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九月。


    努爾哈赤親率後金大軍,繞道蒙古,破喜峰口,直下遵化薊州多個重鎮,兵臨京師,橫掃四方,消息傳來,天下震蕩,大明國運飄搖,急轉直下!


    時至十月,天子親軍,勇衛主將,征虜將軍李修,親率勇衛營入京勤王,於房山一帶全殲皇太極近兩萬大軍,生擒皇太極,一掃國朝頹勢,扶大廈於將傾!


    受命於危難之際,領京薊總督,節製天下勤王兵馬,於京師一戰,敗努爾哈赤!


    又於懷柔一帶全殲努爾哈赤逃竄餘部,陣斬努爾哈赤!


    救國於危難,扶大廈於將傾!


    這封軍情急報,亦是在京師得到努爾哈赤身亡的消息後,立馬大肆宣揚,更是派出大隊驛使,發往大明各地,大有攜此滔天大捷,一掃大明之頹勢,萬象更新之意!


    而事實上,亦是如此,原本因努爾哈赤長驅直入,橫掃四方而引起的人心動蕩,在此大捷軍報之下,亦是瞬間歸於安寧。


    什麽人心動蕩,都比不得那近乎被全殲的後金大軍,也比不上那被生擒的皇太極,更比不上那被陣斬的努爾哈赤!


    當然,更比不得那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救國於危難的李修,李督師!


    李修之名,亦是隨著大明朝廷對此戰的大肆宣揚,而徹徹底底的名揚天下!


    畢竟,後金之患,困擾了大明數十年!


    尤其是北地邊疆,更是畏後金如虎!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已經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慘敗中,幾近成為不可破滅的魔咒!


    而如今,這個魔咒,在這場讓人難以置信的滔天大捷之下,亦是轟然破碎!


    就如坐鎮寧遠,還在與後金主力糾纏,你儂我儂的袁崇煥,在得到這個大捷消息之後,亦是愣了許久許久,也未曾回過神來。


    後金主力全殲?皇太極被生擒?努爾哈赤被陣斬?


    這不是在開玩笑?


    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


    袁崇煥儼然已經有些懷疑人生了!


    但當看到那原本還在與他糾纏的後金主力,盡皆撤退,後金舉國發喪……


    袁崇煥,才驀然發現,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李修,這個名字,亦是如一下重錘,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心底!


    “怎麽可能?”


    “怎麽可能做到的?”


    袁崇煥已然有些懷疑人生!


    縱使他領兵入京,能做到將努爾哈赤逼退,那就是最完美的結果的。


    全殲,生擒?陣斬?


    他做夢都不敢這樣想!


    但很快,一個殘酷的現實,便擺在了袁崇煥與遼東將門的麵前。


    經此一戰,有那如今已是威震天下的李修存在,遼鎮,要還想保持住以前那般特殊地位,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甚至於,有這讓人難以置信的滔天大捷存在,遼鎮的地位,隻會越來越尷尬,越來越難過!


    <a id="ads" href="http:///"></a>


    畢竟,付出看不到收獲,但整個天下,都是如此,誰也不會說什麽。


    況且,以前,在這場大捷之前,朝廷,天子,隻能倚仗遼鎮,故而,也隻能順著遼鎮!


    可有了這場大捷,有那李修存在,有那全殲後金大軍的勇衛營存在,天子於朝廷,可就不止遼鎮這個選擇了!


    袁崇煥思緒重重,朝臣們亦是思緒重重。


    究極原因,則是在對李修的封賞之上,產生了極大的爭議。


    在朝臣們看來,京薊總督,這隻是一個臨時職務,戰事結束,自然是要隨之取締。


    畢竟,總督京薊一切軍務,那就意味著,京薊兩地,一切與軍事有關之事,皆由李修統籌管轄。


    如此,置朝臣於何地,置那些將京營視為自留地的勳貴何地!


    更別說,京薊總督這個權利,帶來的隱患與危害了!


    當然,爭議與矛盾,自然不止這些。


    但最為重要的一點,莫過於,以扶大廈於將傾的威望,現如今的李修,已然是一個誰都不敢忽視的龐然大物,確確實實的讓不少朝臣感到了極大的威脅!


    不管是對武將幹政的反感,亦或者是對自身利益的觸犯,還是對武將禍國的擔憂……


    於公於私,都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可說。


    爭議不止,朱由檢這一次也沒強求。


    反倒是以一句殘寇未滅,京薊各地兵事百廢待興,撤銷京薊總督之議,暫且擱置為收尾,結束了關於撤銷京薊總督之議,將朝堂風向硬生生的扭轉至對封賞的討論上來。


    而封賞,顯然是避不開的。


    朝臣們縱使有再多的心思,也隻能捏著鼻子商議起對此戰功臣的封賞起來。


    當然,這其中,還是少不了朱由檢與朝臣們的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的封賞提議被朱由檢打回重議。


    朝臣們也無可奈何。


    畢竟,當初寧遠大捷,不過是一場守城戰,還隻是殺賊區區數百上千。


    袁崇煥便是一步登天,官至薊遼督師,尚方寶劍都賜下了,這可是他們這些朝臣商議出來的。


    如今這般救國於危難的潑天大功,怎麽厚賞都不為過。


    他們,也隻能捏著鼻子,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他們的底線,提高著封賞等級界限。


    當然,朝堂上的一切,目前還與李修無關。


    他雖為京薊總督,但事實上,此次率軍抵京,他還未踏足過京城一次。


    如今戰事了結,他要做的事情,自然更多。


    戰事本就由他這個京薊總督全權統籌,戰後的事情,自然也是他全權安排。


    如對這幾個蒙古部落的安排,還有對後金在京薊劫掠的那一筆恐怖財富的統計,兵將的死傷,殘寇的清剿……


    太多太多的事情,幾乎讓他忙得暈頭轉向,朝堂上那點陰謀算計,他還真懶得去關注。


    一戰功成。


    無疑已是超額完成了李修的期望與謀劃。


    但代價,同樣也大。


    勇衛營近兩萬五千兵將,此戰,損失近半!


    當然,放眼整個大明,兵力的損失,自然是更大!


    僅僅粗略統計,此戰,縱使不算上勇衛營的死傷,大明各地兵將死傷失蹤者,已達十萬以上。


    更別說那些被攜裹屠殺的百姓,那更是數不勝數!


    至於經濟民生的損失,或者說,整個京薊地區的民生生態損失,那已然無法計量!


    光是繳獲後金劫掠的金銀財寶,粗略統計,就已經達到了近五百萬兩!


    要知道,天啟六年,大明全年的賦稅收入,也不到四百萬兩!


    僅僅是劫掠的財物,就已經超出了大明一年的賦稅收入!


    而這天文數字的財物,還隻是部分,亂軍之中,損失自然不在少數,而且,還有幾個蒙古部落,帶著劫掠的財貨,已經安然無恙的回歸草原,當然,劫掠的人口,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帶走。


    而這,還隻是金銀財物。


    這些,還不是後金劫掠的重點,後金主要劫掠的,是人口與糧草!


    堆積如山的糧草,已經派遣了大批吏員,統計了幾天幾夜,都還沒有一個結果出來。


    僅僅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努爾哈赤的這這番肆掠,對整個京薊地區的損害,有多麽恐怖!


    而曆史上,皇太極曾那麽多次入關,把大明北方,當成了他後金的後花園。


    如此之肆掠,如此之打擊,再加之天災人禍,大明豈有不亡之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