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踏……</p>
風雪漫天,馬蹄陣陣,在京城距離京城南門約莫數十裏的官道上,一支車隊緩緩的前行著。</p>
將士著甲,馬車奢華,哪怕是再沒眼力見的人,也絕對看得出來,這支車隊的主人,絕對是身份不凡。</p>
商賈也好,百姓也罷,皆是退避在道路兩旁,敬畏的注視著這支車隊離去。</p>
“將軍,前麵就是京門驛了,是不是該休整一下?”</p>
有將士策馬而來,朝李定國抱拳出聲。</p>
“不用了,天色還早,爭取天黑之前進京。”</p>
李定國擺了擺手,隨即瞥了一眼車隊之中最為奢華的那一輛馬車:“去告訴王公公,咱們快到京城了。”</p>
“諾!”</p>
將士領命,策馬而去。</p>
李定國眺望京城方向,盡管天地間一片白茫茫,看不清楚絲毫,但此刻,李定國心中卻是莫名的心潮湧動。</p>
離京數年,此刻,再回首,一切似還曆曆在目。</p>
從掙紮求生的難民,到軍中小卒,陛下的言傳身教,一次次南征北戰,至如今的大恒伯爵,統領一方水師……</p>
時間,過得真快啊……</p>
李定國長吐一口氣,收攏心神,默默緊了緊韁繩,策馬而行,心中之思緒,儼然已經飄至京城。</p>
他有些迫不及待了,江南海域,南洋,西夷……</p>
他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想向陛下匯報清楚,那浩瀚的海洋,也當任由大恒戰船乘風破浪……</p>
相比李定國的激蕩,在馬車之中,登旨南下的王五,自在江南得皇宮之變化後,神色,就沒有好看過。</p>
一次出宮南下,他費勁無數心機,得罪了錦衣衛,得罪了靖國公,才握在手中的權利,竟給他人做了嫁衣!</p>
對天子,他自然是不敢怨恨的,但對那曾經對他極盡阿諛奉承的二德子,他儼然恨不得抽其骨,喝其血!</p>
“爹,您就別想了,等您回宮了,收拾二德子還不是手到擒來……”</p>
有小太監輕聲勸道。</p>
“閉嘴!”</p>
聽到這話,王五也不禁心頭一顫,猛的一巴掌扇了過去:“你想老子死嗎?”</p>
“什麽話都敢說,你以為你是什麽!”</p>
“不知所謂的蠢東西!”</p>
小太監捂著臉頰,麵對怒火熊熊的父親,儼然是不知所措。</p>
“滾,滾出去!”</p>
王五陰沉怒喝。</p>
“王公公,可是發生了何事?”</p>
此刻,車外有騎兵策馬靠近,問道。</p>
“無事!”</p>
王五臉色瞬變,恢複往常模樣,平澹出聲。</p>
車外將士應了一聲,隨即策馬走遠,車內的動靜,亦是很快便傳入了李定國的耳中。</p>
李定國瞥了一眼那不知所謂的小太監,也不禁眉頭一皺,好一會,才擺了擺手,示意部將退下。</p>
這一刻,李定國卻驀然有種感覺,此次進京,恐怕會不平靜!</p>
……</p>
此刻,在皇宮,新年將至,和往年一樣,再凜冽的寒冬也掩蓋不了新年的喜慶,白雪皚皚之間,是忙碌的宮女宦官,隨處可見張燈結彩,一片新年之喜慶。</p>
若在往年,天子說不得又得白龍魚服一趟,好好看一下民情如何。</p>
但今年,天子顯然是沒時間了。</p>
江南剛平定不久,西南邊陲尚且動蕩,北方災情反複,工程賑災數百萬災民尚需安排……還有便是對蒙古的分化瓦解。</p>
當然,對如今大恒最重要的,卻也非是外部戰事,而是梳理內部環境。</p>
自前明崇禎初年,到現如今即將邁入昭武五年,近十年時間,天下之動蕩,兵鋒之征伐,天災之綿延,幾乎從未停歇過。</p>
如今天下一統,顯然不能再這般持續下去,最重要的,便是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與民休養。</p>
換而言之,就是大恒的執政重心,要由征戰四方,鎮壓不服,轉為內部發展。</p>
“教育,稅收,吏治,律法,錢莊金融?”</p>
桌桉後,天子執筆,寫寫停停,腦海之中亦是無數念頭閃爍,規劃著未來幾年大恒的發展。</p>
從他當初決心拔苗助長,將大恒硬生生從一個傳統的中央帝國,轉向邁向未來的新帝國之後,這個國家的發展,就徹徹底底走向了未知。</p>
縱觀青史,無例可循,無可參考。</p>
他都隻能循著腦海之中有限的後世見聞,一點一點的規劃著,至於朝中文武大臣……顯而易見,也隻能在他的規劃之中前進。</p>
當然,他也不能確保他的所思所想,乃至所規劃,就一定是正確的,他也隻能一點一點的試錯著。</p>
就如順天府試行的教育體係一樣,從開始,到現如今,已經調整了不下十次,即將開展的稅收體係,也注定要在順天府試行,一點點的試錯調整,直至最終,改無可改,才會推行開來。</p>
許久許久,天子才從無窮思緒之中回過神來,望著紙麵上密密麻麻的規劃,天子也不禁揉了揉額頭,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p>
</p>
而且,很多事,都需要他以威權強製推行,如此,也就意味著,他必須時時刻刻盯著,才能避免威權強製帶來的反噬。</p>
而這僅僅還隻是國內,大恒,又怎麽能僅僅隻局限在傳統的漢地。</p>
天子起身,殿中那一副大恒乾坤圖,已然又添加了不少新的地域。</p>
以傳統漢地為中心,北蒙古,西北西域,西南緬甸暹羅諸國,比鄰朝鮮的倭國,以及江南那浩瀚無垠的海疆,台灣,琉球,馬六甲,澹馬錫,呂宋,爪哇,印度……</p>
若想要在海洋上形成不可動搖的霸權,那一片浩瀚的海域,這環繞大恒海疆形成天然環線的諸多國家島嶼,就當全部拿下,讓這片浩瀚的海域,成為內海!</p>
要在陸地上形成霸權,當然,哪怕不成就陸地霸權,僅僅隻是為了北疆安穩,也需要平定蒙古。</p>
而這種平定,顯然不僅僅隻是將林丹汗擊潰,畢竟,要將林丹汗擊潰,對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而言,顯然並不是什麽難事。</p>
曆朝曆代,除了少數幾個軟骨頭的王朝外,其餘大都是在強盛之時把蒙古摁在地上摩擦。</p>
當然,這種對蒙古之戰,大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輪回而已。</p>
究其原因,也隻有一個,即蒙古特殊的地形,導致以農耕民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無法對蒙古進行有力的統治。</p>
這一點,顯然被曆朝曆代所深刻認識,故而,從漢時起,中央王朝對蒙古的策略,即斷蒙古後路,一戰或數戰,徹底將蒙古草原上的民族打垮,乃至消滅!</p>
而要斷蒙古後路,從這輿圖上,便可清晰看出,蒙古草原越往北,則越寒冷,在後世那科技發達的時代,西伯利亞都是人煙稀少,更何況在古往今來的這些時代。</p>
也就是說,蒙古能夠生存的地域,隻有西伯利亞,至漢地北疆這一個橢圓形地帶。</p>
而新疆之地,亦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西域,就是這個橢圓形地帶,唯一的出路。</p>
即,若中央王朝北擊,蒙古草原民族,能夠逃遁的地方,也就隻有傳統意義上的西域之地。</p>
故而,要徹底平定蒙古,必不可少的,便是對西域的經營,斷掉草原民族逃遁的後路。</p>
而一旦中央王朝對西域有了實質性掌控,蒙古草原民族的衰落,亦是母庸置疑的必然!</p>
如漢時匈奴,青史之上赫赫有名的張騫出塞,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聯絡西域之地的大月氏,與大月氏聯合,斷匈奴後路,兩麵夾擊,徹底擊潰,乃至殲滅匈奴。</p>
可結果卻很是無奈,大月氏並不願與大漢聯合,於是乎,從此,也就開啟了漢朝,對西域之地堪稱不懈的追求!</p>
西漢時西域都護府,東漢西域長史府,造就了一漢當五胡的赫赫威名,於是乎,終西漢,東漢兩朝,草原胡虜,都不是兩漢的重要威脅。</p>
哪怕漢亡,三國時代,草原胡虜,也沒能對漢地造成太大的威脅。</p>
直到晉時,西漢東漢兩朝對草原的戰果,得不到後續維持,終究消耗殆盡,再加之晉的頹弱,也就有了後續的五胡亂華。</p>
亂局一直持續到初唐,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雄才偉略,時隔數百年,漢土鐵騎,再踏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武則天時設北庭都護府,一南一北,將整個西域鉗製掌中,且唐時還曆史性的在西域收稅,維係兩大都護府,也就是兩大建設兵團的開銷。</p>
隻不過,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掐斷,西域唐軍孤懸域外,依舊苦守了四十餘年!</p>
隨後,隨著唐的國力衰弱,自然而然,唐朝對西域的經營,也隨之崩盤,到了晚唐,唐朝對西域的影響,已經是全靠節度使,自然再也談不上什麽控製了。</p>
隨後,一直到耶律大石建立西遼,西域才重振中華文化,但隨著蒙古滅西遼,從此,西域便徹底不可逆的全麵“綠化”,即,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影響力,徹底消耗殆盡,已然徹徹底底的成了外域,文化,習俗,皆截然不同。</p>
再之後,便是明朝,隻是可惜的是,在明朝國力最巔峰的時候,明朝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乃至政治軍事中心,都在江南!</p>
如此,不可避免的是,執政的重心,必然也會在江南,對北方的耕耘,會有所放緩,如此帶來的,便是明朝對南方的開拓,即對雲貴兩省的經營。</p>
即徹底將雲貴兩省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核心之中。</p>
對北疆,則主要是針對北元,畢竟,從江南出征,至北疆,太過遙遠!</p>
雖然經靖難之役,明朝的政治軍事中心轉至北京,但,不可否認的是,是集江南之力供養著北方這個政治軍事中心。</p>
永樂大帝再雄才偉略,能做的,也就隻能五征漠北,對西域的經營……除了哈密衛這個影響力趨於無的存在,便再無其他。</p>
而隨著永樂帝的駕崩,從此,所謂仁宣之治的出現,終明一朝,便徹底開啟了文官治國的節奏之中。</p>
而後,土木堡之變,更是徹底將大明的脊梁打斷,從此,大明亦是不可逆的轉入衰落期,也不可逆的陷入了文官治國的循環之中。</p>
皇權臣權的內鬥,便是有明一朝的主旋律,對外策略,便不可逆的戰略收縮,更別說經營西域了。</p>
一直到在入關之前,便完成了對草原的統治的清朝,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西北的征戰,才再次恢複對西域的影響,掌控。</p>
顯而易見的是,縱覽青史,古今,除了漢唐,對西域擁有實質性的掌控,便再無正統的中原王朝,對西域有過掌控。</p>
而但凡掌控過西域的中央王朝,如漢如唐,草原胡虜,都難以對那個王朝造成太大的禍患。</p>
當然,之所以漢唐會對西域鍥而不舍,究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時代的原因。</p>
畢竟,南宋對江南的經營之前,中原大地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都是在北方,在關中,河洛之地。</p>
如此,掌控西域,就有了必需性。</p>
掌控了西域,就有了天然的戰略屏障,同時也給中原王朝的腹地提供了充足的戰略縱深!</p>
且,還能為中原王朝進攻草原,提供極佳的戰略環境。</p>
而之後曆代中央王朝,對西域都沒有太大的進取心,這個原因,亦是占據了不少的因素。</p>
但現如今……</p>
大恒……</p>
天子目光閃爍,心中儼然有了決斷。</p>
大恒,對西域,也有必須性!</p>
解決草原之患,隻是一個必然達成的目標。</p>
保證北疆之安穩,減少北疆邊防之壓力,也是一個必然達成的目的。</p>
西域對如今的大恒,雖沒有必須性,但西域的地形,太特殊了!</p>
在他的手中不掌握……</p>
誰敢想象,在後世那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那數千米海拔的浩瀚高地,不在掌握之中的話,會是怎樣的場景?</p>
漢土必無安寧日!</p>
不管是為了現在,還是為了未來,大恒對西域,都有母庸置疑的必須性!</p>
掌控了西域,就能保證現在,乃至未來漢土的安寧,也就能打通傳統的絲綢之路,對北方的經濟也有不小的益處。</p>
而掌控了西域,對平定了草原,也有極大的幫助,北方邊患壓力減弱,接下來,大恒的執政重心,就可以安心轉至江南,發展水師,推動大恒邁入大航海時代。</p>
然後,再讓大航海時代的財富,反哺大恒本土,推動大恒快速發展。</p>
大恒國力越強,對草原西域的掌控,也必然會越強。</p>
隻要等到,他費勁心血培育的新學之花,稍稍綻放。</p>
他現在考慮的很多問題,或許,就不會再是問題了……</p>
……</p>
風雪漫天,馬蹄陣陣,在京城距離京城南門約莫數十裏的官道上,一支車隊緩緩的前行著。</p>
將士著甲,馬車奢華,哪怕是再沒眼力見的人,也絕對看得出來,這支車隊的主人,絕對是身份不凡。</p>
商賈也好,百姓也罷,皆是退避在道路兩旁,敬畏的注視著這支車隊離去。</p>
“將軍,前麵就是京門驛了,是不是該休整一下?”</p>
有將士策馬而來,朝李定國抱拳出聲。</p>
“不用了,天色還早,爭取天黑之前進京。”</p>
李定國擺了擺手,隨即瞥了一眼車隊之中最為奢華的那一輛馬車:“去告訴王公公,咱們快到京城了。”</p>
“諾!”</p>
將士領命,策馬而去。</p>
李定國眺望京城方向,盡管天地間一片白茫茫,看不清楚絲毫,但此刻,李定國心中卻是莫名的心潮湧動。</p>
離京數年,此刻,再回首,一切似還曆曆在目。</p>
從掙紮求生的難民,到軍中小卒,陛下的言傳身教,一次次南征北戰,至如今的大恒伯爵,統領一方水師……</p>
時間,過得真快啊……</p>
李定國長吐一口氣,收攏心神,默默緊了緊韁繩,策馬而行,心中之思緒,儼然已經飄至京城。</p>
他有些迫不及待了,江南海域,南洋,西夷……</p>
他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想向陛下匯報清楚,那浩瀚的海洋,也當任由大恒戰船乘風破浪……</p>
相比李定國的激蕩,在馬車之中,登旨南下的王五,自在江南得皇宮之變化後,神色,就沒有好看過。</p>
一次出宮南下,他費勁無數心機,得罪了錦衣衛,得罪了靖國公,才握在手中的權利,竟給他人做了嫁衣!</p>
對天子,他自然是不敢怨恨的,但對那曾經對他極盡阿諛奉承的二德子,他儼然恨不得抽其骨,喝其血!</p>
“爹,您就別想了,等您回宮了,收拾二德子還不是手到擒來……”</p>
有小太監輕聲勸道。</p>
“閉嘴!”</p>
聽到這話,王五也不禁心頭一顫,猛的一巴掌扇了過去:“你想老子死嗎?”</p>
“什麽話都敢說,你以為你是什麽!”</p>
“不知所謂的蠢東西!”</p>
小太監捂著臉頰,麵對怒火熊熊的父親,儼然是不知所措。</p>
“滾,滾出去!”</p>
王五陰沉怒喝。</p>
“王公公,可是發生了何事?”</p>
此刻,車外有騎兵策馬靠近,問道。</p>
“無事!”</p>
王五臉色瞬變,恢複往常模樣,平澹出聲。</p>
車外將士應了一聲,隨即策馬走遠,車內的動靜,亦是很快便傳入了李定國的耳中。</p>
李定國瞥了一眼那不知所謂的小太監,也不禁眉頭一皺,好一會,才擺了擺手,示意部將退下。</p>
這一刻,李定國卻驀然有種感覺,此次進京,恐怕會不平靜!</p>
……</p>
此刻,在皇宮,新年將至,和往年一樣,再凜冽的寒冬也掩蓋不了新年的喜慶,白雪皚皚之間,是忙碌的宮女宦官,隨處可見張燈結彩,一片新年之喜慶。</p>
若在往年,天子說不得又得白龍魚服一趟,好好看一下民情如何。</p>
但今年,天子顯然是沒時間了。</p>
江南剛平定不久,西南邊陲尚且動蕩,北方災情反複,工程賑災數百萬災民尚需安排……還有便是對蒙古的分化瓦解。</p>
當然,對如今大恒最重要的,卻也非是外部戰事,而是梳理內部環境。</p>
自前明崇禎初年,到現如今即將邁入昭武五年,近十年時間,天下之動蕩,兵鋒之征伐,天災之綿延,幾乎從未停歇過。</p>
如今天下一統,顯然不能再這般持續下去,最重要的,便是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與民休養。</p>
換而言之,就是大恒的執政重心,要由征戰四方,鎮壓不服,轉為內部發展。</p>
“教育,稅收,吏治,律法,錢莊金融?”</p>
桌桉後,天子執筆,寫寫停停,腦海之中亦是無數念頭閃爍,規劃著未來幾年大恒的發展。</p>
從他當初決心拔苗助長,將大恒硬生生從一個傳統的中央帝國,轉向邁向未來的新帝國之後,這個國家的發展,就徹徹底底走向了未知。</p>
縱觀青史,無例可循,無可參考。</p>
他都隻能循著腦海之中有限的後世見聞,一點一點的規劃著,至於朝中文武大臣……顯而易見,也隻能在他的規劃之中前進。</p>
當然,他也不能確保他的所思所想,乃至所規劃,就一定是正確的,他也隻能一點一點的試錯著。</p>
就如順天府試行的教育體係一樣,從開始,到現如今,已經調整了不下十次,即將開展的稅收體係,也注定要在順天府試行,一點點的試錯調整,直至最終,改無可改,才會推行開來。</p>
許久許久,天子才從無窮思緒之中回過神來,望著紙麵上密密麻麻的規劃,天子也不禁揉了揉額頭,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p>
</p>
而且,很多事,都需要他以威權強製推行,如此,也就意味著,他必須時時刻刻盯著,才能避免威權強製帶來的反噬。</p>
而這僅僅還隻是國內,大恒,又怎麽能僅僅隻局限在傳統的漢地。</p>
天子起身,殿中那一副大恒乾坤圖,已然又添加了不少新的地域。</p>
以傳統漢地為中心,北蒙古,西北西域,西南緬甸暹羅諸國,比鄰朝鮮的倭國,以及江南那浩瀚無垠的海疆,台灣,琉球,馬六甲,澹馬錫,呂宋,爪哇,印度……</p>
若想要在海洋上形成不可動搖的霸權,那一片浩瀚的海域,這環繞大恒海疆形成天然環線的諸多國家島嶼,就當全部拿下,讓這片浩瀚的海域,成為內海!</p>
要在陸地上形成霸權,當然,哪怕不成就陸地霸權,僅僅隻是為了北疆安穩,也需要平定蒙古。</p>
而這種平定,顯然不僅僅隻是將林丹汗擊潰,畢竟,要將林丹汗擊潰,對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而言,顯然並不是什麽難事。</p>
曆朝曆代,除了少數幾個軟骨頭的王朝外,其餘大都是在強盛之時把蒙古摁在地上摩擦。</p>
當然,這種對蒙古之戰,大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輪回而已。</p>
究其原因,也隻有一個,即蒙古特殊的地形,導致以農耕民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無法對蒙古進行有力的統治。</p>
這一點,顯然被曆朝曆代所深刻認識,故而,從漢時起,中央王朝對蒙古的策略,即斷蒙古後路,一戰或數戰,徹底將蒙古草原上的民族打垮,乃至消滅!</p>
而要斷蒙古後路,從這輿圖上,便可清晰看出,蒙古草原越往北,則越寒冷,在後世那科技發達的時代,西伯利亞都是人煙稀少,更何況在古往今來的這些時代。</p>
也就是說,蒙古能夠生存的地域,隻有西伯利亞,至漢地北疆這一個橢圓形地帶。</p>
而新疆之地,亦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西域,就是這個橢圓形地帶,唯一的出路。</p>
即,若中央王朝北擊,蒙古草原民族,能夠逃遁的地方,也就隻有傳統意義上的西域之地。</p>
故而,要徹底平定蒙古,必不可少的,便是對西域的經營,斷掉草原民族逃遁的後路。</p>
而一旦中央王朝對西域有了實質性掌控,蒙古草原民族的衰落,亦是母庸置疑的必然!</p>
如漢時匈奴,青史之上赫赫有名的張騫出塞,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聯絡西域之地的大月氏,與大月氏聯合,斷匈奴後路,兩麵夾擊,徹底擊潰,乃至殲滅匈奴。</p>
可結果卻很是無奈,大月氏並不願與大漢聯合,於是乎,從此,也就開啟了漢朝,對西域之地堪稱不懈的追求!</p>
西漢時西域都護府,東漢西域長史府,造就了一漢當五胡的赫赫威名,於是乎,終西漢,東漢兩朝,草原胡虜,都不是兩漢的重要威脅。</p>
哪怕漢亡,三國時代,草原胡虜,也沒能對漢地造成太大的威脅。</p>
直到晉時,西漢東漢兩朝對草原的戰果,得不到後續維持,終究消耗殆盡,再加之晉的頹弱,也就有了後續的五胡亂華。</p>
亂局一直持續到初唐,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雄才偉略,時隔數百年,漢土鐵騎,再踏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武則天時設北庭都護府,一南一北,將整個西域鉗製掌中,且唐時還曆史性的在西域收稅,維係兩大都護府,也就是兩大建設兵團的開銷。</p>
隻不過,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掐斷,西域唐軍孤懸域外,依舊苦守了四十餘年!</p>
隨後,隨著唐的國力衰弱,自然而然,唐朝對西域的經營,也隨之崩盤,到了晚唐,唐朝對西域的影響,已經是全靠節度使,自然再也談不上什麽控製了。</p>
隨後,一直到耶律大石建立西遼,西域才重振中華文化,但隨著蒙古滅西遼,從此,西域便徹底不可逆的全麵“綠化”,即,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影響力,徹底消耗殆盡,已然徹徹底底的成了外域,文化,習俗,皆截然不同。</p>
再之後,便是明朝,隻是可惜的是,在明朝國力最巔峰的時候,明朝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乃至政治軍事中心,都在江南!</p>
如此,不可避免的是,執政的重心,必然也會在江南,對北方的耕耘,會有所放緩,如此帶來的,便是明朝對南方的開拓,即對雲貴兩省的經營。</p>
即徹底將雲貴兩省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核心之中。</p>
對北疆,則主要是針對北元,畢竟,從江南出征,至北疆,太過遙遠!</p>
雖然經靖難之役,明朝的政治軍事中心轉至北京,但,不可否認的是,是集江南之力供養著北方這個政治軍事中心。</p>
永樂大帝再雄才偉略,能做的,也就隻能五征漠北,對西域的經營……除了哈密衛這個影響力趨於無的存在,便再無其他。</p>
而隨著永樂帝的駕崩,從此,所謂仁宣之治的出現,終明一朝,便徹底開啟了文官治國的節奏之中。</p>
而後,土木堡之變,更是徹底將大明的脊梁打斷,從此,大明亦是不可逆的轉入衰落期,也不可逆的陷入了文官治國的循環之中。</p>
皇權臣權的內鬥,便是有明一朝的主旋律,對外策略,便不可逆的戰略收縮,更別說經營西域了。</p>
一直到在入關之前,便完成了對草原的統治的清朝,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西北的征戰,才再次恢複對西域的影響,掌控。</p>
顯而易見的是,縱覽青史,古今,除了漢唐,對西域擁有實質性的掌控,便再無正統的中原王朝,對西域有過掌控。</p>
而但凡掌控過西域的中央王朝,如漢如唐,草原胡虜,都難以對那個王朝造成太大的禍患。</p>
當然,之所以漢唐會對西域鍥而不舍,究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時代的原因。</p>
畢竟,南宋對江南的經營之前,中原大地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都是在北方,在關中,河洛之地。</p>
如此,掌控西域,就有了必需性。</p>
掌控了西域,就有了天然的戰略屏障,同時也給中原王朝的腹地提供了充足的戰略縱深!</p>
且,還能為中原王朝進攻草原,提供極佳的戰略環境。</p>
而之後曆代中央王朝,對西域都沒有太大的進取心,這個原因,亦是占據了不少的因素。</p>
但現如今……</p>
大恒……</p>
天子目光閃爍,心中儼然有了決斷。</p>
大恒,對西域,也有必須性!</p>
解決草原之患,隻是一個必然達成的目標。</p>
保證北疆之安穩,減少北疆邊防之壓力,也是一個必然達成的目的。</p>
西域對如今的大恒,雖沒有必須性,但西域的地形,太特殊了!</p>
在他的手中不掌握……</p>
誰敢想象,在後世那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那數千米海拔的浩瀚高地,不在掌握之中的話,會是怎樣的場景?</p>
漢土必無安寧日!</p>
不管是為了現在,還是為了未來,大恒對西域,都有母庸置疑的必須性!</p>
掌控了西域,就能保證現在,乃至未來漢土的安寧,也就能打通傳統的絲綢之路,對北方的經濟也有不小的益處。</p>
而掌控了西域,對平定了草原,也有極大的幫助,北方邊患壓力減弱,接下來,大恒的執政重心,就可以安心轉至江南,發展水師,推動大恒邁入大航海時代。</p>
然後,再讓大航海時代的財富,反哺大恒本土,推動大恒快速發展。</p>
大恒國力越強,對草原西域的掌控,也必然會越強。</p>
隻要等到,他費勁心血培育的新學之花,稍稍綻放。</p>
他現在考慮的很多問題,或許,就不會再是問題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