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p>
握著大同戰報,天子亦是忍不住輕笑一聲。</p>
瞥了一眼正殿之中就大同戰事爭論的眾文臣武將,天子嘴角的笑容,亦是慢慢散去。</p>
他所顧慮的,從來就不是南北這兩場戰爭。</p>
南明就是個空架子,一推就倒了,難的,無非是推倒之後的治理重建而已。</p>
至於蒙古……</p>
宣府,大同,寧夏,延綏,薊鎮,固原……總共八大邊鎮,帳目兵力發三十六萬之多。</p>
再加之幾乎是跨時代的定裝燧發槍,以及可謂冠絕當世的龐大火炮數量,蒙古倚仗騎射縱橫的時代,完全已經可以說是日薄西山了。</p>
若非目前重心不在草原,國事艱難,主動出擊,馬踏草原,犁庭掃穴,也不是什麽難事。</p>
如此兵力防備,應對林丹汗的南下,可謂是綽綽有餘,更何況,京城十餘萬京軍,近十萬禁軍,可都還沒有動用。</p>
林丹汗,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威脅!</p>
大恒真正的問題,是在於內部!</p>
念頭流轉,天子轉身,目光定格桌麵上的陝西各地遞上來的密奏之上。</p>
天子很清楚,自那一場天傾之局的立國之劫過去後,大恒最大的問題,就已經不是外患了,而是注定漫長的內憂。</p>
若沒有這狗屁的小冰河時期,這所謂內憂,也算不得什麽。</p>
但無奈的是,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天災,還在大恒肆掠,波及百姓數千萬!</p>
而為了解決這個內憂,解決前明留下的沉珂弊病,也為了大恒基業。</p>
他開啟了這場前無古人的改革,倚仗軍事集權,將以往曆朝曆代的治天下的根基,地主士紳砍得支離破碎!</p>
如此,自然也徹底得罪了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根基,地主士紳!</p>
若天下一統,大恒打遍天下無敵手,得罪也就得罪了,這天下,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想當官的人!</p>
</p>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p>
士紳地主們,再不甘心,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也隻能老老實實在他定下的規則裏討生活。</p>
但如今這天下,南明存在,蒙古存在,還有這綿延天下的天災。</p>
完全可想而知,有著不知道多少不甘心之人的存在,再加上蒙古的攪和,以及南明那正統至極的法理大義摻和之下,大恒天下,內憂有多麽複雜!</p>
就如現在的工程賑災之策,匯聚了數百萬災民!</p>
這怎麽看,似乎都不是一個明智之策。</p>
但,他若不這般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是和曾經一樣,將賑災錢糧撥下去,由各地官僚各行其事……</p>
那哪怕他查得再嚴格,那海量的賑災錢糧,真正落到實處的,恐怕也是十不存一,這綿延的天災,也必然會成為大恒的一個致命腫瘤,一直給大恒放著血!</p>
那就算他做再多,也遲早會被這天災給拖死去。</p>
唯有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他才能不完全倚仗官僚階級,讓他所掌握的所有力量,皆參與其中,互相製衡,互相監督,避免上下聯通一氣!</p>
最大程度上,解決天災帶來的弊處。</p>
而以這個時代的組織能力,他可謂是費勁千方百計,動用了他能動用的所用力量,才勉強保持著穩定。</p>
這個穩定,無疑極為脆弱。</p>
稍有波折,打破了這個脆弱的穩定,那必然就是天大的禍患!</p>
在之前,外患未顯,重心皆在國內,水清王八無處藏,倒也穩定。</p>
如今南北兩場戰爭打響,這一攤清水渾了,什麽妖魔鬼怪就都冒出來了,都想要把這攤水,攪得更渾!想要這大恒天下崩塌,然後他們就能剛好的趴在天下百姓身上吸血!</p>
“呼………”</p>
天子長吐一口氣,沉吟一會,步子邁開,便行至殿中。</p>
“參見陛下!”</p>
爭論的眾文臣武將,立馬停止爭論,朝天子一拜。</p>
天子隨手將大同總兵遞來的戰報丟在桌麵上,靠坐龍椅之上,看向諸文臣武將問道:</p>
“大同總兵的戰報諸位愛卿想必都看過了,都說說,這場仗,該怎麽打?”</p>
眾文臣武將沉默片刻,總參謀部一等軍機參謀孫元化率先出聲:</p>
“陛下,末將以為,現在當盡快讓遼國公率軍至大同,統籌諸邊鎮之力,禦敵於國門之外!”</p>
天子瞥了一眼孫元化,又看向沉默的眾武勳參謀,顯然,孫元化這話,便代表著總參謀部及五軍都督府的意見了。</p>
天子也沒多問,目光流轉,看向了內閣幾位閣臣,及兵部工部戶部的幾位侍郎。</p>
感受到天子的目光,幾位閣臣對視一眼,隨即,兵部尚書楊嗣昌朝天子一拜,出聲道:“陛下,臣也以為,邊鎮為目前之重,當則一將帥統籌邊鎮,禦敵於國門之外。”</p>
“但臣以為,大同之戰為重,陝西之地,也當為重心所在!”</p>
天子眉頭一挑,瞥了一眼一個個神色各異的武勳將帥,這才再看向楊嗣昌,示意其繼續說。</p>
“陛下,目前各地天災橫行,工程賑災遍及天下各地,而其中,以陝西天災最為嚴重……”</p>
“直隻有目前,陝西各大工程,直接參與人數已然近四百萬,間接影響……”</p>
“而現如今,陝西各級官員,內廷各商行,陝西各地駐軍,及陝西三邊,還有工部及大恒工程院……”</p>
“雖名為工部統籌,但實則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若平日尚且還好,如今南北戰爭開啟,居心叵測者層出不窮………”</p>
“臣以為,當擇一得力大臣,坐鎮陝西,統籌陝西所有軍政及工程賑災之事,如此,方能形成合力,震懾不軌……”</p>
天子眉頭微皺,掃了一眼在場文武大臣,最終定格在眾文臣身上,聲音儼然冰冷了幾分:“諸卿也是這樣以為?”</p>
眾部堂大臣沉默不語。</p>
天子輕笑一聲,眼眸深處,寒意已顯。</p>
現在擇得力之臣坐鎮陝西,能擇何人?</p>
武勳之中,能有這個資格坐鎮陝西的,隻有四個國公!</p>
而現如今,靖國公,越國公統軍平定江南,遼國公至北疆迎戰蒙古,定國公還在朝鮮將功贖罪!</p>
再加上如今工程賑災之事,還是朝堂在統籌,連錢糧,都是朝廷撥給!</p>
在這個特殊時間點,諫言選坐鎮陝西之大臣,那就隻能從文官之中選!</p>
選一文官,統帥數十萬大軍?統籌一省之軍政大事?還是形勢如此特殊的陝西!</p>
他們想幹什麽?</p>
打壓武勳,收攏兵權,限製皇權?還是為了……大明?</p>
天子眼中冷色愈盛!</p>
他不介意臣權的擴張,甚至,他還一次次默認乃至放縱!</p>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給,臣子才能拿,他不給,還生妄想,還這般近乎逼宮般謀劃!</p>
“有人在渾水摸魚?”</p>
天子微眯了眯雙眼,這麽一個可能,卻是在腦海之中閃爍。</p>
終明一朝,榮養的這些士大夫,早已經將這些士大夫養廢了!</p>
不管什麽時候,報國為民,都不是這群士大夫的第一理念!</p>
他們的第一理念,是如何收攏權利,是如何消滅一切與士大夫們相衝的因素。</p>
是想要重回前明,獨掌天下大權,文人治國,聖天子垂拱而治!</p>
為了這個理念,他們可以不顧任何事情,隻要有機會,便見縫插針,連現在這個關鍵時刻,都隻想著進一步收攏權利,乃至徹底插手軍權,限製皇權!</p>
這一次,時機選得如此好,顯然就是文官們的謀劃!</p>
或許,他們以為,掌了陝西那滔天權勢,他們就有安全感了,他這個天子,就不敢隨意掀桌子了……</p>
或許,這攤渾水之中,還有他意想不到的存在,借助士大夫們的這般心理,謀劃著?</p>
畢竟,一旦文官坐鎮陝西,那必然會引起文武劇烈衝突,而以如今陝西的形勢,文武劇烈衝突,那無疑就等於直接引爆整個陝西,陝西引爆了,那連鎖反應下,之前所有的努力,恐怕都將徹底白費!</p>
天子深深的看了一眼眾閣臣,隨即,目光挪轉,淡淡的看向眾武勳,似不經意問道:</p>
“你們怎麽看?”</p>
“回稟陛下,末將以為,楊大人太過誇大其詞了!”</p>
孫元化立馬站了出來,毫不留情麵,話鋒直指楊嗣昌:“陝西三邊,有步軍十二萬八千六百餘人,騎軍兩萬四千餘人,還有六個炮營,大小火炮共計千餘門!”</p>
“還有為了維持陝西賑災安穩,從山西,河南等地調至陝西的各部兵馬,共計九萬三千餘人!”</p>
“如今之陝西,已然雲集二十餘萬大軍,足以震懾任何宵小!”</p>
“而工程賑災之事,由工部,戶部,及大恒工程院及內廷錦衣衛參與其中,各司其職,穩定運轉,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再打亂這個進程!”</p>
“此言差矣!”</p>
孫元化話剛說完,內閣首輔來宗道立馬站了出來,爭鋒相對著,來宗道的話,也頓時引得眾武勳毫不示弱,又一番爭吵,亦是在這殿中響起。</p>
“夠了!”</p>
當天子冷喝一聲,剛剛起勢的爭吵,頓時戛然而止。</p>
“陛下恕罪!”</p>
文臣武勳下意識拜倒高呼。</p>
天子冷眼掃視,隨即深吸一口氣,雙眼微閉,手指一下一下在桌麵敲響著,每一下敲擊,都是讓眾臣心頭一顫,此刻,也沒人敢多言。</p>
許久,天子才緩緩睜開眼眸:</p>
“說說,朝鮮目前情況如何了?”</p>
此言一出,殿中拜倒眾文臣武勳,亦是下意識心頭一顫,幾位部堂大臣麵麵相覷之間,卻也不禁湧出一股不好的預感。</p>
而眾武勳,卻是神色各異,目光交流之間,顯然也明白了了天子此言透露的意思。</p>
“回稟陛下,據朝鮮總督匯報,昭武三年末,朝鮮各地叛軍,就已全部肅清,至現如今,朝鮮已然趨於安穩,隻待慢慢教化……”</p>
孫元化頗為謹慎的組織著言辭。</p>
“傳朕旨意,命定國公至陝西,任陝西總督,統籌陝西兵事!”</p>
“命禮部侍郎陳新甲擔任朝鮮巡撫……”</p>
說到這,天子瞥了一眼殿中武勳末尾的三等軍機參謀賀人龍:“賀人龍你去朝鮮擔任朝鮮總兵!”</p>
說完,天子也沒待群臣回應,便直接起身,離開了這處爭吵喧囂之地!</p>
“臣遵旨!”</p>
眾文臣武勳參拜高呼,待天子走遠,眾人才接連起身,幾位閣臣對視一眼,卻也皆是滿臉陰鬱,這一次,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p>
眾武勳卻大都是笑容滿麵!</p>
原本差點被這些文官偷家,結果卻是送來了神助攻,讓天子想起了還窩在朝鮮那嘎達角落的國公爺!</p>
滿朝文武,又有何人,能比曾經坐鎮陝西多年的定國公,更加了解陝西形勢,又有誰比定國公更適合坐鎮陝西!</p>
“貪心不足蛇吞象啊!”</p>
有武勳嗤笑一句,眾武勳頓時哄堂大笑,絲毫不掩飾嘲諷之意。</p>
眾文官也頓時臉色陰沉了下來,來宗道冷哼一聲,眾文臣亦是拂袖而去!</p>
……</p>
握著大同戰報,天子亦是忍不住輕笑一聲。</p>
瞥了一眼正殿之中就大同戰事爭論的眾文臣武將,天子嘴角的笑容,亦是慢慢散去。</p>
他所顧慮的,從來就不是南北這兩場戰爭。</p>
南明就是個空架子,一推就倒了,難的,無非是推倒之後的治理重建而已。</p>
至於蒙古……</p>
宣府,大同,寧夏,延綏,薊鎮,固原……總共八大邊鎮,帳目兵力發三十六萬之多。</p>
再加之幾乎是跨時代的定裝燧發槍,以及可謂冠絕當世的龐大火炮數量,蒙古倚仗騎射縱橫的時代,完全已經可以說是日薄西山了。</p>
若非目前重心不在草原,國事艱難,主動出擊,馬踏草原,犁庭掃穴,也不是什麽難事。</p>
如此兵力防備,應對林丹汗的南下,可謂是綽綽有餘,更何況,京城十餘萬京軍,近十萬禁軍,可都還沒有動用。</p>
林丹汗,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威脅!</p>
大恒真正的問題,是在於內部!</p>
念頭流轉,天子轉身,目光定格桌麵上的陝西各地遞上來的密奏之上。</p>
天子很清楚,自那一場天傾之局的立國之劫過去後,大恒最大的問題,就已經不是外患了,而是注定漫長的內憂。</p>
若沒有這狗屁的小冰河時期,這所謂內憂,也算不得什麽。</p>
但無奈的是,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天災,還在大恒肆掠,波及百姓數千萬!</p>
而為了解決這個內憂,解決前明留下的沉珂弊病,也為了大恒基業。</p>
他開啟了這場前無古人的改革,倚仗軍事集權,將以往曆朝曆代的治天下的根基,地主士紳砍得支離破碎!</p>
如此,自然也徹底得罪了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根基,地主士紳!</p>
若天下一統,大恒打遍天下無敵手,得罪也就得罪了,這天下,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想當官的人!</p>
</p>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p>
士紳地主們,再不甘心,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也隻能老老實實在他定下的規則裏討生活。</p>
但如今這天下,南明存在,蒙古存在,還有這綿延天下的天災。</p>
完全可想而知,有著不知道多少不甘心之人的存在,再加上蒙古的攪和,以及南明那正統至極的法理大義摻和之下,大恒天下,內憂有多麽複雜!</p>
就如現在的工程賑災之策,匯聚了數百萬災民!</p>
這怎麽看,似乎都不是一個明智之策。</p>
但,他若不這般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是和曾經一樣,將賑災錢糧撥下去,由各地官僚各行其事……</p>
那哪怕他查得再嚴格,那海量的賑災錢糧,真正落到實處的,恐怕也是十不存一,這綿延的天災,也必然會成為大恒的一個致命腫瘤,一直給大恒放著血!</p>
那就算他做再多,也遲早會被這天災給拖死去。</p>
唯有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他才能不完全倚仗官僚階級,讓他所掌握的所有力量,皆參與其中,互相製衡,互相監督,避免上下聯通一氣!</p>
最大程度上,解決天災帶來的弊處。</p>
而以這個時代的組織能力,他可謂是費勁千方百計,動用了他能動用的所用力量,才勉強保持著穩定。</p>
這個穩定,無疑極為脆弱。</p>
稍有波折,打破了這個脆弱的穩定,那必然就是天大的禍患!</p>
在之前,外患未顯,重心皆在國內,水清王八無處藏,倒也穩定。</p>
如今南北兩場戰爭打響,這一攤清水渾了,什麽妖魔鬼怪就都冒出來了,都想要把這攤水,攪得更渾!想要這大恒天下崩塌,然後他們就能剛好的趴在天下百姓身上吸血!</p>
“呼………”</p>
天子長吐一口氣,沉吟一會,步子邁開,便行至殿中。</p>
“參見陛下!”</p>
爭論的眾文臣武將,立馬停止爭論,朝天子一拜。</p>
天子隨手將大同總兵遞來的戰報丟在桌麵上,靠坐龍椅之上,看向諸文臣武將問道:</p>
“大同總兵的戰報諸位愛卿想必都看過了,都說說,這場仗,該怎麽打?”</p>
眾文臣武將沉默片刻,總參謀部一等軍機參謀孫元化率先出聲:</p>
“陛下,末將以為,現在當盡快讓遼國公率軍至大同,統籌諸邊鎮之力,禦敵於國門之外!”</p>
天子瞥了一眼孫元化,又看向沉默的眾武勳參謀,顯然,孫元化這話,便代表著總參謀部及五軍都督府的意見了。</p>
天子也沒多問,目光流轉,看向了內閣幾位閣臣,及兵部工部戶部的幾位侍郎。</p>
感受到天子的目光,幾位閣臣對視一眼,隨即,兵部尚書楊嗣昌朝天子一拜,出聲道:“陛下,臣也以為,邊鎮為目前之重,當則一將帥統籌邊鎮,禦敵於國門之外。”</p>
“但臣以為,大同之戰為重,陝西之地,也當為重心所在!”</p>
天子眉頭一挑,瞥了一眼一個個神色各異的武勳將帥,這才再看向楊嗣昌,示意其繼續說。</p>
“陛下,目前各地天災橫行,工程賑災遍及天下各地,而其中,以陝西天災最為嚴重……”</p>
“直隻有目前,陝西各大工程,直接參與人數已然近四百萬,間接影響……”</p>
“而現如今,陝西各級官員,內廷各商行,陝西各地駐軍,及陝西三邊,還有工部及大恒工程院……”</p>
“雖名為工部統籌,但實則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若平日尚且還好,如今南北戰爭開啟,居心叵測者層出不窮………”</p>
“臣以為,當擇一得力大臣,坐鎮陝西,統籌陝西所有軍政及工程賑災之事,如此,方能形成合力,震懾不軌……”</p>
天子眉頭微皺,掃了一眼在場文武大臣,最終定格在眾文臣身上,聲音儼然冰冷了幾分:“諸卿也是這樣以為?”</p>
眾部堂大臣沉默不語。</p>
天子輕笑一聲,眼眸深處,寒意已顯。</p>
現在擇得力之臣坐鎮陝西,能擇何人?</p>
武勳之中,能有這個資格坐鎮陝西的,隻有四個國公!</p>
而現如今,靖國公,越國公統軍平定江南,遼國公至北疆迎戰蒙古,定國公還在朝鮮將功贖罪!</p>
再加上如今工程賑災之事,還是朝堂在統籌,連錢糧,都是朝廷撥給!</p>
在這個特殊時間點,諫言選坐鎮陝西之大臣,那就隻能從文官之中選!</p>
選一文官,統帥數十萬大軍?統籌一省之軍政大事?還是形勢如此特殊的陝西!</p>
他們想幹什麽?</p>
打壓武勳,收攏兵權,限製皇權?還是為了……大明?</p>
天子眼中冷色愈盛!</p>
他不介意臣權的擴張,甚至,他還一次次默認乃至放縱!</p>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給,臣子才能拿,他不給,還生妄想,還這般近乎逼宮般謀劃!</p>
“有人在渾水摸魚?”</p>
天子微眯了眯雙眼,這麽一個可能,卻是在腦海之中閃爍。</p>
終明一朝,榮養的這些士大夫,早已經將這些士大夫養廢了!</p>
不管什麽時候,報國為民,都不是這群士大夫的第一理念!</p>
他們的第一理念,是如何收攏權利,是如何消滅一切與士大夫們相衝的因素。</p>
是想要重回前明,獨掌天下大權,文人治國,聖天子垂拱而治!</p>
為了這個理念,他們可以不顧任何事情,隻要有機會,便見縫插針,連現在這個關鍵時刻,都隻想著進一步收攏權利,乃至徹底插手軍權,限製皇權!</p>
這一次,時機選得如此好,顯然就是文官們的謀劃!</p>
或許,他們以為,掌了陝西那滔天權勢,他們就有安全感了,他這個天子,就不敢隨意掀桌子了……</p>
或許,這攤渾水之中,還有他意想不到的存在,借助士大夫們的這般心理,謀劃著?</p>
畢竟,一旦文官坐鎮陝西,那必然會引起文武劇烈衝突,而以如今陝西的形勢,文武劇烈衝突,那無疑就等於直接引爆整個陝西,陝西引爆了,那連鎖反應下,之前所有的努力,恐怕都將徹底白費!</p>
天子深深的看了一眼眾閣臣,隨即,目光挪轉,淡淡的看向眾武勳,似不經意問道:</p>
“你們怎麽看?”</p>
“回稟陛下,末將以為,楊大人太過誇大其詞了!”</p>
孫元化立馬站了出來,毫不留情麵,話鋒直指楊嗣昌:“陝西三邊,有步軍十二萬八千六百餘人,騎軍兩萬四千餘人,還有六個炮營,大小火炮共計千餘門!”</p>
“還有為了維持陝西賑災安穩,從山西,河南等地調至陝西的各部兵馬,共計九萬三千餘人!”</p>
“如今之陝西,已然雲集二十餘萬大軍,足以震懾任何宵小!”</p>
“而工程賑災之事,由工部,戶部,及大恒工程院及內廷錦衣衛參與其中,各司其職,穩定運轉,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再打亂這個進程!”</p>
“此言差矣!”</p>
孫元化話剛說完,內閣首輔來宗道立馬站了出來,爭鋒相對著,來宗道的話,也頓時引得眾武勳毫不示弱,又一番爭吵,亦是在這殿中響起。</p>
“夠了!”</p>
當天子冷喝一聲,剛剛起勢的爭吵,頓時戛然而止。</p>
“陛下恕罪!”</p>
文臣武勳下意識拜倒高呼。</p>
天子冷眼掃視,隨即深吸一口氣,雙眼微閉,手指一下一下在桌麵敲響著,每一下敲擊,都是讓眾臣心頭一顫,此刻,也沒人敢多言。</p>
許久,天子才緩緩睜開眼眸:</p>
“說說,朝鮮目前情況如何了?”</p>
此言一出,殿中拜倒眾文臣武勳,亦是下意識心頭一顫,幾位部堂大臣麵麵相覷之間,卻也不禁湧出一股不好的預感。</p>
而眾武勳,卻是神色各異,目光交流之間,顯然也明白了了天子此言透露的意思。</p>
“回稟陛下,據朝鮮總督匯報,昭武三年末,朝鮮各地叛軍,就已全部肅清,至現如今,朝鮮已然趨於安穩,隻待慢慢教化……”</p>
孫元化頗為謹慎的組織著言辭。</p>
“傳朕旨意,命定國公至陝西,任陝西總督,統籌陝西兵事!”</p>
“命禮部侍郎陳新甲擔任朝鮮巡撫……”</p>
說到這,天子瞥了一眼殿中武勳末尾的三等軍機參謀賀人龍:“賀人龍你去朝鮮擔任朝鮮總兵!”</p>
說完,天子也沒待群臣回應,便直接起身,離開了這處爭吵喧囂之地!</p>
“臣遵旨!”</p>
眾文臣武勳參拜高呼,待天子走遠,眾人才接連起身,幾位閣臣對視一眼,卻也皆是滿臉陰鬱,這一次,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p>
眾武勳卻大都是笑容滿麵!</p>
原本差點被這些文官偷家,結果卻是送來了神助攻,讓天子想起了還窩在朝鮮那嘎達角落的國公爺!</p>
滿朝文武,又有何人,能比曾經坐鎮陝西多年的定國公,更加了解陝西形勢,又有誰比定國公更適合坐鎮陝西!</p>
“貪心不足蛇吞象啊!”</p>
有武勳嗤笑一句,眾武勳頓時哄堂大笑,絲毫不掩飾嘲諷之意。</p>
眾文官也頓時臉色陰沉了下來,來宗道冷哼一聲,眾文臣亦是拂袖而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