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同盟會


    “劉,你結婚了麽?”


    一個長得酷似穆勒先生,卻稍顯蒼老的男人沉聲問道,嘴上那個煙鬥合穆勒先生的一模一樣。


    此刻劉裕正與赫爾曼一起坐在客廳的沙上,喝著咖啡與赫爾曼伯父一家閑聊著。當老穆勒問出這個問題時,劉裕正端起了杯子。一下子差一點講杯中滾燙的咖啡撒到自己的腿上。小心翼翼地把杯子往茶幾上放下,他略帶難堪道:“…………沒有。”


    穿著一身西裝的劉裕剛剛與赫爾曼抵達他伯父的住處,才稍一見麵老穆勒便打了劉裕一個措手不及。


    “哦哦……特蕾莎是個好女孩,也是我最喜歡的外甥女,你要好好對她。”老穆勒閉著眼睛點了點頭。


    “…………”劉裕是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了,隻得低著頭把玩著茶杯默不作聲。


    還好赫爾曼似乎也是看情況有點不對,忙出聲道:“劉,你不是馬上還要趕去滿清的領事館報道麽?時間也差不多了吧?”


    劉裕簡直是如蒙大赦,給了赫爾曼一個感激的眼神後用很抱歉的語氣說道:“非常抱歉先生,但我確實需要盡快趕往領事館登記入冊。”


    ##########################################################################


    “劉裕,蘇州人氏也。光緒十六年生人。父劉顧,蘇州士紳,乃蘇州從六品理問也。裕於光緒三十四年赴德意誌習兵學,入‘德意誌帝國柏林預備軍官學校’為一普通學員。其在學中忠於陛下,忠於大清,並勇駁德人之對大清之挑釁。此外其人學業更為了得,數次奪得全校習武之狀元。斯校乃德意誌之精華,於此於斯奪冠則殊為不易,可見裕確為朝廷之可用人才。更難得其耿直忠厚,與革命逆黨絕無聯係,實乃朝廷辦新軍時之可用良才也。”


    這是大清駐柏林公使館裏,劉裕的檔案。


    為了這個檔案劉裕花了一百馬克去賄賂登記員,其價值相當於十六兩庫平銀,或者二十兩市麵銀,基本上花光了他老爹給他的一年的生活費。


    在清末,銀子還是相當值錢的;一兩庫平銀可以換三千多文,而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隻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隻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也就是說十六兩庫平銀可以買到2**o斤豬肉,或者二畝良田。)在當時有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就已經是件大事情,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


    回想起那個留著辮子,一臉蒼白的官員看到銀馬克後露出的貪婪神色,劉裕就知道這個大清國是完了。


    自己如果想回國後能夠順利通過政治測試這一關,成為一名新軍軍官掌握軍隊,那麽在留學時的記錄就一定是要清白的。從這一點來看,就算給出五百馬克,也是值得的。


    摸了摸癟下去的錢包,劉裕走出了那棟小洋樓。


    也沒有找馬車,就這麽在街上隨意地走著,朝同盟會在柏林聯絡處走去。路上的行人並不多,這和時間是下午三點鍾有著直接的聯係。踩著積雪,劉裕稍覺寒冷,緊了緊披在西裝外麵的大衣。


    走了莫約十來分鍾,他就來到了一棟小房子前;門前懸掛著的青天白日旗證實了這就是同盟會在德國的總部。


    進去後,門口一名年輕人正打著瞌睡,聽到腳步聲抬起了頭,疑惑地看著劉裕。


    “我是新近的黨人,我叫劉裕。”


    “啊,是新的同誌啊!歡迎!我是書記員鄧鵬。”年輕人一聽也是革命黨人,非常熱情地伸出了手。劉裕握了握,問道:“我是陳坤同誌介紹入會的,但是還沒有辦理入會手續。”


    “這事好辦,歸我們德意誌區分區庶務王家建管,他就在二樓的第一間房間,劉兄上去便可。”


    “謝謝鄧兄了。”劉裕道了聲謝,轉身走上了樓梯。


    輕輕敲了下門,裏麵帶有山東口音的聲音說了聲:“進來。”


    劉裕推開門,眼前一個大胡子的中年人正在紙上起草著什麽。抬起頭看到劉裕後愣了下,隨後卻大笑道:“哈哈,是來加入我們同盟會的同誌吧!”


    “是的,在下劉裕,在科隆時遇見陳坤先生,由他介紹入會的,但還沒有辦理入會手續。”


    “這個好辦,你稍等。”大胡子從抽屜中取出一張表格,遞給了劉裕:“這就是入會表格,你填一下,我用個印就可以了!”


    劉裕已經早就對同盟會的粗心有了心理準備,所以見到這麽簡單就能入會胡並沒有太多的吃驚。他拿出自己的鋼筆,坐在椅子上仔細地填著製作粗糙的表格;將自己的籍貫、身高等等一一寫在紙上。


    完了交給王家建後,他隻是稍微看了一眼,就拿起了紅章往紙上蓋了下去。


    “好了,劉君,你就是我們同盟會的心同誌了!”


    熱情地握手結束後,王家建問道:“劉君是在德意誌學習軍事?”


    “是的,我在柏林的一家軍校已經學了接近一年了。”


    “哈哈,太好了!我們同盟會想要革命,缺的就是想劉君一樣的軍事人才!”王家建開懷大笑起來:“既然劉君還在軍校讀書,也不好給你安排什麽工作,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會吧……我們同盟會總共有三萬餘名會黨,總部在東京。孫文先生為總理,黃興先生為執行部庶務。我們德意誌區屬於布魯塞爾支部,總共有三百二十一名會黨,是歐洲僅次於比國、法國的第三大革命基地。我們區部除了我這個庶務外,還有內務機要、宣傳機要、籌款機要,三名直接聽命分部的同誌,他們分別是……”


    在王家建的介紹下,劉裕算是初步了解了同盟會的內部結構;說實話它就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盟。總部僅僅能夠勉強控製到分區,甚至連究竟有多少會員都不知道。分部設在在布魯塞爾的歐洲分部總共有二千多革命黨人,其中有八百餘人在法國。


    而德國的分區主要目的就是募集捐款,和招籠在德國的留學生,等他們回國後,再與總部聯係。平時這個聯絡點也就七八個人在工作,其餘大部是分散到各地去宣傳、募捐去了。


    聊了一個多小時,劉裕見天色漸晚,便起身告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近代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宇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宇內並收藏近代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