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九月初,在在蘇門答臘島西北端的亞齊河兩岸,盛產稻米、甘薯、薯蕷和豆類的肥沃田地上,已經看不到任何碩果累累的收獲景象。所以的莊稼不是被一把火燒光,就是被人搶收走了。在亞齊河兩岸,黑煙彌漫,沿河岸足足延綿了上百裏,到處是被踐踏成泥濘一片的田梗和被搗毀推平的大小領主莊園,無數的村寨、城鎮冒著黑煙,屍橫遍野。


    由馬六甲要塞對岸的廖內開始,沿著北蘇門答臘的主要交通要道,到處可見這樣的景象。在不同顏色不同底紋的“中”字旗幟下,黑色(步軍)、藍色(水軍陸戰隊)及褐色、白色等(華人民兵)各種顏色的軍隊構成的洪流,像是攪拌顏料的大染缸一般,將各種膚色的人類生命,統統攪拌成一種濃重的血紅色。


    沿途無數的馬來人小領主連同自己的家徽及城鎮村莊,消失在烈火硝煙之中。無數的生命,無論其身份高貴還是卑賤,頭顱都被砍下來,被嗜血的華人民兵興高采烈插在沿途的樹樁上。無數原屬馬來土著的牛、羊甚至大象,都被驅趕著在軍隊兩邊慢慢行進,它們或者拖拉著大炮、軍火彈藥,或者在沿途的宿營地中變成士兵軍官們肚子中的食物。


    中華軍最初建立期間,就與西洋人及台灣土著、明朝官軍進行你死我活的戰鬥,習慣了這種徹底的全民戰爭形式。從某種程度上說,馬來人這些封建邦國之間的戰爭,隻是領主爭奪土地的衝突,有時披著溫情脈脈的虛偽麵紗,一般不會趕淨殺絕……對方領主屬下百姓,可能馬上就是自己的屬民,何必要殺了呢?


    但是,中華軍帶來的戰爭形式是徹底毀滅性的,被後人稱為種族清洗。


    這是中華軍第二次進攻亞齊國,規模比上一次南洋大戰大得多。尹峰給趙宣明的命令是很明確的:必須徹底打痛亞齊,最好能將亞齊打成個傀儡小國。


    哥打拉查在亞齊河口南岸,中世紀時是阿拉伯商人收購黃金、象牙、樟腦的商站,十六世紀荷蘭人來此後成為東南亞胡椒貿易中心。這裏也是伊斯蘭教傳入馬來人世界的第一個據點,被後世馬來人穆斯林稱為“通往麥加的路”。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後,許多穆斯林商人被迫遷往亞齊等地。各國商船為躲開葡萄牙人的壟斷,另沿蘇門答臘西岸經巽他海峽進入印尼群島。因此,位於這條航線北端的亞齊開始繁榮。


    亞齊在此後發動一連串“聖戰”,以圖趕走葡萄牙殖民者,控製胡椒產地。1547年亞齊對葡萄牙人發動強大進攻,幾乎攻陷馬六甲城。亞齊同葡萄牙人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57年亞齊曾經進攻柔佛王國,擄走蘇丹,摧毀柔佛城。


    現任蘇丹伊斯坎達爾.幕達--亞齊王國的一代雄主,華人按照譯音簡稱他為阿拉坦蘇丹。他已經兩次主動攻擊中華公司及中華軍。五年前,中華軍協助葡萄牙人守住了馬六甲,在馬六甲城下擊敗了亞齊軍,蘇丹伊斯坎達爾最後和中華軍達成了和平協議,允許中華公司再亞齊建立商館。


    在這一次馬來人**戰爭初期,亞齊人一直等到爪哇島全麵陷入混亂,巨港的華人與馬來人打成一片之後,才出兵馬六甲。同時,哥達拉查的中華商館被攻陷,十餘名華人被殺,幾十名華人被關入大牢。亞齊境內所有未被殺的華人都被抓到了哥達拉查蘇丹王宮附近的大牢中,在長達五個月的馬六甲戰役中,這些被關入大牢的華人陸續被折磨而死。


    這個消息由一名親眼目睹事實的荷蘭商人由亞齊帶出,惹惱了趙宣明等中華軍將領。趙宣明上校是個嚴守軍紀的軍人,但是他認為這裏的人們不是大明國的屬民,在他們身上遵守軍紀是浪費時間。(.無彈窗廣告)他管束自己的正規軍部隊,為得是在作戰中要隨時保持紀律,並非是他不願多殺人。


    但是,他對民兵的軍紀就沒辦法嚴格執行,大多數時候隻能放手不管了。華人民兵都是各家大商人組建的,他們無所謂能留下多少土著為自己幹活,在大明國內有著成千上萬的饑民,正在等著成為這片土地上的勞動力。按新的開拓地法,開拓團打下的土地,可以優先擁有。於是,在中華軍正規部隊兩翼,民兵部隊展開了很長的戰線,弄得隨後的後勤部隊及各家商人隊伍,不得不在到處濃煙滾滾的無人地帶中行走。在亞齊華人基本被殺絕的消息傳出後,華人民兵這一路上的暴虐舉動,多半還帶著報複性質,因此更加無情而且血腥。


    趙宣明指揮的中華軍第六師主力8000人,由陸路沿廖內至亞齊的大道北上。爪哇旅一個團的3000援軍、南蘇門答臘各家華人民兵聯合部隊3000餘人,以及一部分爪哇土著盟軍,在爪哇旅旅長祖光鮮統領下由巨港北上,經占碑到達蘇門答臘島的西海岸,印度洋邊的巴東小城。然後西路中華軍沿著蘇門答臘西岸北上,準備在哥打拉查與東路的趙宣明第六師會師。


    在海麵上,兩艘飛字號戰列艦為首的南洋艦隊主力排開50多艘各種戰艦及輔助船的陣勢,由馬六甲海峽北上,直撲亞齊蘇丹國的中心,被稱作“拜都拉赫曼”的亞齊首都哥打拉查。


    在中華軍大部隊身後,尾隨著無數中國商人,還有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商人、冒險家,甚至不少新到南洋的華人移民卷著鋪蓋跟著部隊。他們來到北蘇門答臘,為中華軍輸送物資或是出售各種物資給民兵組織,然後拿著中華錢號出具的銀票或者大筆銀幣,從沿途新設置的中華商館據點的管理人員手中,換成沿途搶掠來的錢幣、香料、寶石奢侈品,乃至軍隊淘汰的剩餘物資,或是廉價的戰利品和馬來人奴隸,回程時賣給各家種植園再賺一筆利潤。


    馬六甲戰役失敗後,蘇丹伊斯坎達爾丟下自己的大軍隻帶著十幾名侍衛渡海逃跑。此舉實際是很明智的,在中華軍南洋艦隊主力從爪哇返回馬六甲海峽後,亞齊軍已經不可能渡過海峽撤退。最後結果是:蘇丹伊斯坎達爾帶到馬六甲周邊的五萬大軍,隻有一萬餘人逃回北蘇門答臘,其餘的不是被殺就是作了中華軍的俘虜。


    不過伊斯坎達爾此舉使得跟隨他作戰的各封建領主寒心。在他回到北蘇門答臘後,再次發出召集令時,帶兵前來聽從指揮的各土邦領主屈指可數。


    中華軍第六師登陸蘇門答臘後,幾乎未經大戰,一路勢如破竹地北上。大多數在他們麵前的馬來人土邦領主都選擇了投降,付出了大量財寶及糧食的代價後,得以在中華軍軍威下喘息。而蘇丹伊斯坎達爾的王室直屬領地,都毫無例外遭到了中華軍及華人民兵的徹底洗劫。


    趙宣明大軍在亞齊河中遊山穀地帶遭到了抵抗。數萬裝備混亂、組織也很混亂的亞齊軍在河穀兩岸的田地上列陣,中華軍僅僅以一陣炮擊和一輪火槍射擊就將這支部隊打垮。事後從俘虜口中得知,這裏是蘇丹伊斯坎達爾的兄弟王子伊普拉辛的領地,再往北就接近哥打拉查城了。此時,南洋艦隊的戰列艦已經在亞齊河口將亞齊艦隊殘餘艦隻一一點名,毀滅了有幾百年曆史的亞齊港口。緊接著,數十艘吃水較淺的縱帆炮艦進入亞齊河,在河麵上炮擊了哥打拉查城。


    九月底,哥打拉查城被中華軍從海陸兩麵嚴密包圍起來。


    有著低矮城牆的哥打拉查城在中華軍炮兵眼中不堪一擊。不過城內聚集著六萬餘忠於蘇丹伊斯坎達爾的亞齊武裝分子,蘇丹伊斯坎達爾本人也在城內指揮死守。城內有從早先的葡萄牙人那裏搶來的大炮十餘門,還有從荷蘭人這裏買來的新式大炮五六門,還有一部分北蘇門答臘個土邦堅持抵抗的武裝人員。這是北蘇門答臘、也是亞齊國最後的抵抗中心了。其餘的地方,都已經被蜂擁而來的華人民兵變成了血與火的地獄。未能進入哥打拉查的亞齊人,都逃入深山密林中去了。


    祖光獻帶領的西路中華軍沿著蘇門答臘西海岸北上,遇到的抵抗不較多。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他的部隊有太多的民兵,軍紀很糟糕,一路燒殺搶掠,無論對麵的馬來人土邦主是否舉手投降,一律用火與刀來說話。因此,直到哥打拉查被全麵包圍後,祖光獻的部隊才到達亞齊河中遊地帶。


    趙宣明不想等西路軍會師後再攻打哥打拉查了,他等不及了。亞齊人不斷從城內出擊,一開始企圖大股部隊突圍,後來發現第六師到處挖掘了壕溝,嚴密把守各個道口,大隊亞齊軍根本無法突圍。


    突圍不成,亞齊人開始小股出擊,暗夜裏滲透偷襲,小手段層出不窮,搞得趙宣明一夜數驚,睡不好覺。


    也有的時候,突然一大隊亞齊人在長袍伊斯蘭教士帶領下,高喊著“阿拉哈阿克巴!”(真主偉大!),揮舞巴冷刀往中華軍陣地發起自殺式衝鋒。他們沒有火器掩護,也沒有任何盔甲,迎著中華軍的彈雨而上,悍不畏死,躺下一地屍體後,還能有幾個人衝上陣地與中華軍肉搏。


    為此趙宣明帶來的三架手動連發速射槍都因為連續射擊時間過長,在激烈的戰鬥中打壞了。因為沒有維修人員跟來,這些手動機槍暫時報廢。


    趙宣明實在煩不過,在後勤部隊帶來了足夠的彈藥後,決定不再等西路軍部隊了。他聯絡了海軍南洋艦隊,決定就他們兩家一起發起對哥打拉查的總攻……q!。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之海上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伊先生並收藏龍之海上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