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奢安之亂,已經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到了西南雲貴川廣西等地,連湖南等熟苗所在地也開始不穩,。
天啟三年六月,奢崇明部將樊龍率兵進逼成都,。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等人看到奢祟明兵鋒極銳,在夜間將周邊縣城的駐軍全部收攏入成都。奢祟明“進薄城下,懸族潛號,四麵夾攻。”
成都城內守軍隻有二千多人,加上剛剛召集的各路兵馬,總計不過4000人,在朱燮元等人的周密部署下,擊退奢崇明幾次攻城。明廷急調各處援兵,西南土司兵沒有參加叛亂的,大多保持觀望態度。而石柱宣撫司掌印女宮秦良玉雖然對明朝廷十分忠心,為大明作戰向來最賣力,無奈眼下石砫白杆兵主力已經出擊長江沿線。秦良玉得知奢崇明叛亂,就遣信使召集其侄翼明率兵從長江前線抽調兵力回援四川。隻是,長江沿線雖然停戰了,但是明軍還得保持兵力防備中華軍,白杆兵一時半會回不來。無奈之下,秦良玉隻好帶自己親兵1000人沿江上趨成都。這時,從長江沿線調回的明軍兵力相繼到達成都周邊,收複了安嶽、樂至等縣。
此次西南蠻族大規模叛亂,也和大明朝正在搞得“改土歸流”有關,和那些肆意妄為、貪汙盤剝的明朝官吏有關。比如一些流官極端看不起當地土著,手下小吏對土司都隨意打罵,因此,加入奢安叛亂的苗瑤彝等少數民族部落越來越多。
此時,貴陽、成都被奢安叛軍包圍,而長江沿線明軍兵力仍然無法抽調出來,使得西南各地連番向朝廷告急。
這時,大明朝廷內部稍微明智一點的人,都覺得應該盡快與海寇軍達成和議。而原先反對議和的魏忠賢一派,卻開始叫嚷著徐光啟等人拖延談判是在誤國誤民。[]
六月底,一艘打著大明旗號的船進入了台灣港。這是大明發布禁海令之後,時隔五年多後第一艘打著大明旗號進入這裏的船隻。
這艘船是對岸的大明福建總兵沈有容派來的,船上有督陣南京的兵部尚書孫承宗派來的使者。
這名使者是袁崇煥的同僚,也是一名兵部職方司主事,一年前跟著孫承宗南下準備對中華軍的反攻。兵部職方司全稱“職方清吏司”,是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輿圖、武職官之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之檢閱、考驗等事,。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這名主事名叫謝學成,與袁崇煥同一年科舉中第,今年四十歲了,乃餘姚謝家的旁支子弟。
大明船隻進入台灣港,事先福建那麵早已和駐紮泉州的中華軍聯係過了,港口這邊早就得知消息,否則也不會放這艘船進入的。不管怎麽樣,這大明旗號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小小的騷動,圍觀的百姓不少。還好,尹峰親衛隊得知消息,趕緊派了一個哨隊的人前來碼頭,把人接走了。
自從徐光啟等人由金山衛出海,由於漫長的逆風海上航行,與明朝的聯係一度中斷。到了台灣後,他們隻好和中華軍商量,通過每天往返海峽兩岸的中華公司船隻,和對岸的福建官府取得聯係。
徐光啟等人的傲氣和天使派頭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中華軍也打算好好談判,因此同意了他們的要求。這樣,徐光啟等人就每隔三天向對岸發去一次書信,福建總兵沈有容就做了中轉站,然後把這些奏章塘報轉交給京師方麵。這時,大明朝廷才知道徐光啟等人已經平安到達台灣。
今天這位兵部職方司主事來到台灣港,是大明官府第一次主動派出使者聯係徐光啟等人。
孫承宗給徐光啟親筆寫了書信,徐光啟單獨接待了謝學成之後,當晚一直不能入睡,以致第二天在談判桌上紅腫著眼睛、精神不佳。
前幾日的談判,大明朝廷與中華軍已經就雙方全線停戰、中華軍稱臣納貢等大方向達成一致了。下麵的談判涉及無數的具體細節問題,尹峰不耐煩做這些,就全權委托了曾嶽代表自己。從今日開始,尹峰就不再出現在談判現場了。
這又讓盛以弘非常不滿,嚷嚷了半天。
這天,徐光啟提出了大明朝廷的一個要求:中華軍停止在江南地域及其他地方執行的“折辱士林”政策。具體就是指中華軍強力推行的“三年免征”、“士紳一體納糧”以及取消人頭稅的“攤丁入畝”政策,。這些政策主要打擊的都是明朝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對中小地主的損害有限。對普通佃戶、小自耕農而言,這些政策是完全有利於他們的。
江南世家大族很多是傳承百年的大家族,互相聯姻,加上同學鄉裏關係,幾乎可說是同氣連枝、一損俱損。他們都有科舉功名和官紳地位,享有大量特權地位,比如妻妾田宅奴仆的數量、範圍要比平民多,土地不用繳稅。這樣的特權情況在大明朝已經上演了幾百年,忽然之間這些特權就被中華軍打破了,在江南引起的震動可說是翻天覆地。另一方麵,中華軍也沒觸動土地根本製度,對於老實合作的大地主,還是加以保護的;同時,中華軍得到了小自耕農和佃戶的支持,還引進了不少富裕的海商來江南賣地置業,導致當地鐵板一塊的士紳地主階層的團結土崩瓦解。
在中華軍占領江南半壁土地之初,三年免征政策就已經使他們得到了自耕農、佃戶階層的支持。隨後在推行“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等政策時,中華軍又以武力鎮壓了所有的反抗者,對那些官紳大族毫不留情,幾家傳承百年的士紳家族被連根鏟除。包括此時因罷官居於鬆江的書畫大家董其昌,也因為抵製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被陳衷紀命人查出縱容奴仆犯法等事,發動新成立的民兵團練抄了童其昌的豪宅。
因此,江南鎮守府的鎮守使陳衷紀在江南地方素來有“陳屠夫”之稱。
新加入大明談判使團的謝學成幾乎是聲淚俱下地控訴陳衷紀的暴行,要求海寇中華軍立即撤離江南,並且賠償江南士族大家這些年來的損失。
徐光啟很無奈地坐在那裏一聲不吭,袁崇煥等人則是有點困惑。而盛以弘這一派就站出來支持謝學成的意見,指著對麵的中華軍代表大罵“流寇土匪……”
這一下,輪到中華軍談判代表發火了,以曾嶽、徐鴻基等人帶頭,集體退場,不談了。
徐光啟此時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這根本就是不必要的節外生枝。他本身也是出自江南地方的世家大族,很明白江南地方的情況,。通過孫承宗的信件,他已經知道:這謝學成半路裏殺出來的談判條款,根本就是那些躲在金陵城內的江南世家大族子弟們鼓搗出來的,想乘著大明招撫海寇的機會,將海寇們趕走,最好還能討回一些這幾年來的損失。他們根本就不明白實際情況,被利欲熏心遮住了眼光:大明和中華軍兩者中,最想要和平的、最希望能夠暫時停戰的是大明朝廷,而雙方之間的戰略主動權依舊還是掌握在中華軍這一邊的。這些江南士紳大族們根本就沒看清這個殘酷的事實。
當晚,尹峰下令自己的親衛隊出動,封鎖包圍了大明欽差使者居住的安海館。徐光啟等人再次被軟禁起來,同時,曾嶽來傳話說:船主大王尹峰現在要往江南增兵,還要在江南釋放所有賤籍世仆。
奴即富戶家內奴仆。古稱臧獲﹑蒼頭﹐元代稱驅口﹐明代稱賤民,子孫世世為奴者稱世仆。奴仆隸屬於主人整個家族﹐地位極低。在《大明律》中﹐奴婢隻可自相婚嫁,例不許聘娶良家,除非是良家自願娶奴隸的女兒,至於奴娶良家婦女。則絕對為法律為社會所不容。私宰牛馬杖一百,打死奴隸,比平人減死一等,杖一百七,奴隸的生命和牛馬一樣!
嘉靖以後﹐江南經濟發達﹐江南士紳世家大族之中,富戶尤多﹐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賣身為私奴者日益增多。有的富戶蓄奴多達一兩千人。凡此類奴仆都立有賣身契約﹐子孫累世不得脫籍。江北奴仆係由縉紳雇募﹐河南﹑山東等省都有蓄奴之風,但數量少於江南。
萬曆未年﹑天啟初﹐中華軍打到江南之時,江南各地奴仆開始起而反抗主人,奴變遍及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奴仆乘勢暴動﹐奴仆占據主家田產﹐散發主家糧食﹐並捆其主人﹐斥問“奈何以奴呼我?”
在此次江南戰役中,中華軍在江南占領區更加擴大,有組織的奴仆造反更多了,有“鏟主仆﹑貴賤、貧富而平之”的口號﹐直指主奴壓迫關係。江蘇嘉定等地的奴仆操戈索契﹐踞坐索身契者數萬餘人﹐聲勢浩大。有的地區奴仆有自己的組織﹐如湖北麻城有“裏仁會”﹑江蘇太倉有“烏龍會”﹐金壇等地有“削鼻班”等。
天啟三年六月,奢崇明部將樊龍率兵進逼成都,。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等人看到奢祟明兵鋒極銳,在夜間將周邊縣城的駐軍全部收攏入成都。奢祟明“進薄城下,懸族潛號,四麵夾攻。”
成都城內守軍隻有二千多人,加上剛剛召集的各路兵馬,總計不過4000人,在朱燮元等人的周密部署下,擊退奢崇明幾次攻城。明廷急調各處援兵,西南土司兵沒有參加叛亂的,大多保持觀望態度。而石柱宣撫司掌印女宮秦良玉雖然對明朝廷十分忠心,為大明作戰向來最賣力,無奈眼下石砫白杆兵主力已經出擊長江沿線。秦良玉得知奢崇明叛亂,就遣信使召集其侄翼明率兵從長江前線抽調兵力回援四川。隻是,長江沿線雖然停戰了,但是明軍還得保持兵力防備中華軍,白杆兵一時半會回不來。無奈之下,秦良玉隻好帶自己親兵1000人沿江上趨成都。這時,從長江沿線調回的明軍兵力相繼到達成都周邊,收複了安嶽、樂至等縣。
此次西南蠻族大規模叛亂,也和大明朝正在搞得“改土歸流”有關,和那些肆意妄為、貪汙盤剝的明朝官吏有關。比如一些流官極端看不起當地土著,手下小吏對土司都隨意打罵,因此,加入奢安叛亂的苗瑤彝等少數民族部落越來越多。
此時,貴陽、成都被奢安叛軍包圍,而長江沿線明軍兵力仍然無法抽調出來,使得西南各地連番向朝廷告急。
這時,大明朝廷內部稍微明智一點的人,都覺得應該盡快與海寇軍達成和議。而原先反對議和的魏忠賢一派,卻開始叫嚷著徐光啟等人拖延談判是在誤國誤民。[]
六月底,一艘打著大明旗號的船進入了台灣港。這是大明發布禁海令之後,時隔五年多後第一艘打著大明旗號進入這裏的船隻。
這艘船是對岸的大明福建總兵沈有容派來的,船上有督陣南京的兵部尚書孫承宗派來的使者。
這名使者是袁崇煥的同僚,也是一名兵部職方司主事,一年前跟著孫承宗南下準備對中華軍的反攻。兵部職方司全稱“職方清吏司”,是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輿圖、武職官之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之檢閱、考驗等事,。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這名主事名叫謝學成,與袁崇煥同一年科舉中第,今年四十歲了,乃餘姚謝家的旁支子弟。
大明船隻進入台灣港,事先福建那麵早已和駐紮泉州的中華軍聯係過了,港口這邊早就得知消息,否則也不會放這艘船進入的。不管怎麽樣,這大明旗號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小小的騷動,圍觀的百姓不少。還好,尹峰親衛隊得知消息,趕緊派了一個哨隊的人前來碼頭,把人接走了。
自從徐光啟等人由金山衛出海,由於漫長的逆風海上航行,與明朝的聯係一度中斷。到了台灣後,他們隻好和中華軍商量,通過每天往返海峽兩岸的中華公司船隻,和對岸的福建官府取得聯係。
徐光啟等人的傲氣和天使派頭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中華軍也打算好好談判,因此同意了他們的要求。這樣,徐光啟等人就每隔三天向對岸發去一次書信,福建總兵沈有容就做了中轉站,然後把這些奏章塘報轉交給京師方麵。這時,大明朝廷才知道徐光啟等人已經平安到達台灣。
今天這位兵部職方司主事來到台灣港,是大明官府第一次主動派出使者聯係徐光啟等人。
孫承宗給徐光啟親筆寫了書信,徐光啟單獨接待了謝學成之後,當晚一直不能入睡,以致第二天在談判桌上紅腫著眼睛、精神不佳。
前幾日的談判,大明朝廷與中華軍已經就雙方全線停戰、中華軍稱臣納貢等大方向達成一致了。下麵的談判涉及無數的具體細節問題,尹峰不耐煩做這些,就全權委托了曾嶽代表自己。從今日開始,尹峰就不再出現在談判現場了。
這又讓盛以弘非常不滿,嚷嚷了半天。
這天,徐光啟提出了大明朝廷的一個要求:中華軍停止在江南地域及其他地方執行的“折辱士林”政策。具體就是指中華軍強力推行的“三年免征”、“士紳一體納糧”以及取消人頭稅的“攤丁入畝”政策,。這些政策主要打擊的都是明朝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對中小地主的損害有限。對普通佃戶、小自耕農而言,這些政策是完全有利於他們的。
江南世家大族很多是傳承百年的大家族,互相聯姻,加上同學鄉裏關係,幾乎可說是同氣連枝、一損俱損。他們都有科舉功名和官紳地位,享有大量特權地位,比如妻妾田宅奴仆的數量、範圍要比平民多,土地不用繳稅。這樣的特權情況在大明朝已經上演了幾百年,忽然之間這些特權就被中華軍打破了,在江南引起的震動可說是翻天覆地。另一方麵,中華軍也沒觸動土地根本製度,對於老實合作的大地主,還是加以保護的;同時,中華軍得到了小自耕農和佃戶的支持,還引進了不少富裕的海商來江南賣地置業,導致當地鐵板一塊的士紳地主階層的團結土崩瓦解。
在中華軍占領江南半壁土地之初,三年免征政策就已經使他們得到了自耕農、佃戶階層的支持。隨後在推行“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等政策時,中華軍又以武力鎮壓了所有的反抗者,對那些官紳大族毫不留情,幾家傳承百年的士紳家族被連根鏟除。包括此時因罷官居於鬆江的書畫大家董其昌,也因為抵製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被陳衷紀命人查出縱容奴仆犯法等事,發動新成立的民兵團練抄了童其昌的豪宅。
因此,江南鎮守府的鎮守使陳衷紀在江南地方素來有“陳屠夫”之稱。
新加入大明談判使團的謝學成幾乎是聲淚俱下地控訴陳衷紀的暴行,要求海寇中華軍立即撤離江南,並且賠償江南士族大家這些年來的損失。
徐光啟很無奈地坐在那裏一聲不吭,袁崇煥等人則是有點困惑。而盛以弘這一派就站出來支持謝學成的意見,指著對麵的中華軍代表大罵“流寇土匪……”
這一下,輪到中華軍談判代表發火了,以曾嶽、徐鴻基等人帶頭,集體退場,不談了。
徐光啟此時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這根本就是不必要的節外生枝。他本身也是出自江南地方的世家大族,很明白江南地方的情況,。通過孫承宗的信件,他已經知道:這謝學成半路裏殺出來的談判條款,根本就是那些躲在金陵城內的江南世家大族子弟們鼓搗出來的,想乘著大明招撫海寇的機會,將海寇們趕走,最好還能討回一些這幾年來的損失。他們根本就不明白實際情況,被利欲熏心遮住了眼光:大明和中華軍兩者中,最想要和平的、最希望能夠暫時停戰的是大明朝廷,而雙方之間的戰略主動權依舊還是掌握在中華軍這一邊的。這些江南士紳大族們根本就沒看清這個殘酷的事實。
當晚,尹峰下令自己的親衛隊出動,封鎖包圍了大明欽差使者居住的安海館。徐光啟等人再次被軟禁起來,同時,曾嶽來傳話說:船主大王尹峰現在要往江南增兵,還要在江南釋放所有賤籍世仆。
奴即富戶家內奴仆。古稱臧獲﹑蒼頭﹐元代稱驅口﹐明代稱賤民,子孫世世為奴者稱世仆。奴仆隸屬於主人整個家族﹐地位極低。在《大明律》中﹐奴婢隻可自相婚嫁,例不許聘娶良家,除非是良家自願娶奴隸的女兒,至於奴娶良家婦女。則絕對為法律為社會所不容。私宰牛馬杖一百,打死奴隸,比平人減死一等,杖一百七,奴隸的生命和牛馬一樣!
嘉靖以後﹐江南經濟發達﹐江南士紳世家大族之中,富戶尤多﹐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賣身為私奴者日益增多。有的富戶蓄奴多達一兩千人。凡此類奴仆都立有賣身契約﹐子孫累世不得脫籍。江北奴仆係由縉紳雇募﹐河南﹑山東等省都有蓄奴之風,但數量少於江南。
萬曆未年﹑天啟初﹐中華軍打到江南之時,江南各地奴仆開始起而反抗主人,奴變遍及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奴仆乘勢暴動﹐奴仆占據主家田產﹐散發主家糧食﹐並捆其主人﹐斥問“奈何以奴呼我?”
在此次江南戰役中,中華軍在江南占領區更加擴大,有組織的奴仆造反更多了,有“鏟主仆﹑貴賤、貧富而平之”的口號﹐直指主奴壓迫關係。江蘇嘉定等地的奴仆操戈索契﹐踞坐索身契者數萬餘人﹐聲勢浩大。有的地區奴仆有自己的組織﹐如湖北麻城有“裏仁會”﹑江蘇太倉有“烏龍會”﹐金壇等地有“削鼻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