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大軍擁擠在蘇子河穀地,實際上無法全麵展開兵力,也就沒法揮兵力優勢。(.無彈窗廣告)因此在攻占古勒寨後,努爾哈赤果斷地派最器重的兒子皇太極帶領騎兵5ooo人沿蘇子河而上,乘著中華軍還在集結兵力,一舉襲占了十裏地外的馬兒墩寨。
馬爾墩寨守軍是第五師的一支2oo多人的小部隊,在遭遇襲擊後拚死抵抗,最後點燃火藥庫與百餘八旗兵同歸於盡。馬爾墩寨陷落前出的火紅色煙花信號,被正走在增援馬爾墩寨路上的第一師老營直屬騎兵哨看到。隨即,重甲長槍的八旗騎兵就衝到了他們麵前。
措不及防的中華軍騎兵戰死大半,有幾十人逃了出去,把八旗兵迅進軍的消息傳回了赫圖阿拉大營。
還沒等顏思齊對此作出反應,從古勒寨突圍返回的張盤等人就到了。
張盤提供了確切的消息:努爾哈赤確實已經親征,大隊八旗兵已經沿蘇子河而上。
顏思齊和一幹作戰部參謀軍官估計,八旗大隊無論如何得沿著蘇子河走。河穀兩邊都是密林山嶺,根本無法進行大部隊行軍。如果努爾哈赤是想奪回赫圖阿拉城與中華軍決戰,那八旗大隊就一定會沿著河穀東進。
他們對皇太極先鋒部隊的行軍度低估了。就在張盤倒頭大睡的時候,皇太極帶著自己的衛隊和努爾哈赤撥給他的巴牙勒兵總計3ooo精兵,連夜行軍趕路。在天啟元年十月初一日的早晨,皇太極帶隊急行軍6o裏地,在黎明時分突襲了啟運山。
這個小山後,就是赫圖阿拉城周邊方圓十幾裏的盆地,這一帶叢山密林之間,唯一適合大軍團會戰的地方。
蘇子河由此通過山口向西流去,北岸啟運山、南岸灶突山,正好卡住了由西向東進入赫圖阿拉城周圍穀地平原的要道。
守衛此地的是正在築堡修工事的民兵營:**第一營。這是以靖海王王妃李麗華名義建立的開拓團組建的,營頭(民兵營指揮官)是李麗華同族的遠房堂兄,原來是李旦的手下,公司護衛隊第一批老兵之一。
**第一營的成員中,有在**生番山區打獵獲取鹿皮的漢人獵手,也有平埔族的**土著。他們以長期打獵形成的敏銳感覺現了皇太極的奇襲部隊,及時抓起家夥開火。他們的武器從明軍使用的火繩槍鳥銃到中華軍第一批改良型火繩槍、第一批燧槍以及弓箭、水手弩什麽的都有,還有大量手雷。經過一早上的激戰,皇太極的奇襲失敗了。
這一下驚動了顏思齊,但是誰也不知道八旗兵來了多少人,皇太極一擊不中之後就立刻消失在啟運山下了。顏思齊覺得這應該是努爾哈赤大軍到達前的試探,他開始在赫圖阿拉城西調兵列陣,準備迎敵。
皇太極的動作很快,立刻渡河南下,襲擊灶突山。這裏顏思齊也沒派什麽兵守衛,隻有幾十名第五師信號兵駐守,剛剛來得及出信號火箭,他們就被蜂擁而來的八旗兵吞沒。
直到中午,顏思齊才搞明白:早上起突襲的不是八旗主力,而隻是八旗一支先鋒隊。
但是中華軍此時已經布好陣勢,顏思齊僅僅是脹紅了臉大罵了幾句,然後就下令全軍準備戰鬥。
參謀軍官鄭芝虎上前問道:“總管大人,不需要派兵收複灶突山嗎?”
顏思齊冷笑:“幹嘛要去收複?努爾哈赤是想控製這些要點,然後讓他的大部隊從這兩山之間的河穀進入赫圖阿拉周邊地區。我們就在這裏等著他們來就行了。”
鄭芝虎疑惑地擾擾頭,退回去不知所以。
……
這一天上午,正藍旗9ooo餘人(其中2第五子莽古爾泰帶領下率先來到啟運山下,結果在攻山的時候現山上守軍已經逃跑,山頂胸牆工事後滿是斷槍殘刀。
皇太極的正白旗部隊5ooo人在中午時分到達啟運山下,蘇子河北岸,(其中18個純滿洲牛錄,外加幾個蒙古牛錄、朝鮮牛錄)。
隨後,八旗的主力部隊陸續開到了蘇子河南岸,與前鋒皇太極部隊隻差了半天時間。八旗主力無論戰兵、步兵都是配備戰馬的,行軍度相比中華軍而言確實很快。
鑲白旗56oo人(其中純滿洲1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長孫杜度;正紅旗1oooo餘人(包括25個純滿洲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鑲紅旗1oooo人(26個純滿洲牛錄),旗主是代善長子嶽托;新編鑲藍旗的部隊大部留在界凡城對抗中華軍西路軍,僅有4個牛錄1ooo人到達,臨時旗主是阿敏的兄弟濟爾哈朗。
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正黃旗18ooo餘人(45個滿洲牛錄)和鑲黃旗7ooo人(2o個滿洲牛錄),在蘇子河南岸緊貼著河流行軍,很快就在蘇子河邊展開了部隊。
努爾哈赤親統的兩黃旗由年輕的17歲幼子阿濟格為副將,他還帶領5ooo名精銳的親衛“巴牙勒兵”,其中一千人撥給前鋒皇太極在帶領。
另外,蒙古察哈爾盟軍1oooo騎兵由吳濟格帶領,在蘇子河北麵河穀展開。
八旗主力總計八萬多人,陸續展開在蘇子河兩岸。在他們的東南方向,中華軍右翼靠著赫圖阿拉城,左翼麵朝灶突山方向,中間有第五師兩個團)12ooo人在兩裏長的土石胸牆後全線展開,排列成四排輪射陣型。在中線左翼是列成空心方陣的第五師第一團,右翼是守衛在赫圖阿拉老城城牆後的琉球團、十個民兵營總計五千人。
中華軍中線步兵橫陣兩側,布置了炮兵旅的一個團、第一師、五師的兩個直屬炮兵團,還有一些陸戰隊直屬重火器哨隊。在中華軍這一方麵,足足布置了2oo多門大小火炮,特別是左翼空心方陣內大量布置了拉式青銅野戰炮,在赫圖阿拉城頭布置了十門千斤級重型火炮,在中央陣線前方形成了交叉射擊的火網。
張盤帶著自己不滿員的第二團及民兵營補充部隊21oo人在赫圖阿拉城西門外立正待命。他的部隊和陸戰隊1ooo餘人,西路軍騎兵部隊3ooo人,東路軍騎兵第一線胸牆陣地後五十步處待命出擊。張盤被臨時任命為此戰預備隊的總管。
中華軍包括民兵營士兵,總兵力不過34oo人,連八旗主力軍的一半都不到。
但是,努爾哈赤此刻還是對麵前的決戰沒有把握。
對麵的中華軍此刻在自己陣地上升起了一個大氣囊,下端似乎燃燒著大火,慢悠悠飄蕩在百丈高空中。正在緊張地排兵布陣的八旗兵從將領到兵丁、夥夫、奴仆統統都停下手中的活,做夢般地看著這個古怪的玩意。
努爾哈赤正在灶突山下設立自己的黃金大帳,聽到帳外一片喧嘩,然後是一片寂靜,感覺很是奇怪。他的親兵“巴牙勒兵”的統領,代善的長子嶽托不顧禮節、驚慌地衝入大帳:“汗王爺爺,這,這海寇軍軍陣上出現了妖怪!”
努爾哈赤惱怒地瞪了他一眼,嶽托噤若寒蟬地縮了一下頭,還是不由自主指指東南方向。
努爾哈赤大步走出帳外,豁然看見一隻巨大的氣囊正在對麵海寇軍陣地上緩緩升起。他也不由自主了一會兒愣,很快明白了過來,大聲喝道:“這不過是大號孔明燈而已,遼東漢人在節慶時節也玩這東西……爾等不用幹活嗎?快去做事!”
努爾哈赤高大的身形在大帳門口一晃,那些八旗大將已經清醒過來了,聞聽老汗王的訓斥,眾人趕緊四散去幹活。八旗子弟們雖然緊張地在準備迎敵,但常常會抬起頭,向那古怪地大氣囊多看幾眼。
“這新型的飛雲熱氣球,全部用絲綢加塗漆製作,比老的偵查氣球輕,因此能站得下兩個人。”
靖海王老營偵察氣球部隊的一名上尉是個瘦小的海南疍民子弟,雖然他全力收縮自己身子,但壯實的顏思齊依舊感覺氣球吊籃實在太小。他舉著望遠鏡,沒好氣地說:“我還好說,從小就在船上過活,在這裏也不會嫌擠。趙鐵大哥那般的魁梧身子,恐怕就在這裏擠不下了。船主大王不是說能造出更大的飛艇嗎?”
偵查氣球部隊的上尉苦笑了一下,努力往一邊挪挪身子,上半身幾乎已經探出吊籃外了:“顏總管,這事我就不曉得了。我們從**出北上時,聽說大王在兵器研究部造新型火槍。”
顏思齊舉著望遠鏡向西北、正西兩個方向觀察了一會,再向四周掃視了一圈,皺起眉頭喃喃道:“八旗兵在向南麵迂回,想要迂回到赫圖阿拉大營南方去。為什麽,以作戰果斷神出名的努酋,到此刻還不動攻擊?”
“我們的騎兵偵查哨在蘇子河南與韃子兵交手了!”疍民上尉驚叫起來。常年在大海帆船上瞭望遠方的水手,這眼神的敏銳程度,簡直可以和一般的望遠鏡比較高下。
顏思齊把望眼鏡轉向疍民上尉手指的方向,果然見一隊中華軍騎兵從蘇子河密林中衝出來,後麵追著一隊鑲紅旗騎兵。
不久,中華軍騎兵接近了自家陣地,鑲紅旗騎兵原地回轉,慢慢地退了回去。
此時在南路,試探著向前推進的鑲白旗部隊遇到中華軍騎兵部隊截擊,雙方剛一接戰,鑲白旗部隊就開始後退。中華軍也不追擊,原地射擊了一陣後也慢慢地後退。
八旗兵與中華軍兩軍十幾萬人在幾十平方裏的範圍內東西對峙,雙方都出奇地謹慎,誰都不想先起進攻。
晚間,基本布陣完畢的八旗軍各大將紛紛齊聚汗王大帳內,焦急地向努爾哈赤請戰。
努爾哈赤坐在白虎皮汗王座上,沉默地看著麵前的眾人,表現出從來沒有的穩重和謹慎,遲遲沒有下作戰命令。
馬爾墩寨守軍是第五師的一支2oo多人的小部隊,在遭遇襲擊後拚死抵抗,最後點燃火藥庫與百餘八旗兵同歸於盡。馬爾墩寨陷落前出的火紅色煙花信號,被正走在增援馬爾墩寨路上的第一師老營直屬騎兵哨看到。隨即,重甲長槍的八旗騎兵就衝到了他們麵前。
措不及防的中華軍騎兵戰死大半,有幾十人逃了出去,把八旗兵迅進軍的消息傳回了赫圖阿拉大營。
還沒等顏思齊對此作出反應,從古勒寨突圍返回的張盤等人就到了。
張盤提供了確切的消息:努爾哈赤確實已經親征,大隊八旗兵已經沿蘇子河而上。
顏思齊和一幹作戰部參謀軍官估計,八旗大隊無論如何得沿著蘇子河走。河穀兩邊都是密林山嶺,根本無法進行大部隊行軍。如果努爾哈赤是想奪回赫圖阿拉城與中華軍決戰,那八旗大隊就一定會沿著河穀東進。
他們對皇太極先鋒部隊的行軍度低估了。就在張盤倒頭大睡的時候,皇太極帶著自己的衛隊和努爾哈赤撥給他的巴牙勒兵總計3ooo精兵,連夜行軍趕路。在天啟元年十月初一日的早晨,皇太極帶隊急行軍6o裏地,在黎明時分突襲了啟運山。
這個小山後,就是赫圖阿拉城周邊方圓十幾裏的盆地,這一帶叢山密林之間,唯一適合大軍團會戰的地方。
蘇子河由此通過山口向西流去,北岸啟運山、南岸灶突山,正好卡住了由西向東進入赫圖阿拉城周圍穀地平原的要道。
守衛此地的是正在築堡修工事的民兵營:**第一營。這是以靖海王王妃李麗華名義建立的開拓團組建的,營頭(民兵營指揮官)是李麗華同族的遠房堂兄,原來是李旦的手下,公司護衛隊第一批老兵之一。
**第一營的成員中,有在**生番山區打獵獲取鹿皮的漢人獵手,也有平埔族的**土著。他們以長期打獵形成的敏銳感覺現了皇太極的奇襲部隊,及時抓起家夥開火。他們的武器從明軍使用的火繩槍鳥銃到中華軍第一批改良型火繩槍、第一批燧槍以及弓箭、水手弩什麽的都有,還有大量手雷。經過一早上的激戰,皇太極的奇襲失敗了。
這一下驚動了顏思齊,但是誰也不知道八旗兵來了多少人,皇太極一擊不中之後就立刻消失在啟運山下了。顏思齊覺得這應該是努爾哈赤大軍到達前的試探,他開始在赫圖阿拉城西調兵列陣,準備迎敵。
皇太極的動作很快,立刻渡河南下,襲擊灶突山。這裏顏思齊也沒派什麽兵守衛,隻有幾十名第五師信號兵駐守,剛剛來得及出信號火箭,他們就被蜂擁而來的八旗兵吞沒。
直到中午,顏思齊才搞明白:早上起突襲的不是八旗主力,而隻是八旗一支先鋒隊。
但是中華軍此時已經布好陣勢,顏思齊僅僅是脹紅了臉大罵了幾句,然後就下令全軍準備戰鬥。
參謀軍官鄭芝虎上前問道:“總管大人,不需要派兵收複灶突山嗎?”
顏思齊冷笑:“幹嘛要去收複?努爾哈赤是想控製這些要點,然後讓他的大部隊從這兩山之間的河穀進入赫圖阿拉周邊地區。我們就在這裏等著他們來就行了。”
鄭芝虎疑惑地擾擾頭,退回去不知所以。
……
這一天上午,正藍旗9ooo餘人(其中2第五子莽古爾泰帶領下率先來到啟運山下,結果在攻山的時候現山上守軍已經逃跑,山頂胸牆工事後滿是斷槍殘刀。
皇太極的正白旗部隊5ooo人在中午時分到達啟運山下,蘇子河北岸,(其中18個純滿洲牛錄,外加幾個蒙古牛錄、朝鮮牛錄)。
隨後,八旗的主力部隊陸續開到了蘇子河南岸,與前鋒皇太極部隊隻差了半天時間。八旗主力無論戰兵、步兵都是配備戰馬的,行軍度相比中華軍而言確實很快。
鑲白旗56oo人(其中純滿洲1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長孫杜度;正紅旗1oooo餘人(包括25個純滿洲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鑲紅旗1oooo人(26個純滿洲牛錄),旗主是代善長子嶽托;新編鑲藍旗的部隊大部留在界凡城對抗中華軍西路軍,僅有4個牛錄1ooo人到達,臨時旗主是阿敏的兄弟濟爾哈朗。
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正黃旗18ooo餘人(45個滿洲牛錄)和鑲黃旗7ooo人(2o個滿洲牛錄),在蘇子河南岸緊貼著河流行軍,很快就在蘇子河邊展開了部隊。
努爾哈赤親統的兩黃旗由年輕的17歲幼子阿濟格為副將,他還帶領5ooo名精銳的親衛“巴牙勒兵”,其中一千人撥給前鋒皇太極在帶領。
另外,蒙古察哈爾盟軍1oooo騎兵由吳濟格帶領,在蘇子河北麵河穀展開。
八旗主力總計八萬多人,陸續展開在蘇子河兩岸。在他們的東南方向,中華軍右翼靠著赫圖阿拉城,左翼麵朝灶突山方向,中間有第五師兩個團)12ooo人在兩裏長的土石胸牆後全線展開,排列成四排輪射陣型。在中線左翼是列成空心方陣的第五師第一團,右翼是守衛在赫圖阿拉老城城牆後的琉球團、十個民兵營總計五千人。
中華軍中線步兵橫陣兩側,布置了炮兵旅的一個團、第一師、五師的兩個直屬炮兵團,還有一些陸戰隊直屬重火器哨隊。在中華軍這一方麵,足足布置了2oo多門大小火炮,特別是左翼空心方陣內大量布置了拉式青銅野戰炮,在赫圖阿拉城頭布置了十門千斤級重型火炮,在中央陣線前方形成了交叉射擊的火網。
張盤帶著自己不滿員的第二團及民兵營補充部隊21oo人在赫圖阿拉城西門外立正待命。他的部隊和陸戰隊1ooo餘人,西路軍騎兵部隊3ooo人,東路軍騎兵第一線胸牆陣地後五十步處待命出擊。張盤被臨時任命為此戰預備隊的總管。
中華軍包括民兵營士兵,總兵力不過34oo人,連八旗主力軍的一半都不到。
但是,努爾哈赤此刻還是對麵前的決戰沒有把握。
對麵的中華軍此刻在自己陣地上升起了一個大氣囊,下端似乎燃燒著大火,慢悠悠飄蕩在百丈高空中。正在緊張地排兵布陣的八旗兵從將領到兵丁、夥夫、奴仆統統都停下手中的活,做夢般地看著這個古怪的玩意。
努爾哈赤正在灶突山下設立自己的黃金大帳,聽到帳外一片喧嘩,然後是一片寂靜,感覺很是奇怪。他的親兵“巴牙勒兵”的統領,代善的長子嶽托不顧禮節、驚慌地衝入大帳:“汗王爺爺,這,這海寇軍軍陣上出現了妖怪!”
努爾哈赤惱怒地瞪了他一眼,嶽托噤若寒蟬地縮了一下頭,還是不由自主指指東南方向。
努爾哈赤大步走出帳外,豁然看見一隻巨大的氣囊正在對麵海寇軍陣地上緩緩升起。他也不由自主了一會兒愣,很快明白了過來,大聲喝道:“這不過是大號孔明燈而已,遼東漢人在節慶時節也玩這東西……爾等不用幹活嗎?快去做事!”
努爾哈赤高大的身形在大帳門口一晃,那些八旗大將已經清醒過來了,聞聽老汗王的訓斥,眾人趕緊四散去幹活。八旗子弟們雖然緊張地在準備迎敵,但常常會抬起頭,向那古怪地大氣囊多看幾眼。
“這新型的飛雲熱氣球,全部用絲綢加塗漆製作,比老的偵查氣球輕,因此能站得下兩個人。”
靖海王老營偵察氣球部隊的一名上尉是個瘦小的海南疍民子弟,雖然他全力收縮自己身子,但壯實的顏思齊依舊感覺氣球吊籃實在太小。他舉著望遠鏡,沒好氣地說:“我還好說,從小就在船上過活,在這裏也不會嫌擠。趙鐵大哥那般的魁梧身子,恐怕就在這裏擠不下了。船主大王不是說能造出更大的飛艇嗎?”
偵查氣球部隊的上尉苦笑了一下,努力往一邊挪挪身子,上半身幾乎已經探出吊籃外了:“顏總管,這事我就不曉得了。我們從**出北上時,聽說大王在兵器研究部造新型火槍。”
顏思齊舉著望遠鏡向西北、正西兩個方向觀察了一會,再向四周掃視了一圈,皺起眉頭喃喃道:“八旗兵在向南麵迂回,想要迂回到赫圖阿拉大營南方去。為什麽,以作戰果斷神出名的努酋,到此刻還不動攻擊?”
“我們的騎兵偵查哨在蘇子河南與韃子兵交手了!”疍民上尉驚叫起來。常年在大海帆船上瞭望遠方的水手,這眼神的敏銳程度,簡直可以和一般的望遠鏡比較高下。
顏思齊把望眼鏡轉向疍民上尉手指的方向,果然見一隊中華軍騎兵從蘇子河密林中衝出來,後麵追著一隊鑲紅旗騎兵。
不久,中華軍騎兵接近了自家陣地,鑲紅旗騎兵原地回轉,慢慢地退了回去。
此時在南路,試探著向前推進的鑲白旗部隊遇到中華軍騎兵部隊截擊,雙方剛一接戰,鑲白旗部隊就開始後退。中華軍也不追擊,原地射擊了一陣後也慢慢地後退。
八旗兵與中華軍兩軍十幾萬人在幾十平方裏的範圍內東西對峙,雙方都出奇地謹慎,誰都不想先起進攻。
晚間,基本布陣完畢的八旗軍各大將紛紛齊聚汗王大帳內,焦急地向努爾哈赤請戰。
努爾哈赤坐在白虎皮汗王座上,沉默地看著麵前的眾人,表現出從來沒有的穩重和謹慎,遲遲沒有下作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