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商議
第一百三十一章商議
就在第一鎮北上的同時,北洋軍第三鎮軍內也在進行著部署;
新建陸軍第三鎮,下轄第五協、第六協,成立於19o4年,以山東、河南、安徽、直隸等地人為兵員。早期駐地在保定,後於19o6年移防東北,此後便一直駐紮在東北各地。
作為袁世凱手中的嫡係,第三鎮從開始就一直由段祺瑞擔任統製,直到他卸任被趕到江北後,才由曹錕接任統製。
不過雖然段祺瑞早已被調離,但他督辦各陸軍學校時招攬的不少學生,及在軍中任職時也扶植了大批親信軍官。這些人把持著鎮內中、高級軍官的位置,再加上段祺瑞在北洋軍中崇高地位,以至於曹錕這個自第三鎮統製的人,也不得不給段祺瑞幾分麵子。
這次滿清平叛決定出動第三鎮是因為它駐地龍興之地東北較少被**黨所滲透。
隻不過隨即而來的鬧餉事件卻狠狠挫敗了攝政王的信心,雖然一到打仗這些丘八總要搞點事情出來,若是平常也不會和這些苦哈哈計較。隻是如今的大清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居然連那開拔費都拿不出來,隻融了宮中不少金器、飾才湊夠了糧餉,大軍才終於開拔。攝政王這才明白過來,自己想完全控製這些漢人,怕是不成。
同時朝中與袁世凱交好的大臣們也開始上言要求袁世凱出山掌握兵事……更有傳言收受了巨額賄賂的奕劻為之四處奔跑。
頭疼的還不光這些;第三鎮從上了火車開始就不斷的出事,要麽是士兵掉隊了、要麽是鐵軌讓人給拔了,也不知道火車上怎麽掉的隊……
而負責監軍的旗人勳親一來完全無法控製軍隊,二來是文人不懂軍事,結果硬是眼睜睜看著第三鎮在他眼皮子底下耍花招卻是一點辦法沒有。
於是原本兩天就能到的行程硬是給拖了四天。
以至於當第三鎮抵達濟南的時候,劉裕的北伐軍也在前往徐州的路上。
按照老長官段祺瑞推薦,得到宮保大人肯的計劃,第三鎮將坐等徐州被攻克後,與**軍較量一番。無論勝負,第三鎮必須假裝成被擊潰的樣子撤入山東,造成**軍勢大的假象。
大部分軍官得到這個命令後相當不滿,我們堂堂北洋精銳,居然要假扮成被一夥烏合之眾擊退,這實在是恥辱之甚
哪怕宮保的命令不能違抗,在過程中多給這幫子**軍吃些苦頭總歸也是好的。(.無彈窗廣告)
濟南的臨時兵營內,一名長相憨厚的中年男子雙手叉腰盯著作戰地圖,一身深藍色軍裝陪在粗壯短矮的身材,顯得頗為滑稽。他把軍帽放在一旁,露出光溜溜的腦袋。
在他一旁是兩名軍人,分別是第六協協統陳文運和第五協協統盧永祥。他們微皺眉頭看著曹錕,兩人互看一眼後,由盧永祥開口問道:“長官所欲何為?”
曹錕抬起頭來,露出一絲苦笑道:“子嘉(盧永祥),我實不甘心敗於幼犢之手,又惶恐宮保大人所立北洋之威名被我等敗壞啊”
他把手中拿著的一封信遞給盧永祥,封麵上麵瞿鈞兩個字清晰入目。
盧永祥十行一目掃過後,眉頭更皺了。他手晃了晃這封信,把它交給陳文運後點頭道:“長官所言不差,我也看不慣**黨人囂張氣焰……隻不過此次北伐之軍恰恰是與段長官有舊者,已經北上入京的段長官又秘電令我等不得正攻……更何況敵軍軍中也有我北洋袍澤……我認為稍稍教訓一下,讓南方**黨莫小看我北洋便可,過之不便啊。”
曹錕歎了口氣道:“我不是沒有考慮過,隻不過段長官之目的在於以我等之退敗而恐嚇朝廷,方便宮保大人上位。為此我等第三鎮丟些麵子也無不可……但此舉怕會讓**黨人小瞧我等。兄弟覺得,我們第三鎮應該給徐州城下的那支北伐軍一些顏色,等**黨知道我等北洋絕非輕易之輩再北返……如此,既能不負宮保之望,也能保全我北洋軍之威名。至於那十餘名北洋參謀……我軍主要目標為敵軍之野戰部隊,不會傷及他們。”
出身底層,曾經參加過甲午,是從小兵一步步爬起來的曹錕素來以和善聞名,在軍中也是平等待人並不傲氣,頗得軍心。
大帳外士兵們的喧嘩聲不時傳來,第三鎮在濟南待了一天,閑下來無聊的士兵們就開始了牌局,喧嘩聲正是源此。
盧永祥沉思著,想了片刻後覺得曹錕所欲並無太大弊端,遂道:“既然長官吩咐,我第六協願為全鎮之先鋒,挫敗敵軍之銳氣。”
“好且看地圖”曹錕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肥厚的手指指著作戰地圖一角道:“敵軍為早克堅城,加上與我等有聯係,必用主力圍攻徐州城而對我軍防備不足。為宮保大計,徐州必然要讓與**黨。因此**黨不拿下徐州,我們是不能進攻的。不過用蠻力攻破城牆是一回事,這管理、接收一座亂城卻又是一回事……城內清軍隻有張勳殘部千人,隻能靠城牆才能勉強抵抗。若城破,則其餘部必然四散潰敗無法抵抗了。以**軍優勢兵力和裝備,攻破徐州並非難事……但**黨想要攻占全城、搶占各個重要據點卻需要時間,再加上此刻他兵力分為兩半,而我等便可稱此機會給予城外之**軍以教訓
如此一來,既不過度打擊了**軍,又使對方知道我北洋之武力,此兩全之道也。”
說罷,抬頭看著二人。
盧永祥雖然覺得有些內疚,但並未讓他影響判斷。他提出自己的疑問:“進攻以多少人展開?是否使用炮兵?重炮?攻擊至何處為停?”
“可以讓炮兵標提供五分鍾輕火炮掩護,進攻當以五百人為主……等擊潰敵軍同等數目後便可由子嘉決定是否撤回。”
這個結果盧永祥可以接受,便點頭。曹錕遂朝一旁一直默不吭聲的陳文運道:“出戰有第六協配以炮兵標便足夠,第五協則可做警戒用處。”
“遵命”
第一百三十一章商議
就在第一鎮北上的同時,北洋軍第三鎮軍內也在進行著部署;
新建陸軍第三鎮,下轄第五協、第六協,成立於19o4年,以山東、河南、安徽、直隸等地人為兵員。早期駐地在保定,後於19o6年移防東北,此後便一直駐紮在東北各地。
作為袁世凱手中的嫡係,第三鎮從開始就一直由段祺瑞擔任統製,直到他卸任被趕到江北後,才由曹錕接任統製。
不過雖然段祺瑞早已被調離,但他督辦各陸軍學校時招攬的不少學生,及在軍中任職時也扶植了大批親信軍官。這些人把持著鎮內中、高級軍官的位置,再加上段祺瑞在北洋軍中崇高地位,以至於曹錕這個自第三鎮統製的人,也不得不給段祺瑞幾分麵子。
這次滿清平叛決定出動第三鎮是因為它駐地龍興之地東北較少被**黨所滲透。
隻不過隨即而來的鬧餉事件卻狠狠挫敗了攝政王的信心,雖然一到打仗這些丘八總要搞點事情出來,若是平常也不會和這些苦哈哈計較。隻是如今的大清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居然連那開拔費都拿不出來,隻融了宮中不少金器、飾才湊夠了糧餉,大軍才終於開拔。攝政王這才明白過來,自己想完全控製這些漢人,怕是不成。
同時朝中與袁世凱交好的大臣們也開始上言要求袁世凱出山掌握兵事……更有傳言收受了巨額賄賂的奕劻為之四處奔跑。
頭疼的還不光這些;第三鎮從上了火車開始就不斷的出事,要麽是士兵掉隊了、要麽是鐵軌讓人給拔了,也不知道火車上怎麽掉的隊……
而負責監軍的旗人勳親一來完全無法控製軍隊,二來是文人不懂軍事,結果硬是眼睜睜看著第三鎮在他眼皮子底下耍花招卻是一點辦法沒有。
於是原本兩天就能到的行程硬是給拖了四天。
以至於當第三鎮抵達濟南的時候,劉裕的北伐軍也在前往徐州的路上。
按照老長官段祺瑞推薦,得到宮保大人肯的計劃,第三鎮將坐等徐州被攻克後,與**軍較量一番。無論勝負,第三鎮必須假裝成被擊潰的樣子撤入山東,造成**軍勢大的假象。
大部分軍官得到這個命令後相當不滿,我們堂堂北洋精銳,居然要假扮成被一夥烏合之眾擊退,這實在是恥辱之甚
哪怕宮保的命令不能違抗,在過程中多給這幫子**軍吃些苦頭總歸也是好的。(.無彈窗廣告)
濟南的臨時兵營內,一名長相憨厚的中年男子雙手叉腰盯著作戰地圖,一身深藍色軍裝陪在粗壯短矮的身材,顯得頗為滑稽。他把軍帽放在一旁,露出光溜溜的腦袋。
在他一旁是兩名軍人,分別是第六協協統陳文運和第五協協統盧永祥。他們微皺眉頭看著曹錕,兩人互看一眼後,由盧永祥開口問道:“長官所欲何為?”
曹錕抬起頭來,露出一絲苦笑道:“子嘉(盧永祥),我實不甘心敗於幼犢之手,又惶恐宮保大人所立北洋之威名被我等敗壞啊”
他把手中拿著的一封信遞給盧永祥,封麵上麵瞿鈞兩個字清晰入目。
盧永祥十行一目掃過後,眉頭更皺了。他手晃了晃這封信,把它交給陳文運後點頭道:“長官所言不差,我也看不慣**黨人囂張氣焰……隻不過此次北伐之軍恰恰是與段長官有舊者,已經北上入京的段長官又秘電令我等不得正攻……更何況敵軍軍中也有我北洋袍澤……我認為稍稍教訓一下,讓南方**黨莫小看我北洋便可,過之不便啊。”
曹錕歎了口氣道:“我不是沒有考慮過,隻不過段長官之目的在於以我等之退敗而恐嚇朝廷,方便宮保大人上位。為此我等第三鎮丟些麵子也無不可……但此舉怕會讓**黨人小瞧我等。兄弟覺得,我們第三鎮應該給徐州城下的那支北伐軍一些顏色,等**黨知道我等北洋絕非輕易之輩再北返……如此,既能不負宮保之望,也能保全我北洋軍之威名。至於那十餘名北洋參謀……我軍主要目標為敵軍之野戰部隊,不會傷及他們。”
出身底層,曾經參加過甲午,是從小兵一步步爬起來的曹錕素來以和善聞名,在軍中也是平等待人並不傲氣,頗得軍心。
大帳外士兵們的喧嘩聲不時傳來,第三鎮在濟南待了一天,閑下來無聊的士兵們就開始了牌局,喧嘩聲正是源此。
盧永祥沉思著,想了片刻後覺得曹錕所欲並無太大弊端,遂道:“既然長官吩咐,我第六協願為全鎮之先鋒,挫敗敵軍之銳氣。”
“好且看地圖”曹錕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肥厚的手指指著作戰地圖一角道:“敵軍為早克堅城,加上與我等有聯係,必用主力圍攻徐州城而對我軍防備不足。為宮保大計,徐州必然要讓與**黨。因此**黨不拿下徐州,我們是不能進攻的。不過用蠻力攻破城牆是一回事,這管理、接收一座亂城卻又是一回事……城內清軍隻有張勳殘部千人,隻能靠城牆才能勉強抵抗。若城破,則其餘部必然四散潰敗無法抵抗了。以**軍優勢兵力和裝備,攻破徐州並非難事……但**黨想要攻占全城、搶占各個重要據點卻需要時間,再加上此刻他兵力分為兩半,而我等便可稱此機會給予城外之**軍以教訓
如此一來,既不過度打擊了**軍,又使對方知道我北洋之武力,此兩全之道也。”
說罷,抬頭看著二人。
盧永祥雖然覺得有些內疚,但並未讓他影響判斷。他提出自己的疑問:“進攻以多少人展開?是否使用炮兵?重炮?攻擊至何處為停?”
“可以讓炮兵標提供五分鍾輕火炮掩護,進攻當以五百人為主……等擊潰敵軍同等數目後便可由子嘉決定是否撤回。”
這個結果盧永祥可以接受,便點頭。曹錕遂朝一旁一直默不吭聲的陳文運道:“出戰有第六協配以炮兵標便足夠,第五協則可做警戒用處。”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