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劉琦不怎麽想摻和諸葛亮表字的問題,因為對他而言,這表字取什麽意義不大,隻要諸葛亮還是那個諸葛亮,對他有用就足夠了。


    管他字什麽公明、子明、孔明、無明、小明、明明的……終歸隻是一個代號,劉琦需要的不是這個代號,而是需要諸葛亮這個活生生的人。


    不過,這事對劉琦不重要,但對諸葛亮而言卻非常重要,古人士子的表字的命名,都是掌控在師長的手中,別人的一句話,就能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而自己毫無選擇權,這實在是讓人感到無力。


    劉琦拽著諸葛亮來到尚書台的院內,問他道:“適才在廳內,人多嘴雜,有些事朕不方便問你……如今四下無人,隻有你我兩個人在,你且說說,對此事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諸葛亮的表情頗為尷尬:“表字之事,兩位恩師皆有所提,並各自賜予,以臣的角度而言,無論選誰,對另一方長者而言,都有不敬之意,實不可取,故想請陛下幫忙,以解此小小困境。”


    “小小困境?”劉琦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道:“隻怕不是這麽回事吧?”


    諸葛亮被劉琦給說得愣了。


    劉琦慢悠悠地道:“兩位老師既然互不隱瞞,共同商議了兩個表字來請我定奪,就說明這兩個表字,無論怎麽選,他們都不會有異議,畢竟兩位老師都是居於長沙學宮,若是有什麽分歧,彼此之間在來信之前,就會商議妥當……況且荊州官學之中,隸屬於兩位老師們的學子何止百千?需得兩位師長取表字的,不說日日有,但每月怕是最少得有一兩位,若是各個都要爭一爭的話,彼此間怕是早就不能一塊共事了,想來,針對為學生命字之事,兩位老師彼此之間早就有了默契。”


    諸葛亮露出了一副恍然的神色:“原來如此,還是陛下高瞻遠矚。”


    “裝?接著裝!”劉琦笑道:“以你的智慧,朕旦夕間能夠想明白的關鍵,朕不信你就偏偏想不明白……說吧,是不是你族中先輩,早就為你取好了表字。”


    諸葛亮長歎口氣,道:“陛下果真是高瞻遠矚,臣萬萬不及,回陛下的話,嚴君故去之前,確實已經替我們兄弟取好了表字,家兄諸葛瑾冠禮之時,便與其師言明此事,得恩師應允,賜表字子瑜,實乃嚴君所出……如今,亮身為諸葛氏子弟,就算是為了慰祭父母在天之靈,也不好……不尊先君遺命。”


    “唉,伱此舉乃是盡孝,讓人無話可說……隻是朕不明白,令尊君貢先生,享六百石秩俸,身為郡丞,如何連這點淺顯道理都不知曉?他留下表字與你兄弟,豈不知若你兄弟長成,此事或可令你們師門不和?”


    諸葛亮忙道:“嚴君在世之時,其實已是為我兄弟等人找好了師門,皆是我本土鄉人,乃琅琊郡人,師傅昔日也曾與嚴君相善,嚴君行此事時,家師亦皆知曉,故而嚴君病重尚在世時,就與家師協商定下了此事,隻是沒有想到……”


    劉琦輕歎口氣:“隻是沒有想到,等你將要成年之後,反倒是來了雒陽任職,更有襄陽名士龐德公做你的恩師,這給你起表字的事,與你原先的老師,隻怕是沒有什麽相幹的了。”


    諸葛亮亦是尷尬地笑了笑。


    “對了,你的父親給你起的表字為何?”


    諸葛亮施禮道:“嚴君贈亮表字孔明。”


    “果然。”劉琦頷首淡笑:“這人世間雖因我而無序,但天道有序,你終歸還得是孔明啊。”


    諸葛亮的臉有些紅,道:“隻是此事乃是嚴君生前所定,而且那時候亮還尚幼,有些事是說不清楚的,若是因此惹兩位師長不愉,終歸還是不好的。”


    “按照常理來說,你這個事若由你直接與兩位老師說,必得責怪,這不是什麽孝順不孝順的問題,而是關於兩位大儒顏麵的問題……別說是令尊已不在世,便是他在世,以兩位師長如今在南方儒林中的聲望,令尊想要親自給你表字,也得去征詢一下兩位師長的意見。”


    諸葛亮苦惱地長長歎息。


    “唉。”


    “不過,你還是很幸運的。”劉琦笑道。


    諸葛亮聞言頓時精神一震。


    他自然是明白,劉琦是願意幫他處理好這件事了。


    “陛下願意幫臣?”


    “雖然以尚長公和水鏡先生的儒林名望,此事有些掉顏麵,但在這中間斡旋的人,若是皇帝的話,效果自然與旁人不同,而且有些事,要看你怎麽說。”


    “臣,謝陛下厚愛。”


    “哈哈,何必如此,你與朕師出同門,乃兄弟也!朕幫你,便如同幫朕自己了。”


    “臣豈敢!”


    “對了,最近鄴城那邊有什麽消息?”


    諸葛亮聞言,麵色頓時一正。


    “袁紹比臣想象的要厲害的多。”


    “哦?哪裏厲害了?”


    “亮派人在河北散布消息,意圖使袁紹惱袁譚之行而轉扶幼子,但出人意料的是,袁紹並無過大反應,他雖然將三子袁尚扶持到了少府,卻並未真正動手削減袁譚在青州的兵馬,而且據說袁紹還以朝廷的名義,啟用了一批汝潁名士……聽說,連曹操的親族重將,都被袁紹敕封了幾個將軍號。”


    “袁紹敕封曹氏宗族將軍號?”劉琦聞言頗為驚訝:“袁紹何時居然這麽大度了?他不怕曹操坐大?”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這個臣也不甚清楚,不過有衛士帶回來的傳言說,似乎是袁紹想要主動重用曹操麾下的人……而這些曹氏宗族,都是曹操自己親自向袁紹推薦的。”


    “曹操親自向袁紹推薦曹氏宗族的人?”劉琦皺起了眉頭:“這是什麽操作,難道他就不怕袁紹懷疑他有結黨圖謀,回頭暗自提防,或是處置了他?”


    諸葛亮搖了搖頭:“這個,臣實不知……袁紹和曹操,相比於當初在荊州對付孫堅父子,這兩個人的行事之風著實讓人看不透。”


    劉琦沒有說話,不過他心中也明白這是必然的。


    袁,曹!漢末天下最為強大的兩個人,如今匯聚在一處。


    讓十九歲的諸葛亮去看清他們兩人,對現在的諸葛亮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


    就是劉琦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


    縱觀朝野,能夠完全揣摩袁曹之心的,或許也隻有那麽一個人。


    回頭問問他吧,若是他不知道,估計己方也沒人能夠想明白這當中的關鍵所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