爛額。因此,他忙於調動人手將商館撤離南京,還來不及去查辦此事。
麥小六來到南京時,那些整日鼓噪不休的士子甚至還在南京經略熊廷弼的府邸前示威,要求他出兵收複鎮江、蘇鬆等地,趕走海寇。這群士紳是從江南中華軍控製區逃出來的,圍攻中華公司華興聯號商館就是為了報複挑釁。
明朝初年,江南士紳由於對朱元璋采取不合作態度,曾被朱元璋狠狠教訓了一頓,老實了好多年。而如今的江南士子,奔競請托、行為張揚、隱漏錢糧、好持公論、包攬詞訟,出入公門,勾結胥吏,幹預行政,武斷鄉裏,操持輿論,是他們的基本社會形象。紳士更是結社成幫,黨同伐異;幹預行政,把持鄉裏;侵奪小民產業,橫行不法;肆意奴役鄉民;接受投獻,蓄奴成風;奢侈淫佚,醉生夢死。有鑒於生員的惡習劣行,另一時空中的大儒顧炎武甚至將生員與鄉官和吏胥,比作“天下之病民”的三種人,主張:“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蘇,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除,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好看的小說)”
象董其昌那樣表麵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卻是鄉土一霸,縱容惡仆為非作歹,結果惹起了士子、百姓群起而攻擊,則有所謂“民抄董其昌”之變。江南各地也多奴變,大明仕宦本來就享有蓄奴特權,而江南士紳更濫用這種特權,遠法律規定大肆蓄養奴仆。“……吳中士宦之家,有至一二千人者。”徐階、董份、董其昌家,投靠家奴皆達上千。所投靠者,表麵上出於自願,多半卻是因為縉紳大戶獨多,享受優免特權,繁重的賦役負擔全部落在小民頭上,小民出於無奈而不得不投靠勢家以求庇護。如董其昌就是“膏腴萬頃,輸稅不過三分,遊船百艘,投靠居其大半”。董其昌宅第被鄉民焚毀,家財被掠。
(另一時空的明清鼎革之際太倉、上海、嘉定、昆山、石門、金壇、溧陽廣及蘇鬆常嘉四府之地紛紛生奴變,索契殺主,實在是縉紳地主長期作威作福的結果,咎由自取。明末江南奴變最為激烈,與當地豪門最為集中、蓄奴風氣最盛、馭下最為苛酷是有著必然聯係的。)而中華公司由於在自己統治區急於需要各種勞動力,而且也有著大量倭人、西班牙、荷蘭戰俘以及土著人可以隨意役使,因此極少有蓄奴的富商大賈。尹峰對於利用奴隸勞動沒有興趣,不過鑒於現實因素,他也不反對大量利用被打敗的土著以及各國戰俘做苦力。而江南家族中的那些奴仆,中華公司都是當做潛在移民對象看待的。況且農民可以三年免征賦稅的政策擺在麵前,那些小民無需承擔繁重的賦役,也就無需投靠那些官紳士子了。由此,不少奴仆造反事件在中華軍統治區生,而中華軍對此采取的態度是不聞不問,出了人命則將主家抄家,有命案在身的奴仆抓起來送往海外殖民地,服苦役若幹年;其餘的奴仆則就鼓勵他們離開主人家,去**、琉球、呂宋、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等等地方,那邊有大塊的土地等著他們去耕種,除了給公司交租,別無勞役。因此,大批奴仆、佃戶、流民都投奔了中華軍。
中華軍進入江南的初期,士紳們被他們的武力鎮住了。後來現這幫海寇想著要招安,也並不亂殺人,也就壯著膽子為著自己的利益和地方利益向中華軍難。不過,中華軍並非在地方上行政必須靠地方士紳的明朝官府,他們是講究以法治民的,士紳們的特權一樣也沒有,官紳民一體納稅是公司的基本政策。做買賣必須和小商販一樣納稅,出了命案就必須以法懲辦,沒有什麽人情可講。鬧事太出格的士紳,統統被中華軍抄家滅族,震懾得各家官紳士子閉門不出。而且,即使官紳們罷市、歇業,抵製鎮守府的行政措施,都會有中華軍黑衣士兵上門來以武力解決問題:中華軍和鎮守府不需要士紳們的財力和實力,就能在地方上推行自己的施政措施。官紳們如果武力反抗,那也是毫無用處的,中華軍的武力加上動中下層民眾的能力,輕易就能將官紳們的反抗淹沒在血泊中。
陳衷紀來到江南鎮守府後,同樣以強力手段推行不擾民但是不姑息犯罪的政策,也拿出了一點胡羅卜來籠絡江南士紳:服從中華軍統治者,可以進入鎮守府議事局,可以在公開的議事局會議上揮士紳們的口才和文采,可以對任何事表意見,可以推舉審計員核查鎮守府官員。而且,所有議事局委員都可以指責官員,但是必須有證據,無證據的指控鎮守府方麵一律不予理會。
江南士紳盤根錯節、互相勾結的勢力,在以政府暴力為基礎的有效行政機構麵前,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存在。
因此,這些士紳不敢在中華軍統治區鬧事,卻逃到大明朝統治的南京來鬧事了。
而且,麥小六通過浙江之行,查出了一堆蘇州、鬆江、鎮江等地官紳富商的名單:這些人都出錢捐納了軍餉,給朝廷練新軍之用。
麥小六看到南京的亂象,也看到了林曉正在組織公司人員撤離南京。他認為自己的任務並不包括幫助林曉辦理瑣事,率先離開了南京回了鎮江。林曉在三天後才在鎮江聽取了麥小六的調查報告。在場的還有陳衷紀,他在三天前就知道了麥小六的調查結果。
林曉非常嫉妒地聽了麥小六的報告,臉上卻是沒有什麽表示,冷冷地說:“如此看來,新軍的軍餉是江南各家官商士紳以及鹽商、晉商們籌集起來的,主要出資者是江南的官商大賈,起者是餘姚謝家。江南官紳這麽做倒是可以理解,這徽商、晉商可是和我公司有著緊密生意往來的。可惡!這是明顯的腳踏兩隻船嗎!”
麥小六點點頭:“這些家官商大賈聯合起來,其勢力不可小看。我打聽到他們第一筆軍餉就籌到了一百萬兩之多。我已經動用商情部的信鴿,給船主大王送去了調查報告,詳細的報告也在昨天用海風號送往**港了。”
林曉臉色一黑,低下頭沉默不語,心中對麥小六隨意動用自己管轄的商情部信鴿十分不滿,礙於陳衷紀在場,竭力把怒火壓抑下去。他咳嗽幾下,低著頭不看麥小六:“嗬嗬,大王有過命令,隻需查出新軍經費來源即可,並無進一步行動的指示,我們現在該如何辦?”
陳衷紀作為江南鎮守府總管,兼管軍政民政,考慮得比較全麵。他緩緩地說:“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我想靖海王殿下不太會立刻對新軍下手。先得解決的是晉商、徽商中那些違反秘密股東協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