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以高昌、王熙等為首的今學名士,在劉琮和劉修的談話下,以及劉表的強行授意下,不情不願的來到了江陵,想要接劉琦回襄陽赴任。


    漢朝的名士都是眼高於頂之輩,讓他們這麽屈尊降貴的來求劉琦,實在是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


    但所謂的‘比殺了還難受’最多也不過是一句形容詞而已。


    他們才舍不得死呢。


    這些人表麵上清高,且知書達理,但骨子裏的劣性與正常人相比,也是多了很多不堪的東西。


    包括貪財、怕死、沽名釣譽、虛榮、渴望侵占更多的社會資源等等。


    以高昌、付遣、董蓧、許肅、王熙、馬牞等人來到了荊州之後,便前往劉琦所居住的臨時府邸去見他。


    幾個人來到了劉琦所在的府邸之前,有侍衛正在門前把守,而且人數不少。


    高昌當先邁步到府邸前,向領頭的一名侍衛遞上了名刺,然後解釋道:“高某奉劉荊州之命,特來拜見劉使君,有要事向使君稟報,請速速傳報。”


    那侍衛核查了高昌等人的名刺,又問過諸人姓名,隨即轉入府內去向劉琦稟報了。


    少時,便見那侍衛邁步而出,對高昌言道:“高公,劉使君昨日前往學宮處理政事,頗為勞累,眼下正在小睡,還請諸公在此靜待一時,待使君睡醒之後,我自當再去稟報。”


    王熙聞言,眉頭一皺,不滿道:“你這人好不曉事,爾可知曉我等乃是何人?竟讓我們在此空等?便是我等初到襄陽,劉荊州也是倍加禮遇,不曾怠慢我等分毫!”


    那侍衛言道:“幾位是誰,末吏不甚清楚,隻是劉使君有規矩,他若入睡,天大的事情,也休要打擾到他。”


    王熙勃然大怒,氣道:“你這人,找死!我等有要事在身,若是耽誤了大事,你可擔待得起?不行,我現在就要進府去見劉使君!”


    說罷,便見他抬腿就要向府邸內走。


    那侍衛聞言沒有任何反應,隻是伸手下意識的摸向了自己的環首刀,似乎是想看王熙有沒有膽量敢闖府。


    馬牞的反應很快,他見那侍衛伸手摸向了自己腰間的刀,頓時一醒。


    他急忙攔住王熙,對那侍衛笑道:“劉使君此番下巡委實辛苦,我們幾個,在這裏等區區一時,有有何難?等,咱們等著吧。”


    另外幾人的臉上很顯然還是有不滿之情的。


    但馬牞已然說出這般話了,他們也就不好多說,故而隻能是站立於原地,靜靜的等候。


    見他們幾個人是這般表現,那侍衛方才緩緩地將環首刀又向著腰間收了回去。


    這一等,就是整整兩個時辰。


    眼看著日頭都要落了,劉琦還不曾睡醒,高昌和王熙的臉色都變的很不好看,他們好幾次出言催促那侍衛入府招呼劉琦,但他侍衛就是不動。


    當真是能氣死你。


    王熙眼看著劉琦這般的擺譜,惱怒道:“這年輕後生,焉敢這般狂傲?我等皆為各州有學之士,聲名響徹諸州,他竟敢在府內高臥,任憑我等在此空等,著實無禮!此等怠慢名士,豈不為天下士子共斥!”


    馬牞擺了擺手,道:“算了,都是小事……況且人家可能確實在睡覺,我隻想問諸公一句,咱們一會進去,到底要不要向少郎君道歉?”


    高昌的眉頭一挑,道:“道歉?為何要向他道歉?”


    馬牞長歎口氣,道:“當日,我等向劉荊州進言,子強父弱不可取也,勸劉荊州自掌兵權,如今大敵當前,荊州不能退六路強兵,隻能是依靠少郎君了……我等來前,劉荊州也讓二公子和三公子大致訴說了他派咱們來此的真意,一是代表劉荊州,請少郎君執掌十郡兵權,二是替劉荊州請他回去,代朝廷築台拜將,三就是要咱們替劉荊州向大公子致歉,以求得其諒解……”


    馬牞的話還沒等說完,便聽高昌道:“某成名多年,天下士人無不知曉吾名,便是劉荊州見到我時,也是禮遇有加,讓我給一個二十歲的後輩道歉?休想!”


    王熙亦是道:“他當日論經之時,當眾胡言侮辱我等,尚未與其理論,如今還想讓我給他道歉?我們何等身份!此事斷斷不可!”


    王肅道:“前兩件事,可給劉荊州麵子,剩下的這件堅決不成!”


    馬牞見同行的幾人都是一口咬定不向劉琦道歉,不由長歎口氣,也就默認了。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府內有人出來了,在那侍衛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那侍衛聽過之後,遂道:“諸位,劉使君已醒了,有請諸位進廳。”


    幾位名士聞言,各自整理了一下衣襟,隨即昂首闊步的邁步而入。


    進了正廳,卻見劉琦端坐在正廳上首,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絲毫沒有倦怠之意。


    劉琦掃視著眼前幾人,道:“諸公來此,所為何事?”


    連一句解釋客氣的話都沒有。


    高昌見狀心中頗惱怒。


    但眼下他們是帶著劉表的嚴令而來,所謂正事要緊,別的事也隻能是權且放在一旁了。


    卻見王熙向著劉琦拱手道:“見過使君,我等奉劉荊州之命,前來向使君傳達兩事,一是劉荊州已經上報朝廷,請朝廷授命於使君兩州都護之職,總督荊楚和益州軍事,二是請劉使君返回襄陽,如今劉荊州正安排人在襄陽築造高台,代朝廷拜將,如此則可令劉使君揚名於諸州,對使君而言實乃是天大的好事,我等奉劉荊州之命,特來請劉使君與我等同往,還請劉使君隨我等同返。”


    高昌亦是上前道:“使君,隨我等回襄陽吧。”


    許肅和董蓧亦是對劉琦道:“車攆已經準備好了,隻等使君速行。”


    劉琦來回看著幾個人,淡淡道:“就這些了?”


    付遣忙道:“另奉劉使君之命,將使君軍戶表冊、兵符、將劍等諸物一並帶來,交給使君。”


    說罷,便見他拍了拍手,有伴當侍從搬上來一個箱子,裏麵裝的都是簡牘軍戶表冊,另外還有一個托盤,放在了劉琦的桌案上。


    裏麵是兵符和將劍。


    劉琦淡然地看著這些東西,道:“就是這些?”


    高昌,王熙,付遣等人聞言眯起了眼睛。


    一陣尷尬的沉默之後……


    “沒了,就是這些事。”高昌率先開口言道。


    “好,既然沒別的事了,那諸位先行去驛館歇息,來日咱們便啟程返回襄陽。”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許肅急忙道:“使君,事不宜遲,為何要等來日,不如咱們現在……”


    “我說了,讓你們全都下去休息。”


    劉琦的話語中,是不可置疑的語氣。


    高昌等人見劉琦對他們不甚友善,情知在這裏繼續待下去,未免有些尷尬,搞不好還會掉了麵皮。


    既然劉琦已經答應了,那別的也就跟他們沒有關係了。


    眾人隨即告辭劉琦,唯有馬牞似有些猶豫,似想和劉琦說點什麽,但礙於同伴的麵子,故而隻能跟大家一起告退。


    這些今學名士走了之後,劉琦命人將典韋、許鄲、許沂、荀攸、法正、孟達人召集了來。


    荀攸,法正,孟達是劉琦的門客掾史,先前都隨劉琦到了襄陽,劉琦下往諸縣巡查之時,他們不曾跟隨。


    隻是在劉表在下令築台拜將後,他們才星夜來此的。


    荀攸看到桌案上的兵符和佩劍,微微一笑,道:“使君,可以動手了。”


    劉琦點了點頭,道:“時不我待,許鄲,火速去傳令三千荊武卒,今夜便即起行,咱們星夜趕往江夏郡!”


    “唯!”


    許鄲拱手應命,立刻轉身走了。


    許鄲走了之後,典韋看向劉琦,不解地問道:“先前六路兵發荊州之始,劉荊州就派人來召使君回襄陽去,但使君卻不回去,某以為是使君跟劉荊州耍性子……但如今看來不是……使君,為何非得等到今日才重新拿回兵權,請恕典某愚鈍,這是為何?”


    劉琦聞言一笑,沒有說話。


    但旁邊的荀攸卻開口了。


    “這是荀某給劉使君設的計謀。”


    典韋奇道:“先生設的計謀?這計謀有何用處?”


    法正在一旁解釋道:“典君,現在襄陽的人,都以為劉使君若是能夠返回襄陽,就有辦法可以打退六路來犯之敵,但事實上,也不過是眾人自己的所思所想,劉使君也是常人,縱然他再是厲害,再是了得,要在明麵上同時對付六路人馬,也是極難的,一旦劉使君回了襄陽,當了都護,六路人馬也會知道此事,他們也會改變戰略來應對此事,到頭來,我荊州跟這六路人馬的戰爭,依舊是正麵對抗,或許還會打的難解難分,著實是勝敗難料……就是贏了,隻怕也損失頗大。”


    典韋轉頭看向劉琦。


    劉琦這才慢慢開口,道:“先前公達寫書信給我,提醒我先不要接兵權,他則暗中去見我兩個弟弟,讓他們去父親麵前勸諫,想辦法讓父親派人去雒陽請旨,並在襄陽築高台拜將……繞這麽一個大圈,真正的目地,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


    荀攸道:“不錯,六路兵馬都有探子在荊州,軍情緊急自然疏忽不得,如今劉荊州派人去雒陽,大張旗鼓的築台,並派今學名士來迎劉使君回荊州,這事眼下整個南境皆知,現連咱們自己人都覺得劉使君是在故意刁難劉荊州,那六路兵馬的主將,想來也不會有所懷疑。”


    劉琦笑了笑,道:“襄陽的高台築不完,那些今學名士沒有迎了我回去,築台拜將的事沒落成,那在所有人的眼裏,我就等於還沒有掌兵,無需多加防範,但實際上,從這一刻開始,兵權已經在我手裏了。”


    說罷,劉琦看向典韋,道:“我若是一開始就接了兵權,那就等同於直接表明了身份,和六路人中規中矩的正麵開戰,就算是能贏,代價也不會低,但我隻要在此裝作耍性子,跟襄陽的人耗著,並父親為我大費周章,那在所有人眼中,我就還不是統兵之人。”


    “而正因如此,現在的我,就等同於在暗處,現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襄陽那邊,等著我回去登台拜將,中規中矩的去執掌荊州兵馬……可我偏偏現在就啟程,星夜趕往江夏,在所有人以為我會回襄陽的時候,先在江夏拿了黃祖的兵權,先破他袁術一路兵……曹操想跟我玩陰的,咱們就看看,到底誰陰的過誰。”


    典韋恍然而悟。


    荀攸繼續道:“而先前不為劉荊州所喜,並棄之不用的龐德,徐榮,甘寧等人,某與法正早已是代替劉使君做了安撫,如今隻等劉使君在江夏一動,他們便會開始依令而行,所有的人都在等襄陽的築台拜將,那就讓他們去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