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今情報顯示,此次草原之亂,主要原因在於準葛爾部,是準葛爾先挑起紛爭,並且由多爾袞率準葛爾先鋒鐵騎踏入的漠北草原,並且屠戮了數個蒙古部落………”</p>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藏地是有四大部部落,準葛爾部隻是其中一個,且還不是其中最強的……”</p>


    “西北四大部落起源於明英宗時的瓦剌,也就是完成土木堡之變的那個瓦剌,後衰落遷徙,便在藏地演變成了準葛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部……”</p>


    “四部是近乎聯盟的一個鬆散體,平日若有大事,一般都是四部聯合商議定下,其盟主,則是和碩特部。”</p>


    殿中,總參一名軍機參謀立於輿圖之前,麵相殿中文武重臣,條理清晰的講解著。</p>


    “弄清楚於原因沒?到底隻是準葛爾部的單獨行為,還是四大部達成了一致?”</p>


    </p>


    “目前還沒有情報表明是四大部達成了一致,但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p>


    參謀恭敬朝在場文武拱了拱手:“我大恒在西北邊陲經營已久,時至如今,已然要觸及和碩特部的勢力範圍……”</p>


    “準葛爾部的這次動靜,說不得就是被我大恒在西北之動向所驚動。”</p>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個可能。”</p>


    “西北藏地也好,草原林丹汗也罷,都在我大恒兵鋒威懾之下,據總參分析,兩者聯合的可能性,應該會更大一些。”</p>


    再有武勳出聲:“有沒有可能,是西北四大部,想要於林丹汗聯合,亦或者林丹汗想要與西北四大部聯合,但因為某種原因,沒有成功?”</p>


    “林丹汗當年背棄後金,導致後金主力全軍覆沒,有這個事情在……西北四大部不信任這個因素,也不是沒有可能。”</p>


    這一次廷議,和以往顯然有所不同,以往,大都是文官主場,武勳大都隻是體現存在感。</p>


    而這一次,顯然是武勳的主場,而文官,則淪為了背景板,論及打仗,大恒的文官自然是完全比擬不了,畢竟,要是比擬得了,也不會有大恒武勳的出現。</p>


    圍繞著北方草原之亂,諸武勳紛紛諫言出聲,天子端坐一旁,也未曾言語,默默聽著諸武勳的意見。</p>


    大恒的戰略,依舊還是先北後南,即先平定北方之患,再將重心轉至南方海疆及西南邊陲。</p>


    這一點,從定製擴編的水師便可清楚看出。</p>


    畢竟,水師之建設,哪怕隻是最基礎的戰船,也非是一時之功。</p>


    數支水師,數百艘小船,數千門火炮,皆是常年累月之功。</p>


    更別說合格的水師將士了,一個步軍將士,抓了壯丁,稍稍訓練幾個月,便是一名堪用之士卒,而水師將士,顯然沒這麽容易。</p>


    且如今愈發昌隆的海貿交易,也占據了各大船廠相當一部分的產能,更是拖延了幾大水師成型的速度。</p>


    不解決北方威脅,每年投入北疆的海量錢力物力,就不會減少絲毫,再加之綿延的天災,朝堂中樞的重心就始終會陷在北方。</p>


    南與北,在國力的限製下,必然需要抉擇,而目前,大恒隻能選擇北方。</p>


    廷議依舊持續,現如今這場廷議,在情報信息不足的情況下,眾文武也隻能局限於猜測之上。</p>


    當然,這些猜測,都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定下大恒在戰略決策。</p>


    狗咬狗之下,大恒,當如何自處?</p>


    這一次,武官也好,文官也罷,倒是難得的達成了意見一致,那就是坐視旁觀,誰弱幫誰!</p>


    盡可能的挑撥是非,讓這兩個大恒的心腹大患,在這戰爭中,盡可能的被放血,以減少他日大恒北上的戰略壓力。</p>


    這個根本方針確定之後,一切顯然就好說了,不管事情起因如何,其中摻和了什麽恩怨情仇,大恒隻管遵守這個根本之策,當一個合格的“攪屎棍”。</p>


    在大恒戰略決策定下之後,大恒這台塵封數年的龐大戰爭機器,亦是隨之轉動起來。</p>


    囤積於京城儲備糧倉的海量糧草,軍械,亦是源源不斷的運至北疆及西北邊鎮。</p>


    不參與戰爭,卻也不代表不準備戰爭。</p>


    未謀勝,先謀敗,這一點,便是天子一向的用兵策略,而天子一手鑄就的軍隊頭腦,總參謀部,亦是如此。</p>


    凡事,都是兩手準備,攪屎棍萬一當不成,亦或者局勢超出掌控,那攪屎棍就要化為破敵之兵鋒,將超出掌控的局勢掰正!</p>


    大恒這台龐大的戰爭機器在轉動,而在漠北草原,殘酷的殺伐,卻也早已開啟。</p>


    準葛爾部的暴起突襲,不僅僅在大恒的預料之外,也完全在林丹汗的預料之外。</p>


    畢竟,草原的重心,一直都是在於與南方王朝的糾纏,如今的蒙古是如此,如今的大恒也是如此。</p>


    林丹汗治下的蒙古,儼然深陷於與大恒的糾纏之中,麵對著大恒,打又打不過,躲又躲不掉,林丹汗無疑是為此操碎了心。</p>


    尤其是近些年,大恒對草原的重心,從以前單純的軍事打擊,化為軍事經濟封鎖一體化。</p>


    再加之總參情報部在草原充當著攪屎棍,一次次挑撥拉攏,使得在封鎖之下日子難熬的各個部落,皆是大打出手,大半個草原儼然一片烏煙瘴氣。</p>


    這種局勢下,林丹汗哪裏有什麽心思去關注漠西藏地,再者,當今的蒙古,與漠西藏地部落,向來也都是自個過自個的日子,沒有太大的關聯。</p>


    如此一門心思在漠南與大恒糾纏,艱難抵擋著大恒無數的明槍暗箭,主力嫡係大軍,也皆呈兵於大恒方向,預防著大恒的北上。</p>


    可這般局勢下,卻被突然背刺……</p>


    其結果完全可想而知。</p>


    這場戰爭一開始,便是完完全全的一邊倒之局。</p>


    尤其是為準葛爾部先鋒的,還是曾經與蒙古牽扯甚深的多爾袞!</p>


    更是讓這戰局一邊倒,倒得更加徹底!</p>


    靠近漠西的小半個漠北草原,已成糜爛之態勢!</p>


    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在準葛爾部的鐵蹄之下,一片哀嚎慘澹!</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