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離開了皇宮之後,沒有回家,而是立刻前往衛尉徐庶的官署。


    徐庶身為衛尉,除了負責皇宮的安全,執掌儀仗軍器等事之外,還負責統帥衛士署的謀報和流言工作。


    兩人在衛署見了麵,諸葛亮也不客套,直接就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徐兄,亮此番前來,乃是有家國大事,需要你相助一臂之力。”


    徐庶似乎早就猜到了諸葛亮的來意,遂道:“令君是想借衛士署一用吧?”


    諸葛亮見徐庶一語說破他的來意,心下讚歎不已。


    年紀輕輕的能被劉琦委以重任,確實是有他的獨到之處。


    “陛下今日著袁譚與趙雲共同在京師操練屯騎營,並將接下來對袁諸事統統都交給了亮,但若沒有衛士署的幫忙,則事難成。”


    徐庶是聰明透頂之人,他明白諸葛亮借用衛士署,針對的是遠在河北的鄴城偽朝,而衛士署最為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們能善用流言蜚語,蠱惑人心。


    不論是在哪個年代,能夠控製話語權和輿論導向的人,基本就等同於成功了一半。


    江山的一半是人,另一半則是這些人的嘴。


    “令君想讓衛士署的人,在河北散布什麽流言?”


    諸葛亮道:“陛下讓袁譚替他練兵,不是看中了袁譚的能力,隻不過是想向外人釋放一個消息,那就是陛下胸懷寬廣,可以包容萬方,便是人質也可人盡其才。”


    徐庶點了點頭,道:“令君的意思,是讓衛士署的人借由此事,大肆宣揚陛下的胸襟與仁德?”


    諸葛亮點頭道:“正是如此。”


    徐庶有些不明所以地道:“宣揚陛下的仁德與胸襟,這本無可厚非……隻是徐某不甚明白,此事對於袁氏而言,又有何弊?”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暫時是不會看出任何弊端的,不過有些事情,是隨著時間越長,流言愈多……味道慢慢地就會變了,流言這東西,每一個人傳到下一個人嘴裏的內容,都不一樣,傳的人愈多,那內容變的就越多。”


    徐庶帶領衛士署也有幾年了,自然是明白了諸葛亮的話中之意。


    他甚至比諸葛亮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既如此,那就全憑令君的安排。”


    ……


    袁譚在雒陽和趙雲一同練兵,並得了兩千石的秩俸,借著這股東風,衛士署開始在民間大肆宣揚劉琦的仁德與英明神武。


    同時,一個代表劉琦的新詞,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而通過這件事,劉琦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英明帝王的代表。


    袁譚並不是一個隻有花架子的人,他確確實實的有真本事。


    趙雲與袁譚共同練兵,發現袁譚在練兵、特別是訓練騎兵這方麵,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強將。


    在己方軍中,在練兵方麵能夠說完全淩駕於袁譚的,在趙雲看來還真不是很多。


    袁譚與趙雲練兵不到二十日,劉琦就在雒陽郊區,舉辦了一場軍演,而這些新組建的京中宿營就是這場軍演的主角。


    如今雒陽城的編製,除了保全過去的北軍五營的體製外,另外再南軍還增加了和北軍五營一樣的編製,並稱“北五營”“南五營”。


    而在這一次的軍演中,由趙雲和袁譚所訓練的南屯騎營的表現格外亮眼,他們的戰術與配合不但有漢軍騎兵的傳統戰法,且還囊括了一些北方鮮卑的草原戰法模式,讓大部分都是南方出身的荊州係將領刮目相看。


    在軍演過後,劉琦重點稱讚了南屯騎營,並當中下旨賞賜南五營將士,同時賜蜀錦長袍,精鐵兜鍪鎧甲和長槊給趙雲和袁譚,以為嘉獎。


    同時,軍演結束的當天晚上,劉琦還在雒陽郊外大犒三軍,酒宴厚賞諸將。


    那一天晚上,軍中不少六百石以上的軍校,都特意向袁譚敬酒,表達他們對袁譚的敬意,很多人都是對袁譚的練兵本領讚不絕口,竟無一人用有色眼光看他。


    就連大漢第一名將黃忠,都不吝對袁譚進行褒獎。


    那一晚,袁譚仿佛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也就是淩駕於人的感覺。


    那一晚,他深沉地醉倒在了雒陽的南郊。


    ……


    與此同時,雒陽一麵關於劉琦任用袁譚的流言很快地傳到了鄴城。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劉琦因為此事得了美名,但卻重重地給了偽帝劉袛和丞相袁紹一個響亮的耳光。


    雖然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卻讓鄴城政權方麵的胸襟和氣魄,已經遠遠落後於雒陽。


    特別是經過衛士署在民間的流言以及推波助瀾,倒是令劉琦的聲勢在某種程度而言,達到了一個頂峰。


    袁紹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大為震怒。


    他在府中拍案怒罵袁譚是個蠢蛋,居然任憑劉琦驅使,讓己方的政權陷於被動。


    可歎,袁紹剛開始送袁譚去雒陽的時候,對這個兒子是滿心的不舍,同時還覺得虧欠了自己的長子。


    但是現在,袁紹恨不得將這個沒有眼力見的兒子打回到娘胎中去。


    當然,袁紹此刻也不過是一時之氣,回頭等事情淡了,他也就不會這麽埋怨袁譚了。


    不過,他縱然不想埋怨袁譚,但有些人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比如說袁紹的後妻,比如說以審配為首的冀州本土勢力。


    三日一朝的朝會上,少府陳琳向皇帝劉袛諫言,說是雒陽方麵,因為劉琦重用袁譚的事情,而令劉琦聲名直漲,己方在這方麵已經是落後了劉琦方一頭,陳琳諫言天子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劉琮,以震天子名望。


    但陳琳的諫言,讓很多臣工覺得不妥。


    首先,劉琮能幹什麽?


    論身份,劉琮是雒陽的宗正,雖然身份高……但這個職位,幹的卻是掌控皇帝親戚和外戚貴勳的活。


    若是讓劉琮進宗正府……多少有點不是那麽回事。


    鄴城和雒陽政府互為對立,彼此都稱對方是偽朝。


    如今鄴城方麵若是讓一個偽朝皇帝的親弟弟,進入他們的宗正府幫忙掌管正統皇族血脈查錄……


    讓贗品管理正品,這傳出去,不是鬧笑話嗎?


    因此,持兩種意見的兩撥臣子,在朝堂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