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朝中提議遷都長安之事,荊益聯軍的將官自然都知道。


    不僅僅是帳中人,各州各郡的世家望族、達官顯貴,大家都清楚此事。


    很多明智之士也清楚,董卓不遷都不行。


    眼下的董卓,唯一仰仗的是手中的強悍軍力。


    在政治方麵,董相國的聲望已經跌到了零點往下,直奔負數,門閥望族皆視其為敵。


    沒有軍隊,董卓的下場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為軍隊,董卓必須遷都關中。


    關東諸郡守內部雖矛盾重重,畢竟人數眾多,雖然論戰力,他們暫時比不上西涼軍,但他們強在持久。


    有袁紹和袁術這樣擁有巨大潛在能力的門閥在,關東諸郡守的背後,就等於有了各州各郡望族的鼎力支持。


    有他們的支持,錢、財、兵源……關東諸郡守的戰爭本錢源源不斷,被董卓打敗或者打光了的士卒,很快就會重新匯集起來。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內郡守王匡,他在兩個月之前與董卓交鋒,被董卓分兵強渡小平津襲擊了後方,麾下兵將全滅。


    但王匡返回泰山郡招募兵將,短短時間便招募了數千兵卒,又重整旗鼓,準備再戰。


    若是沒有泰山郡本地的門閥支持,單憑王匡一個老光棍子跑到大街上去發傳單……怎麽可能會拉到幾千人頭?


    但雒陽的董卓,他手下的西涼兵是打一個死一個。西涼軍若是真死絕了,董卓就是整天整宿的去街上發傳單也招不來人。


    這裏沒有任何人會主動予資源與他。


    董卓在司隸沒有根基,他想補充兵源,隻能在涼州募兵。


    長安地處關中,比雒陽更加靠近涼州。


    遷都是董卓的生路。


    可也正因遷都涉及到董卓命脈,帳中的諸人在聽了劉琦的話後,心中皆是忐忑不安。


    蒯越試探性地問道:“公子,莫不是想以我盟軍之名……阻止董卓遷都?”


    還沒等劉琦回話,賈龍就急忙勸阻:“萬萬不可,董卓遷都長安,個中關係牽扯太大,事關他本人的生死存亡,吾等若用遷都之事威脅他,以董卓暴戾之性,必然與吾等翻臉,怕是得不償失!”


    便是和賈龍關係不睦的那些東州士將校,也紛紛表示讚成。


    蔡勳諫言道:“如今局麵於我軍有利,請公子勿要率性為之。”


    適才因為索要官職而濃烈的氣氛,此時竟為止一窒。


    眾人感覺空氣都凝固了。


    麵對眾人的反對,劉琦的表情未變,淡淡道:“諸公所言,我盡知曉,其實董卓若要遷都長安,倒也並無不可,畢竟高祖曾定都長安治於宇內,到了那裏,亦不會折辱漢威。”


    賈龍皺眉看著劉琦,不明他的話為何前後矛盾。


    “既然定都長安並無不可,公子適才所言卻為何意?”


    劉琦在帳內慢慢地踱著步子,道:“遷都長安雖可行,但董卓強行遷移雒陽之民,必以西涼軍為監督,西涼軍本就是勢如虎狼,在雒陽之時已是橫行無忌,殺人越貨之舉頻出,董卓若大舉遷移雒陽之民,又會是何等的人間慘劇?”


    賈龍皺眉道:“遷都移民,本是常理,又能如何?畢竟一旦定都長安,那雒陽這裏,便不是京師了。”


    劉琦卻道:“不一定!若我們上奏天子,請陛下敕定兩京……移聖駕於西京避關東兵禍,而雒陽則為東京,保全宗廟,用以作為西京通往中原之轉口,如此遷不遷民,便無甚意義了。”


    “兩京?”


    “西京?東京?”眾人聞言愣了。


    《公羊傳》中有語: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大也;


    師者何?眾也。


    天子居之,必以眾大之。


    據此可以看出,‘京師’兩字,‘京’字意為大,‘師’字意為眾,‘京師’之古意,便是指天子居住的都城,既要大,人又要多。


    若以此為根據,漢室天子要設定兩座都城,也就是‘兩京’,於情理上並無不可,隻要是又大又眾,便可為天子居住城廓。


    誰說天子隻能有一個地方做都城?天子設東西兩京並列於世,不可以嗎?


    誰特麽規定皇帝就必須隻能有一套房子?我就要買二套房!首付多利息高那我樂意,誰也管不著!


    奏疏朝廷,請定東西兩京政策,無外乎就是告訴董卓——你可以遷都,但你不能棄雒陽宗廟。


    雒陽若繼續為京,宗廟得以保留,那其所代表的深層次意思就是——無需遷民。


    賈龍沉吟了片刻,方道:“此舉雖可保雒陽之民,可卻是將董卓得罪了,得不償失。”


    劉琦義正言辭地道:“賈公,君似是忘記了一件大事……”


    “何事?”


    “我們宗親之盟,既要護君,也要護國,亦要護民……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若不能護民安境,保全宗室疆土,這聯盟的意義何在?”


    荊益兩方的將校,都低著頭不吭聲。


    宗親聯盟意義究竟是什麽?


    本質上是為了荊益兩州的利益,希望能乘著董卓與關東群雄交戰,借著護君的名目,得聲望,得利益,得官爵,滿足兩地士族的私利。


    但對外,荊益聯軍……包括北方的劉虞,都是以忠君護國的大義形象展露在世人眼前的。


    大家彼此都知道是怎麽回事,劉琦卻拿官話在這說事,未免有些故意寒磣人的嫌疑。


    就算你說的是正理,但事關兩州大事,如何能為了什麽保全百姓疆土的空話,而去得罪董卓?


    賈龍,劉瑁,蔡勳,蒯越,吳懿,嚴顏等一眾人,都不吭聲,各個裝傻充楞。


    帥帳之外,隊率張任,將帳內的一切都看在眼裏。


    張任出身微寒,並非豪強更非望族,他心中沒有那麽多的家族利益糾葛。


    他年紀較輕,心中的是非觀還處於年輕氣盛的階段。


    在他看來,此番出征的根本,就應是剪除奸佞,護國護君。


    但是如今,放眼看去,除了劉公子,益州諸將官竟無一人有血氣之勇!


    別說與西涼軍交鋒了,他們連上疏直諫保全京師的膽略都沒有。


    張任的拳頭在不知不覺間緊緊的攥起,牙關緊咬,發出吱嘎吱嘎的磨響。


    皆重利忘形之輩,哪有一個是有英雄豪氣的?


    屁股決定腦袋,張任還沒有到達上位者的位置,他的想法自然與劉瑁、賈龍等人契合不上。


    ……


    不隻是益州人,荊州人的心中其實也很忐忑。


    特別是蒯越。


    他不明白劉琦在想什麽。


    但蒯越知曉,劉琦深層次的想法,絕不是表麵上這般簡單的。


    但他還是要勸一勸。


    “少君,大事不可廢,當下最重要的事,還是要問董卓索要朝廷的敕封才是……”


    蒯越的話還沒等說完,卻見張允突然站出了出來。


    他拱手抱拳,朗聲言道:“公子所言甚是!吾等率軍此來,乃是為公為國,非為自家之利,董賊大逆不道,蕩覆王室,禍亂黎民,以西涼軍豺狼之性,若要大舉遷雒陽之民,勢必十室九空,血流成河,令司隸百姓飽受疾苦,吾等宗親之軍乃天下王師,豈可視而不見?”


    “況公子提議,不是阻止董卓遷都,而是奏疏請朝廷立東西兩京,保全宗廟而已,若連這些許小事都不敢,還談何聯盟?還談何護君?”


    張允的長相本來就極具有欺騙性。


    他三縷長髯,一副忠義兩全的樣子,再加上這一番犀利的正義之辭,可謂是震懾當場,令在場諸人盡感蒙羞。


    劉琦看著渾身英氣,大義淩然的張允,心中暗自感慨。


    真是主角光環滿滿啊……簡直就是活傳銷了。


    黃忠,文聘,李典三人也站了出來,對劉琦高聲道:“末將等願尊公子號令,為公子馬首是瞻。”


    劉瑁見狀有些急了。


    他急忙拉了拉賈龍的袖子,低聲道:“賈從事,那劉琦是少年心性,妄自逞強,這不是擺明了要得罪董卓嗎?咱們可萬萬不能答應!需知,益州那邊,父親和諸公皆待我等消息,眼看著便能向朝廷索要敕封了,此時萬萬不可出什麽差錯!”


    賈龍咬了咬嘴唇,低聲道:“劉琦若是執迷……那吾等便以分兵為要挾,迫使其就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