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巡視至天津港,逗留五日,檢閱渤海水師,視察天津市舶司,天津船廠,至昭武九年八月十五,於天津再次啟程。</p>


    天子之駕,依舊浩浩蕩蕩的朝既定的地方巡視而去,這個大恒天下,也依舊浩浩蕩蕩的在既定框架之中滾滾前行著。</p>


    路途又是大半月時間,天子之駕,在路上走走停停,天子或微服巡視,或逗留一地巡查。</p>


    時至昭武九年十月初,浩浩蕩蕩的天子之駕,亦是抵達的山海關之下。</p>


    至初冬之際,凜冽寒意已顯,隨駕之將士文臣,也都已換上的厚厚的冬裝,天子身披狐裘,車中碳火熊熊,滾滾暖意充斥車廂。</p>


    車窗半掩半開,透氣之間,亦是供天子打量著外界之景。</p>


    巍峨聳立之山海關,自然早就映入了天子視野,望著熟悉至極的這一座雄關,天子眸光,已然有些出神且恍忽。</p>


    對這山海關,天子自然也談不上陌生。</p>


    曾經的久戰之地,前明及大恒多年的心頭大患,亦是天子本身,來此世掌權後,憂心多年之地。</p>


    甚至,這座雄關,已然多次關乎這江山社稷之安危!</p>


    前明遼鎮在後金大明之間搖擺不定,從坐實京軍深陷重圍,至悍然決然叛變至後金。</p>


    也同樣是在那一年,崇禎生命垂危,他卻率大軍孤軍深入,綿延數千裏!</p>


    那一年,無疑是江山社稷已然踏入危亡之際。</p>


    甚至,完全可以說,那一年,若這座山海關有失,大明江山必然傾覆,他縱使有回天之能,恐怕也難逃兵敗遼東之下場。</p>


    如此那般,必然不會有現在的大恒出現,曆史上滿清入關,也必然會提前許多許多,甚至,也會順暢許多許多。</p>


    畢竟,當年的他,與崇禎帝,可是得罪了許多許多的人,</p>


    這些人,喜迎王師,必然是頭一批!</p>


    慶幸的是當年在關鍵時刻,這山海關,保住了。</p>


    後在大恒初立之年,北疆蒙古後金聯合叩邊,江南遍地亂軍,北地遍地災民賊軍,如此天傾之局,山海尚且有遼鎮叩邊糾纏。</p>


    如此,山海若有失,那母庸置疑,遼鎮大軍長驅直入,後方無險,無兵可守,大恒也必然是徹底天傾。</p>


    慶幸的是,這座天下第一關,依舊拒敵於國門之外,甚至,用一場輝煌大勝,鑄就可大恒那一場立國之戰的輝煌。</p>


    “趙武……”</p>


    驀然間,天子腦海裏亦是驟然浮現出了遼國公的名字。</p>


    誰能想到,當年自己以為難堪大用的拔苗助長之將,最終竟也成了大恒的擎天之柱。</p>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p>


    似乎,從來就是時勢造英雄,就如當今的戰功赫赫的大恒武勳,在原本的曆史上,又有幾個留下名聲?</p>


    在原本的曆史上,當今的大恒武勳,恐怕絕大部分都在為了如何填飽肚子而掙紮,恐怕很多都早已成了累累白骨,魂丟他鄉。</p>


    天子輕笑搖頭,緩緩靠向座塌,眼眸微畢,養身歇息起來。</p>


    約莫片刻鍾,萬歲之高呼,才將養神的天子喚醒。</p>


    馬車之外,山海文官武將匯聚,跪拜於這冰天雪地之間,高呼萬歲如山呼海嘯。</p>


    龍旗招展之間,天子踏出馬車,接受文臣武將叩拜之間,亦是踏入了這山海關城。</p>


    曾經的天下第一關,至如今,也早已隨著遼省的穩定而落寞,雄關猶存,重兵已然不在。</p>


    剩下的,唯有絡繹不絕的商旅行人。</p>


    天下第一雄關,儼然有演變成中原大地與遼省的陸運樞紐之趨勢。</p>


    天子環視雄關之間,隨即似是看到了什麽一般,目光卻是驟然一凝。</p>


    “那邊,是遷徙至遼省的百姓?”</p>


    一旁戶部左侍郎王軒沉吟一會,朝天子拱手一拜:“按戶部的遷徙計劃,應該是第五批遷徙至遼省的災民隊伍。”</p>


    “已經第五批了啊?”</p>


    天子皺眉。</p>


    “是第五批,按計劃,還要再遷徙四十萬百姓之遼省,對遼省的遷徙計劃,便足以結束……”</p>


    天子隨口問道:“朕記得,負責對遼省遷徙的是堵胤錫吧?”</p>


    “回稟陛下,正是遷民使堵胤錫。”</p>


    天子點了點頭,目光環視了一圈迎駕的官員將領,卻是眉頭一挑:“堵胤錫來沒來迎駕?”</p>


    此言出,隨行眾官員皆是一怔,一個個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了。</p>


    畢竟,隨行之官員武將,一個個皆是朝廷重臣,部堂大官,哪裏會知道一個區區遷民使長什麽樣?</p>


    見狀,迎駕的山海官員立馬上前,畢恭畢敬道:“回稟陛下,堵胤錫尚在統籌災民之事,未至此迎駕……”</p>


    天子輕笑,點了點頭,邁開的步子停住,卻是朝山海關一側的災民營地方向而去。</p>


    如此,隨行眾文官武將麵麵相覷之間,亦是連忙跟上天子步伐。</p>


    對戶部擬定的遷徙之策,天子自然是一清二楚。</p>


    預計用八年時間,陸續遷徙百萬百姓至遼省,至遷徙之策完成,再加上朝廷對遼省的各種扶持以及鼓勵生育,鼓勵民眾自發遷徙之策,到時候,預計遼省人口足以至三百萬至三百五十萬區間。</p>


    而遼省人口到了這個數字,那母庸置疑,遼省,將會成為大恒又一個糧倉之地,後世的東北平原,亦是足以在大恒提前成型。</p>


    同時,遼省本就物產豐富,人口起來了,借依山靠海之地勢,足以成為一富庶之地,成為朝廷的一大財源之地。</p>


    這一點,哪怕隻是現在,就已經顯露了雛形。</p>


    最重要的是,遼省人口邁入了一個正麵循環之後,那遼省這個邊陲之地,就必然邁入一個正麵循環的穩定階段,同時會輻射周邊地域,帶動朝鮮發展及穩定,同時也會慢慢向遼省外圍那浩瀚的土地伸出觸角。</p>


    要知道,當今之遼省百姓生存地域,與遼省之疆域相比,完全可以說是微末之地。</p>


    </p>


    遼省浩瀚疆域的其中大半地方,還都是冰封千裏的無人之地,而這些地方,也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不能住人,隻是單純的因無人存在,亦或者人煙稀少,欠缺開發而已!</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