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醉酒認弟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作者:臊眉耷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聘指揮兵卒已經搭建好了木台,並在場地正北方的沙地上鋪了毹褥,在上麵擺放長案,置酒肉於案上,供給荊益兩軍校尉、司馬等在擂台前飲酒觀賞。
諸將官隨即遷移至場地前,待坐下後,兩軍的將士,便也都圍繞在木台兩側,高聲歡呼。
兩軍將士今日算是敞開吃了個飽,一個個溝滿壕平很是滿足,吃完後又可通過比武較技得酒肉賞賜,很多自持武技傍身的猛士暗地裏喜不自勝,不少人摩拳擦掌,欲上台一展拳腳。
嚴顏適才諫言,兩軍將士不分軍階都可以上台……但在三軍麵前較技,畢竟事關兩方的顏麵,不是隨意哪個阿貓阿狗想上去就能上去的。
在上台之前,也要有荊、益兩軍的軍侯對其進行查驗,若是覺得不行,直接攔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木台旁邊,三通鼓罷,按慣例卻是要由兩軍主將出言慰軍。
劉瑁正在琢磨應說些什麽鼓舞士氣,卻見劉琦已經站起身。
他對著將士們高聲道:“北地失綱,強臣橫行於朝,豪強起亂於外,荊、益雖為安樂之土,然吾等豈可坐觀陛下陷於危難?吾雖山陽人,也常聞荊、益遍地豪雄之士,今設此擂,以觀眾勇,爾等當各自爭先,若有大能之人,必予以重用之!”
劉琦本就是繼承了劉表的姿容,身材頗偉,如今他挺直腰背,站於場前,振臂一呼,便如同名將出征一般的儀態,豪氣凜然。
圍繞在木台旁的兩軍將士見劉琦辭令慷慨,心中頗激動。
本來他們聽說不分級別皆可上台的事後,都有些懷疑,但聽了劉琦一番話,疑慮在不知不覺間都消散了不少,紛紛歡呼從命。
身為後世人,劉琦自然知曉什麽時候該露臉,什麽時候該低調。
在這種於三軍麵前樹立威信的時候,自然是要爭先出來搶鏡的。
隻要自己先鼓舞了士氣,那後續的人再出來喊話,也不過是拾人牙慧。
賈龍看見劉琦的舉動,私下暗暗讚許:這劉郎平日低調,關鍵時刻卻知爭先。
劉瑁心中頗為不悅。
賢侄兒自己將話全都說了,卻是讓吾如何表現?
或許是覺得自己說什麽也沒用劉琦那般能振奮氣勢,劉瑁便不再言語,直接開始角力。
不多時,便有一名荊州軍的什長和一名益州軍的隊率上台,二人赤手空拳,互執軍禮,而後便開始在台上較量。
軍中角力,主要是以近身纏鬥較技為主,少有拳腳相爭,勝利者基本上就是用身體製服了對手或是將對手扔下木台,便算贏了,和後世的摔跤相類似。
贏了的人,自然是會得到酒肉的賞賜,輸了的人,則是予以一爵白水飲之。
角力是漢朝人武力較量的一場常用方式,又名角抵。
《禮記·月令》中記: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
可見角力之術,自古便是與箭術,車術所並列的軍事技能。
但秦之後,角力便不再用以當做訓練軍隊的手段,而是逐漸轉變成了一種競技和娛樂項目,在民間和軍中盛行。
不過眼下這局麵,名義上是娛樂,實際上也是益州軍和荊州軍彼此互爭,被派上木台,大都是有軍職的猛士,普通的士卒根本不敢上去丟人現眼。
兩方輪著上台了幾波人,算是互有勝負。
因為按照眼下定的規矩,一方角力下了對手之後,得了酒肉卻不需著急下台,而是在台上繼續等待下一個對手,直到一直贏的人被打輸了之後,方才換人。
這種方式雖然對贏的人頗不公平,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住雙方的顏麵,畢竟能夠上台來的人,都是有些手段的,且角力這項目很難取巧,主要是靠個人的氣力作為基礎。
如此一來,在擂台上的人即使角力技術再純屬,一般也挺不過三場。
因為三場下來,力氣基本耗盡,且對方後續上台的人,也愈發不是等閑之輩。
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兩方的士卒互有勝負,大麵上能過得去。
荊、益兩方的將領,也不至於太過尷尬。
有了角力競賽助興,場間的氣氛一時間便濃烈了許多,高階將領之間的對飲的頻率也就變的高了起來。
劉瑁原先不曾見過這等陣勢,有些過分激動,一爵酒接著一爵酒的喝,大概二十場比試過後,劉瑁的醉意濃烈。
以劉琦前世在酒場混跡的經驗來看,他應該是喝斷片了。
“賢侄兒!”
劉瑁麵色通紅,嘴中酒氣濃烈,不知為何突然一把攥住了劉琦的手腕,開心道:“今日與君雖為初識,卻猶如故人,瑁深感相見恨晚呀……賢弟!”
劉琦哭笑不得的看著他……
又是賢侄兒、又是賢弟的,這輩分到底是如何算的?
劉琦掰著手指頭也沒算明白。
“族叔醉了……吾卓人送族叔回去休息。”劉琦不著痕跡的將手從劉瑁的手掌中抽了出來,用長案上的方巾擦了擦。
劉瑁的手掌濕漉漉的,也不知道是灑的酒,還是他腎虛盜汗。
“莫叫族叔!”劉瑁打著酒嗝,醉意朦朧的臉上閃出幾分不快:“叫大兄!”
“族叔,禮數不可廢,輩分不可差,你我皆漢室宗親,可不能兀自亂了輩分。”
劉瑁直勾勾的看著劉琦,眼神空洞,看的劉琦渾身發毛。
跟鬼片裏剛從電視爬出來的人似的……
這喝醉的人,咋就這般駭人呢?
劉瑁緊盯了他一會之後,又機械性的轉頭看向其他人……那動作如同喪屍。
卻見其他人眼下都是關注著擂台上的角逐。
劉瑁笑嗬嗬地轉頭看向劉琦,低聲道:“沒人看咱倆……無事!今後無人時,你我便以兄弟相稱,正所謂上不應天,下不入地。”
“可是……”
“汝若是不應,休怪為兄與汝翻臉!”
劉琦無奈地笑了。
真是糊塗人辦糊塗事,頭一次見到非要跟大侄子當把兄弟的人,你不幹他還跟你翻臉……
“行,吾喚大兄便是。”
劉瑁的臉上露出快慰的笑容:“真吾兄弟也!”
“大兄醉了,還是莫要鬧了,回秭歸休息一夜,來日還有正事,吾卓人去給族叔套車……”
劉瑁的臉上露出了不愉之色。
“吾卓人去給大兄套車……”
這叔叔叫習慣了,冷不丁讓他該叫哥,他竟還不太習慣。
劉琦一片好心想送劉瑁縣城休息,但很顯然,劉瑁並沒有就這麽睡覺的意思。
喝醉酒的人,一般都是很話癆的。
卻見他眼眶突然間變的發紅,居然隱約是有流淚的征兆。
劉琦見狀一驚,左右看了一下,見眾人的注意力都在角力場上,無人關注他倆,隨低聲道:“兄長緣何如此?切莫掉了眼淚,諸將士在此,容易折去銳氣。”
主將乃是一軍之魂,劉瑁雖然不直接統軍,但他被劉焉委以校尉之職,便是這支益州軍目下最直接的領導者……他的一舉一動對益州將士的影響很大。
毫無原因的當眾落淚是懦弱的表現……身為主將,即使是喝醉了也不行。
此事若一旦傳開,誰知道會對川蜀將士的心理造成多麽大的影響?畢竟他們馬上就要赴北上雒了,前途未卜。
劉瑁雖然醉了,但天幸他也算聽勸。
他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簾,不著痕跡的將那點淚霧拭去。
“賢弟,其實此番上雒護君,為兄並不想來啊。”
劉琦沒想到劉瑁居然會說出這麽一句話。
“兄長何出此言?扶保天子乃是吾輩分內之事,且一旦護君功成,那兄長人望便可傳播海內,令萬民敬仰,對日後仕途也是大大有利,一般人想來也來不了,兄長如何這般作想?莫非是受不得軍旅之苦?”
劉瑁醉醺醺道:“吾推卻不來,嚴君反執意不允……隻是嚴君交待了大事卓為兄去辦,唉,難以推脫。”
“大事?”劉琦眯起了眼睛,試探道:“劉益州有何事卓大兄親自辦?”
劉瑁雖然喝醉了,但潛意識裏還是能分得清輕重的,他砸吧了一下嘴,沒有跟劉琦細說。
二人之間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
少時,卻聽劉瑁又再度開口,不過說的卻是另外一個話題了:“賢弟,汝可知,此番若不是因為出川,為兄下個月便可以成婚了。”
諸將官隨即遷移至場地前,待坐下後,兩軍的將士,便也都圍繞在木台兩側,高聲歡呼。
兩軍將士今日算是敞開吃了個飽,一個個溝滿壕平很是滿足,吃完後又可通過比武較技得酒肉賞賜,很多自持武技傍身的猛士暗地裏喜不自勝,不少人摩拳擦掌,欲上台一展拳腳。
嚴顏適才諫言,兩軍將士不分軍階都可以上台……但在三軍麵前較技,畢竟事關兩方的顏麵,不是隨意哪個阿貓阿狗想上去就能上去的。
在上台之前,也要有荊、益兩軍的軍侯對其進行查驗,若是覺得不行,直接攔下。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木台旁邊,三通鼓罷,按慣例卻是要由兩軍主將出言慰軍。
劉瑁正在琢磨應說些什麽鼓舞士氣,卻見劉琦已經站起身。
他對著將士們高聲道:“北地失綱,強臣橫行於朝,豪強起亂於外,荊、益雖為安樂之土,然吾等豈可坐觀陛下陷於危難?吾雖山陽人,也常聞荊、益遍地豪雄之士,今設此擂,以觀眾勇,爾等當各自爭先,若有大能之人,必予以重用之!”
劉琦本就是繼承了劉表的姿容,身材頗偉,如今他挺直腰背,站於場前,振臂一呼,便如同名將出征一般的儀態,豪氣凜然。
圍繞在木台旁的兩軍將士見劉琦辭令慷慨,心中頗激動。
本來他們聽說不分級別皆可上台的事後,都有些懷疑,但聽了劉琦一番話,疑慮在不知不覺間都消散了不少,紛紛歡呼從命。
身為後世人,劉琦自然知曉什麽時候該露臉,什麽時候該低調。
在這種於三軍麵前樹立威信的時候,自然是要爭先出來搶鏡的。
隻要自己先鼓舞了士氣,那後續的人再出來喊話,也不過是拾人牙慧。
賈龍看見劉琦的舉動,私下暗暗讚許:這劉郎平日低調,關鍵時刻卻知爭先。
劉瑁心中頗為不悅。
賢侄兒自己將話全都說了,卻是讓吾如何表現?
或許是覺得自己說什麽也沒用劉琦那般能振奮氣勢,劉瑁便不再言語,直接開始角力。
不多時,便有一名荊州軍的什長和一名益州軍的隊率上台,二人赤手空拳,互執軍禮,而後便開始在台上較量。
軍中角力,主要是以近身纏鬥較技為主,少有拳腳相爭,勝利者基本上就是用身體製服了對手或是將對手扔下木台,便算贏了,和後世的摔跤相類似。
贏了的人,自然是會得到酒肉的賞賜,輸了的人,則是予以一爵白水飲之。
角力是漢朝人武力較量的一場常用方式,又名角抵。
《禮記·月令》中記: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
可見角力之術,自古便是與箭術,車術所並列的軍事技能。
但秦之後,角力便不再用以當做訓練軍隊的手段,而是逐漸轉變成了一種競技和娛樂項目,在民間和軍中盛行。
不過眼下這局麵,名義上是娛樂,實際上也是益州軍和荊州軍彼此互爭,被派上木台,大都是有軍職的猛士,普通的士卒根本不敢上去丟人現眼。
兩方輪著上台了幾波人,算是互有勝負。
因為按照眼下定的規矩,一方角力下了對手之後,得了酒肉卻不需著急下台,而是在台上繼續等待下一個對手,直到一直贏的人被打輸了之後,方才換人。
這種方式雖然對贏的人頗不公平,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住雙方的顏麵,畢竟能夠上台來的人,都是有些手段的,且角力這項目很難取巧,主要是靠個人的氣力作為基礎。
如此一來,在擂台上的人即使角力技術再純屬,一般也挺不過三場。
因為三場下來,力氣基本耗盡,且對方後續上台的人,也愈發不是等閑之輩。
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兩方的士卒互有勝負,大麵上能過得去。
荊、益兩方的將領,也不至於太過尷尬。
有了角力競賽助興,場間的氣氛一時間便濃烈了許多,高階將領之間的對飲的頻率也就變的高了起來。
劉瑁原先不曾見過這等陣勢,有些過分激動,一爵酒接著一爵酒的喝,大概二十場比試過後,劉瑁的醉意濃烈。
以劉琦前世在酒場混跡的經驗來看,他應該是喝斷片了。
“賢侄兒!”
劉瑁麵色通紅,嘴中酒氣濃烈,不知為何突然一把攥住了劉琦的手腕,開心道:“今日與君雖為初識,卻猶如故人,瑁深感相見恨晚呀……賢弟!”
劉琦哭笑不得的看著他……
又是賢侄兒、又是賢弟的,這輩分到底是如何算的?
劉琦掰著手指頭也沒算明白。
“族叔醉了……吾卓人送族叔回去休息。”劉琦不著痕跡的將手從劉瑁的手掌中抽了出來,用長案上的方巾擦了擦。
劉瑁的手掌濕漉漉的,也不知道是灑的酒,還是他腎虛盜汗。
“莫叫族叔!”劉瑁打著酒嗝,醉意朦朧的臉上閃出幾分不快:“叫大兄!”
“族叔,禮數不可廢,輩分不可差,你我皆漢室宗親,可不能兀自亂了輩分。”
劉瑁直勾勾的看著劉琦,眼神空洞,看的劉琦渾身發毛。
跟鬼片裏剛從電視爬出來的人似的……
這喝醉的人,咋就這般駭人呢?
劉瑁緊盯了他一會之後,又機械性的轉頭看向其他人……那動作如同喪屍。
卻見其他人眼下都是關注著擂台上的角逐。
劉瑁笑嗬嗬地轉頭看向劉琦,低聲道:“沒人看咱倆……無事!今後無人時,你我便以兄弟相稱,正所謂上不應天,下不入地。”
“可是……”
“汝若是不應,休怪為兄與汝翻臉!”
劉琦無奈地笑了。
真是糊塗人辦糊塗事,頭一次見到非要跟大侄子當把兄弟的人,你不幹他還跟你翻臉……
“行,吾喚大兄便是。”
劉瑁的臉上露出快慰的笑容:“真吾兄弟也!”
“大兄醉了,還是莫要鬧了,回秭歸休息一夜,來日還有正事,吾卓人去給族叔套車……”
劉瑁的臉上露出了不愉之色。
“吾卓人去給大兄套車……”
這叔叔叫習慣了,冷不丁讓他該叫哥,他竟還不太習慣。
劉琦一片好心想送劉瑁縣城休息,但很顯然,劉瑁並沒有就這麽睡覺的意思。
喝醉酒的人,一般都是很話癆的。
卻見他眼眶突然間變的發紅,居然隱約是有流淚的征兆。
劉琦見狀一驚,左右看了一下,見眾人的注意力都在角力場上,無人關注他倆,隨低聲道:“兄長緣何如此?切莫掉了眼淚,諸將士在此,容易折去銳氣。”
主將乃是一軍之魂,劉瑁雖然不直接統軍,但他被劉焉委以校尉之職,便是這支益州軍目下最直接的領導者……他的一舉一動對益州將士的影響很大。
毫無原因的當眾落淚是懦弱的表現……身為主將,即使是喝醉了也不行。
此事若一旦傳開,誰知道會對川蜀將士的心理造成多麽大的影響?畢竟他們馬上就要赴北上雒了,前途未卜。
劉瑁雖然醉了,但天幸他也算聽勸。
他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簾,不著痕跡的將那點淚霧拭去。
“賢弟,其實此番上雒護君,為兄並不想來啊。”
劉琦沒想到劉瑁居然會說出這麽一句話。
“兄長何出此言?扶保天子乃是吾輩分內之事,且一旦護君功成,那兄長人望便可傳播海內,令萬民敬仰,對日後仕途也是大大有利,一般人想來也來不了,兄長如何這般作想?莫非是受不得軍旅之苦?”
劉瑁醉醺醺道:“吾推卻不來,嚴君反執意不允……隻是嚴君交待了大事卓為兄去辦,唉,難以推脫。”
“大事?”劉琦眯起了眼睛,試探道:“劉益州有何事卓大兄親自辦?”
劉瑁雖然喝醉了,但潛意識裏還是能分得清輕重的,他砸吧了一下嘴,沒有跟劉琦細說。
二人之間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
少時,卻聽劉瑁又再度開口,不過說的卻是另外一個話題了:“賢弟,汝可知,此番若不是因為出川,為兄下個月便可以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