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新年再至,持續了一年的風波,悄無聲息的落幕。</p>


    風波雖落幕,但文武的矛盾,卻在這一年多時間都糾纏之下,根深蒂固。</p>


    可在如今天子當權之下,這份矛盾,也隻能深藏,等待著下一個可以肆意爆發的機會。</p>


    但顯而易見的是,大的動靜難見,但平日的小動作,暗箭傷人,估計是少不了……</p>


    這一切,天子自然也清楚,一年的文武爭鋒,雖造成相當大的動蕩,但也清洗掉了一大批蛀蟲。</p>


    最主要的便是,文武撕破了臉皮,抓著對麵小辮子不放,必然會導致深深的隔閡,以及,隔閡對立之下的監督,勉強也算是良性循環。</p>


    當然,這個良性循環的前提是,天子,能夠鎮得住文武。</p>


    如若不然,那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明末黨爭。</p>


    隻不過黨爭對象,從文官內部,轉為文武而已。</p>


    時間也就在這平靜之中一點一點的流逝,這個天下,也步入了昭武治下的第七個年頭。</p>


    按大恒製,年末有大議,為朝廷總結一年之發展。</p>


    年初也有大議,為擬定新一年的國家大策,定下發展之計劃。</p>


    而這些計劃,往往都是對前些年國家實施的大策的階段性補充。</p>


    如遷徙之策,如工程賑災,如財稅土地改革貫徹等等,皆會在年初的大議上定下計劃,然後貫徹落實,同時,也有極其清楚的考評依據。</p>


    而這些,還隻是文官治國層麵的事情,武勳這邊,同樣也有大事商議。</p>


    如水師改製增編,如西南,西北,草原的戰略進程……</p>


    隻不過這些,就不是大議之上的事了,而是文武重臣單獨的廷議。</p>


    雖說如今大恒的重心在於國內發展,但顯而易見的是,天子對開疆拓土的欲望,卻是一點都沒有減弱。</p>


    這些年在西北,西南,草原的戰略動作,以及水師改製,皆是清晰至極的顯露著天子的意圖所在。</p>


    </p>


    這一切,在朝野上下,對官員將領而言,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p>


    相比大恒絕大多數省份的安穩,大恒之外,西北藏地,北疆草原,西南雲貴,這三處重地,顯然就混亂得多。</p>


    如西北藏地,自周遇吉統率陝西重兵對西北藏地開始侵蝕起,便可以說得上是舉步維艱。</p>


    大恒之軍威,在於大規模正麵戰爭,而西北藏地,地形不要太險峻,根本沒有大規模作戰的基礎,隻能以小股精銳兵力襲擾侵蝕。</p>


    而這,還是最簡單的問題。</p>


    畢竟,如今盤踞在西北藏地的準葛爾這些部落,勢力範圍,還沒蔓延到大恒西北邊陲。</p>


    大恒麵對的,也隻是一些邊陲之地的本土部落,在未觸及西北藏地的核心之前,也不會與西北藏地的部落有太大的衝突。</p>


    真正難的,是地形,是道路!</p>


    大恒對西北藏地的侵蝕,自然是有嚴格的戰略目標存在。</p>


    按總參製定的戰略計劃,假以時日,大恒馬踏草原,必然是要一戰盡全功!</p>


    即……一戰定草原,一戰平藏地!</p>


    而這個核心目標,也是當前大恒對西北藏地的侵蝕以及對北疆草原的根本指導。</p>


    對西北藏地,是小步慢走,穩紮穩打,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他日大舉進軍藏地做準備。</p>


    修築道路,兵站,遷徙百姓,從陝西,四川,數個放向一點一點朝藏地侵蝕。</p>


    相比對藏地的艱難,對北疆草原,則是簡單得多。</p>


    自當年林丹汗南下,又被迫撤軍後,以往為維係草原的邊關互市,便已徹底關閉,至今也從未開放過絲毫。</p>


    朝廷對草原,則是以分化拉攏,讓草原內亂不休,消除草原有生力量為根本目的。</p>


    而在互市關閉之後,這麽多年的挑撥拉攏,整個草原,較之曾經,已然是完全變了局勢。</p>


    曾經草原的無冕之王林丹汗,如今已然沒有當年的威勢,在大恒堅持了這麽多年的挑撥分化情況下,草原的局勢,儼然已經回到了群雄角逐的時代。</p>


    林丹汗,隻能說是一個還握著兵權的蒙古大汗,對草原的局勢,他也無力控製。</p>


    畢竟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草原物資稀缺,很多時候,都必須需要南下打秋風,亦或者與南邊王朝交易互市。</p>


    而現如今,互市關閉,南下數次,每一次都撞得頭破血流。</p>


    在生存的危機下,亦或者說,他這個林丹汗不能解決歸屬部落的生存危機之前,他這個蒙古大汗,必然形同虛設。</p>


    隻能坐視這他好不容易打造出雛形的蒙古帝國分崩離析,歸屬部落們互相征伐,更有甚者,成了徹頭徹尾的二五仔,被大恒暗中拉攏,給予支援,在草原攪著渾水。</p>


    再加之大恒邊關鐵騎不是拉著偏架,一次次犁庭掃穴,給進藏之策抓著壯丁俘虜,更是讓林丹汗氣得肝疼。</p>


    顯而易見,草原的局勢,在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一心操縱下,必然還會持續下去,也必然還會愈發的混亂。</p>


    隻待他日大恒養精蓄銳完畢,便可馬踏草原,一戰盡全功。</p>


    而西南雲貴之地,相比西北藏地,北疆草原,顯然有很大的不同。</p>


    畢竟,西北藏地,北疆草原,皆是名副其實的境外,想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邊關鐵騎跑到草原抓奴隸去修路這種事都幹出來了,都沒人說半個不字,便可看出大恒上下,對外人,有多不當人。</p>


    但雲貴之地顯然卻完全不同,前明統治數百年,如今雖還是土司林立,但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正兒八經的漢地省份了。</p>


    那些層出不窮的土司,在大恒的軍威震懾下,明麵上也是服從於大恒,在沒叛亂前,那就是大恒之民。</p>


    再加之如今大恒之用兵重心,在於北方,西南雲貴的經營,在這重重顧忌之下,顯然也同樣是舉步維艱。</p>


    但坐鎮雲貴的嚴順,和坐鎮西北的周遇吉,困境顯然是一樣。</p>


    畢竟,雲貴也好,藏地也罷,地形地勢,都是堪稱險峻崎區。</p>


    如此,兩人的目的顯然一致。</p>


    那就是不管局勢如何,都是悶頭修路!</p>


    遇石炸石,遇水修橋,儼然是鐵了心要修出一條暢通的道路。</p>


    故而,在上任雲貴總督之後,嚴順就與雲貴兩省巡撫,並向工部匯報後,擬定了修路計劃。</p>


    這數年時間,雲貴之地,皆是隨處可見修路之工程。</p>


    從廣西到雲貴,從四川到雲貴,以及雲貴兩省內部之道路……</p>


    目的很是簡單,徹底暢通雲貴兩省,與天下其他省份的道路。</p>


    隻有路暢通無阻了,那現如今頭疼的一切問題,在大恒的軍威國力麵前,就不是問題了。</p>


    地形,才是問題的最根本原因。</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