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p>
試驗場上,更加濃鬱的硝煙味中,眾將士匠人拜倒高呼。</p>
“免禮吧!”</p>
天子瞥了一眼站在匠戶一側穿著布衫,頗為不起眼的徐光啟,隨即目光流轉,定格在場中將士手中的諸多火器上。</p>
天子招了招手,幾名手持火槍的士卒,便立馬小跑而來。</p>
“幾位愛卿,可看出了這幾把火槍的不同?”</p>
天子轉頭,看向身旁的幾位內閣大臣。</p>
這個問題,倒是讓幾位閣臣一愣,隨即,來宗道劉起元亦是下意識的看向了陳奇瑜楊嗣昌這兩位都有過領兵作戰經驗的閣臣。</p>
楊嗣昌猶豫一會,才走到將士麵前,環視一圈,才緩緩出聲道:</p>
“這應該是……突火槍,是宋時出現的,是用竹管做為槍管,這應該是</p>
火銑,是元時改進的,將竹管改為了鐵管,這是火銃,是前明太祖起事之後,改進的火銃,種類挺多的,這應該是其中一種……”</p>
“這把的話,是前明嘉靖年時,仿西夷番銃而製作的鳥銃,采用火繩點發,大大提升了火銃威力與便捷,所謂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說的便是鳥銃。”</p>
“這把,是魯密銃,是前朝萬曆年間,魯密國(土耳其)傳入前明,由當時的中書舍人趙士禎仿製,交於前明兵部,工部,刑部,等各部官員驗核,最終確定魯密銃無論是便捷,還是威力射程,都超過了鳥銃。”</p>
“會審報告建議上奏前明萬曆皇帝,隨即前明萬曆皇帝下旨,所製車銃式樣隨發京營,依法成造,責令官員加以教演,傳示各邊,以究其防邊製虜之。”</p>
“與此同時,同時還研製了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p>
似是說到自己的專業之處,楊嗣昌侃侃而談,兩眼放光,隨即,便快步走到下一柄火銃麵前,端詳片刻,心中,便有了決斷:“這一把的話,是陛下您在崇禎元年,責令軍械司研製,將火槍原本的火繩擊發,改為了燧石擊發。”</p>
“如此改動,大大減少火繩擊發明火出現帶來的隱患,也大大簡化了操作火銃的步驟,同時消除明火存在後,還可讓火槍陣列更加密集,火力更加洶湧,在多段射擊之時,也讓火槍陣列,真正擁有了正麵對抗騎兵的能力。”</p>
“這一把的話……”</p>
望著這一把和燧發槍頗為相似的火銃,楊嗣昌卻有些看不懂了。</p>
之前的幾把火銃,都是已經出現過的,每一把,較之上一把,都有進步,這把,放在燧發槍之後,顯然,不可能與如今普遍裝備的燧發槍是完全一樣……</p>
但問題是,他還真沒見過。</p>
楊嗣昌疑惑,天子卻是沒有解釋,反倒是揮了揮手,那名持火銃的士卒,便猛的轉身,半蹲下身,操作起這柄火槍起來。</p>
見此,楊嗣昌亦是瞪大了眼睛盯著這名士卒的操作,沒有以往的火藥帶,更沒有以往的彈丸袋,隻見士卒從垮於身側的一個小盒中,拿出了一枚約莫手指大小的紙皮圓筒,放嘴中一咬,紙皮破裂,紙皮中的火藥,亦是清晰可見的顯露而出。</p>
隨即,士卒便將紙皮中的火藥倒入槍管,隨即,又將剩下的紙皮,一同塞進了槍管之中,然後,便是正常的燧發槍操作了,用捅條捅實,扣動扳機擊發。</p>
這一幕場景入眼,楊嗣昌亦是兩眼放光,豁然開朗。</p>
用紙包住火藥與彈丸,等於就是將原本先倒火藥,再倒彈丸的操作,合二為一,又將火槍的操作步驟,直接省略了一步。</p>
他也算是久經戰爭,自然無比的明白,在戰場上,本就堪稱利器的燧發槍,操作步驟再次縮減,意味著什麽!</p>
“臣,明白了。”</p>
楊嗣昌朝天子一拜。</p>
“明白了什麽?”</p>
天子隨口問。</p>
“此銃將裝藥,裝彈,兩個步驟合二為一,再一次的簡化了燧發槍的操作步驟,於戰場而言,堪稱決勝之機!”</p>
楊嗣昌連忙回道。</p>
天子笑道:“就這些?”</p>
此問一出,楊嗣昌一愣,還有其他?</p>
他下意識的看向這柄燧發槍,定格片刻,正當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眼角餘光,卻是暼到那豎在遠處的靶子。</p>
“距離!”</p>
楊嗣昌猛的抬頭,死死的盯著那遠處豎著的靶子。</p>
“距離不對!”</p>
楊嗣昌脫口而出,隨即反應過來後,連忙朝天子一拜:“臣知道了,是射程增加了。”</p>
天子點了點頭,倒也頗為滿意楊嗣昌的反應速度,幾步上前,拿起士卒手中的這柄堪稱燧發槍的巔峰產物。</p>
隨即遞給了楊嗣昌:“愛卿你可看看槍管。”</p>
楊嗣昌接過槍管一看,頓時有些愣住了,在他的認知中,槍管,不應該是越光滑,射程才越遠嗎?為何如此螺紋,射程還不減反增?</p>
其他幾名閣臣,見後亦是滿臉不解。</p>
“幾位愛卿,可知,為何槍管用螺紋,射程不僅不減,反倒是增加?”</p>
天子再問。</p>
幾位內閣閣臣麵麵相覷,隨即盡皆一拜:</p>
“臣等不知。”</p>
“朕也不知。”</p>
“但他們都知道。”</p>
天子搖頭一笑,隨即指向麵前這些恭恭敬敬佇立的匠人。</p>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朕不可能要求你們這些替朕安邦治國的重臣,去研製這些火器,也不可能讓這些匠人,來替朕安邦治國。”</p>
說到這,天子環視幾位閣臣,目光隨即定格在陳奇瑜身上:“陳愛卿你頗懂兵事,朕問你,若是讓你統領拿著火繩槍的軍隊,麵對一支裝備普通燧發槍的軍隊,勝算幾何?”</p>
“將士敢效死,四成!”</p>
陳奇瑜道。</p>
天子再問:“那若是裝備這支定裝燧發槍呢?”</p>
陳奇瑜臉色儼然有些難看起來,哪怕不論火槍威力,單單是射程,以及操作步驟的極大簡化,以及燧發槍軍陣沒了明火存在對火藥的威脅,從而可以更加密集的軍陣,更加密集的火力,以火繩槍對陣,未戰,恐怕就得折損一部兵力,再對陣,射程與火力的優勢下,也絕對會被壓著打!</p>
“三成!”</p>
最終,陳奇瑜咬牙道。</p>
“好。”</p>
天子點了點頭,隨即邁步走向最後的一個士卒麵前的一張堪稱詳細的圖紙。</p>
“這是軍械司以及武院軍械科近幾年重點研究的下一代火槍。”</p>
“徐光啟,你給幾位閣臣解說一下。”</p>
“臣遵旨!”</p>
徐光啟朝天子一拜,隨即又朝幾位閣臣拱了拱手,隨即才指向這張已然詳細至極的圖紙:“此槍名為栓動火槍,此槍較之定裝燧發槍最大的變化,就是采用了栓動擊發替代了燧石擊發,同時將紙殼定裝彈,替代為銅殼彈……”</p>
“此槍堪稱完美避免了燧發槍的所有缺點,無論晴天雨天,皆不影響絲毫,操作步驟,更是簡單,哪怕是從未接觸過火器的人,隻要觀看一遍,也能懂個差不多……按照武院學子計算推算,其射程威力,也遠遠超出定裝燧發槍,哪怕是身著鐵甲,也難擋住此槍的威力……”</p>
聽著徐光啟的解說,哪怕是再不通軍事的來宗道,此刻,也不禁兩眼放光。</p>
“此槍一旦研製而出,毫不誇張的說,放眼世界,大恒軍威,將無任何人可以阻擋!”</p>
“再精銳的定裝燧發槍軍隊,在裝備此栓動火槍的軍隊麵前,亦是不堪一擊!”</p>
徐光啟話音剛落,楊嗣昌就迫不及待問道:“此槍還要多久才能研製出來?”</p>
這話一出,徐光啟也不禁神色一暗:“其他問題,在現有的條件下,差不多都能解決,哪怕解決不了,也能以手工替代,現在唯一還沒找到門路的,就是這擊發火藥的問題,現有的火藥,哪怕調製至最佳比例,也基本上承擔不了栓動擊發的作用,要想將此槍徹底研製成功,就得找到一種比現有火藥,更加可靠,爆發力更強的火藥。”</p>
“如今武院已將此事作為重點,調集了大批軍械科學子日以繼日的研究……”</p>
“苦心人天不負,想必總有突破此難題之時!”</p>
幾位閣臣明顯有些大起大落,難掩沮喪,天子倒也沒過多在意,定裝燧發槍,已然超出了時代,也足以支撐起大恒的無敵軍威。</p>
</p>
栓動火槍,超出時代太多太多,而大恒的科學之花,還隻是雛形,他也不急,隻要科學之花還在成長,那栓動步槍這種完完全全可以形成代差的武器,必然會超越時代般的出現在大恒。</p>
“陳愛卿,若讓你統領定裝燧發槍軍隊,麵對持此栓動火槍的軍隊,勝算幾何?”</p>
天子笑著問道。</p>
陳奇瑜麵色卻是更加難看起來了,思緒片刻,陳奇瑜才艱難的搖了搖頭:“最多一成!”</p>
“哈哈哈哈……”</p>
天子搖了搖頭,一成,都不可能!</p>
栓動步槍的出現,將徹底改變戰爭方式,以現有的戰爭思維,來想象栓動步槍的作戰,那才是最大的愚蠢!</p>
不過天子也沒揭穿,笑了笑後,再次看向眼前的幾位閣臣:</p>
“諸位愛卿可以設想一下,若無匠人的存在,單單這火器,能否從最開始的突火槍,演變到現如今可以定國運的定裝燧發槍?”</p>
“若有朝一日,有外敵,拿著先進到大恒根本無法製造出來的火器打過來,大恒,又該拿什麽抵擋?”</p>
幾位閣臣頓時沉默,若沒見識這栓動步槍,他們還沒敢說上幾句,但看到這栓動步槍後,什麽都太過蒼白無力。</p>
“這栓動步槍,也隻是下一代的火槍,還有再下一代,再下一代,火器,隻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恐怖。”</p>
“製造的難度,也隻會越來越大!”</p>
天子指向那竹製突火槍:“最開始的突火銃,哪怕隻是個農夫,稍加培訓,也能輕而易舉的製造出來,到後麵的火銃,就需要專業的鐵匠來製造,到這火繩槍,就需要更加專業的工匠,來細細雕琢,培養這樣的工匠,至少得需要數年,耗費數百上千兩銀子。”</p>
“到這定裝燧發槍,就需要技藝高明的鐵匠,還需要諸多技藝高超的火槍工匠,每一個,若沒有十幾年的匠藝,根本難以承擔。”</p>
“這些火槍,哪怕先進一些,也先進不了太多,以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基礎,哪怕是敵人先研製,咱們也可不費太大功夫的仿製出來。”</p>
“可這栓動步槍,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需要什麽嘛?”</p>
天子問。</p>
幾位內閣閣臣,亦是搖頭。</p>
“需要一個完善且對火器更新換代以及火器知識極其了解的工匠體係。”</p>
“需要完備且超出了目前天下認知的冶煉體係!”</p>
“需要完全超出目前火藥的一種全新火藥!”</p>
“還需要為此槍的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研製步驟,乃至於研製成功後的測試,都要進行極其精密的計算!”</p>
“這四樣,每一樣,都是天下人不屑一顧的小道構鑄而成,而一個沒有此等基礎,連路在哪裏都不知道的國家,能夠弄得出來嗎?”</p>
“若未來火器越來越先進,需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先進,而大恒,沒有這方麵的任何基礎……”</p>
“諸位愛卿可以想象,到時候的大恒,到時候的這片漢土,會是怎樣的場景!”</p>
“陳愛卿你的一成勝算,乃至毫無勝算,恐怕就真的要上演了!”</p>
天子話音落下,全場亦是死一般的沉默,天朝上國的榮光之下,誰都沒有預想過這種可能。</p>
可當天子將這一切擺出來,哪怕是再樂觀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切,成為事實的可能性,很大很大。</p>
一切都不改變的情況下,或許,他們這一代,或者他們之後的數代,都不會受到影響,但,總有一日,這種可能,會變成現實。</p>
幾位閣臣,更是無比的肯定。</p>
陛下視為生死存亡的東西,事實上,也確實關係到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東西,在儒家的傳統思想中,隻是被人不屑一顧的小道!</p>
沒有幾個人會主動去研究,所有人,追求的,是讀聖賢書,治國平天下!</p>
天下人都不重視,朝廷自然也談不上重視。</p>
不重視,那就必然會被重視的國家超越。</p>
一旦超越了,這種跨越時代的鎮國利器,沒有他們不屑一顧的小道基礎底蘊,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夠追趕上來的。</p>
追不上來,又打不過……</p>
這一刻,幾位閣臣臉色已然是難看至極。</p>
天子卻似乎完全沒有在意幾位閣臣的神態,依舊毫不留情的再次往幾位閣臣心裏捅著刀子:“這還隻是火槍,還有火炮,還有戰船,太多太多更新迭代,都完全超出了世人的想象!”</p>
“朕早就說過,這是一個千古未有的大時代!”</p>
“如今的西夷能航行數萬裏,以彈丸之國,縱橫四海,統治萬裏之土,這等大變,就已然可以說明一切!”</p>
說完,天子也沒再多言,轉身看向徐光啟:“你帶幾位閣臣,在軍械司,還有去武院,好好看一下,講清楚!”</p>
“臣,遵旨!”</p>
徐光啟躬身一拜,出聲領命。</p>
天子驀然轉身,也沒再多解釋半句,便邁步離去。</p>
時代的殘酷,就讓他們自己,好生體會一下。</p>
那般殘酷,他一點都沒有誇大絲毫,事實上,若不改變,未來,隻會更加殘酷。</p>
他的到來,他對科學,對火器的極其看重,耗費了海量人力物力培養,很多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已然出現,也已然悄然無息改變了時代。</p>
在這個東西方文化,隨著大航海的興起,而激烈碰撞之際,若得不到觀念的扭轉,這些成果,最終絕對會流入西方,再次改變時代。</p>
那看似遙遠的未來,真的,一點都不遙遠!</p>
落後就要挨打,自古至今,都是永恒不變的真理!</p>
……</p>
------題外話------</p>
已更7000+</p>
試驗場上,更加濃鬱的硝煙味中,眾將士匠人拜倒高呼。</p>
“免禮吧!”</p>
天子瞥了一眼站在匠戶一側穿著布衫,頗為不起眼的徐光啟,隨即目光流轉,定格在場中將士手中的諸多火器上。</p>
天子招了招手,幾名手持火槍的士卒,便立馬小跑而來。</p>
“幾位愛卿,可看出了這幾把火槍的不同?”</p>
天子轉頭,看向身旁的幾位內閣大臣。</p>
這個問題,倒是讓幾位閣臣一愣,隨即,來宗道劉起元亦是下意識的看向了陳奇瑜楊嗣昌這兩位都有過領兵作戰經驗的閣臣。</p>
楊嗣昌猶豫一會,才走到將士麵前,環視一圈,才緩緩出聲道:</p>
“這應該是……突火槍,是宋時出現的,是用竹管做為槍管,這應該是</p>
火銑,是元時改進的,將竹管改為了鐵管,這是火銃,是前明太祖起事之後,改進的火銃,種類挺多的,這應該是其中一種……”</p>
“這把的話,是前明嘉靖年時,仿西夷番銃而製作的鳥銃,采用火繩點發,大大提升了火銃威力與便捷,所謂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說的便是鳥銃。”</p>
“這把,是魯密銃,是前朝萬曆年間,魯密國(土耳其)傳入前明,由當時的中書舍人趙士禎仿製,交於前明兵部,工部,刑部,等各部官員驗核,最終確定魯密銃無論是便捷,還是威力射程,都超過了鳥銃。”</p>
“會審報告建議上奏前明萬曆皇帝,隨即前明萬曆皇帝下旨,所製車銃式樣隨發京營,依法成造,責令官員加以教演,傳示各邊,以究其防邊製虜之。”</p>
“與此同時,同時還研製了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p>
似是說到自己的專業之處,楊嗣昌侃侃而談,兩眼放光,隨即,便快步走到下一柄火銃麵前,端詳片刻,心中,便有了決斷:“這一把的話,是陛下您在崇禎元年,責令軍械司研製,將火槍原本的火繩擊發,改為了燧石擊發。”</p>
“如此改動,大大減少火繩擊發明火出現帶來的隱患,也大大簡化了操作火銃的步驟,同時消除明火存在後,還可讓火槍陣列更加密集,火力更加洶湧,在多段射擊之時,也讓火槍陣列,真正擁有了正麵對抗騎兵的能力。”</p>
“這一把的話……”</p>
望著這一把和燧發槍頗為相似的火銃,楊嗣昌卻有些看不懂了。</p>
之前的幾把火銃,都是已經出現過的,每一把,較之上一把,都有進步,這把,放在燧發槍之後,顯然,不可能與如今普遍裝備的燧發槍是完全一樣……</p>
但問題是,他還真沒見過。</p>
楊嗣昌疑惑,天子卻是沒有解釋,反倒是揮了揮手,那名持火銃的士卒,便猛的轉身,半蹲下身,操作起這柄火槍起來。</p>
見此,楊嗣昌亦是瞪大了眼睛盯著這名士卒的操作,沒有以往的火藥帶,更沒有以往的彈丸袋,隻見士卒從垮於身側的一個小盒中,拿出了一枚約莫手指大小的紙皮圓筒,放嘴中一咬,紙皮破裂,紙皮中的火藥,亦是清晰可見的顯露而出。</p>
隨即,士卒便將紙皮中的火藥倒入槍管,隨即,又將剩下的紙皮,一同塞進了槍管之中,然後,便是正常的燧發槍操作了,用捅條捅實,扣動扳機擊發。</p>
這一幕場景入眼,楊嗣昌亦是兩眼放光,豁然開朗。</p>
用紙包住火藥與彈丸,等於就是將原本先倒火藥,再倒彈丸的操作,合二為一,又將火槍的操作步驟,直接省略了一步。</p>
他也算是久經戰爭,自然無比的明白,在戰場上,本就堪稱利器的燧發槍,操作步驟再次縮減,意味著什麽!</p>
“臣,明白了。”</p>
楊嗣昌朝天子一拜。</p>
“明白了什麽?”</p>
天子隨口問。</p>
“此銃將裝藥,裝彈,兩個步驟合二為一,再一次的簡化了燧發槍的操作步驟,於戰場而言,堪稱決勝之機!”</p>
楊嗣昌連忙回道。</p>
天子笑道:“就這些?”</p>
此問一出,楊嗣昌一愣,還有其他?</p>
他下意識的看向這柄燧發槍,定格片刻,正當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眼角餘光,卻是暼到那豎在遠處的靶子。</p>
“距離!”</p>
楊嗣昌猛的抬頭,死死的盯著那遠處豎著的靶子。</p>
“距離不對!”</p>
楊嗣昌脫口而出,隨即反應過來後,連忙朝天子一拜:“臣知道了,是射程增加了。”</p>
天子點了點頭,倒也頗為滿意楊嗣昌的反應速度,幾步上前,拿起士卒手中的這柄堪稱燧發槍的巔峰產物。</p>
隨即遞給了楊嗣昌:“愛卿你可看看槍管。”</p>
楊嗣昌接過槍管一看,頓時有些愣住了,在他的認知中,槍管,不應該是越光滑,射程才越遠嗎?為何如此螺紋,射程還不減反增?</p>
其他幾名閣臣,見後亦是滿臉不解。</p>
“幾位愛卿,可知,為何槍管用螺紋,射程不僅不減,反倒是增加?”</p>
天子再問。</p>
幾位內閣閣臣麵麵相覷,隨即盡皆一拜:</p>
“臣等不知。”</p>
“朕也不知。”</p>
“但他們都知道。”</p>
天子搖頭一笑,隨即指向麵前這些恭恭敬敬佇立的匠人。</p>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朕不可能要求你們這些替朕安邦治國的重臣,去研製這些火器,也不可能讓這些匠人,來替朕安邦治國。”</p>
說到這,天子環視幾位閣臣,目光隨即定格在陳奇瑜身上:“陳愛卿你頗懂兵事,朕問你,若是讓你統領拿著火繩槍的軍隊,麵對一支裝備普通燧發槍的軍隊,勝算幾何?”</p>
“將士敢效死,四成!”</p>
陳奇瑜道。</p>
天子再問:“那若是裝備這支定裝燧發槍呢?”</p>
陳奇瑜臉色儼然有些難看起來,哪怕不論火槍威力,單單是射程,以及操作步驟的極大簡化,以及燧發槍軍陣沒了明火存在對火藥的威脅,從而可以更加密集的軍陣,更加密集的火力,以火繩槍對陣,未戰,恐怕就得折損一部兵力,再對陣,射程與火力的優勢下,也絕對會被壓著打!</p>
“三成!”</p>
最終,陳奇瑜咬牙道。</p>
“好。”</p>
天子點了點頭,隨即邁步走向最後的一個士卒麵前的一張堪稱詳細的圖紙。</p>
“這是軍械司以及武院軍械科近幾年重點研究的下一代火槍。”</p>
“徐光啟,你給幾位閣臣解說一下。”</p>
“臣遵旨!”</p>
徐光啟朝天子一拜,隨即又朝幾位閣臣拱了拱手,隨即才指向這張已然詳細至極的圖紙:“此槍名為栓動火槍,此槍較之定裝燧發槍最大的變化,就是采用了栓動擊發替代了燧石擊發,同時將紙殼定裝彈,替代為銅殼彈……”</p>
“此槍堪稱完美避免了燧發槍的所有缺點,無論晴天雨天,皆不影響絲毫,操作步驟,更是簡單,哪怕是從未接觸過火器的人,隻要觀看一遍,也能懂個差不多……按照武院學子計算推算,其射程威力,也遠遠超出定裝燧發槍,哪怕是身著鐵甲,也難擋住此槍的威力……”</p>
聽著徐光啟的解說,哪怕是再不通軍事的來宗道,此刻,也不禁兩眼放光。</p>
“此槍一旦研製而出,毫不誇張的說,放眼世界,大恒軍威,將無任何人可以阻擋!”</p>
“再精銳的定裝燧發槍軍隊,在裝備此栓動火槍的軍隊麵前,亦是不堪一擊!”</p>
徐光啟話音剛落,楊嗣昌就迫不及待問道:“此槍還要多久才能研製出來?”</p>
這話一出,徐光啟也不禁神色一暗:“其他問題,在現有的條件下,差不多都能解決,哪怕解決不了,也能以手工替代,現在唯一還沒找到門路的,就是這擊發火藥的問題,現有的火藥,哪怕調製至最佳比例,也基本上承擔不了栓動擊發的作用,要想將此槍徹底研製成功,就得找到一種比現有火藥,更加可靠,爆發力更強的火藥。”</p>
“如今武院已將此事作為重點,調集了大批軍械科學子日以繼日的研究……”</p>
“苦心人天不負,想必總有突破此難題之時!”</p>
幾位閣臣明顯有些大起大落,難掩沮喪,天子倒也沒過多在意,定裝燧發槍,已然超出了時代,也足以支撐起大恒的無敵軍威。</p>
</p>
栓動火槍,超出時代太多太多,而大恒的科學之花,還隻是雛形,他也不急,隻要科學之花還在成長,那栓動步槍這種完完全全可以形成代差的武器,必然會超越時代般的出現在大恒。</p>
“陳愛卿,若讓你統領定裝燧發槍軍隊,麵對持此栓動火槍的軍隊,勝算幾何?”</p>
天子笑著問道。</p>
陳奇瑜麵色卻是更加難看起來了,思緒片刻,陳奇瑜才艱難的搖了搖頭:“最多一成!”</p>
“哈哈哈哈……”</p>
天子搖了搖頭,一成,都不可能!</p>
栓動步槍的出現,將徹底改變戰爭方式,以現有的戰爭思維,來想象栓動步槍的作戰,那才是最大的愚蠢!</p>
不過天子也沒揭穿,笑了笑後,再次看向眼前的幾位閣臣:</p>
“諸位愛卿可以設想一下,若無匠人的存在,單單這火器,能否從最開始的突火槍,演變到現如今可以定國運的定裝燧發槍?”</p>
“若有朝一日,有外敵,拿著先進到大恒根本無法製造出來的火器打過來,大恒,又該拿什麽抵擋?”</p>
幾位閣臣頓時沉默,若沒見識這栓動步槍,他們還沒敢說上幾句,但看到這栓動步槍後,什麽都太過蒼白無力。</p>
“這栓動步槍,也隻是下一代的火槍,還有再下一代,再下一代,火器,隻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恐怖。”</p>
“製造的難度,也隻會越來越大!”</p>
天子指向那竹製突火槍:“最開始的突火銃,哪怕隻是個農夫,稍加培訓,也能輕而易舉的製造出來,到後麵的火銃,就需要專業的鐵匠來製造,到這火繩槍,就需要更加專業的工匠,來細細雕琢,培養這樣的工匠,至少得需要數年,耗費數百上千兩銀子。”</p>
“到這定裝燧發槍,就需要技藝高明的鐵匠,還需要諸多技藝高超的火槍工匠,每一個,若沒有十幾年的匠藝,根本難以承擔。”</p>
“這些火槍,哪怕先進一些,也先進不了太多,以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基礎,哪怕是敵人先研製,咱們也可不費太大功夫的仿製出來。”</p>
“可這栓動步槍,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需要什麽嘛?”</p>
天子問。</p>
幾位內閣閣臣,亦是搖頭。</p>
“需要一個完善且對火器更新換代以及火器知識極其了解的工匠體係。”</p>
“需要完備且超出了目前天下認知的冶煉體係!”</p>
“需要完全超出目前火藥的一種全新火藥!”</p>
“還需要為此槍的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研製步驟,乃至於研製成功後的測試,都要進行極其精密的計算!”</p>
“這四樣,每一樣,都是天下人不屑一顧的小道構鑄而成,而一個沒有此等基礎,連路在哪裏都不知道的國家,能夠弄得出來嗎?”</p>
“若未來火器越來越先進,需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先進,而大恒,沒有這方麵的任何基礎……”</p>
“諸位愛卿可以想象,到時候的大恒,到時候的這片漢土,會是怎樣的場景!”</p>
“陳愛卿你的一成勝算,乃至毫無勝算,恐怕就真的要上演了!”</p>
天子話音落下,全場亦是死一般的沉默,天朝上國的榮光之下,誰都沒有預想過這種可能。</p>
可當天子將這一切擺出來,哪怕是再樂觀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切,成為事實的可能性,很大很大。</p>
一切都不改變的情況下,或許,他們這一代,或者他們之後的數代,都不會受到影響,但,總有一日,這種可能,會變成現實。</p>
幾位閣臣,更是無比的肯定。</p>
陛下視為生死存亡的東西,事實上,也確實關係到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東西,在儒家的傳統思想中,隻是被人不屑一顧的小道!</p>
沒有幾個人會主動去研究,所有人,追求的,是讀聖賢書,治國平天下!</p>
天下人都不重視,朝廷自然也談不上重視。</p>
不重視,那就必然會被重視的國家超越。</p>
一旦超越了,這種跨越時代的鎮國利器,沒有他們不屑一顧的小道基礎底蘊,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夠追趕上來的。</p>
追不上來,又打不過……</p>
這一刻,幾位閣臣臉色已然是難看至極。</p>
天子卻似乎完全沒有在意幾位閣臣的神態,依舊毫不留情的再次往幾位閣臣心裏捅著刀子:“這還隻是火槍,還有火炮,還有戰船,太多太多更新迭代,都完全超出了世人的想象!”</p>
“朕早就說過,這是一個千古未有的大時代!”</p>
“如今的西夷能航行數萬裏,以彈丸之國,縱橫四海,統治萬裏之土,這等大變,就已然可以說明一切!”</p>
說完,天子也沒再多言,轉身看向徐光啟:“你帶幾位閣臣,在軍械司,還有去武院,好好看一下,講清楚!”</p>
“臣,遵旨!”</p>
徐光啟躬身一拜,出聲領命。</p>
天子驀然轉身,也沒再多解釋半句,便邁步離去。</p>
時代的殘酷,就讓他們自己,好生體會一下。</p>
那般殘酷,他一點都沒有誇大絲毫,事實上,若不改變,未來,隻會更加殘酷。</p>
他的到來,他對科學,對火器的極其看重,耗費了海量人力物力培養,很多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已然出現,也已然悄然無息改變了時代。</p>
在這個東西方文化,隨著大航海的興起,而激烈碰撞之際,若得不到觀念的扭轉,這些成果,最終絕對會流入西方,再次改變時代。</p>
那看似遙遠的未來,真的,一點都不遙遠!</p>
落後就要挨打,自古至今,都是永恒不變的真理!</p>
……</p>
------題外話------</p>
已更70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