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八年九月,隨著和碩特部的正式臣服,大恒的宗藩體係,儼然又多了一位重量級的藩國。</p>


    即………和碩特部!</p>


    這對大恒而言,意義不可謂不重大。</p>


    西北藏地,對大恒而言,難點,不僅僅是在於地勢,更大的原因,是在於文化。</p>


    一個自成一體,根深蒂固的獨特文化!</p>


    這兩項難點,便是阻擋大恒鐵騎的銅牆鐵壁。</p>


    但和碩特部的臣服,就等於是在這銅牆鐵壁上開了一道缺口!</p>


    對西北藏地而言,這無疑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引狼入室”!</p>


    但對大恒而言,便是徹底打開了西北之門。</p>


    借著上國之名義,大恒便可徹底邁入西北藏地,邁入了北進戰略的最關鍵一步。</p>


    哪怕和碩特部心不甘情不願,隻要草原亂局持續,和碩特部要生存,就隻能老老實實的當著大恒的狗!</p>


    而草原亂不亂,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大恒說了算了。</p>


    當然,天子對和碩特這個新小弟,卻是比對南邊的那些藩國要熱情得多。</p>


    畢竟,這個小弟的統戰價值,很大很大。</p>


    在和碩特部覲見天子之時,天子便當場表示,會大力支持和碩特部。</p>


    隨即,大恒便火速調集了一批堆在軍械倉庫都發黴了的前明古董火器,什麽火繩槍,虎蹲炮,魯密銃等等,更是調集了五萬石糧草,作為支援小弟的誠意。</p>


    當然,這些支援,自然不會沒有條件。</p>


    如開山修路,如商業聯絡,軍事駐軍,以及,最為重要,卻是在大恒對和碩特部的條件中,最為不顯眼的“大餡餅”!</p>


    即……大恒放開對和碩特部的邊關商貿!</p>


    這一點,對和碩特部而言,無疑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p>


    畢竟,藏地貧瘠,什麽都缺,而大恒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北方異族窺視的富庶之地,在他們眼中,大恒什麽都不缺!</p>


    而古往今來,互市商貿,向來是中原王朝鉗製北方異族的重要手段。</p>


    而大恒,竟然放開了互市邊關?</p>


    當天子道出這一待遇,本還對臣服一事頗為不忿的和碩特部大汗,頓時喜笑顏開,上國大皇帝,那可是叫得是一個熱情。</p>


    天子也隻是輕笑著,未曾多言。</p>


    大恒較之西北藏地,無論是國力,還是物產,皆是天與地的區別。</p>


    大恒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有無數西北藏地需要的物產,可西北藏地,有多少大恒需要的?</p>


    更別說,還是在如今這個生產力慢慢革新的時代。</p>


    經濟殖民!</p>


    貨幣霸權!</p>


    暢通了商業貿易交流,那這兩點,隨著時間推移,就必然在西北藏地達成,甚至通過古之絲綢之路,影響到更遠的地方!</p>


    而當這兩點達成了,那大恒北進之計劃,幾乎就沒有了任何阻礙!</p>


    事實上,這一政策,在天子提出時,也曾遭到了文武重臣的極力反對,認為商貿暢通,會養寇為患。</p>


    畢竟,與和碩特部開啟了商業交流,放開了邊關商貿,那這些商貿交流,必然會流通至西北其他部落,也會流通至漠北漠南的林丹汗部。</p>


    這無疑是資敵行為。</p>


    但天子的想法,卻完全不同。</p>


    以前要關閉互市,封鎖草原,是因為,草原有霸主,林丹汗幾乎是漠南漠北母庸置疑的大汗,西北也是一片平靜,四大部針插不進,水潑不進。</p>


    如此,就隻能選擇封鎖邊關商貿,挑撥離間,削弱兩方力量。</p>


    而現如今,三方爭霸,戰亂不休。</p>


    大恒顯然就沒有封鎖的必要了,反倒是可以打開商貿邊關,這樣,才能讓他們有力量繼續打下去!</p>


    再者,生產力的革新跡象,以及紙幣的定型,儼然讓經濟殖民與貨幣霸權這兩個新名詞,在大恒有出現的希望。</p>


    天子也希望借此,能夠讓大恒接觸到這兩點。</p>


    畢竟,自古至今的文官,大都不喜歡勞民傷財的開疆拓土,但弄陰謀詭計,卻都是一把好手。</p>


    這等謀國之策,一不用勞民傷財,二不用兵甲殺伐,顯然很適合文官這個群體。</p>


    天子很堅信,隻要文官們接觸到了這等謀國之策,絕對能將其玩出花來!</p>


    專人做專事,為天子,把握好大方向即可,很多勞心勞力的事情,都可交給下麵的臣子去辦。</p>


    而這種事,誰都沒有經驗,天子雖懂,但也隻是懂得皮毛,文官重臣們,更是一臉懵。</p>


    凡事有一便有二,這一次弄成功了,那接下來,就更順利了。</p>


    當然,通商於西北,還有一點,亦是堪稱天子對大恒天下的一次嚐試。</p>


    天下格局,從漢唐時的東西為重,到現如今南北為重。</p>


    而南北,顯然貧富極為不均勻。</p>


    南方本就比北方要富庶得多,未來的海洋時代,更是會加重南方的富裕。</p>


    而當天下財富集中於南方,那不可避免的,便是一切重心的南移!</p>


    哪怕政治中心在於北方,也絕對違逆不了這個大勢。</p>


    畢竟,最清楚的一點,富庶,那就意味著家有餘財,家有餘財,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也就會有更好的教育環境,也就更容易出人才。</p>


    而富庶,也就會為朝廷貢獻更多的財稅,也就會吸引朝廷更大的精力去關注!</p>


    而朝廷更大的精力關注南方,對北方,也就會少幾分關注。</p>


    如此,便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南方越來越富,北方停滯不前,乃至落後。</p>


    而當北方落後,停滯不前,如草原,西北藏地,這些本就落後的地方,自然會成為雞肋之地。</p>


    這也是為何以往曆朝曆代,開國之時打下極大的疆域之外之地,但在王朝中後期,往往都陸續放棄,轉入全麵的戰略收縮之勢的根本原因。</p>


    畢竟,入不敷出,還得讓其他富庶之地補貼著,這種賠本的買賣,沒幾個人願意做。</p>


    這是正常的規律!</p>


    天子開發遼省,於渤海各處設市舶司,也皆是為了讓北方也能更富一些,盡可能讓南北的天平,更可能的平衡一些。</p>


    如今決策通商西北,也有這一點的原因存在。</p>


    即打通古之絲綢之路,聯通中亞,給北方,再添一個富庶的來源點,讓南北,盡可能的平衡!</p>


    開疆拓土,從來就不是打下來了,就能守住。</p>


    最根本的因素,在於,打下來了,能不能讓這個地方,產生價值!</p>


    即哪怕守住這個地方會入不敷出,但隻要這個地方的價值,遠遠大於這個入不敷出,那不管是誰當政,隻要腦子沒毛病,那就必然會母庸置疑的守著。</p>


    這個價值,又可分為戰略地位,經濟地位!</p>


    嚴格而言,西北藏地,無疑是有著天大的戰略價值,隻不過,在這個時代,生產力還沒到後世那一個導彈可以打遍全球的地步,其戰略價值,還體現不出來。</p>


    戰略價值行不通,那就隻剩下讓其產生經濟價值,才能讓這塊土地,成為永固之土!</p>


    而一旦絲綢之路徹底發展起來,藏地無疑就有了極大的經濟價值,且,這個經濟價值,不僅僅隻是藏地本身。</p>


    還意味著藏地聯通的那些商貿國家,以及內部疆域與藏地聯通的省份,如河套,陝西,四川等等,皆會受這個經濟價值的影響,亦或者說受益!</p>


    </p>


    南北之天平,哪怕還是難以平衡,但也不至於傾斜得太過嚴重!</p>


    如此,藏地,就必然是不可割舍的固土,具備極大的價值所在!</p>


    不然的話,一塊地勢崎區,環境惡劣,且難以管理的土地,就完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雞肋。</p>


    長期的入不敷出,說不得哪一代,就將其放棄了。</p>


    這個可能性,顯然並不是沒有,而且,可能性,非常之大!</p>


    前明的從戰略進攻,到戰略收縮,經曆了多少年?</p>


    永樂五征漠北,其孫繼位,幾乎便全盤否定了永樂的戰略進攻策略,這中間,間隔才短短幾年時間!</p>


    顯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那些被收縮放棄之地,價值不夠!</p>


    再者,就是因為國家的富裕重心,在於南方。</p>


    要避免重蹈覆轍,又沒有經驗參考,天子隻能試探,一次次試探,爭取,能夠改變這些……</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