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直衝雲霄的萬歲高呼,響徹天地。</p>


    承天殿中,文武百官,盡皆拜倒。</p>


    天子端坐龍椅,俯瞰殿中。</p>


    “諸愛卿免禮。”</p>


    “謝陛下!”</p>


    文武百官再高呼,隨即接連起身。</p>


    “今日之議,想必諸位愛卿已經清楚,朕就不多言了。”</p>


    說完,天子之目光,在百官身上流轉,最終定格在文臣一側的遼東巡撫張默身上。</p>


    “張默!”</p>


    “臣在!”</p>


    張默出列,朝天子一拜。</p>


    “遼東為首改之地,你為遼東巡撫,向諸位愛卿匯報總結一下遼東改革之成效。”</p>


    “臣遵旨!”</p>


    張默再拜。</p>


    隨即快步上前,至禦階之下,轉身麵相文武百官。</p>


    “以去歲陛下禦駕親征,平定遼東朝鮮,鏟除綿延數十年之建奴禍患,實施改革之後,至今日,已有一年有餘……”</p>


    “改革之重,在於賦稅,在於地與商。”</p>


    “去歲大戰結束,遼東百廢待興,人口不過二十餘萬……”</p>


    “時至臣啟程至京城之時,遼東人口已增至七十三萬八千五百餘人。”</p>


    “經清查,遼東本有田畝為五萬八千二百六十八頃九畝。”</p>


    “自改革後,又開荒田地兩千八百六十二頃……”</p>


    “遼東之民,平均每人分配之田,在四畝左右,按改革之策,相應雜稅盡皆廢除,按田畝征稅,不分貴賤,皆一體納稅………”</p>


    “據目前百姓之民所擁有土地推算,今歲之田賦,預計可達兩百萬石左右……”</p>


    “……自改革始,遼東稅務司陸續建立稅關一百六十二座,共收取商稅之銀一百八十六萬兩……”</p>


    張默一絲不苟的訴說著這些他已然了熟於心的數字,武勳一冊的將帥還好,對賦稅數字大都不敏感,而文臣一側,卻是難掩震撼。</p>


    不過七十餘萬人,在這百廢待興之時,都能預計有兩百多萬石田賦,一百多萬兩商稅,要是待遼東徹底穩定安寧,稅賦又會達到怎樣恐怖的數字。</p>


    而整個大恒有多少人?</p>


    哪怕去除偽明之地,也至少有萬萬人!</p>


    僅僅稍稍換算一下這個數字,眾文臣就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尤其是劉起元,自任戶部尚書起,這麽多年兢兢業業,卻難敵日暮西山,難敵無窮困擾,何曾敢如此奢望過!</p>


    而天子,倒也淡然,群臣隻知道這看似不菲的收獲,卻不知,這一年時間中,他這個天子,在遼東這個百廢待興之地,耗費了多少精力,耗費了多少錢糧!</p>


    將政策貫徹下去難,維持這個政策持續更難,保持執行政策的統治階級之高效,更是天大的難題!</p>


    這一年時間,為了保證遼東官僚體係的高效性,錦衣衛幾乎遍布了遼東每一處有百姓存在的地方。</p>


    張默更是毫無保留的執行了他這個天子嚴苛的官員政策。</p>


    一年時間,遼東落馬的官吏,便有千人!</p>


    幾乎將整個遼東的官員體係,都陸續更換了大半!</p>


    駐守遼東的萬餘營兵,以及幾大衛所,近十萬大軍,一年到頭幾乎就沒有停歇過。</p>


    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整個遼東清掃了一遍又一遍。</p>


    什麽後金殘敵,什麽土匪山賊,幾乎在遼東消失!</p>


    如若不然,也不可能有如此精確的田畝人口統計數字,也不可能能夠在一年多時間裏,構鑄起成熟的改革體係,更不可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完成從百廢待興的戰亂之地,至蓬勃向前的穩定之地的轉換。</p>


    更別說,百廢待興之下,數十萬百姓,近十萬大軍,幾乎全靠他這個天子從牙縫裏扣著錢糧養著。</p>


    縱使遼東賦稅年年節節高,也至少要五年左右,才能將之前的海量投入,徹底平衡。</p>


    好在,過程是崎嶇的,收獲是光明的。</p>


    遼東這百廢待興之地,都能有如此賦稅收入,待到整個大恒天下,改革完成,貫徹落實……</p>


    昭武一朝的豐功偉業,才是真正開始之時!</p>


    當張默的聲音落下,天子才再次看向群臣,緩緩出聲:“諸卿若有疑問,可盡管向張愛卿問詢。”</p>


    天子話音落下,群臣頓時議論紛紛,改革之策,群臣自然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p>


    他們有疑惑,也是在政策執行落實,以及政策保持之上。</p>


    很快,便有朝臣發聲,緊接著,一個又一個朝臣發問。</p>


    這場朝議,儼然演變成了一場辯論會,群臣發問,遼東巡撫張默回答。</p>


    如賦稅收取,田畝統計,人口統計,商稅收取,以及稅務司的歸屬,田地分配,百姓安撫等等諸多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從各種刁鑽角度朝張默襲去。</p>


    天子注視著這一幕群臣發問之景,思緒卻再次紛飛至這個他思慮了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改革之上。</p>


    他非聖賢,在後世,他也非是什麽大人物。</p>


    這場改革,嚴格而言,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隻不過,他連一個可以給他參謀,給他查漏補缺的人都沒有。</p>


    這個時代,沒有經曆百年苦難屈辱,沒有經曆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無盡絕望,更沒有千萬信仰一致的人,一起奮鬥。</p>


    </p>


    隻有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守著這個後世靈魂,最後的執念。</p>


    沒人任何人理解他!</p>


    人們隻知道,數千年都是如此過來了,數千年皆是天朝上國,數千年也都有著一場場青史銘刻的盛世!</p>


    何必自毀根基!何必費力不討好!</p>


    逼得他隻能將所有人都當做工具,順者昌逆者亡的工具!</p>


    他甚至有時候會想,若他活得不夠長久,大恒二世而亡,恐怕是必然!</p>


    就如始皇嬴政一般,在那個時代,秦之一朝,亦是建立了跨時代的偉業。</p>


    始皇能夠鎮得住建立跨時代偉業的無窮隱患,但秦二世,哪怕是素有賢明的扶蘇,也絕對鎮不住!</p>


    秦二世而亡,漢收攏人心,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秦之偉業,建立了一個將這個民族命名的盛世王朝!</p>


    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p>


    而隋之一朝,同樣也是如此,隻不過,楊廣是倒在了開創偉業的路上,唐順勢而上,沿著楊廣的路繼續前行,同樣是一代千古稱讚的盛世。</p>


    也算得上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p>


    而他大恒……</p>


    自崇禎駕崩,至今時,多少次天傾之局,他自己都有些記不清了。</p>


    無盡的血腥席卷了整個天下,時至如今,偉業終成。</p>


    但,正如秦統六國一般,這個成,隻是事實意義上的成!</p>


    最難成的,是人心!</p>


    哪怕是後世那個繁華時代,那般高效集權的統治體係,都遏製不了人心,都能讓曆朝曆代的弊病,換一個方式光明正大的存在……</p>


    更何況,還是在這個都稱得上愚昧的時代!</p>


    哪怕大恒不會二世而亡,但那時候的大恒,也絕對不是他想要的大恒了!</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