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用特殊方法密封的奏本,在天子手中打開,在天子桌案之上,還有數封同樣密封的奏本。</p>


    “臣稟報陛下………”</p>


    天子緩緩翻閱著這一封密折,看得極為仔細。</p>


    他在遼東弄出的密折製度,自然和曆史上滿清的密折製度有極大區別。</p>


    滿清的密折製度,是公開化的,是讓人人警惕,讓官場緊迫化。</p>


    如此雖好,可改革在即,他不可能再行這般足以讓天下震蕩之事,如此自毀城牆,他自然不會做。</p>


    故而,小範圍的密折,便成了首選。</p>


    天子相信,絕對沒有哪個九品縣官,能夠無視這個通天之道,更何況,他所選的,還是他頗為看重的幾個縣官。</p>


    不同於往日朝廷奏本的通篇大話,也不同於武勳奏本的簡潔,這幾封奏本,無一不透露著一個初入官場之人的蓬勃與向往,當然,還免不了不少的稚嫩。</p>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蓬勃與稚嫩,天子才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東西,如若不然,他也沒必要弄出這中密折體係。</p>


    思緒糾纏之間,天子提筆,緩緩批示著這一封封密奏。</p>


    屈指可數的幾封密奏,天子卻是批示了近一個時辰。</p>


    無論什麽政策,哪怕在中上層再順利,反響再好,最終,還是得看最基層的反響。</p>


    而很多時候,基層的問題,他這個天子,是看不到的。</p>


    官官相護,遇到問題,首要之選,不是解決,而是捂蓋子,數千年的官場,早已是根深蒂固。</p>


    哪怕是武勳,是軍隊,也是如此。</p>


    他這個天子,隻要稍有鬆懈,那這個天下在那一冊冊奏本之上,必然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p>


    隻有等問題遮掩不住了,蓋子捂不住了,才會到他這個天子案前,而往往這個時候,事態,已然無法控製了。</p>


    </p>


    對這難得直視基層的機會,天子,很是重視。</p>


    也不知何時,天子才放下了手中筆鋒,緩緩起身,從桌案之後,行至殿前台階。</p>


    入目之景,依舊是這不變的綿延殿宇,不過,兩百餘年的歲月,早就讓這座皇宮,這些綿延殿宇,籠罩上了厚厚的歲月痕跡。</p>


    正如這個天下一般,數千年的曆史輪回,早就讓這個天下,陷入了幾乎不可逆的人心慣性之中。</p>


    數千年的文明,數不盡的英雄人物,無盡的豐功偉業,看上去無比的輝煌……</p>


    但,這數千年的輝煌,又何嚐不是數千年的原地踏步,一次次輪回上演著已經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的事情。</p>


    這個輪回,也是時候,有所突破了。</p>


    哪怕,突破這個輪回之後,也必然會上演新的輪回,但至少,在他手中,這個文明,將突破這一步,而非……再次上演一個輪回!</p>


    “陛下,楊閣老上奏………”</p>


    王五上前,天子接過奏本,翻看片刻,嘴角笑容亦是隨之浮現。</p>


    ……</p>


    自昭武三年五月,大恒第一次開科取士開始,引得大恒天下人人自危的賦稅大案,似乎終於迎來了尾聲,各地討論的,也不在是誰誰被抄家發配,而是老生常談的改革之聲。</p>


    無論是朝野,還是市井民間,遼東的改革,又在這不知不覺成了最熱點的話題。</p>


    事實上,自遼東改革開始,針對改革的議論,在天子的操縱下,在整個大恒天下,就從未停止過。</p>


    而這一次,隨著賦稅大案的沉寂,改革之聲的再次高漲,對稍稍有些政治敏感的人而言,這昭武三年,會發生怎樣的大事,已然是清晰可見。</p>


    昭武三年五月初十,朝堂還在緊急處理著科舉之事,天子的一道旨意,便毫無預兆的降臨了內閣。</p>


    “果真來了!”</p>


    握著這一道聖旨,來宗道喃喃自語著。</p>


    “改革?”</p>


    劉起元皺眉道。</p>


    陳奇瑜亦是緊盯著這等聖旨,雖未言語,但眼中躍躍欲試之意,卻是毫不掩飾。</p>


    “陛下有旨,著朝堂各部,天下官員,上奏改革之利弊。”</p>


    說完,來宗道長吐一口氣:“盡快把陛下旨意傳達下去,這一次,陛下是真的下定決心了。”</p>


    “行!”</p>


    劉起元陳奇瑜兩人點了點頭,也沒多說半句。</p>


    天子旨意雖是讓天下官員上奏改革利弊,但很是顯然,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此,而是在於政治的風向。</p>


    甚至,可以看做是最後一次的站隊。</p>


    這一次,誰要是在這最後關頭,還弄不明白,下場必然可想而知。</p>


    當一個意誌統一的武勳集團,與一個意誌同樣統一的文官集團,兩者合力而動,貫徹一個意誌,完全可想而知,會是怎樣一個場景。</p>


    昭武三年五月,六月,兩個月時間,大恒因早些年的綿延戰事,而極為精幹的驛站體係,幾乎是日夜不休的忙碌著。</p>


    而忙碌的最終原因,則是天下各地,不管是朝廷統轄之地,還是各地“藩鎮”,如雪花一般朝京城蜂湧而去的奏本。</p>


    不管是歌功頌德也好,還是剖析利弊也罷,一封封奏本,源源不斷的出現在天子案前,堆積如山。</p>


    整個大恒天下,亦是在這紛紛擾擾之下,度過了昭武三年的五月,六月,這兩個月。</p>


    當然,這紛紛擾擾之下,還要一群人,則是在這紛紛擾擾的改革之聲下,焦灼不已。</p>


    這群人,則是會試考中的貢生。</p>


    按照從前的慣例,會試是在三月舉行,故而,又稱春闈,會試結束後,同年四月,則是殿試舉行之時。</p>


    而這一次,會試時間已經推遲至立夏,而殿試……</p>


    在這改革之勢的紛紛擾擾之下,會試都結束了快兩個月,竟毫無動靜。</p>


    如此,自然由不得這群貢生不急切!</p>


    金榜題名,題的,是殿試的榜!</p>


    狀元及第,及的,是殿試的魁首!</p>


    政事值得他們為之討論,但顯然,個人之前途利益,更值得他們操心。</p>


    若說在會試結束後,一眾貢生還能興高采烈的議論著改革之事,暢想著大展宏圖,但當時間推移,卻遲遲未見殿試消息傳出後,還有心思議論改革的貢生士子,也就沒了幾個了。</p>


    好在,這份推遲,並沒有持續太久,在眾士子翹首以盼之下,天子旨意下達,禮部公示。</p>


    京城的紛紛擾擾,亦是立馬化為了對這金榜題名的期待。</p>


    昭武三年,七月十八,推遲了兩個月的殿試,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拉開帷幕。</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