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這話說的不太中聽,但事實卻就是這麽個事兒。


    當然,賈詡話中還有未盡實言之處,不過以他的性格,想要讓他全言盡述,隻怕也不太現實。


    幸虧劉琦本人是一個聰慧之主,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賈詡話中的深層次涵義。


    眼下的局勢,是陶應必死,但他死後,不論徐州是何人占據,陶家在徐州一定尚有一些餘威,而在陶應死後,如果能用陶商在徐州掀起一些風浪,不論當時占據徐州的人是誰,荊州方麵都可以適當的得到些好處。


    “文和先生果然是智計深遠,讓人佩服啊。”劉琦想通了之後,由衷地誇讚賈詡。


    別看劉琦麾下智謀之士眼下也如煙如雨,但能在關鍵時刻,對他進行教導和提點的,也不過就是賈詡和荀攸。


    相比於還有半隻腳踩踏自己潁川荀氏中的荀攸,善於自保沒有其他野心的賈詡,反倒是能夠順其自然的成為劉琦最信任的人。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賈詡謙遜地欠了欠身:“不敢承蒙君侯這般誇讚,總之君侯有事吩咐,賈詡便是拚了這條老命,也一定要替君侯辦成。”


    這話就說的有點假了……對你而言,這世界上能有什麽事比你的命重要?


    不多時,劉琦派去送陶商見劉雅的荊武卒匆匆忙忙地趕了回來,向劉琦複命。


    “事情辦的如何了?”劉琦問那荊武卒道。


    荊武卒有些猶猶豫豫。


    “陶君見了姑娘,說了他要去往徐州的事,還未等說完,姑娘便連連啜泣……”


    劉琦長歎口氣,這事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然後呢?”


    “然後姑娘就讓屬下帶陶君出府,說是他若去徐州,那就永不複見……隨後就命人將大門關上了。”


    “嗯,那陶商是何表現?”


    “陶君……當時就暈過去了。”


    劉琦啞口無言。


    就這點出息……


    他轉頭看向賈詡,卻見賈詡也是隨意的一攤左手,表示無奈。


    “讓人給陶君治一治,趕緊弄醒了抬到這來。”


    陶商這一股急火攻心,雖然暈倒在地,但幸好並無大礙,隻是由劉琦麾下的荊武卒一番施救後,便蘇醒了過來。


    回到劉琦麵前,陶商一臉的頹敗喪氣,但卻依舊堅持著咬牙要回徐州。


    這股子執迷不悟的韌勁,倒是值得人欣賞。


    劉琦揮了揮手,讓陶商坐下,道:“徐州你想回就回去吧,我適才已經想過了,你不惜冒險也要回徐州祭奠父親,孝感動天,若是連你的性命都保不住,那劉某人就羞為大漢之臣了。”


    陶商驚訝地抬頭看向劉琦。


    “我會派人先去一趟徐州,親自手書一封給汝弟,陳明個中厲害,然後上表朝廷,表奏你為永昌郡的撫夷都護,來年便即上任,按道理來說,你身為士人應為父守孝三載,但如今天下多事,朝廷需用賢良,特別是南中剛定,需要有人前往行之教化,這三年的守孝之期,便給你縮短到三個月,奪情啟用,你到了徐州祭奠恭祖公侯,便即返回吧。”


    陶商心中湧起了一陣感激。


    他的文治武功雖然不是頂尖,但好歹也是出身士族之門,對於政治上的事情還是有敏感度的。


    劉琦讓自己做撫夷中郎將,並奪情啟用,本質上是在保護自己,陶商心中非常明白。


    他衝著劉琦長施一禮,道:“末吏些君侯大恩,末吏若能僥幸歸來,必以殘軀回報君侯!”


    “先不忙謝,這次去徐州,還有事需要你替我辦。”


    “不知君侯所言何事?陶商此番去徐州,定不辱使命。”


    “你去徐州,要去見那位被袁術表奏為豫章郡太守的……諸葛玄!”


    ……


    一轉眼,建康二年臨近年終雖尾,而劉虞也終於抵達了雒陽。


    眼見具有極高聲望的宗親重返朝堂,劉協不由大喜過望。


    有劉虞在,那漢室宗親在朝中便有了立足之地,天下宗親入雒,便可自成一股力量!


    屆時便可與王允,楊彪等為首的士人力量,還有以呂布為首的並州武人集團分庭抗禮,成為劉協本人強有力的支持者。


    那劉協便能夠從士人集團的手中搶回權柄了。


    劉協敕封劉虞為太師,位列三公之上,與王允並立於朝。


    在他看來,有劉虞在,拿回親政的權力便不再是難事了。


    但事情很顯然並沒有像是劉虞想的那麽簡單。


    劉虞與孝靈皇帝同輩,與劉表同輩,故算是劉協的皇叔。


    當劉協向他這位皇叔詢問何時可以拿回治政權柄的時候,劉虞給他的則是當頭一棒。


    “三兩年內,怕是極難的。”


    劉協聽了這話,心下頓時一涼。


    “叔父還朝,難道還不能輔佐朕親政嗎?”


    劉虞歎息道:“經過董卓亂政一事,宗親力量羸弱,王允輔佐陛下重建朝綱,雖有匡扶國君之功,但卻也讓朝廷徹底為士人所據,宗親暫時沒有立足之地,陛下想重振朝綱,隻怕非一兩年之功。”


    頓了頓,便聽劉虞道:“當年先帝立州牧,其本意也是想在雒陽都城之外,擴大宗親之力扶國……可惜,一切都亂了。”


    “叔父,那朕眼下,應該如何?”劉協急切地問道。


    “當務之急,是擴大的宗親在朝廷之力,目下我們有劉伯瑜這一大臂助在南方,聲勢頗隆,但朝廷之內,除臣之外,並無宗親擔任要職,長此以往,陛下必然會被架空,當務之急,是在朝廷內安排宗室之人為股肱之臣。”


    劉協猶豫道:“叔父乃是當世名臣,入京尚可,其餘各地宗親,並無功績,若強召入朝,恐太傅不允。”


    劉虞笑道:“這點臣早就已經想到了,如今之事,非戰不可!”


    “非戰不可?”


    “不錯,隻要出兵作戰,建立功勳,才能打破眼下局麵,讓立功者進入朝廷分權,這是陛下唯一的機會。”


    槍杆子底下出政權,這個道理在哪個朝代都是一通而百通。


    “那我們該討伐誰?”


    “關中的張白騎,還有白波黃巾,當是首選,臣願代勞,率兵討賊,為陛下打開僵局。”


    劉協沉默了一下,道:“可是皇叔若要出戰……手中無人啊。”


    劉虞笑了:“陛下放心,臣心中,已經揣摩出幾個人選了,若有他們相助,臣此番出征必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