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的歡愉,天子的心思,為遼省巡撫的張賀及遼省總督的黃得功,卻也難有太多心思。</p>


    至深夜,宴會結束,兩人依舊是憂心忡忡之模樣。</p>


    為官為將多年,兩人自然也有其人脈關係,白蓮密謀刺殺天子的消息,兩人自然也有所耳聞。</p>


    如此消息,本與他們兩自然沒有太多關係,畢竟,誰也不認為,區區白蓮餘孽,能夠突破得了錦衣衛及數萬禁軍的天羅地網。</p>


    且,最重要的是,這事,和在遼省為官的他們,也沒什麽關係。</p>


    但……現如今天子至遼省,若在遼省遇刺,那顯而易見,為遼省巡撫總督,他們絕對脫不開關係。</p>


    事關天子之安危,這可不是什麽小事。</p>


    稍有不慎,那顯然就是全族掉腦袋的大事。</p>


    潑天的功勞,在天子安危麵前,亦是不值一提。</p>


    如此,張賀及黃得功兩人又豈敢放。</p>


    自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天子尚且還在天津府,兩人一文一武,整個遼省就為此轉動起來。</p>


    各大稅卡城池排查戶籍證明,軍隊地毯式的對各地匪寇馬賊進行清剿。</p>


    當然,在天子還未抵達遼省之前,錦衣衛便早已率先抵達。</p>


    對天子預計巡視之處,同樣進行了幾近刮地三尺的排查。</p>


    事關天子安危,一旦發生,若說地方府縣,是會被牽連,那錦衣衛,無疑就是首當其衝,是有著推卸不了,也避免不了的責任。</p>


    而眼下之遼省,人員之複雜,亦是堪稱青史之未有。</p>


    朝廷官方組織的遷徙,主要是從陝西,山東兩省遷徙百姓而來。</p>


    兩省之地,數十個縣的遷徙之地,至遼省之後,為了破滅舊有秩序,能夠很好的融入大秩序之中,遷徙之民,往往皆是打散之後,才分配到遼省各地。</p>


    而這,還隻是朝廷官方的遷民。</p>


    大恒的鼓勵民間遷徙政策,早已下發了天下。</p>


    遷徙者,一律分發土地,農具,種子,以及一年口糧,還有分配到村的耕牛使用,同時還免除三年農稅。</p>


    且,朝廷還針對組織民間遷徙者,製定了堪稱極其豐厚的獎勵。</p>


    在民間,允許私人組織百姓遷徙,對民間自發組織遷徙領頭者,更是按照遷徙而來之人數,有著不同,但皆可稱得上豐厚的獎勵。</p>


    在昭武六年,就有山東一裏正,組織了近三百戶,一千餘百姓,遷徙之遼省。</p>


    按獎勵製,此裏正,被授予民科進修之資格,讀滿兩年後,被授從九品之職,一躍而起,從不入格的裏正,躍遷至官老爺,這般魚躍龍門,已然足以震驚世人。</p>


    故而,在此千金買馬骨的消息傳出之後,由民間組織的遷徙,陸陸續續這些年下來,其規模儼然一點也不比朝廷組織的遷徙要少。</p>


    據遼省統計,至當前昭武九年,由民間富戶地主組織的遷徙,其遷徙規模已然高達二十萬之眾。</p>


    其中一次遷徙,規模最大者,甚至高達近五千人。</p>


    就如昭武八年,浙江紹興雪災,紹興織絲傳家的常家,便租用船隻近百條,組織了近三千災民,遷徙至遼省。</p>


    很是清晰的一點,那就是,對富戶豪商而言,組織遷徙的錢糧,較之其組織遷徙成功之的功勞,實在不值一提,也無疑是一個不要太劃算的事情。</p>


    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這般組織遷徙,局限性亦是極大。</p>


    家裏沒有一定的資產,可組織不起來,朝廷這獎勵,可不是白拿的。</p>


    按遷徙律規定,民間組織遷徙者,當在組織之初,報當地縣衙,再由縣衙批準,呈報府一級批準,省一級備桉。</p>


    </p>


    再由府一級官府派出官員至當地監督,遷徙之路途,衣食住行,皆需要民間組織者解決。</p>


    僅此一點,這就絕對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玩得轉的。</p>


    而隨著近些年天下漸穩,朝廷秩序穩固,財政寬裕,如此民間組織之遷徙之策,亦是被陸續叫停。</p>


    畢竟,組織遷徙,其中涉及的組織百姓,某種意義上而言,對朝廷來說,也可以算得上是禁忌之事。</p>


    非常時期,行非常之策,過了非常時期,也就沒必要存在了。</p>


    當然,民間百姓自發的遷徙,朝廷也依舊還保持著鼓勵,在遷徙之策實行的前些年,民間百姓自發性的遷徙,規模亦是不小。</p>


    畢竟,在大恒初年,朝廷財政拮據,賑濟之事,亦是寥寥無幾。</p>


    百姓活不下去,又有如此遷徙之待遇,自發性的遷徙,自然不少。</p>


    隻不過,也僅僅隻局限於前些年,隨著這些年朝廷賑濟力度的愈發龐大,土地財稅改革的落實,百姓自發性的遷徙,規模亦是越來越少。</p>


    但不管如何,從當年遼省本土民眾不過二十餘萬人,到現如今,幾近兩百餘萬人口,十餘倍人口膨脹,在這短短幾年時間裏。</p>


    僅此一點,便完全可以看出遼省人口之複雜。</p>


    如此之複雜人口,再加之依舊還源源不斷從外遷徙而來的百姓。</p>


    錦衣衛,禁軍勇衛營,遼省文武,在天子這隨意之間,儼然都已緊繃到了極致。</p>


    畢竟,若是怎麽看,若是行刺之消息無誤,放眼天下,也沒有哪個地方,比之遼省,更為適合白蓮預謀。</p>


    整個沉陽城,在天子抵達之後,儼然徹底化為了一座軍事堡壘,文也好,武也罷,重心皆已轉移至排查隱患,保護天子安危之上。</p>


    對這一切,天子似乎也沒有太多“自知之明”,依舊是有條不紊的按照計劃在遼省巡視著。</p>


    天子至遼省,自然是有目的所在。</p>


    自當年平定後金,立下遼省建製框架之後,天子歸京,適合多年,對遼省的一切信息來源,皆來自紙麵上。</p>


    而遼省,又是天子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地,哪怕是京城,也沒有得到天子,朝廷這般的關注。</p>


    僅僅隻是紙麵上的信息了解,天子哪能放心。</p>


    一場宴會結束,翌日一早,天子便直接出了這沉陽城,隨意在地圖上選了一村鎮,便直奔而去。</p>


    天子如此這般隨心所欲,可謂是讓遼省文武及錦衣衛操碎了心。</p>


    勸諫,是沒幾人敢勸諫,也勸諫不動。</p>


    隻能急急忙忙的重新安排警戒體係,隨天子之駕,排查警戒……</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