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想要將蒙學加入官學中的意思,劉表多少能品出來了。


    若不是這個意思,想來他也不會親自編撰這些所謂的《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什麽的。


    不過有一說一,劉琦編纂的這些蒙學的範本,還是非常不錯的,哪怕就是相比於現在各州各郡所用的蒙學《急就篇》,也是隻在其上,不在其下。


    要知道,史遊的《急就篇》在大漢朝作為蒙學的範本,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其地位之高,一直沒有其他的典籍可以取代。


    但以劉表的觀察,劉琦所寫的這篇《千字文》和《弟子規》,似乎更適合用於為孩子用以啟蒙教育。


    劉表心中頗為驚詫。


    自家的這個兒子,何時竟也有這般才華?一身學識讓人驚訝。


    雖然他隻是自創了幾篇用於蒙學的篇幅,但正因為是用來啟蒙孩童的典籍,這個中的內容必是馬虎不得,非得幾經推敲,方可使用。


    若是不能夠熟讀經史,並深研孔聖人之道,根本是不可能編纂出這種東西的。


    至於劉琦是讓旁人替他編纂的那種可能性……


    怕是不可能,能夠編纂出這種可傳於後世的蒙學之人,毫無疑問,必是名士,這般嘔心瀝血的傳世之作,如何能輕易予以旁人?


    劉表深深的望了他這個兒子一眼。


    曾幾何時,他隻是注意到了他這個兒子的軍事能力……卻忽視了他治學的本領。


    雖然《漢記》和《漢書》也是他主持的,但畢竟非他直接編纂。


    可這些蒙學篇章……


    或許這個小子的治學之能,是在自己之上的。


    劉表好半晌沒有說話,似乎一直在沉思這件事。


    劉琦自然是明白劉表的震驚之處,故而也沒有出言打擾他。


    雖然是後世人見怪不怪的《弟子規》和《千字文》,但以劉表的角度而言,自然知道創作出這東西的艱難,給他一點消化的時間還是要的。


    “要將蒙學納入到官學之中,你可知曉這當中的投入?”劉表看向劉琦,出言問道。


    劉琦認真地點頭:“知道。”


    劉表眯起了眼睛:“我荊州目下雖然富庶,但在各郡建立學宮,已是耗費了諸多,若是再在官學之中立蒙學……這財貨……”


    “財貨的事,父親不必擔憂,想來父親也多少知道,如今茶葉和白瓷都是在荊楚被咱們劉家人壟斷著,北方人的錢,目下還夠咱們賺的。”


    劉表頗有些不解地看向劉琦,道:“你為何想在蒙學這一塊,下功夫?”


    劉琦拱手道:“孩兒也並非是隻鑽研用兵的莽夫,士人在這個天下間的分量,孩兒自然是清楚的,父親和孩兒亦屬士族,隻是如今已居高位,就不能再事事再像原先一樣,站在士人的角度上想了……自大漢建立以來,諸位先帝皆不將蒙學列入官學,隻因光是各地官學和太學中的士子,人數總和便數以十萬計,光是籌措太學生的事情,就已經令朝廷無有餘力了,況且蒙學歸私學乃是曆代以來留下的傳統,若無大事,恐也無人會去特意變更。”


    劉琦輕輕地甩著手中的簡牘,道:“那你為何突然就想要變更了?”


    劉琦向著劉表作揖,道:“主要有幾個原因,清平之世,朝廷無有餘力開展蒙學,主要是為了全力顧及太學和官學的普通士子,可是如今是亂世,朝廷已無力治學,而趨於太學以獲求官身的士人減少,很多人投身於各地牧守之下為其私士,有些人則歸隱不出,如此情況下,對地方官學進行改製,將蒙學納入官學,這也是提升我們對地方士子的掌控力度。”


    劉表緩緩點頭。


    劉琦又道:“況且,若是《千字文》和《弟子規》等典籍一旦問世,勢必又會令我山陽劉氏的文名再登新高,以父親為首的荊州學派,稱雄天下諸學的日子,想來也不遠了。”


    雖然隻是給劉表畫大餅,但劉琦這話劉表就是愛聽。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這話倒是不錯……特別是你撰寫的這些可用於蒙學的典籍,足可傳於後世!”


    劉琦微笑著衝劉表作揖:“多謝父親讚譽。”


    劉表又認真地思慮了一會,道:“對我山陽劉氏而言,終歸也是件好事,況且也不是禁了私學的蒙學,隻是在官學中也加入了蒙學而言,倒也不傷大雅,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處置吧,正好讓為父看看你的本事。”


    “父親放心,此事盡管交給孩兒便是。”


    其實在劉琦心中,將蒙學加入官學中的好處,還有的一點他沒有說話。


    那就是將文化的壟斷權力收縮。


    以官方的角度,去跟士族爭搶教育的延伸權和拓展權。


    父子二人正在議論著,卻有侍衛來報,說是太史慈前來求見。


    劉琦沒有吭聲,恍若不覺。


    劉表卻是一拍額頭,歎息道:“子義從東麵歸來已有數日,老夫卻因為古文經學之事一直不曾見他,怕是讓他著急了……正好今日伯瑜你也在這,咱們就聽聽子義要說些什麽。”


    “諾。”


    “速召子義來!”


    少時,太史慈來到廳內,分別拜見劉表和劉琦。


    “子義不必多禮,老夫讓你巡視各郡,如今情況如何,且細言之,不可有所疏漏。”


    太史慈急忙領命,然後將自己視察地方所遇到的情況,一件一件的向劉表做了匯報。


    當然,這其中,太史慈主要還是提及了劉繇在柴桑的艱難,以及黃祖不給劉繇支持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劉表聽完之後,沉默不語。


    劉琦轉頭看向太史慈,卻見太史慈也正好瞅著他。


    兩人彼此交換了一個默契的眼神。


    劉琦轉頭對劉表道:“父親,正禮公是咱們請到荊州,以揚州刺史的身份作為咱們在東麵的屏障的,他在柴桑占據要衝,可以替咱們鉗製吳地的對手,一旦東麵有戰事,則江夏諸地,就不會被戰火禍及,如今正禮公日子難捱,一旦東邊事起,荊州未免有些被動。”


    劉表輕輕地揉著額頭,道:“黃承先昔日便與我相識,乃是舊交,況江夏之地,若無承先,咱們父子也斷然不會輕易的就能掌控……如今他有些小心思,卻在清理之中,為父總不能因為這點事,就斥責舊友吧?”


    劉琦歎息道:“父親,問題這不是小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