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這話說的,很是耐人尋味。


    他對自己的立場也非常清楚。


    他和袁紹兩個人,共同推舉東海王劉袛為帝,算是從龍功臣,而且就勢力來說,曹操其實比袁紹差不了多少,他是以一方諸侯的身份加入進來的。


    若說袁紹是鄴城朝廷最大的股東,毫無疑問曹操就是第二大股東,因為曹氏的整體體量在那裏擺著呢,藏是藏不住的。


    而袁紹和曹操的關係深厚,兩個人彼此可以通力合作,規避一下矛盾,但袁紹的後代和曹操的後代就能夠做到他們兩個人這樣嗎?


    不見得吧。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袁紹的後人和冀州係本土勢力對曹操的敵意,不比他們對袁譚少。


    曹操就算是不來看袁譚,就能保證這些人日後不會對付他?


    不可能的。


    因為在根本利益上,他們就是有衝突的,這不是曹操怎麽做就可以改變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與其小心翼翼的躲避這些明槍暗箭,倒是不如大大方方的該幹什麽幹什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兩個人坐下之後,曹操很是自然地對袁譚道:“顯思,其實曹某心中,對於本初的舉動並不認可,在曹某看來,袁三郎年紀太輕,稚氣未去,將來長成什麽樣,誰也不知道,現在就這麽倉皇的立他為繼承之人,風險未知……反倒是顯思你,不論是能力還是功勞皆有,還是嫡長……本初廢長立幼,實為不智!”


    袁譚咬著嘴唇,似乎被曹操的話打動了。


    半晌後他道:“叔父,事已至此,袁譚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曹操搖了搖頭:“你切不可因一時挫敗而喪誌,在曹某看來,本初也並非是真想廢了你,隻是因為時事所逼,故而隻能如此,如今南匈奴主力過雁門關,三王部駐紮於盧龍寨外,若無河北望族協助,豈能與之合兵?這也是為了對付劉琦,不得已而使用的辦法而已。”


    袁譚板著臉道:“就算是不得已,終歸也是使用了。”


    “但也未必就會一直如此,你別忘了,咱們與劉琦之間,不可能永遠互不相犯,兩方早晚必然有大戰,而這大戰之際,便是你重掌大權之機。”


    袁譚苦笑道:“叔父的意思,是讓我立下軍功,重掌大權?怕不是那麽容易,我立下再多的功勞,也終歸是在袁尚之下……”


    “小子,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這朝廷是你們袁氏立的不假,但這朝廷可不姓袁!”


    曹操的話一下子點醒了袁譚。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麽,驚訝的看著曹操,張口想說點什麽,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曹操似笑非笑地看著袁譚,道:“袁尚是繼承了基業,可這朝廷的官職,可不是你們家傳承的,也不是河北望族們說誰是就誰是……咱們上麵有天子,你們袁家是不是有些太不把天子當回事了?難道你立下軍功,成為朝廷的股肱之臣也不行嗎?這事和誰當袁氏家公,繼承本初基業,並不矛盾吧?”


    袁譚藏在袖子中的手,已經開始微微發抖。


    他輕輕地咽了一口吐沫,按壓住心中的激動。


    “隻是,朝中的大權畢竟是由父親掌控……”


    “大權是可以轉移的,不一定就非要轉移到袁氏家公的手中,你父親當年在雒陽,也非一族之長,你伯父袁基,叔父袁術,論身份地位都比你父親要強,可偏偏最後是你父親出位,成了天下楷模,更是成為了袁氏這一代人中,成就最高的那一個。”


    袁譚聞言恍然而悟。


    他急忙環手衝著曹操鄭重施禮,道:“多些叔父提醒,若非叔父,譚險些自誤。隻是……”


    “隻是什麽?”


    “唉,隻是袁譚如今在朝中無勢,河北諸人還刻意打壓於我,回頭就算是與劉琦交手,隻怕軍中無我立錐之地。”


    曹操聞言,仰頭大笑,那模樣要多自信有多自信。


    “河北諸人難為你,我曹操扶持你如何?我雖然沒有你父親那般在朝中有一言九鼎之力,但曹某若是跺一跺腳,這朝廷也得抖上一抖,就算是你父親,也得賣吾三分薄麵。”


    曹操這話說出來,袁譚立刻便放下了心。


    不錯,曹操的分量雖不及袁紹,但在朝廷和軍隊之中,毫無疑問是僅次於袁紹的第二號人物。


    由他強行出麵,就算不能讓袁譚獨領一軍,但讓他在曹操麾下為將,這一點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袁紹對袁譚,心中懷有歉意,也不會刻意拒絕。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叔父了。”


    看著袁譚的表態,曹操滿意的笑了。


    ……


    與此同時,雒陽方麵,劉琦將劉琮派往了西涼之後,就將劉琮那兩名女眷帶回了雒陽。


    他先派人去問劉表,此事該如何解決。


    劉表雖然生劉琮的氣,但在人情義理上,還是比較拿捏的清的。


    他派人告訴劉琦,“畢竟是劉家婦和劉家子孫,雖是婢與庶出,卻也理當善待。”


    劉琦領劉表之命,派人妥善照顧麗姬和他腹中的胎兒。


    劉琮的事處理完畢,劉琦召見了孫策。


    同時,和孫策一起受劉琦召見的,還有周瑜。


    ……


    兩位青年俊傑站在大殿下,向劉琦行禮。


    劉琦來回掃視著周瑜和孫策,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孫策的臉上。


    “想通了?”半晌之後,劉琦緩緩開口道。


    孫策聞言,眉毛一挑,隨後當即單膝下跪,拜道:“策不識天威,屢次冒犯陛下,死罪矣!”


    劉琦淡淡言道:“你若真的該死,便也不會真的活到現在了……為何突然想通了?”


    “策原先不服陛下,蓋因陛下與我一般年歲,昔日又皆是一方牧守之子,然陛下卻能因為運氣,成為帝王,坐擁萬裏江山,策心實嫉之也,到了雒陽,一時之間也不能想通,但這些時日以來,策在雒陽觀陛下治政承前繼後,再看雒陽軍民生活富足安康,心實震之,深知陛下。乃天命之人,策又焉能不服?又豈敢不服?大漢離不開陛下,萬民也離不開陛下!”


    劉琦聞言笑了:“說的真好聽,隻是不知你這話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朕揣測不透啊!”


    話音落時,卻見孫策將左手食指放在口中,用力一咬。


    接著,便見他將鮮血一滴一滴的灑在大殿上。


    “從今往後,孫策願意效忠陛下,縱滿地荊棘,亦萬死不辭,永不複反,若違此誓,讓策流盡渾身鮮血而亡!”


    1秒記住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