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奶奶說完話,老太太向書香說道:“你母親的頭疼病又犯了,這次隻怕是要長期調養才好,我想就讓她安心養著罷。家裏的事情就交給你大嫂。”
書香起身含笑向大奶奶說道:“往後就要大嫂多多操心了。”
大奶奶想起從前和書香靈香一同掌家的事情,就和書香多了幾分親熱:“看七妹妹說得這樣客氣,若是我有什麽差池,還請七妹妹不要見怪。”
說了幾句話,梨香、妍香和靈香也到了,妍香憂心地問道:“母親到底病得怎麽樣了?去看了兩次總是推說不方便,一直也沒見著。”
老太太臉色淡淡的:“不過是老毛病了,也不用太擔心。”
妍香還不知趣地問著:“要不要請幾個高明的郎中來瞧瞧?”
老太太直接置之不理。還是大奶奶說道:“已經請人去看過了。”
妍香這才發覺到老太太的冷漠,訕訕地住了口。
自從那次妍香在老太太麵前出賣了華香,大太太就一直對妍香冷冷的,宋家的婚事剛有了些眉目就被擱置了,她心裏著急又不敢表現出來,直接去問別人更怕別人笑話她。偏偏這個時候大太太又病倒了,這樣宋家的事情不是更遙遙無期了嗎?眼看鎮國公府已經下了定,她這個做姐姐的卻還一點消息也無,難道要讓靈香壓著自己出嫁不成?
妍香偷眼看了看靈香和書香,還是她們聰慧,一開始就巴結好了老太太,凡事自然有老太太做主,不像自己現在高不高低不低的,掛在老太太和大太太中間,左右為難。
書香和靈香陪著老太太說話,妍香垂頭喪氣地坐在梨香的身邊。
西次間傳來杯碗碰撞的聲音,梨香起身向老太太告辭,妍香這才回過神來,也跟著站起了身。
老太太留書香和靈香一同用飯:“我讓她們做了糟鵪鶉,你們嚐嚐。”
妍香垂下眼簾,跟在梨香和大奶奶身後出了房。
大奶奶看了一眼妍香,這個五妹妹一向親近大太太,如今大太太失勢,不免就有些慌起來。隻是三姨娘如今正得寵,二奶奶又懷著沈家的骨肉,大奶奶還是應該多多拉攏妍香才是。
大奶奶笑道:“聽說咱們京郊花園子裏的梅花開了,不知兩位妹妹可願意去瞧瞧?”
梨香微笑道:“園子裏的梅樹也結了骨朵了。最近祖母和母親身子不好,還是別添麻煩了。”
梨香一向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出頭就不出頭。(.好看的小說)
妍香卻也有些提不起興趣:“全憑大嫂安排罷。”
書香都已經去過定國公府賞花了,她們這算什麽?況且又是自家的花園子,有什麽好看的。
大奶奶沉默不語,她剛掌家,妍香就這樣一副嘴臉,難道還盼著大太太好了,繼續巴結大太太不成?大奶奶想起秋平的話――
“怕是出了大事了,春曉苑裏的婆子說老爺發了好大的脾氣,出來的時候臉色特別得難看。二小姐那邊老太太發了話,一概不許去看呢!郎中倒是請了幾個,都不是平日裏麵熟的。翠巧給人牙子帶去了,聽看門的婆子說大概賣到教坊去了……”
大奶奶看著鬱鬱寡歡的妍香,心底發出一聲冷笑。大太太若是看顧妍香,又怎麽會把妍香的婚事拖到現在?大奶奶也知道大太太的意思,想把妍香許給宋家,她乍一聽這個消息也十分驚訝,隻不過一來是大太太的主意,二來這樁婚事對沈府也有好處,她也就沒說什麽。何況宋家那樣的富,也足以抵過沒有功名的缺點了。
大太太病了,如今管家的是她,和宋家的聯姻之事也自然著落在她的身上,宋家能娶到官家小姐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奶奶也樂得做這順水人情。何況老太太也曾經和她提起過開鋪子的事情,她也需要拉攏宋家。
她不能再像上次那樣,一點兒心機也沒有就直接接手管家的事,這次,她會沉住氣,一步一步的來。
大奶奶與梨香和妍香寒暄了幾句便分了手。
書香離開暖翠閣已經過了戌時,錦瑟見書香出來,便笑著跟了上來:“老太太怎麽留了小姐這麽久。”
書香說道:“說著話高興就忘了時辰,你等了半晌了罷?冷不冷?”
錦瑟嗬了嗬手:“不妨事,剛才采月姐姐叫我去廂房裏坐著等,是我怕誤了小姐才又出來的。”
主仆二人說著話向外走去。
剛走到了半柱香的時辰,書香忽然覺得臉頰一涼,似是有水滴落在上麵,錦瑟在身旁說道:“噯喲,怎麽忽然下起雨了?”
書香說道:“好像是下雨了,咱們快著點兒回去。”
錦瑟看了看四周說道:“還要走好一會兒,要不小姐先在廊下等等,我取了傘再回來接小姐。”
書香說道:“不妨事,這雨還沒下起來呢。”
錦瑟卻不肯:“這一路回去都沒有個遮擋的地方,萬一走到半路下大了可怎麽辦?小姐的身子可禁不起著涼。”
書香想想也是這個道理,說道:“你去附近的院子借一把傘,不必回去取。”
錦瑟答應著去了。
書香立在廊下,聽著偶爾的小雨滴落在屋簷上,滴答滴答的輕響。她仰起臉向前望去。
那邊就是歸無軒了,也不知道沈萬宏現在歇下了沒有。
忽然聽見隱隱的腳步聲,似乎有人走到了照壁後頭,書香剛要開口詢問,就看見那邊人影一閃,似乎是將手裏的東西放在了石桌上。
借著隱隱的燈光,書香看那人影似乎是個男子,不由得嚇了一跳,忙隱到暗處。
待那人開口,書香才聽出來是沈萬宏的聲音。這才鬆了口氣,卻也不好貿然出來,隻好靜靜地立在廊下。
沈萬宏點起放在石桌上的蠟燭,書香站在暗處,將沈萬宏的舉動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要做什麽?
沈萬宏又點了三炷香,插在香爐裏,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玉柔,如香,我實在是對不住你們娘倆……”
書香起身含笑向大奶奶說道:“往後就要大嫂多多操心了。”
大奶奶想起從前和書香靈香一同掌家的事情,就和書香多了幾分親熱:“看七妹妹說得這樣客氣,若是我有什麽差池,還請七妹妹不要見怪。”
說了幾句話,梨香、妍香和靈香也到了,妍香憂心地問道:“母親到底病得怎麽樣了?去看了兩次總是推說不方便,一直也沒見著。”
老太太臉色淡淡的:“不過是老毛病了,也不用太擔心。”
妍香還不知趣地問著:“要不要請幾個高明的郎中來瞧瞧?”
老太太直接置之不理。還是大奶奶說道:“已經請人去看過了。”
妍香這才發覺到老太太的冷漠,訕訕地住了口。
自從那次妍香在老太太麵前出賣了華香,大太太就一直對妍香冷冷的,宋家的婚事剛有了些眉目就被擱置了,她心裏著急又不敢表現出來,直接去問別人更怕別人笑話她。偏偏這個時候大太太又病倒了,這樣宋家的事情不是更遙遙無期了嗎?眼看鎮國公府已經下了定,她這個做姐姐的卻還一點消息也無,難道要讓靈香壓著自己出嫁不成?
妍香偷眼看了看靈香和書香,還是她們聰慧,一開始就巴結好了老太太,凡事自然有老太太做主,不像自己現在高不高低不低的,掛在老太太和大太太中間,左右為難。
書香和靈香陪著老太太說話,妍香垂頭喪氣地坐在梨香的身邊。
西次間傳來杯碗碰撞的聲音,梨香起身向老太太告辭,妍香這才回過神來,也跟著站起了身。
老太太留書香和靈香一同用飯:“我讓她們做了糟鵪鶉,你們嚐嚐。”
妍香垂下眼簾,跟在梨香和大奶奶身後出了房。
大奶奶看了一眼妍香,這個五妹妹一向親近大太太,如今大太太失勢,不免就有些慌起來。隻是三姨娘如今正得寵,二奶奶又懷著沈家的骨肉,大奶奶還是應該多多拉攏妍香才是。
大奶奶笑道:“聽說咱們京郊花園子裏的梅花開了,不知兩位妹妹可願意去瞧瞧?”
梨香微笑道:“園子裏的梅樹也結了骨朵了。最近祖母和母親身子不好,還是別添麻煩了。”
梨香一向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出頭就不出頭。(.好看的小說)
妍香卻也有些提不起興趣:“全憑大嫂安排罷。”
書香都已經去過定國公府賞花了,她們這算什麽?況且又是自家的花園子,有什麽好看的。
大奶奶沉默不語,她剛掌家,妍香就這樣一副嘴臉,難道還盼著大太太好了,繼續巴結大太太不成?大奶奶想起秋平的話――
“怕是出了大事了,春曉苑裏的婆子說老爺發了好大的脾氣,出來的時候臉色特別得難看。二小姐那邊老太太發了話,一概不許去看呢!郎中倒是請了幾個,都不是平日裏麵熟的。翠巧給人牙子帶去了,聽看門的婆子說大概賣到教坊去了……”
大奶奶看著鬱鬱寡歡的妍香,心底發出一聲冷笑。大太太若是看顧妍香,又怎麽會把妍香的婚事拖到現在?大奶奶也知道大太太的意思,想把妍香許給宋家,她乍一聽這個消息也十分驚訝,隻不過一來是大太太的主意,二來這樁婚事對沈府也有好處,她也就沒說什麽。何況宋家那樣的富,也足以抵過沒有功名的缺點了。
大太太病了,如今管家的是她,和宋家的聯姻之事也自然著落在她的身上,宋家能娶到官家小姐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奶奶也樂得做這順水人情。何況老太太也曾經和她提起過開鋪子的事情,她也需要拉攏宋家。
她不能再像上次那樣,一點兒心機也沒有就直接接手管家的事,這次,她會沉住氣,一步一步的來。
大奶奶與梨香和妍香寒暄了幾句便分了手。
書香離開暖翠閣已經過了戌時,錦瑟見書香出來,便笑著跟了上來:“老太太怎麽留了小姐這麽久。”
書香說道:“說著話高興就忘了時辰,你等了半晌了罷?冷不冷?”
錦瑟嗬了嗬手:“不妨事,剛才采月姐姐叫我去廂房裏坐著等,是我怕誤了小姐才又出來的。”
主仆二人說著話向外走去。
剛走到了半柱香的時辰,書香忽然覺得臉頰一涼,似是有水滴落在上麵,錦瑟在身旁說道:“噯喲,怎麽忽然下起雨了?”
書香說道:“好像是下雨了,咱們快著點兒回去。”
錦瑟看了看四周說道:“還要走好一會兒,要不小姐先在廊下等等,我取了傘再回來接小姐。”
書香說道:“不妨事,這雨還沒下起來呢。”
錦瑟卻不肯:“這一路回去都沒有個遮擋的地方,萬一走到半路下大了可怎麽辦?小姐的身子可禁不起著涼。”
書香想想也是這個道理,說道:“你去附近的院子借一把傘,不必回去取。”
錦瑟答應著去了。
書香立在廊下,聽著偶爾的小雨滴落在屋簷上,滴答滴答的輕響。她仰起臉向前望去。
那邊就是歸無軒了,也不知道沈萬宏現在歇下了沒有。
忽然聽見隱隱的腳步聲,似乎有人走到了照壁後頭,書香剛要開口詢問,就看見那邊人影一閃,似乎是將手裏的東西放在了石桌上。
借著隱隱的燈光,書香看那人影似乎是個男子,不由得嚇了一跳,忙隱到暗處。
待那人開口,書香才聽出來是沈萬宏的聲音。這才鬆了口氣,卻也不好貿然出來,隻好靜靜地立在廊下。
沈萬宏點起放在石桌上的蠟燭,書香站在暗處,將沈萬宏的舉動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要做什麽?
沈萬宏又點了三炷香,插在香爐裏,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玉柔,如香,我實在是對不住你們娘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