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斬將立威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作者:臊眉耷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的兵馬目下駐紮於渭河之東,但劉琦的兵馬目下則是駐紮於陳倉,而關中平原沃野千裏,若是王允一個人暗中前來,想來應該是不會那麽容易被董卓發現的。
畢竟劉琦和以太原王氏為首的一眾朝臣們目下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那就是對付西涼的邊功武人董卓。
王允等人的手中目下所掌握的武裝力量,雖然大部分被董卓殘殺殆盡,起不上什麽用場,但這些朝臣身後站著的,畢竟都是中原各郡的士人家族,其底蘊與能量不可小覷,雙方若是能夠協同合作,互補長短,或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至於安排使者的任務,劉琦委托法正擇選能言善辯的精幹人選,替自己辦理此事。
王允眼下並沒有什麽好的退路,他所依賴的袁紹在一定程度上也放棄了他,而他的合作夥伴劉寵目下隻剩下一口氣……在這種窘迫狀況之下,劉琦對王允拋去的橄欖枝,他一定會伸手去接。
跟王允溝通的使者走了之後,劉琦就一邊加固陳倉,一邊重修修葺營寨,一邊加緊操練士兵,隨時準備應對董卓的下一步動作。
這期間,他也在探查新立的都護龐德與馬超之間的關係。
劉琦之所以敢這麽明著挑撥龐德和馬超的關係,也是有一定基於曆史的反思的。
演義中對於龐德投靠曹操的經曆,是說馬超奉命去益州討伐劉備,而龐德因為有病沒有隨軍,被留在了漢中,而馬超投降劉備之後,龐德也無奈之下成了張魯手下的大將,最後歸降於曹操。
但演義終歸隻是演義,與事實並不相符。
龐德之所以最終會歸降曹操,按照劉琦的猜測,要麽是馬超拋棄了龐德,要麽就是龐德不願意再跟隨馬超,故意留在漢中。
為什麽呢?
首先馬超是在建安十九年投入到了張魯麾下,但在張魯麾下待了不到一年,就因與其部下的矛盾而轉投到劉備的麾下。
這期間,馬超曾與李恢密謀。
既然是密謀,那必然不可能是隨便說說就歸順,必然是有一個準備周期的。
馬超投奔劉備並不是在作戰之中倉促歸順的,而是早有預謀的率眾歸服,是有精心預謀的,這當中一定是很多次的談判以及精心的準備工作,而且當時的馬超是在氐中,屬於半獨立狀態,生命並不會受到張魯以及漢中楊家等人的威脅。
證據就是身為龐德從兄的龐柔,也被馬超順利帶到了益州,成為劉備的手下。
同樣姓龐的一家之人,一個被帶走了,一個卻沒有。
而且就馬超的品性而言,他會放棄屬下並不是什麽稀奇事……當時馬騰帶著馬家全家二百多口在曹操手中為官,而馬超依舊還是能毅然決然的放棄他父親起兵反抗曹操。
事實上曹操和馬超在潼關交戰,直至擊敗馬超,都沒有誅殺馬騰,當然曹操也是希望能夠以馬家三族為籌碼,迫使馬超歸順。
但很顯然,馬超並不把自己家族的人當回事。
在曹操擊敗馬超和韓遂後的第二年,馬超再次造反,圍攻隴上,攻打涼州刺史韋康。
而韋康為了保全百姓,出降馬超,卻被馬超殺害……韋康的死徹底激怒了曹操,他勃然大努,終於動手滅了馬騰全族。
憑心而論,曹老板真心沒想殺馬騰全族,純粹是馬超自己作妖作的。
爹尚且如此對待,所以說放棄一個龐德對馬超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至於馬超為什麽放棄龐德,這個劉琦無法武斷的去做判斷,史書上也並未記載,但根據這一段時間劉琦對馬超和龐德二人的了解來看,應該是因為理念和性格不合……說白了根本不是一路人。
馬超是什麽人?說他心狠手辣,沒有義理信義,虎狼心性一點也不冤枉他,不論是因為什麽原因,一個為了爭霸能夠放棄全族人二百餘口人的生命的人,就人品來說,肯定不是什麽好貨色。
特別是在這個宗法社會,家族的重量對於一個人來說,要遠遠超出後世人的觀念。
至於龐德,雖然出身西涼,但在被關羽生擒活捉的時候拒不投降,為了曹操慨然赴死,這是連於禁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要知道龐德跟隨曹操不過三年多,而於禁跟隨曹操則是二十七年。
或許龐德是因為自己有家眷在鄴城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這正好與放棄全族生命的馬超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是肯為家族放棄自己的生命,一個是為了自己的霸業放棄了整個家族。
性格,理念,行事作風完全不是一路人,怎麽可能合得來?
果然,事情跟劉琦猜測的八九不離十。
龐德新任都護,奉命總管諸軍,各部豪帥和戰將皆按照龐德的指令操練布防,唯獨馬超對他不屑一顧,且多番當眾與龐德發生口角。
龐德念及自己本來就是馬騰的手下,故而幾番忍讓,但馬超卻得寸進尺,屢屢在練兵或是軍議之時與龐德爭辯,總是弄的他下不來台。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龐德終於被馬超逼火了!
在一次關於布陣的軍議之上,馬超指責龐德的布軍之法過於幼稚,猶如孩童,在眾人麵前絲毫不給其留情麵,終於惹怒了龐德。
兩人當著眾人的麵發生了劇烈的爭執,甚至都要動手,幸虧被在場的豪帥和羌帥們攔住,一場軍議鬧了個不歡而散。
至此,二人之間的裂痕終於擺在了明麵上。
這一次的軍議,劉琦沒有參加,但關於個中的細節,他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劉琦對此事,仿佛看不到一樣,既不斥責二人,也不主動為二人調節,就仿佛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事情發生的兩日後,這天用過了小食,天色已黑,劉琦派人請龐德來到了他的書房。
龐德一臉滄桑之相,頗有些疲憊之感。
看起來,他這個都護當的並不輕鬆。
“令明,這幾日辛苦太甚,不容易啊。”劉琦看著臉色有些發白的龐德笑道。
“辛苦確是辛苦。”龐德歎息道:“隻是這辛苦不隻是筋骨上的,還有心中之苦更甚……說實話,龐某一直在等待劉府君找我詳談。”
劉琦聞言失笑,揮揮手,命身邊的典韋將書房的門關上。
龐德也不客氣,走到一旁的軟塌上坐好。
“劉府君啊劉府君,您幾次三番的將龐某扶持上這都護之位,絲毫不顧慮馬少郎君的感受,難道龐某人就這麽值得您收買麽?”
劉琦認真地道:“那令明覺得,你值得讓我收買麽?”
龐德的臉色一正,道:“某家雖不是天下名將,但也自幼熟讀軍略,精研武技,數度經曆過生死戰爭,雖然都沒成就什麽大的功績,但也沒有出過什麽較大的疏漏,某家不敢自比呂布、黃忠之流,卻也自認不輸旁人……不得不說,某家覺得府君花這般大的力氣,收攬某家,值得!”
劉琦略微詫異,涼州出身的人倒是夠直接的,這話裏話外說的既不謙虛也不含糊,倒是省卻了很多唇齒周折。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令明如此坦誠相待,實在是令劉某深感欣慰,能得令明相助,真劉某之大幸也!”
“且慢!”龐德突然伸手,鄭重道:“劉府君,某家適才隻是說我確實值得府君花大力氣收攬,但我何時說了,我就一定要響應你的招攬,而投入荊州?”
劉琦微微的挑了挑眉。
龐德鄭重道:“我龐德一介武夫,沒有那麽多狡猾心思,劉府君是聰慧之人,龐某能看的出來,你先讓人查清了龐某投入馬公麾下乃是跟隨家族迫不得已,後又故意調馬少郎君出來與我爭搶都護之位,意在使我看清馬氏非久侍之主。”
劉琦沉默了一會,方道:“良禽擇木棲,閑臣擇主而仕,劉琦不自認為是雄主,卻也自認為是一個賢主,我自認為我能夠讓令明你發揮最大的才華,我認為,你跟著我,會比跟著茂陵馬氏要有前景的多。”
龐德認真地道:“劉府君既然有此一片厚意,為什麽不對龐某人直說?非要用這些旁門的手段,難道我龐德,不值得府君坦率直言麽?”
頓了頓,就聽龐德道:“單憑這一點,就算府君是一名賢主,龐某也絕不相投!”
畢竟劉琦和以太原王氏為首的一眾朝臣們目下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那就是對付西涼的邊功武人董卓。
王允等人的手中目下所掌握的武裝力量,雖然大部分被董卓殘殺殆盡,起不上什麽用場,但這些朝臣身後站著的,畢竟都是中原各郡的士人家族,其底蘊與能量不可小覷,雙方若是能夠協同合作,互補長短,或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
至於安排使者的任務,劉琦委托法正擇選能言善辯的精幹人選,替自己辦理此事。
王允眼下並沒有什麽好的退路,他所依賴的袁紹在一定程度上也放棄了他,而他的合作夥伴劉寵目下隻剩下一口氣……在這種窘迫狀況之下,劉琦對王允拋去的橄欖枝,他一定會伸手去接。
跟王允溝通的使者走了之後,劉琦就一邊加固陳倉,一邊重修修葺營寨,一邊加緊操練士兵,隨時準備應對董卓的下一步動作。
這期間,他也在探查新立的都護龐德與馬超之間的關係。
劉琦之所以敢這麽明著挑撥龐德和馬超的關係,也是有一定基於曆史的反思的。
演義中對於龐德投靠曹操的經曆,是說馬超奉命去益州討伐劉備,而龐德因為有病沒有隨軍,被留在了漢中,而馬超投降劉備之後,龐德也無奈之下成了張魯手下的大將,最後歸降於曹操。
但演義終歸隻是演義,與事實並不相符。
龐德之所以最終會歸降曹操,按照劉琦的猜測,要麽是馬超拋棄了龐德,要麽就是龐德不願意再跟隨馬超,故意留在漢中。
為什麽呢?
首先馬超是在建安十九年投入到了張魯麾下,但在張魯麾下待了不到一年,就因與其部下的矛盾而轉投到劉備的麾下。
這期間,馬超曾與李恢密謀。
既然是密謀,那必然不可能是隨便說說就歸順,必然是有一個準備周期的。
馬超投奔劉備並不是在作戰之中倉促歸順的,而是早有預謀的率眾歸服,是有精心預謀的,這當中一定是很多次的談判以及精心的準備工作,而且當時的馬超是在氐中,屬於半獨立狀態,生命並不會受到張魯以及漢中楊家等人的威脅。
證據就是身為龐德從兄的龐柔,也被馬超順利帶到了益州,成為劉備的手下。
同樣姓龐的一家之人,一個被帶走了,一個卻沒有。
而且就馬超的品性而言,他會放棄屬下並不是什麽稀奇事……當時馬騰帶著馬家全家二百多口在曹操手中為官,而馬超依舊還是能毅然決然的放棄他父親起兵反抗曹操。
事實上曹操和馬超在潼關交戰,直至擊敗馬超,都沒有誅殺馬騰,當然曹操也是希望能夠以馬家三族為籌碼,迫使馬超歸順。
但很顯然,馬超並不把自己家族的人當回事。
在曹操擊敗馬超和韓遂後的第二年,馬超再次造反,圍攻隴上,攻打涼州刺史韋康。
而韋康為了保全百姓,出降馬超,卻被馬超殺害……韋康的死徹底激怒了曹操,他勃然大努,終於動手滅了馬騰全族。
憑心而論,曹老板真心沒想殺馬騰全族,純粹是馬超自己作妖作的。
爹尚且如此對待,所以說放棄一個龐德對馬超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至於馬超為什麽放棄龐德,這個劉琦無法武斷的去做判斷,史書上也並未記載,但根據這一段時間劉琦對馬超和龐德二人的了解來看,應該是因為理念和性格不合……說白了根本不是一路人。
馬超是什麽人?說他心狠手辣,沒有義理信義,虎狼心性一點也不冤枉他,不論是因為什麽原因,一個為了爭霸能夠放棄全族人二百餘口人的生命的人,就人品來說,肯定不是什麽好貨色。
特別是在這個宗法社會,家族的重量對於一個人來說,要遠遠超出後世人的觀念。
至於龐德,雖然出身西涼,但在被關羽生擒活捉的時候拒不投降,為了曹操慨然赴死,這是連於禁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要知道龐德跟隨曹操不過三年多,而於禁跟隨曹操則是二十七年。
或許龐德是因為自己有家眷在鄴城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這正好與放棄全族生命的馬超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是肯為家族放棄自己的生命,一個是為了自己的霸業放棄了整個家族。
性格,理念,行事作風完全不是一路人,怎麽可能合得來?
果然,事情跟劉琦猜測的八九不離十。
龐德新任都護,奉命總管諸軍,各部豪帥和戰將皆按照龐德的指令操練布防,唯獨馬超對他不屑一顧,且多番當眾與龐德發生口角。
龐德念及自己本來就是馬騰的手下,故而幾番忍讓,但馬超卻得寸進尺,屢屢在練兵或是軍議之時與龐德爭辯,總是弄的他下不來台。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龐德終於被馬超逼火了!
在一次關於布陣的軍議之上,馬超指責龐德的布軍之法過於幼稚,猶如孩童,在眾人麵前絲毫不給其留情麵,終於惹怒了龐德。
兩人當著眾人的麵發生了劇烈的爭執,甚至都要動手,幸虧被在場的豪帥和羌帥們攔住,一場軍議鬧了個不歡而散。
至此,二人之間的裂痕終於擺在了明麵上。
這一次的軍議,劉琦沒有參加,但關於個中的細節,他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劉琦對此事,仿佛看不到一樣,既不斥責二人,也不主動為二人調節,就仿佛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事情發生的兩日後,這天用過了小食,天色已黑,劉琦派人請龐德來到了他的書房。
龐德一臉滄桑之相,頗有些疲憊之感。
看起來,他這個都護當的並不輕鬆。
“令明,這幾日辛苦太甚,不容易啊。”劉琦看著臉色有些發白的龐德笑道。
“辛苦確是辛苦。”龐德歎息道:“隻是這辛苦不隻是筋骨上的,還有心中之苦更甚……說實話,龐某一直在等待劉府君找我詳談。”
劉琦聞言失笑,揮揮手,命身邊的典韋將書房的門關上。
龐德也不客氣,走到一旁的軟塌上坐好。
“劉府君啊劉府君,您幾次三番的將龐某扶持上這都護之位,絲毫不顧慮馬少郎君的感受,難道龐某人就這麽值得您收買麽?”
劉琦認真地道:“那令明覺得,你值得讓我收買麽?”
龐德的臉色一正,道:“某家雖不是天下名將,但也自幼熟讀軍略,精研武技,數度經曆過生死戰爭,雖然都沒成就什麽大的功績,但也沒有出過什麽較大的疏漏,某家不敢自比呂布、黃忠之流,卻也自認不輸旁人……不得不說,某家覺得府君花這般大的力氣,收攬某家,值得!”
劉琦略微詫異,涼州出身的人倒是夠直接的,這話裏話外說的既不謙虛也不含糊,倒是省卻了很多唇齒周折。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令明如此坦誠相待,實在是令劉某深感欣慰,能得令明相助,真劉某之大幸也!”
“且慢!”龐德突然伸手,鄭重道:“劉府君,某家適才隻是說我確實值得府君花大力氣收攬,但我何時說了,我就一定要響應你的招攬,而投入荊州?”
劉琦微微的挑了挑眉。
龐德鄭重道:“我龐德一介武夫,沒有那麽多狡猾心思,劉府君是聰慧之人,龐某能看的出來,你先讓人查清了龐某投入馬公麾下乃是跟隨家族迫不得已,後又故意調馬少郎君出來與我爭搶都護之位,意在使我看清馬氏非久侍之主。”
劉琦沉默了一會,方道:“良禽擇木棲,閑臣擇主而仕,劉琦不自認為是雄主,卻也自認為是一個賢主,我自認為我能夠讓令明你發揮最大的才華,我認為,你跟著我,會比跟著茂陵馬氏要有前景的多。”
龐德認真地道:“劉府君既然有此一片厚意,為什麽不對龐某人直說?非要用這些旁門的手段,難道我龐德,不值得府君坦率直言麽?”
頓了頓,就聽龐德道:“單憑這一點,就算府君是一名賢主,龐某也絕不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