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你是劉香?”徐光啟上下打量了一下麵前這個年輕人,皺皺眉頭道:“爾等如此做派,是何意思?”
劉香不久前剛剛偷襲占領了揚州城,在城內發布過幾份署名文告,於是就此成了大明朝廷榜上有名的欽犯。(找小說素材就到吾讀)
劉香則是冷笑著眨眨眼睛:“什麽做派?啥意思?”
見劉香的態度不卑不亢,絲毫沒有身為反賊海寇的自覺,徐光啟身後一個皮膚黝黑、瘦削精幹的官員忍耐不住,站出來指著劉香大聲道:“朝廷天使在此,天子禦賜之欽差節旗在此,你等如此炫耀武力,哪裏有點誠心歸順朝廷的模樣?”
劉香斜眼觀瞧,此人身穿青色官袍、繡著鴛鴦紋補子、腰帶為素銀色,正是一位六品文官。劉香都不願意拿正眼瞧這家夥,隻是對徐光啟拱手道:“請大人上船吧。方才是我軍在以最高軍禮迎接大人,二十四響禮炮隻在迎接我中華軍總統領時才會使用的。”
方才說話的那六品文官還要說什麽,被徐光啟揮手止住:“袁主事,勿要節外生枝,且上船去吧。”
那名瘦削的六品官員,正是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袁崇煥。他在奇襲瓜洲城之後帶著趕寫完的奏折返回了京師,本來也沒打算因軍功得到獎賞。沒成想,他鼓動駐軍出擊及親自帶人夜襲瓜洲,反而被言官攻擊為“擅自妄為、好大喜功”,並且因為沒有得令就擅自南下,被斥為擅離職守。
他本來還打算遞上自己那份“勤練新軍、以守為主”的奏折,但是被東閣大學士韓爌壓下。韓爌是袁崇煥的科舉座師,讚成熊廷弼的以守為主的遼東政策,對袁崇煥針對海寇的意見也是讚同。但是此時朝廷輿論正在風頭浪尖上,袁崇煥隻是一個小小六品主事,雖然辦事能幹,卻是被同僚稱為有“南蠻氣”,不會做官,為人處事比較魯莽。韓爌為了保護袁崇煥,壓下了袁崇煥奏折,並且動用人脈讓兵部發文派袁崇煥去徐光啟的招撫使團辦事,名義是“探察匪情”。
韓爌與徐光啟素來有往來,其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他本人對新近傳來的天主教及西學也有興趣。他把袁崇煥派往徐光啟這裏辦事,也有讓徐光啟看顧一下袁崇煥的意思。
當下,袁崇煥雖然對中華軍的做派十分不滿,卻也知道沒什麽辦法,隻好乖乖跟著徐光啟,從碼頭上了小艇,向停泊在長江江麵上的“飛龍號”巨艦駛去。
飛龍號吃水太深,無法停靠在瓜洲碼頭,所以必須動用被沿海漁民稱作“蜈蚣艇”的八人劃槳快艇,在碼頭與戰列艦之間來回接人上船。大明欽使及隨扈人員近五六十號人,加上十名錦衣衛護衛人員,以及大量隨行人員攜帶的行李物件,朝廷欽差隨行的各式依仗擺設,三艘蜈蚣艇來回跑了五六趟,才把大明招撫欽使使團全部運上了飛龍號戰列艦。
飛龍號水手吹響了海螺號,開始升帆拔錨-<筆下文學>-。劉香站立在碼頭上,對手下人說道:“好了,這大明的天使走了,我們該幹什麽還得幹什麽,快去倉庫搬運東西,誰知道什麽時候我們就得離開這裏。”
“劉大佬,我們和朝廷談和,不就是可以天天去揚州了?上一回時間太緊,那揚州二十四橋風月場景,我們還沒來得及去瞧瞧。不是說揚州美女多嗎?”
劉香抓抓頭皮笑道:“你們這幾個可是有婆娘的,怎麽,心裏癢癢了?熬不住了?”
“正是有了婆娘,才忘不了這男女之間的好處……劉大佬,你在台灣時,不也天天去南城嗎?”
“去你的,都幹活去,這一票搞來的戰利品,足夠你們再討幾房小妾的了……飛龍號上編製水手共有350人,因為不是出海作戰任務,船上人員不滿員,大約隻有250多人在崗。(找小說素材就到吾讀)
他們都是經過選拔的優秀水手,來自台灣艦隊各支分艦隊,大多是閩人,少數是潮州人。另外,還有十幾名歐洲水手在充任見習教官,隨艦教授10餘名中華軍校海軍學院的實習生。
艦上三層甲板有兩層是炮艙,因沒有作戰任務,所有炮手都在甲板上列隊立正。因為一下子上來的人和行李實在太多,本來就堆滿了各種武器、工具、纜繩帆布的上甲板,實在顯得有點擁擠。
徐光啟等十餘位高官被引入飛龍號後部最寬敞的艦長艙,以及幾個軍官艙房。其餘欽使使團成員,就得待在甲板上吹江風。
袁崇煥本來可以和自己兵部同僚一齊去艦長艙,但是他卻溜了出來,在艦上四處張望,打算乘機了解一下軍艦上的情況。
這裏的一切,和他們事先想象中的海盜船上的情形完全不一樣。那些身穿藍色短褂的水手個個看起來桀驁不馴、神色彪悍好鬥,對朝廷天使一行完全沒有應該有的敬畏之心,在他們身邊來來往往,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中。但是,他們行動迅捷有力,一切行動都聽從上官指揮,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責任,該幹什麽人人都心中有數,在整個升帆-<筆下文學>-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混亂的情況,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戰艦作戰人員,有著嚴格的官兵等級製度,完善的紀律。
袁崇煥心中不由地很是驚訝:這哪裏是什麽海盜船,僅僅這些普通水手,其表現出來的自信神色、自覺遵守紀律的素質,在桅杆和帆纜之間猴子般縱橫穿梭的身體條件,就已經遠遠超過朝廷的任何一支軍隊。難怪僅僅數千中華軍水手組成的部隊,就能偷襲打下有明軍十倍兵力把守的揚州城。
袁崇煥好奇地東張西望,一抬頭看見艦首那兩門60磅青銅重炮,兩眼發亮,立刻打算去看個究竟。
在前甲板上下艙出入口附近,一名藍布上衣、頭戴鬥笠的水手攔住了他:“站住,你們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後甲板,這是禁區,請立刻轉身回去。”
袁崇煥立刻大聲道:“我乃朝廷命官,你們有什麽權力阻我去路?”
那名水手個子不高,聽出了袁崇煥的廣東口音,冷笑著說道:“我是本艦帆纜水手長金利民少校,你們在艦上停留旗艦,我負責你們的安全。”
他揮揮手,兩名站立在附近的水手立刻摘下背著的燧發火槍,橫在了袁崇煥的麵前。
袁崇煥還要繼續嚷嚷,但水手長金利民根本就不再理睬他了,回身走開。兩名水手挺著燧發火槍攔在袁崇煥麵前,無論他說什麽都當做沒聽見,就是不讓他再往前走一步。
……
渡過長江後,朝廷招撫使團在鎮江登陸,然後一行人在一個營中華軍步軍護衛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蘇州城。到達蘇州,已經是渡江後的第七天了。
此時是江南梅雨季節,雨水天氣使得道路泥濘難走,大明使團人員行李太多,欽差儀仗也太多,使得徐光啟等人行走得很慢。
當然,這是使團前進速度太慢的客觀原因。
他們在鎮江耽擱了兩天時間,主要為了是迎接和送別楚王一行人。
中華軍江南行軍道履行了自己的公開承諾,朝廷招撫使者一到鎮江,楚王一家人就被釋放了。
楚王府在中華軍攻占武昌城時,先遭到明政府軍潰兵的衝擊,被中華軍大炮打塌圍牆的後宮偏廳被亂兵衝入。緊接著,北路中華軍的黎民營趕到楚王府,迅速趕走亂兵,封鎖了楚王府。隨後,楊七帶著水手陸戰隊趕來。他們喊了一會話,楚王府中無人答應,楊七就命人用炸藥轟開了楚王府的大門,隨後俘虜了楚王全家及府中大大小小太監、宮女、仆役等數百號人。
這是中華軍第一次俘虜了朱明皇室成員,一時之間也有點誠惶誠恐,不敢下重手。但是,楚王朱華奎一見到麥大海、楊七等人,就毫無風骨地跪地求饒,願意以重金贖身。在這位楚王身上,絲毫看不到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的影子……第一代楚王好歹還曾經多次領兵出征,算是一員戰將。
楚王朱華奎的這類言行,使得第一次見到朱家皇室成員的中華軍軍官們大失所望,因而非常輕視這些朱元璋的子孫。楚王府此後被徹底抄家,完全徹底被洗劫一空。楚王全家被飛龍號運到了蘇州城。
他們被圈禁在蘇州織造衙門的一處後院,雖然中華軍沒有虐待他們,但也僅僅是供應給他們和中華軍士兵一樣的夥食。雖然中華軍夥食相對明軍士兵而言非常不錯,但是對於一向錦衣玉食的楚王家族成員而言,那是難以下咽的玩意。特別是中華軍夥食中有大量玉米、番薯等食物,除了中華軍控製區以外還沒有大規模推廣種植的東西。
不過,餓了幾天之後,胖胖的楚王帶頭啃起了玉米棒子。
徐光啟、盛以泓等人一到鎮江,首先就是去鎮江府衙拜訪楚王。中華軍派人告訴大明欽使一行,中華軍可以用船將楚王家族成員運往金陵。
這一來就是花了兩天時間,徐光啟等人才把楚王送上船,眼看著船隻向金陵方向駛去。q!~!
劉香不久前剛剛偷襲占領了揚州城,在城內發布過幾份署名文告,於是就此成了大明朝廷榜上有名的欽犯。(找小說素材就到吾讀)
劉香則是冷笑著眨眨眼睛:“什麽做派?啥意思?”
見劉香的態度不卑不亢,絲毫沒有身為反賊海寇的自覺,徐光啟身後一個皮膚黝黑、瘦削精幹的官員忍耐不住,站出來指著劉香大聲道:“朝廷天使在此,天子禦賜之欽差節旗在此,你等如此炫耀武力,哪裏有點誠心歸順朝廷的模樣?”
劉香斜眼觀瞧,此人身穿青色官袍、繡著鴛鴦紋補子、腰帶為素銀色,正是一位六品文官。劉香都不願意拿正眼瞧這家夥,隻是對徐光啟拱手道:“請大人上船吧。方才是我軍在以最高軍禮迎接大人,二十四響禮炮隻在迎接我中華軍總統領時才會使用的。”
方才說話的那六品文官還要說什麽,被徐光啟揮手止住:“袁主事,勿要節外生枝,且上船去吧。”
那名瘦削的六品官員,正是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袁崇煥。他在奇襲瓜洲城之後帶著趕寫完的奏折返回了京師,本來也沒打算因軍功得到獎賞。沒成想,他鼓動駐軍出擊及親自帶人夜襲瓜洲,反而被言官攻擊為“擅自妄為、好大喜功”,並且因為沒有得令就擅自南下,被斥為擅離職守。
他本來還打算遞上自己那份“勤練新軍、以守為主”的奏折,但是被東閣大學士韓爌壓下。韓爌是袁崇煥的科舉座師,讚成熊廷弼的以守為主的遼東政策,對袁崇煥針對海寇的意見也是讚同。但是此時朝廷輿論正在風頭浪尖上,袁崇煥隻是一個小小六品主事,雖然辦事能幹,卻是被同僚稱為有“南蠻氣”,不會做官,為人處事比較魯莽。韓爌為了保護袁崇煥,壓下了袁崇煥奏折,並且動用人脈讓兵部發文派袁崇煥去徐光啟的招撫使團辦事,名義是“探察匪情”。
韓爌與徐光啟素來有往來,其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他本人對新近傳來的天主教及西學也有興趣。他把袁崇煥派往徐光啟這裏辦事,也有讓徐光啟看顧一下袁崇煥的意思。
當下,袁崇煥雖然對中華軍的做派十分不滿,卻也知道沒什麽辦法,隻好乖乖跟著徐光啟,從碼頭上了小艇,向停泊在長江江麵上的“飛龍號”巨艦駛去。
飛龍號吃水太深,無法停靠在瓜洲碼頭,所以必須動用被沿海漁民稱作“蜈蚣艇”的八人劃槳快艇,在碼頭與戰列艦之間來回接人上船。大明欽使及隨扈人員近五六十號人,加上十名錦衣衛護衛人員,以及大量隨行人員攜帶的行李物件,朝廷欽差隨行的各式依仗擺設,三艘蜈蚣艇來回跑了五六趟,才把大明招撫欽使使團全部運上了飛龍號戰列艦。
飛龍號水手吹響了海螺號,開始升帆拔錨-<筆下文學>-。劉香站立在碼頭上,對手下人說道:“好了,這大明的天使走了,我們該幹什麽還得幹什麽,快去倉庫搬運東西,誰知道什麽時候我們就得離開這裏。”
“劉大佬,我們和朝廷談和,不就是可以天天去揚州了?上一回時間太緊,那揚州二十四橋風月場景,我們還沒來得及去瞧瞧。不是說揚州美女多嗎?”
劉香抓抓頭皮笑道:“你們這幾個可是有婆娘的,怎麽,心裏癢癢了?熬不住了?”
“正是有了婆娘,才忘不了這男女之間的好處……劉大佬,你在台灣時,不也天天去南城嗎?”
“去你的,都幹活去,這一票搞來的戰利品,足夠你們再討幾房小妾的了……飛龍號上編製水手共有350人,因為不是出海作戰任務,船上人員不滿員,大約隻有250多人在崗。(找小說素材就到吾讀)
他們都是經過選拔的優秀水手,來自台灣艦隊各支分艦隊,大多是閩人,少數是潮州人。另外,還有十幾名歐洲水手在充任見習教官,隨艦教授10餘名中華軍校海軍學院的實習生。
艦上三層甲板有兩層是炮艙,因沒有作戰任務,所有炮手都在甲板上列隊立正。因為一下子上來的人和行李實在太多,本來就堆滿了各種武器、工具、纜繩帆布的上甲板,實在顯得有點擁擠。
徐光啟等十餘位高官被引入飛龍號後部最寬敞的艦長艙,以及幾個軍官艙房。其餘欽使使團成員,就得待在甲板上吹江風。
袁崇煥本來可以和自己兵部同僚一齊去艦長艙,但是他卻溜了出來,在艦上四處張望,打算乘機了解一下軍艦上的情況。
這裏的一切,和他們事先想象中的海盜船上的情形完全不一樣。那些身穿藍色短褂的水手個個看起來桀驁不馴、神色彪悍好鬥,對朝廷天使一行完全沒有應該有的敬畏之心,在他們身邊來來往往,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中。但是,他們行動迅捷有力,一切行動都聽從上官指揮,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責任,該幹什麽人人都心中有數,在整個升帆-<筆下文學>-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混亂的情況,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戰艦作戰人員,有著嚴格的官兵等級製度,完善的紀律。
袁崇煥心中不由地很是驚訝:這哪裏是什麽海盜船,僅僅這些普通水手,其表現出來的自信神色、自覺遵守紀律的素質,在桅杆和帆纜之間猴子般縱橫穿梭的身體條件,就已經遠遠超過朝廷的任何一支軍隊。難怪僅僅數千中華軍水手組成的部隊,就能偷襲打下有明軍十倍兵力把守的揚州城。
袁崇煥好奇地東張西望,一抬頭看見艦首那兩門60磅青銅重炮,兩眼發亮,立刻打算去看個究竟。
在前甲板上下艙出入口附近,一名藍布上衣、頭戴鬥笠的水手攔住了他:“站住,你們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後甲板,這是禁區,請立刻轉身回去。”
袁崇煥立刻大聲道:“我乃朝廷命官,你們有什麽權力阻我去路?”
那名水手個子不高,聽出了袁崇煥的廣東口音,冷笑著說道:“我是本艦帆纜水手長金利民少校,你們在艦上停留旗艦,我負責你們的安全。”
他揮揮手,兩名站立在附近的水手立刻摘下背著的燧發火槍,橫在了袁崇煥的麵前。
袁崇煥還要繼續嚷嚷,但水手長金利民根本就不再理睬他了,回身走開。兩名水手挺著燧發火槍攔在袁崇煥麵前,無論他說什麽都當做沒聽見,就是不讓他再往前走一步。
……
渡過長江後,朝廷招撫使團在鎮江登陸,然後一行人在一個營中華軍步軍護衛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蘇州城。到達蘇州,已經是渡江後的第七天了。
此時是江南梅雨季節,雨水天氣使得道路泥濘難走,大明使團人員行李太多,欽差儀仗也太多,使得徐光啟等人行走得很慢。
當然,這是使團前進速度太慢的客觀原因。
他們在鎮江耽擱了兩天時間,主要為了是迎接和送別楚王一行人。
中華軍江南行軍道履行了自己的公開承諾,朝廷招撫使者一到鎮江,楚王一家人就被釋放了。
楚王府在中華軍攻占武昌城時,先遭到明政府軍潰兵的衝擊,被中華軍大炮打塌圍牆的後宮偏廳被亂兵衝入。緊接著,北路中華軍的黎民營趕到楚王府,迅速趕走亂兵,封鎖了楚王府。隨後,楊七帶著水手陸戰隊趕來。他們喊了一會話,楚王府中無人答應,楊七就命人用炸藥轟開了楚王府的大門,隨後俘虜了楚王全家及府中大大小小太監、宮女、仆役等數百號人。
這是中華軍第一次俘虜了朱明皇室成員,一時之間也有點誠惶誠恐,不敢下重手。但是,楚王朱華奎一見到麥大海、楊七等人,就毫無風骨地跪地求饒,願意以重金贖身。在這位楚王身上,絲毫看不到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的影子……第一代楚王好歹還曾經多次領兵出征,算是一員戰將。
楚王朱華奎的這類言行,使得第一次見到朱家皇室成員的中華軍軍官們大失所望,因而非常輕視這些朱元璋的子孫。楚王府此後被徹底抄家,完全徹底被洗劫一空。楚王全家被飛龍號運到了蘇州城。
他們被圈禁在蘇州織造衙門的一處後院,雖然中華軍沒有虐待他們,但也僅僅是供應給他們和中華軍士兵一樣的夥食。雖然中華軍夥食相對明軍士兵而言非常不錯,但是對於一向錦衣玉食的楚王家族成員而言,那是難以下咽的玩意。特別是中華軍夥食中有大量玉米、番薯等食物,除了中華軍控製區以外還沒有大規模推廣種植的東西。
不過,餓了幾天之後,胖胖的楚王帶頭啃起了玉米棒子。
徐光啟、盛以泓等人一到鎮江,首先就是去鎮江府衙拜訪楚王。中華軍派人告訴大明欽使一行,中華軍可以用船將楚王家族成員運往金陵。
這一來就是花了兩天時間,徐光啟等人才把楚王送上船,眼看著船隻向金陵方向駛去。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