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峰和中華公司全力投入到遼東戰役和南洋大戰中去的這兩年,大明朝廷高層政治鬥爭異常激烈,最終結果是形成了一個“眾正盈朝,而小人側目”的局麵。


    天啟元年開始,東林黨人漸漸在朝廷占了上風,與他們不和的大臣統統被轟下台。在天啟二年年初,圍繞著萬曆朝的妖書案、挺擊案以及泰昌朝的移宮案,東林黨人重翻老賬猛烈攻擊對手。到這一年年底,葉向高、韓光方輔政,**星掌鈴,家居三十年的高攀龍起用為光祿寺少卿,孫承宗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其餘比如楊漣、左光鬥秉憲,李騰芳、陳於庭輔佐,魏大中、袁化中長科道,鄭三俊、李邦華、孫居相、王之案輩悉登卿貳,而四司之屬鄒維漣、夏嘉遇、張光前、程國祥、劉廷諫……朝堂上下、內閣六部及科道諸臣,幾乎全部被東林中人把持。


    天啟皇帝是有名的木工愛好者,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以及魏忠賢每每等天啟帝於斧砍刀削、解衣盤礴之際,非平素親昵近臣不得窺視的時候,向他呈報奏章文書,天啟帝毫不在意地一概推給他們自行決定。不過,此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東廠太監魏忠賢羽翼未豐,在外受到東林中人壓製,在內還有王體乾爭權,因此還在宮中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既然是正人君子當朝,朝政當然得煥然刷新。本朝如今內憂外患層出不窮,當務之急之一,就是威脅到了南直隸安危的浙北新軍叛亂。從天啟二年五月開始,朝廷集結大軍在浙北,準備剿滅新軍叛亂。


    平心而論,此次剿滅浙北叛軍,東林的上上下下,無論在朝在野,確實也是下了狠心、動用了血本。兵部、戶部從遼東軍餉抽調銀子給江西、四川各路官軍發餉,孫承宗以兵部尚書之尊親自來南京督陣督餉。原先為“新軍”協餉的那些江南富戶,也在很多同為江南人士的東林黨人帶動下,主動為朝廷大軍助餉。


    有了充足的餉銀,各路官軍向聚集杭州周圍的叛軍圍了過去。


    其實,在圍城剛開始,羅曉明炮營中的大部人馬就已經脫離叛軍大隊,拋下那些重火器投往江南中華軍控製區。兩個月後,久攻杭州城不克的叛軍已經發生了內訌:原屬新軍、明朝官軍的叛亂分子和各路裹挾進來的各路叛軍、土匪開始爭搶糧食補給,在指揮權、戰利品分配權上發生爭吵,最後發展為內訌火並。


    這時全國範圍內到處有官兵鬧餉叛亂,江西、南直隸、浙西各處叛亂士兵陸陸續續向杭州集結,使得江南靈秀之地,變成了一片生靈塗炭、水深火熱的人間地獄。原新軍中的骨幹軍官,凡屬中華軍地下工作人員係統的,都已經脫離了叛軍;還有一些本來屬於新軍和官軍低級軍官的叛軍頭目,因為原本就來自明朝官軍係統,也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試探著向明朝官府和中華公司兩方聯絡。


    本來這是一個迅速結束浙北混亂局麵的機會,但是東林黨人政治上的頑固和不知變通使得這個機會轉瞬即逝。坐鎮南京督戰的兵部尚書孫承宗自持已經集結了十萬各地官軍,一口拒絕了叛軍提出的投降條件:專立一軍鎮守浙東。他寫檄文發布浙北各地,聲言“天朝絕不與叛逆言和,務必痛剿。”


    本來內部分崩離析的叛軍至此不得不暫時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在各大叛軍頭目會商後,原新軍炮營副統領江成被推舉為首領。此人原為義烏鳥銃兵,浙江原副總兵羅慶的屬下。他打過澎湖之戰、南京之戰,實在是位經驗豐富的百戰老兵。在他指揮下,各路土匪分掠浙江各地打糧,諸路叛軍士兵分幾路騷擾牽製江西、福建、南直隸等官兵,原新軍為主的叛軍在杭州城北設伏。


    杭州城北皋亭山下,天啟二年的五月,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朝廷官軍的進剿主力-南直隸軍與川軍在行進中遇到了伏擊。叛亂軍隊中唯一的騎兵,原先駐守南直隸的江西九江兵-哦,當時應該稱為九江叛軍了。他們襲擊了官軍後,迅速脫離戰場,引誘官軍大隊追擊到了皋亭山南麓。早就埋伏好的原新軍炮營在山上開火,連四門西洋紅衣大炮也用上了。雖然叛軍炮營的骨幹基本都投奔了中華軍,但是剩下的那些接受過葡萄牙炮手完整訓練的炮兵,還是能夠把這些大炮操作起來的。官軍密集的追擊縱隊被一陣陣炮火打擊,立刻陷入一片混亂。叛軍這時四下裏伏兵突起,將官兵立刻打得徹底崩潰。他們甚至追殺官兵一直到了長興縣城,浙江與南直隸的交界處。


    就這樣,官兵第一次對浙北叛亂武裝的全麵進剿失敗了,損失極其慘重。


    其後,孫承宗果斷下令周邊各軍以守為主,力主全麵防禦戰略,堵截浙北叛軍向浙南浙西及省外的發展。他為堅持防禦,不惜與朝廷中的東林官員反複爭論。雖然他自己也算東林一員,原先卻是極少參與朝堂爭吵的。


    他的計劃很快有了成效。暫時失去了外部威脅的叛軍,再次開始了內訌爭鬥。叛軍沒有統一的指揮係統,沒有公認的領導,也沒有什麽一致的政治目標。這夥人如同一盤散沙,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原新軍、原各路明軍官兵、浙北浙西等地土匪及被裹挾民眾。到了天啟二年六月,這三個組成部分再次陷入內訌火並。


    不斷有叛軍頭目被打死的消息傳來,不斷有小股叛軍向杭州城內的官兵投降,這場內訌完全失去了控製,最後,叛亂武裝就地瓦解,在杭州城周圍被陸續剿滅。六月底,餘姚、慈溪等地也被收複,新軍叛亂持續了近7個月,最終自我瓦解了。


    7月,兵部尚書孫承宗任南京經略,明朝軍事力量開始集結南京周圍,打算收複江南半壁江山-在中華軍控製下的江南東部地區。


    在明朝朝廷看來,江南局麵一直是尷尬地擺在那裏寒磣人的。大明朝從來秉承的三不原則:不行款、不割地、不和親,擺在江南地方以及福建、海南等地,就成了自打耳光的擺設。


    無論如何,海禁是祖宗之製,適當放鬆已經是極限。因此,反對海禁的中華公司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


    東林中人秉承道德上的正直辦事,並無一人能真正看清中華公司的麵貌。實際上,中華公司正在主導整個中國沿海的海外貿易秩序,而且還以各種手段打入國內市場。明朝海禁,實際就是把海外和國內市場之間的貿易全盤推給了中華公司經營,明朝官府實際上是在用國內各大商家和中華公司的貿易利潤,幫助了中華公司的擴張。因為海禁政策,海外貿易利潤明朝官府根本難以拿到,而這些收益則是讓國內各大商家不斷為和中華公司供貨的動力。


    雖然無人能看透這點,但是江南的中華軍控製區在這五年內,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外走私貿易集散地。這使得很多明朝官員都為之憤怒、嫉妒、恨,特別是自身家族在江南的那些人士。


    江南是中國主要出口產品絲綢的主產地,中華軍控製了半壁江南及長江口,幾乎就是壟斷了絲綢海外貿易。以最主要的生絲貿易為例:一擔生絲從江南各地收購到中華公司倉庫,中華公司的收購價為每擔七十到八十兩白銀,而他們甚至不用把貨挪地方,轉手就可以以二百五十兩的價格賣給前來收購生絲的日本商人。而轉運到台灣、呂宋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交易的生絲可達到二百八十兩的價格,運到馬六甲、萬丹與西洋、阿拉伯人交易的生絲,天啟二年由於戰爭原因價格飆升到四百兩白銀。當然,在這裏參與收購、運輸生絲還有國內各大商家的勢力,隻是海上運輸時都是打著中華軍旗幟的。


    江南東部這些年因為中華公司的海外貿易而繁榮,但是江南那些朝廷官員的家族由於政治立場關係,無法參與到熱火朝天的海外貿易中去。


    雖然江南官紳士族也有暗地裏和中華聯合公司進行貿易的,但是鑒於東林黨人喜歡在一切涉及道德的問題上窮究,這些暗地裏的交易不可能做大。而陳衷紀的江南鎮守府,對東林黨人完全不當回事,對他們這些東林黨人的家族與其他士紳地主一視同仁。凡有人犯事,一律嚴懲,毫不留情。對於公然違抗中華軍法令的,抄家滅族然後分土地,也是毫無例外。


    所以,最激烈主張對中華軍開戰的,就是這些家住江南地區的東林黨人。


    十一月底,剛剛從南洋的戰事中換過一口氣的尹峰,接到了鄭芝虎在鬆花江與呼蘭河交匯處發來的戰報:中華軍在此地擊敗了阿巴泰滿洲殘餘部隊與蒙古人的聯軍,敵人已經向北向西潰逃。在冬季結束前,東北不會再有什麽戰事發生了。


    鄭芝虎打勝仗的地方,在另一時空中被稱為哈爾濱。他的主要兵力是本地人組成的遼東保安隊及開拓團民兵,中華軍在東北地區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朝鮮國內又開始出現不穩局勢,遼河對岸的明軍也蠢蠢欲動。尹峰向遼東發去命令,中華軍全體在整個東北進入全麵防禦狀態。


    在中華軍參與的各地戰事漸漸平息之時,江南地區卻是開始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麵。同時,福建官兵也開始向南集結兵力,江西、兩廣的官兵也在向閩南移動。q!。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之海上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伊先生並收藏龍之海上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