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之徒不比正規軍,他們的軍事行動秘密性極差,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前,總是會有小股勢力從山中流竄出來,先行對山下的縣城進行騷擾偵查。


    眼下這些小股的偵查行動越來越頻繁,幾乎每天都會有小股的山越兵出山對縣城進行騷擾。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劉琦眼下正屯兵在臨縣西麵的邊境,他知曉了關於丹陽境內的山越開始有小規模的行動後,便明白自己這一次的籌謀做對了。


    自己的判斷並沒有錯,山越確實缺糧,不然他們不會對吳景這次收糧的行動那麽莫名的在意,這些規模不大頻率卻非常高的騷擾就是佐證。


    這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兆。


    吳景搶先下手命士兵大肆收割境內的成熟稻田,並集中儲存於宛陵已北的倉稟,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跟堅壁清野沒什麽兩樣,等於是斷了山越的後路。


    往任的丹陽郡守為了避免和山越發生大規模的衝突,一般並不會如此行事,畢竟這樣做的後果隻有一個,那就是逼著山越來攻打縣城,圍繞著糧草而精心大規模的戰爭。


    但吳景現在就是這麽做了,他這樣行動就等於在向丹陽郡內的山越們挑釁:


    爾等要麽餓死,要麽來攻!


    這是逼山越下山來攻打宛陵的倉綾,逼他們在平原之地進行決戰。


    毫無疑問,這樣做的後果會非常凶險,畢竟會使山越各部為了生存眾誌成城,背水一戰。


    而吳景所擁有的兵將雖然精銳,但數量不是很多,山越各部一旦大規模的下山來攻縣城,他未必能夠抵擋的住……


    這些情報,山越各部的小股部隊在幾番下山之後,逐漸都查探到了,於是他們決定下山與吳景決戰。


    這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們!


    ……


    幾日後,有近千斛從句容縣運往宛陵的糧秣被山越在半道上劫持了。


    得知了千斛糧食被山越劫持,劉琦便知道,離山越大規模的向宛陵倉廩襲擊的日子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千斛糧秣,不論是哪家山越部族劫掠回去的,都勢必會激起其他宗帥的強烈嫉妒心,勾起他們心中貪欲與生存欲望,隻是小試牛刀,便有數千斛糧秣的收貨,那些山越宗帥隻需擺著手指頭算算,就能約莫出眼下宛陵附近的倉廩囤積了多少糧秣。


    他們見已經有人嚐到了甜頭,必然不會再有顧忌,一定會大舉聯合下山搶糧。


    糧食兩個字對現在的山越來說,誘惑力是無比巨大的。


    ……


    幾日之內,散落在丹陽郡各地的山越宗帥便開始聚集麾下兵馬,向著宛陵縣的北麵聚集。


    而山越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自然是瞞不過劉琦,陶謙,吳景等人。


    丹陽郡內的山越林林總總加起來不下十幾萬,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真正能夠上陣的青壯,應該是在五六萬左右。


    五六萬的人數,著實是相當驚人的。


    大漢朝一百多個郡國,能夠養得起五萬精壯的郡國屈指可數,


    這數萬山越兵壯,絕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


    而宛陵城的東西兩麵雖然依靠山脈河流,但儲備糧秣的倉稟,則是位於北麵的平原之地,若是山越去那裏敖倉劫糧,那大戰就會發生在平原之地。


    沒有山林作為掩護,山越絕不是三家郡國兵的對手,來多少也一樣!


    劉琦軍中斥候幾乎全部出動仔細探查,並在各部山越集體下山向宛陵開進的第一時間,為劉琦將情報帶了回來。


    劉琦當即下令,著黃忠,魏延,張任,太史慈,沙摩柯,羊棧曾朗,百裏浠,相單疆八名在軍中最為優秀的校尉和別部司馬同時出戰,將南蠻營的將士分為數部,各成陣勢,並提現定下剿賊戰略,從西麵向宛陵進軍,爭取在擊潰山越的同時,還能阻斷他們奔往山林的退路,最大程度的將他們圍死在宛陵平原。


    而陶謙的精銳兵馬亦是折返回了丹陽郡內,與劉琦相呼應,開始向山越發動進攻。


    雖然因為信息滯後的原因,有一些時間差,但劉琦的兵馬回返時走的是官道,而山越兵散亂在丹陽郡各地的山脈中,而且怕被吳景軍伏擊,大多是翻山越嶺而來,所以劉琦的南蠻營回撤的速度比山越要快得多。


    其實吳景這次大規模征收糧秣的行動,山越各部宗帥心中也是有所感覺的,他們拿屁股想也知道吳景這次的行動肯定是針對他們,這是吳景想把己方引誘到宛陵北麵的平原上進行決戰,對方的郡國之兵不想跟山越兜兜轉轉的山裏打沒有意義的仗。


    按照山越各部宗帥的想法,其實這種引誘他們的方式,原先的那些丹陽郡守就可以去做,但為什麽不做?因為他們也不願意與山越各部發生全麵戰爭,這樣一個不好就會引起激變,使郡國產生毀滅性打擊。


    畢竟那些郡守還都想要各自的仕途呢。


    但這個吳景為什麽就敢這麽玩?他怎麽就敢和我們山越諸部徹底撕破麵皮!


    山越各部宗帥按照正常的邏輯慣性思維,不會想到陶謙和劉琦已經和吳景聯合,正在暗地裏準備謀算著他們,畢竟陶、劉兩方先前人腦子差點打成狗腦子。


    最終,他們一致認定是因為吳景對自己手下的兵馬有信心。


    畢竟,吳景所統帥的兵卒,乃是孫堅給他的分軍。


    孫堅軍的威名響徹天下,便是西涼軍也在他們手中討不得好去。


    吳景自信在平原之戰,依靠防禦工事是可以打敗己方的山越兵。


    按照邏輯,眼下吳景的行為也隻有這樣才可以解釋的通。


    但不論對於通不通順,對於丹陽境內大大小小的山越宗帥們來說,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沒有糧食他們就是死路一條。


    要打就打吧,不打反正也是死。


    吳景依仗的是其兵卒皆為精銳、是裝備精良的正規軍,還有事先組建好的防禦工事,有地利之便。


    山越依仗的是人多,各部統籌起來,能夠攻打縣城的男丁是吳景所部的數倍。


    兩兩相敵,各有優勢,誰勝誰敗,猶未可知。


    但他們萬萬想不到,劉琦在事先已經做好了與陶謙的聯合事宜,三方將士將兵宛陵,共討山越。


    如果說丹陽境內的山越現在猶如一群豺狼一樣,要席卷宛陵,那荊、徐兩軍就猶如蓄勢待發的下山猛虎,即將虎嘯山林。


    ……


    荊州軍軍寨,劉琦帥帳內。


    南蠻營的將士們已經奔襲到了宛陵附近,斥候回報,山越各部在他們宗帥的帶領下,已經匯集在二十裏外的宛陵北部平原,並開始對吳景為掩護敖倉所立的防禦工事發動了猛烈襲擊。


    “山越此番攻寨的人數,大概有多少?”劉琦詢問斥候。


    那斥候認真的回道:“目下在宛陵北麵與吳景軍開戰的山中賊,應有三萬之眾,而從山林之中奔出山脈前往支援的賊寇亦是正在路上,尚不知有多少人馬。”


    劉琦的臉上露出了欣慰之情。


    “如此算來,此番前來攻寨的丹陽山越,當不下五六萬眾,這許多山越平日裏分為各部,縱橫於山林之內,若是一一尋覓討伐收攏,怕是非要耗費數載之功,如今相聚出山,朝夕可定。”


    沙摩柯諫言道:“但彼軍畢竟有數萬之眾,府君還需謹慎才是。”


    劉琦笑道:“放心,彼軍雖眾,但畢竟沒有統一的統屬,又非正規軍,我軍若與陶謙軍夾擊於彼,山越宗帥各自為政,無統一調令應對,必敗無疑。”


    這話並不是吹牛,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兵尊將令,各部將士步調統一,方可進退有度,如山越這般人數雖有數萬,但卻有十幾個宗帥分別統領,根本沒有統一的指揮,那就是一盤散沙,打順風局的時候倒還看不出大的弊端,一旦形勢突變,各部宗帥的指揮無法統一,一支兵往東打,一支兵往西打,彼此不能互相照應,不但突顯不出兵力上的優勢,還會互相掣肘,兵敗如山。


    兵權的統一性,這在戰場上是至關重要的。


    張任站了出來,向劉琦提出了一個疑問:“府君,我們馬上就要與陶謙夾擊山越了,然屬下卻有一事擔憂……”


    劉琦笑道:“君有何疑?”


    “若是陶謙暗藏小心細,想要漁翁得利,不肯盡心與我等夾擊山越,卻該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