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從袁紹的帥帳中走出返回自己的軍屯時,路上正好碰見了曹操。


    但這兩個人到底是不是‘碰巧’撞上的,這就不太好說了。


    有些事情,事在人為。


    見袁譚從袁紹的帥帳處出來,曹操的臉上露出了深切的笑意。


    “賢侄,隨我到帳中一敘如何?”


    袁譚也不推辭,當即拱手應命:“叔父,請!”


    兩個人來到了曹操的帥帳邊上,但曹操並沒有引袁譚進去,而是相邀請他一同到營地旁邊的小樹林中如廁。


    袁譚隨著曹操來到了小樹林旁,兩個人一同脫了褲子開始原地小便。


    “怎麽樣?去與蹋頓合兵的事情,跟你父親說了?”曹操一邊尿一邊問道。


    “得蒙叔父提醒,我已經與父親說了,父親對此事並不反對!”


    曹操聞言滿意地點頭,道:“你父親乃是智勇之士,他的眼界可是比你我要高多了,眼下讓你去烏桓與蹋頓合並,對汝父而言乃必行之舉,你主動請纓,可算是正合了本初的心意。”


    袁譚尿完,抖了抖鳥,遂問曹操道:“敢問叔父,烏桓三王部與我軍已是同盟從屬,此番蹋頓領兵來此,為的就是與我們共抗劉琦,我單獨去會蹋頓,他也是相助我們,我不去,他也是相助,為何還要多此一舉?”


    曹操搖了搖頭:“賢侄啊,你這話就說錯了,讓你蹋頓處,主要有三點好處,於我朝有利。”


    “不知叔父所言的,是哪三點好處?”


    曹操慢悠悠地道:“第一點,我們若是要打贏劉琦,單憑河北之眾極難,河北底蘊雖深厚,但劉琦的整體勢力在我等之上,若是沒有外力,我們與劉琦最多也不過是鼎足之勢,所以南匈奴和三王部,這樣的外援必須交好,到了關鍵時刻,則會成為我等重要臂膀……且到了萬一之時,說不定還會用上鮮卑……雖然曹某並不讚同與鮮卑做勾當。”


    袁譚沒有吭聲,隻是認真地看著他。


    “其二,蹋頓和呼廚泉之輩雖早已臣服,但畢竟是異族番邦,心中到底是否真的服氣你父親,他說不好,某也說不好,此番蹋率兵前來,你若去,多少也有看護監督之意。”


    袁譚長長地吸了口,無奈道:“叔父之言甚是,這蹋頓雖然是領兵來了,但到底是不是真心為我等所用,尚不好說,侄兒過去,恩威並施,既能讓對方看到我袁家之情誼,又能督促他盡心竭力,何樂而不為之?”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正是此理……不過,對於你父親來說,你主動請纓往蹋頓處,對他而言,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


    袁譚拱手言道:“不知此事對父親來說,有何重要意義?”


    曹操輕輕地歎息,道:“本初的基業要傳給三郎,此事人盡皆知,已是鐵一樣的事實,縱然是本初,也不能輕易改變,不然會出大亂子,但如何安撫你,才是重中之重。”


    袁譚聞言急道:“此事,難道就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曹操抬手擋住了袁譚,繼續道:“你且聽曹某說完!”


    袁譚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安靜地聽曹操繼續說下去。


    卻聽曹操慢悠悠地言道:“顯思,曹某知道你心有不甘,但有些事情急不得,本初當初既然能夠答應河北諸人讓三郎繼承基業,那對他而言,除非是捅破天的大事,否則便不會輕易更改,就算是他心中對你有所虧欠,亦是一樣。”


    袁譚皺著眉點了點頭,牙關緊咬……看的出,他心有不甘,可不甘又有什麽用呢?


    “但你畢竟是昔日的嫡長子,也是本初的兒子,依照本初的個性,不可能不給你安排一個去處,待他百年之後,難道你還能留在鄴城嗎?就算是你能留在鄴城,那劉夫人和三郎,又會如何待你?這些都是他需要琢磨的。”


    袁譚聞言,恍然而悟。


    “父親讓我現在就接觸蹋頓,是想日後將我放到邊郡去!?”


    曹操心中這小子終歸是不算是太蠢。


    “顯思,邊郡也未必不是什麽好去處,況且以你的勇武和本領,必可如同呂布一樣,威震匈奴和烏桓,到時候你鎮守邊郡,又得諸族畏懼愛戴,一則可提袁氏揚名,威震北疆,二則可以自保無虞,終身顯赫,這對於你來說,又何嚐不是一件美事呢?”


    袁譚衝著曹操拱了拱手,道:“是不是好事,袁譚心中自明,不勞叔父操心,叔父一片赤誠對我坦言,袁譚感激不盡……現行告辭了!”


    說罷,便見袁譚轉身離去。


    曹操望著袁譚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還是嫩了。”他喃喃地自言自語。


    ……


    劉琦方麵,此刻,他的八千精銳已經通過乘坐李通的船隻,抵達了新蔡附近。


    新蔡的南麵,是一個巨大的蓄水灌溉工程,名為鴻隙坡。


    坡中之水是經淮河分出,精鴻隙坡畜積調節之後,與淮河支流的慎水上的各小坡塘匯合,再回歸淮河,始建時間不詳,西漢時期因為洪澇成災,被翟方諫言廢毀,後在東漢建武年間,被當時的汝南都水掾許揚主持重建。


    汝南能夠成為天下有名的富饒之地,很大的功勞也是歸功於此。


    劉琦到了新蔡之後,就下令暫時駐軍,沒有輕舉妄動,他需要等待衛士署給他傳遞袁紹和曹操的動向。


    衛士署的速度極快,很快就將袁紹方麵的動向傳遞了回來。


    諸葛亮的猜測很準確,袁紹和曹操果然是派遣兵馬向淮南方向進發了。


    雖然諸葛亮猜測的很準確,但這同時也在側麵證明了袁紹和曹操不俗的戰場把控能力。


    而根據衛士署的情報,袁紹派遣來奪取淮南的人,是曹仁,同時對方還聯合了已經歸降的泰山諸部,以及東郡郡守程昱,還有各郡的主要精銳部曲。


    人數方麵,雖然沒有特別精準的數字,但對方的數量應該和劉琦一方不相上下,大概都在一萬左右。


    至於這場仗該怎麽打,劉琦沒有做直接的命令,他將全權指揮作戰的權力都移交給了劉備,而他隻是作為督軍,看劉備下令對敵。


    對於劉備而言,這一次他肩膀上的擔子,可謂是異常的重。


    這和他獨自領兵還有不同,因為他的身邊此刻還有一個天子,若是出了問題,隻怕天子的命都要被自己扔進去了。


    ------題外話------


    評論區有人在問什麽時候完結,我就大概說一下吧,其實很多小夥伴已經看出已經進行到最後的戰爭了,隻是需要一些篇幅來進行描寫,另外也是怪我掐時間掐的不準,其實預計六月份就完結的,但沒曾想磨磨蹭蹭的到了這個時候還沒完,但也是沒有辦法,這種長篇的,很難提前完全預算到什麽時候具體完結,隻能夠大致有個規劃,前後有個幾十天的差,都是很正常的事,畢竟總字數和篇幅在這擺著,但目前確實是在進行收官


    1秒記住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