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內閣一出,全國轟動!立憲派在報紙上大聲誅討這是欺騙和背叛。原本心向君主立憲的人也一時沉默。隻有最為堅定的保皇者還在試圖為清廷聲辯,隻是這聲音實在是有些小……


    或許這個皇族內閣的成員們大都是開明者,但是感情上沒有漢人能夠接受這一點。


    可以說出台的要族內閣才真正讓立憲派絕了對清廷的幻想,清廷也失去了他們統治的最大的支持群體。皇族內閣的出台,使清廷垮台成了必然;至此清廷徹底離心離德。


    地方大員試圖假借地方自治的名義把他們自太平天國後逐漸出現的半獨立狀態以合法的形式維持下去。當他們通過此次“皇族內閣,事件察覺清廷更熱衷於收回權利後,自然支持承諾地方自治的革命黨。原本的士族,幾乎壟斷了中國官場的讀書人自從清廷取消科舉後,就再也沒了入仕之道;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加入了革命的行列。新興的工商人士相較地主思想上更為開化,相比清廷他們更傾向於與資產革命的革命黨合作。


    唯一還站在清廷這一邊的除了旗人之外。便是一些守舊的士大夫和尖部分地主了。


    按常理,這君主立憲一事關係到中國所有人的未來,應該是全民關心的大事,但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在這場關係到國家命運的事件中,卻並沒有參與進來;更多是在扮演著逆來順受的角色。


    當他們連字都不識,整日為生機奔波時,實在很難要求他們去關心政治。況且中國就曆來有重鄉土而輕國家的情節,在民族主義還沒有完全傳播開來的中國,廣大的農民並不理解革命的意義。


    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把皇帝的名稱換成,大總統”國家的稱號從大清變成民國……


    該交的稅捐照交,該給的租子照給,該種的田地照種。


    此剪中國沒有人意識到農民這個團體的力量,而作為當時最為進步的“革命黨”他們在鄉間的活動其實幾乎沒有;一來革命者大都是出身於中產階級很少從農村出來,二來也是人手不夠。當數萬革命者分散到全中國數以萬計的農村後,他們所能產生的影響就很有限了。


    宴族內閣把中國擁有話語權的人群推向了革命黨,可以說極大的加快了革命黨的進程。


    這,是作俑者始料未及的。


    “叨山“!,


    一聲令下,頭戴大簷帽的士兵們猛地從趴伏姿勢站起來,平舉著步槍曲著身子快朝前方突進!


    擋在第七十九標第五十營三百官兵前麵的是一條長長的戰壕,衝鋒的士兵們隻能著到露出一截的大簷帽和一支支伸出來的步槍。


    不到百米的距離,三百士兵全力衝刺隻需要十五秒左右,隨即他們便以排為單位,有秩序的衝入戰壕中與敵人展開了短兵相接。


    加。衝鋒處,一名穿著沒有軍銜的德軍士官製服的軍官正舉著望遠鏡小心觀察著。他身後一名書記員則快地在筆記本上記載著一係列數據。


    不久,對麵的戰壕處飄起了白旗,證明戰鬥結束了。


    片剪後,這名軍官出現在了劉裕的辦公室中。與他同時出現的還有參與演練的排以上軍官,和另外兩名德國教官。數十人一下子擁擠在小房間內,但沒有人抱怨。


    最後一個進門的是劉裕,他脫下軍帽朝大家笑了笑,走到書桌前拿起了一篇非常簡練的數據清單。目光掃視了眾人後,他大聲的讀了出來:“第七十九標第五十營參加戰鬥人數三百二十人,第七十九標第五十二營參加戰鬥人數一百八十人,,


    在無任何火炮準備,也無機槍掩護下,第五十營三百二十人持步槍從距離陣地八十六米處起衝鋒,采用的直線突進。前鋒衝入戰壕總共耗時十六秒。在無炮火掩蓋,機槍的情況下,十六秒內第五十二營以步槍平均每分鍾十五子彈來算。再加上衝鋒的第五十營采用散兵滲透戰術,總共殺傷人數在一百二十人左右。


    緊接的白刃戰中,二百人與一百八十人基本損耗相當,但是考慮到之前衝鋒時造成的巨大傷亡對士兵的壓力,在實戰中第五十營崩潰的幾率要大上許多。


    最後第五十二營全軍覆沒按程序算第五十營傷亡在二百人,但事實上麵對槍林彈雨和同伴不斷倒下,士兵們的戰鬥心態將與演練中大不一樣。考慮到心理壓力,則第五十營會在白刃戰接觸一分種左右後陷入混亂,而五十二營獲勝幾率將會增加。”


    讀完報告,眾人的表情各不相同。但他們都等著劉裕接下來的說話”


    “這是剛剛從德意誌來的保羅?普裏茨少尉的記錄,所有計算程序都是遵照德意誌帝國國防軍演練記錄來進行的。”劉裕朝保羅致意,眾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漢堡來的小夥子身上,讓他一陣子臉紅。


    這時,劉裕猛地把報告往桌子上一扔,出的響聲讓眾人都回過了


    袋:


    “這份結果充分說明了戰爭的形態已經不一樣了!”


    “在沒有機槍、沒有大炮完全是純步兵對抗中,防守方以幾乎進攻方一半的兵力就能造成對方大量的傷亡。若是防守方加上機槍呢?以馬克沁機槍每分鍾沏子彈的度來算。若是第五十二營擁有哪怕三挺機槍,則五十營連衝到戰壕前都不可能!他們將全部死在衝鋒的道路上!


    諸位所熟悉的日俄戰爭中,麵對三倍於己的日軍,已經是孤立無援幾乎彈盡糧絕的俄軍,依然在旅順會戰中堅守了長達半年!其地爭誇戰中,數千俄軍以傷亡兩千的代價殺傷日軍一萬六千人!而這,還是在日軍擁有絕對製海權,軍艦上


    鴉雀無聲,眾人神色凝重地看著劉裕。或許是慣性思維的原因,也是因為中國戰術思想受到日本的嚴重影響,這些軍官並不能真正認識到現代戰爭的殘酷和戰爭兵器造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前的劉裕的重心一直是放在如何建軍,但時至今日當第七十九標已經形成了有效戰鬥力,並產生了老兵帶新兵的優良傳統後,以及即將逼近的大革命時代,劉裕有必要加強部隊的戰術了。


    他用手指劃過眾人,一字一句道:“諸位是軍官!你們麾下的每一個士兵,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你們作為他們長官的責任,就是盡可能的把他們帶回軍營,而不是停屍房!


    在你們下達命令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士兵們的安全,以及行動的後果”。


    在場所有軍官都下意識的點了點頭。不時還能聽到吞咽唾液所出的響聲。他們眼前的標統此刻所表露出的嚴肅,是從未見過的。


    冷冷的聲音繼續傳來:“我不希望今後再聽到什麽無論代價一定要拿下陣地之類的話!在出這個命令前。用你們的腦子好好想想這麽做的後果和損傷!你們是軍官!你們的任務是用腦袋去指揮,不是屁眼!我不需要,第七十九標也不需要猛張飛的軍字,這裏不歡迎腦子一熱就忘了職責的所謂“猛將,!,小


    “明白了沒有?”


    眾人的回答驚人的一致,他們同時懇:


    “明白!”


    劉裕吸了口氣,閉上眼睛。


    以前看影視的時候。無論敵我總是能看到類似的場景;指揮官對著電話怒吼道:“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拿下陣地!,或者“不拿下陣地你就別回來了!”


    那個時候,對於這種充滿男子氣魄的命令自己是相當仰慕的,偶爾也會幻想哪天自己也能如此風光一把。


    但影視畢竟是影視;在現實當中,如此不計後果不分析情況的衝鋒往往意味著令人崩潰的巨大傷亡。


    出這道命令的人忘了一點小那就是戰鬥的目的。


    戰爭旨在用一切手段摧毀敵人的戰爭能力;手段無限,而殺傷敵軍有生力量隻是其中之一。


    雖然確實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需要奪下的陣地對整個戰局至關重要,是戰略要點。在這種情況下,必要的犧牲確實是唯一途徑,但是事實上更多的類似犧牲卻生在戰略價值微乎其微的地方。


    用數千條人命去奪回一個陣地看似勇敢實則愚蠢;因為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一個陣地、一條戰壕的價值,與數百上千士兵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因為陣地是死的,士兵是活的。就如同戰爭中應該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失。同樣在戰鬥中也因不在乎陣地之失。敵軍占領了陣地。但是隻要有生力量還在,隻有真正的戰鬥力軍隊還在,那麽想挖多少戰壕、想建多少新陣地,不就是多費些功夫嗎?


    一戰後各國或多或少終於意識到惡劣這一點,但是它的代價卻是數以百萬計的傷亡!數百萬條人命換來的經驗,劉裕覺愕實在沒有必要讓中國付出。


    正是有了一戰時候的慘痛教。所以二戰中公認素質最高的德軍不會不計傷亡的攻擊某個陣地,而是會試圖用迂回包抄、空襲、滲透等種種戰術來達到目的,而不是一味盲目的用人民去填滿敵人的戰壕。


    可惜的是中國自甲午後雖然陸軍裝備仿造德國,但軍事製度和戰術卻是師從日本。間接的,中**人也受到了武士道的影響。日本的步兵戰術一直是落後世界二十年;甚至二戰的時候還是用的一戰之前的操典。作戰方式從本質上與咖年的日俄戰爭時期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頑固的使用完全落後的戰術的日軍,隻是憑借著絕對優勢的重火力和製空權,以及日軍士兵們本身確實優秀的素質和作戰能力來欺辱更為落後的中國,或者西方毫無戰鬥力的殖民地軍。但是一旦麵對裝備不占優勢的機械化蘇軍,或者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美軍後,日軍這種落伍的戰術就完全失效了。


    在機槍大炮前,無謂的莽勇隻是為土地多增添肥料,給敵軍多頒幾枚勳章罷了。


    曆史的教擺在眼前,若劉裕還是置之不顧,讓麾下官兵們繼續使用著已經被證實落伍的戰術,那才是最大的不負責。


    同樣,一旦擺脫了這種日式戰法的束傅,當麵對依然使用這種戰術的北洋軍、地方軍乃至日軍的時候,第七十九標的優勢將會很明顯。


    為何劉裕一直要拖到現在才一陣當頭棒喝?


    一個戰術的沒落必然伴隨著新式戰術的興起;當劉裕手中還沒有係統性的更好解決方法的時候,再加上事態並不緊張,所以便拖下來了。


    但現在,隨著保羅等三名思想敢於創新,同時軍事基礎非常紮實的軍官的到來,劉裕與他們在互相探討中獲得了大量的啟和收獲,一套粗略成型的步兵戰術也構成了框架。


    從這一點上,劉裕還得感謝那些把他們踢出德軍戰鬥行列的軍官們;不是如此,他們也絕不可能踏上前來中國的道路。


    但是紙上談兵永遠是最容易的。真正到了實戰當中,往往紙麵上非常完美的戰術或者計劃都被證實不堪一用。


    為了避免重蹈趙括的覆轍,劉裕在正式推廣新的步兵戰術之前,還必須盡量的通過演練的方式來進行修正,而之前的那次演練的目的正是作為新舊兩個戰術之間的比較。結果顯示;若士兵采用直線突進的方式。傷亡會是采用新戰術的艦左右。


    經過一係列演練的測試,新戰術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測階段。基本上可以進入凹之類的程序中了。


    也正是如此,劉裕才決定就此攤牌。


    在有了更好的選擇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再留著原來的陳舊戰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近代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宇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宇內並收藏近代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