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與寧致遠對視了片刻,微微一笑。
不知怎麽,看到書香溫和卻堅定的笑容,寧致遠有些煩躁不安的心情就漸漸平定了下來。
這個女子就是有這種能力,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平複心情。
一桌子各懷心事地吃過了飯,老夫人就帶著大家去了西次間品茶說話。
老夫人問的很直接:“宮裏的事,想必你聽見了些風聲吧?”
寧致遠說道:“孫兒進京的時候聽見人說了。”
他進城就發現到處都是官兵在捉人,京城裏人心惶惶,他更加擔心起寧家的安危來。
他明白老夫人等人的擔心,寧府剛剛穩定下來,實在是禁不起什麽波折了。
老夫人剛問了寧致遠幾句話,沉默了許久的三奶奶猛然站了起來。
一屋子人的眼光齊齊地向三奶奶看去,老夫人蹙著眉頭看向大夫人,示意大夫人拉住三奶奶。
三奶奶卻推開大夫人的手,向寧致遠走了幾步,直直地跪了下去:“侯爺,求您救救我們家吧,您是皇上跟前的紅人,您和二嫂的婚事又是太後親自賜下的……您一定能說的上話的!求您去幫我父親求個情,我父親真的不是那樣的人啊……”
三奶奶剛跪下去,早有準備的書香就起身去扶三奶奶,隻是書香腰圍臃腫,不容易彎下腰去,隻能拉著三奶奶的手臂,勸道:“三弟妹不必如此,先起來說話。”
三奶奶卻不肯起身,倔強地一動不動:“侯爺,二嫂。我一個婦道人家,實在是想不出辦法,隻能來求求您二位,您二位就發發慈悲吧……”
老夫人越聽越氣,指著三奶奶斥道:“都什麽時候了,你還隻顧著你娘家!你不知道致遠才是……”
二夫人和三太太忙起身扶住了老夫人,老夫人自知失口,也不願再說下去,隻是向大夫人說道:“把你兒媳婦送回去,別在這裏擾咱們說話。”
大夫人隻得上前來拉三奶奶。三奶奶本就對大夫人不滿,便一把拍開了大夫人的手:“都這個時候了,大夫人何必來做好人?當初大夫人是怎麽跟我們說的?如今又是怎麽樣?等我們一家人都掉進水裏淹死了,大夫人也別來救,隻管站幹岸兒就是了!”
大夫人被三奶奶當眾罵了幾句,臉上早已下不來了,口氣也硬了起來:“虧你還是董家的大小姐,竟然當著老夫人的麵跟婆母頂嘴。難不成你父親就是這麽教導你規矩的?難怪皇後娘娘先抓了你父親去,連自己女兒都教導不好,又怎麽管著祭祀貢品的事哪!?”
大夫人這話說得實在是刻薄,沒等大夫人說完,三奶奶已站起身,兩眼氣得都立了起來。直瞪瞪地看著大夫人:“你這話是說誰!?”
老夫人早已氣得喘作一團,手指著大夫人和三奶奶:“你們要看著我死,就隻管吵!”
老夫人說了這句話,大夫人和三奶奶便都不言聲了。都別過了臉,一副氣呼呼地樣子。
書香剛要上前勸阻。想了想卻又改變了注意,向寧若蓮和寧若薇使了個眼色。
寧若蓮便過去攙住了三奶奶:“三嫂子也是著急娘家的事。這才口不擇言起來,大夫人別往心裏去。”一邊引著三奶奶向窗下坐了。
寧若薇扶著大夫人,說道:“伯娘平日裏最疼惜我們這些小輩,又一向寬宏大量,怎麽會生三嫂子的氣?伯娘快坐下歇歇,聽聽祖母怎麽說。”
書香向寧若薇笑了笑,以示讚賞。
剛才大夫人和三奶奶對峙那情形,總得有人要勸解開才好。二夫人和三太太在老夫人身邊分不開身,書香待要上去,可是大夫人和三奶奶都是不喜書香的,隻怕更容易向書香撒火,此時正是該用女孩兒的時候,寧若蓮和寧若薇年紀小,是大夫人親侄女,又是三奶奶的小姑子,勸解起來正合適。
老夫人心裏擔憂,見大夫人和三奶奶吵嘴,不免又是惱怒又是傷心,便滴下淚來:“咱們府裏還沒什麽事呢,就這樣你吵我我吵你的,這要是真的有什麽事兒,你們早就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寧致連和寧致選等人忙跪了下來:“祖母說了這話,讓兒孫們實在擔待不起。”
半天沒說話的寧致遠站起身來:“祖母別急,今兒天色晚了,我明兒一早就進宮去打聽消息。”說著看了一眼三奶奶。
三奶奶心頭一暖,便生出幾分感激來,寧致遠雖然沒有答應她替董家求情,卻已經是答應幫著打聽消息了。
老夫人很是擔心:“如今宮裏還不知是什麽情形,你這樣直接要求見皇上,會不會……”
寧致遠沉聲說道:“祖母放心,我這次回來,也是要麵聖稟報建海橋的事,至於其他的……我自然會見機行事。”
老夫人這才稍稍放心下來,少不得又叮囑了寧致遠半天,這才打發眾人出去。
書香與寧致遠回了房,打發了綠雲等人出去,親自替寧致遠換了衣裳。
寧致遠的眼睛跟隨書香的動作轉動,默默地凝視著書香。
書香看著寧致遠的臉,有些心疼:“去了月餘,侯爺都瘦了。”
寧致遠握住書香的手:“不過才去了半個多月,哪裏就月餘了。”
書香赧然微笑,寧致遠走了二十多天,在她看來竟覺得格外漫長。
寧致遠說道:“既然是出去當差,辛苦些自然是難免的,不過也無妨。你這陣子怎麽樣?”
書香知道寧致遠眼前最擔心的還是宮裏的事,便低聲將安清縣主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寧致遠。
寧致遠的神色漸漸凝重:“你可知道這件事若是被皇後知道,會有什麽後果?”
書香的臉是少有的堅定:“縣主娘娘並沒有錯。”
寧致遠深深地看著書香的臉,許久,神情才緩和了下來:“你既然做了,少不得咱們要一起擔當。”
書香感激地笑了笑,說道:“明兒進宮,你若是能得了機會,就去求見太後娘娘。”
寧致遠握緊了書香的手:“我知道,隻是這場風波牽涉太廣,隻怕太後娘娘也是有心無力。”
書香安慰道:“皇上聖明,早晚會知道這一切都是汙蔑,到時候一定會還大家清白。”
寧致遠微微頜首:“但願如此。”
書香叫錦瑟等人進來鋪了被褥,服侍寧致遠歇下。寧致遠從天津一路趕回來,已經疲憊不堪,與書香說了會兒話,便沉沉睡去了。
書香心裏有事,翻來覆去總也睡不踏實,朦朦朧朧間忽然聽見寧致遠喃喃地說道:“不能這樣,再好的木材石頭,也禁不起海水的侵蝕……”
書香覺得奇怪,待要細聽,寧致遠卻翻了個身,又睡著了。
次日寧致遠要進宮,書香早早就起來了,讓小廚房準備了粳米粥和栗子糕,服侍寧致遠吃了。又替寧致遠穿上了朝服。
知道事關重大,書香雖然一向沉靜,此時也不禁心情複雜了起來。吃飯穿衣,她都一定要親手服侍,似乎隻有這麽做了,她才能安心。
寧致遠低頭看著書香依依不舍的臉,忍不住將她攬入懷中:“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回來。”
不知為何,書香聽了這話卻更加心酸起來,她抑製住眼淚,岔開了話題:“昨兒侯爺沒睡好,我聽見侯爺說什麽海水,木材,石頭的,不知是什麽?”
寧致遠微微一怔,說道:“是建海橋的事,聽說那地方的海橋,建了又倒,倒了又建,也不知道重建了多少回。也不是說從前的人偷工減料,隻是海水鹽堿太大,不管是什麽材料建了,過不了幾年都要被侵蝕空了。我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想不出辦法來。”
書香這才明白:“原來侯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成日裏琢磨這個,連睡覺都念叨出來了。”
寧致遠向書香笑了笑,抬頭看看天色,便出了房。
書香追到門口,直到看寧致遠走遠了,才回轉過來,想起剛才的話,書香吩咐道:“去把我拿兩箱子書搬出來。”
碧萱奇道:“二少夫人要看書嗎?隻怕太過勞神了。”
書香搖搖頭:“不妨事,你快去找出來吧。”
書香在箱子裏翻找了一頓飯的功夫,才找到了那本古籍,她翻看著,臉上漸漸露出了喜色。
料理過房裏的事,書香就去了上房。
寧致遠今日進宮,老夫人和二夫人心裏自然都是擔心的,這個時候,書香該與大家一起等著宮裏的消息。
許是大夫人覺得昨日的事對不住老夫人,這會兒便陪著小心,盡挑著高興的事寬慰老夫人,一會兒說起寧致選進了翰林院讀書,往後一定是會光大門楣的;一會兒又說起寧若霞在夫家的日子過得如何自在,老夫人臉上隻是淡淡的,二夫人也並不十分招攬。
大夫人自言自語了一會兒,便忽然說道:“論理三丫頭也不小了,娘和弟妹也該早些留心一門好親事,免得耽誤了三丫頭。”(未完待續)
不知怎麽,看到書香溫和卻堅定的笑容,寧致遠有些煩躁不安的心情就漸漸平定了下來。
這個女子就是有這種能力,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平複心情。
一桌子各懷心事地吃過了飯,老夫人就帶著大家去了西次間品茶說話。
老夫人問的很直接:“宮裏的事,想必你聽見了些風聲吧?”
寧致遠說道:“孫兒進京的時候聽見人說了。”
他進城就發現到處都是官兵在捉人,京城裏人心惶惶,他更加擔心起寧家的安危來。
他明白老夫人等人的擔心,寧府剛剛穩定下來,實在是禁不起什麽波折了。
老夫人剛問了寧致遠幾句話,沉默了許久的三奶奶猛然站了起來。
一屋子人的眼光齊齊地向三奶奶看去,老夫人蹙著眉頭看向大夫人,示意大夫人拉住三奶奶。
三奶奶卻推開大夫人的手,向寧致遠走了幾步,直直地跪了下去:“侯爺,求您救救我們家吧,您是皇上跟前的紅人,您和二嫂的婚事又是太後親自賜下的……您一定能說的上話的!求您去幫我父親求個情,我父親真的不是那樣的人啊……”
三奶奶剛跪下去,早有準備的書香就起身去扶三奶奶,隻是書香腰圍臃腫,不容易彎下腰去,隻能拉著三奶奶的手臂,勸道:“三弟妹不必如此,先起來說話。”
三奶奶卻不肯起身,倔強地一動不動:“侯爺,二嫂。我一個婦道人家,實在是想不出辦法,隻能來求求您二位,您二位就發發慈悲吧……”
老夫人越聽越氣,指著三奶奶斥道:“都什麽時候了,你還隻顧著你娘家!你不知道致遠才是……”
二夫人和三太太忙起身扶住了老夫人,老夫人自知失口,也不願再說下去,隻是向大夫人說道:“把你兒媳婦送回去,別在這裏擾咱們說話。”
大夫人隻得上前來拉三奶奶。三奶奶本就對大夫人不滿,便一把拍開了大夫人的手:“都這個時候了,大夫人何必來做好人?當初大夫人是怎麽跟我們說的?如今又是怎麽樣?等我們一家人都掉進水裏淹死了,大夫人也別來救,隻管站幹岸兒就是了!”
大夫人被三奶奶當眾罵了幾句,臉上早已下不來了,口氣也硬了起來:“虧你還是董家的大小姐,竟然當著老夫人的麵跟婆母頂嘴。難不成你父親就是這麽教導你規矩的?難怪皇後娘娘先抓了你父親去,連自己女兒都教導不好,又怎麽管著祭祀貢品的事哪!?”
大夫人這話說得實在是刻薄,沒等大夫人說完,三奶奶已站起身,兩眼氣得都立了起來。直瞪瞪地看著大夫人:“你這話是說誰!?”
老夫人早已氣得喘作一團,手指著大夫人和三奶奶:“你們要看著我死,就隻管吵!”
老夫人說了這句話,大夫人和三奶奶便都不言聲了。都別過了臉,一副氣呼呼地樣子。
書香剛要上前勸阻。想了想卻又改變了注意,向寧若蓮和寧若薇使了個眼色。
寧若蓮便過去攙住了三奶奶:“三嫂子也是著急娘家的事。這才口不擇言起來,大夫人別往心裏去。”一邊引著三奶奶向窗下坐了。
寧若薇扶著大夫人,說道:“伯娘平日裏最疼惜我們這些小輩,又一向寬宏大量,怎麽會生三嫂子的氣?伯娘快坐下歇歇,聽聽祖母怎麽說。”
書香向寧若薇笑了笑,以示讚賞。
剛才大夫人和三奶奶對峙那情形,總得有人要勸解開才好。二夫人和三太太在老夫人身邊分不開身,書香待要上去,可是大夫人和三奶奶都是不喜書香的,隻怕更容易向書香撒火,此時正是該用女孩兒的時候,寧若蓮和寧若薇年紀小,是大夫人親侄女,又是三奶奶的小姑子,勸解起來正合適。
老夫人心裏擔憂,見大夫人和三奶奶吵嘴,不免又是惱怒又是傷心,便滴下淚來:“咱們府裏還沒什麽事呢,就這樣你吵我我吵你的,這要是真的有什麽事兒,你們早就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寧致連和寧致選等人忙跪了下來:“祖母說了這話,讓兒孫們實在擔待不起。”
半天沒說話的寧致遠站起身來:“祖母別急,今兒天色晚了,我明兒一早就進宮去打聽消息。”說著看了一眼三奶奶。
三奶奶心頭一暖,便生出幾分感激來,寧致遠雖然沒有答應她替董家求情,卻已經是答應幫著打聽消息了。
老夫人很是擔心:“如今宮裏還不知是什麽情形,你這樣直接要求見皇上,會不會……”
寧致遠沉聲說道:“祖母放心,我這次回來,也是要麵聖稟報建海橋的事,至於其他的……我自然會見機行事。”
老夫人這才稍稍放心下來,少不得又叮囑了寧致遠半天,這才打發眾人出去。
書香與寧致遠回了房,打發了綠雲等人出去,親自替寧致遠換了衣裳。
寧致遠的眼睛跟隨書香的動作轉動,默默地凝視著書香。
書香看著寧致遠的臉,有些心疼:“去了月餘,侯爺都瘦了。”
寧致遠握住書香的手:“不過才去了半個多月,哪裏就月餘了。”
書香赧然微笑,寧致遠走了二十多天,在她看來竟覺得格外漫長。
寧致遠說道:“既然是出去當差,辛苦些自然是難免的,不過也無妨。你這陣子怎麽樣?”
書香知道寧致遠眼前最擔心的還是宮裏的事,便低聲將安清縣主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寧致遠。
寧致遠的神色漸漸凝重:“你可知道這件事若是被皇後知道,會有什麽後果?”
書香的臉是少有的堅定:“縣主娘娘並沒有錯。”
寧致遠深深地看著書香的臉,許久,神情才緩和了下來:“你既然做了,少不得咱們要一起擔當。”
書香感激地笑了笑,說道:“明兒進宮,你若是能得了機會,就去求見太後娘娘。”
寧致遠握緊了書香的手:“我知道,隻是這場風波牽涉太廣,隻怕太後娘娘也是有心無力。”
書香安慰道:“皇上聖明,早晚會知道這一切都是汙蔑,到時候一定會還大家清白。”
寧致遠微微頜首:“但願如此。”
書香叫錦瑟等人進來鋪了被褥,服侍寧致遠歇下。寧致遠從天津一路趕回來,已經疲憊不堪,與書香說了會兒話,便沉沉睡去了。
書香心裏有事,翻來覆去總也睡不踏實,朦朦朧朧間忽然聽見寧致遠喃喃地說道:“不能這樣,再好的木材石頭,也禁不起海水的侵蝕……”
書香覺得奇怪,待要細聽,寧致遠卻翻了個身,又睡著了。
次日寧致遠要進宮,書香早早就起來了,讓小廚房準備了粳米粥和栗子糕,服侍寧致遠吃了。又替寧致遠穿上了朝服。
知道事關重大,書香雖然一向沉靜,此時也不禁心情複雜了起來。吃飯穿衣,她都一定要親手服侍,似乎隻有這麽做了,她才能安心。
寧致遠低頭看著書香依依不舍的臉,忍不住將她攬入懷中:“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回來。”
不知為何,書香聽了這話卻更加心酸起來,她抑製住眼淚,岔開了話題:“昨兒侯爺沒睡好,我聽見侯爺說什麽海水,木材,石頭的,不知是什麽?”
寧致遠微微一怔,說道:“是建海橋的事,聽說那地方的海橋,建了又倒,倒了又建,也不知道重建了多少回。也不是說從前的人偷工減料,隻是海水鹽堿太大,不管是什麽材料建了,過不了幾年都要被侵蝕空了。我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想不出辦法來。”
書香這才明白:“原來侯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成日裏琢磨這個,連睡覺都念叨出來了。”
寧致遠向書香笑了笑,抬頭看看天色,便出了房。
書香追到門口,直到看寧致遠走遠了,才回轉過來,想起剛才的話,書香吩咐道:“去把我拿兩箱子書搬出來。”
碧萱奇道:“二少夫人要看書嗎?隻怕太過勞神了。”
書香搖搖頭:“不妨事,你快去找出來吧。”
書香在箱子裏翻找了一頓飯的功夫,才找到了那本古籍,她翻看著,臉上漸漸露出了喜色。
料理過房裏的事,書香就去了上房。
寧致遠今日進宮,老夫人和二夫人心裏自然都是擔心的,這個時候,書香該與大家一起等著宮裏的消息。
許是大夫人覺得昨日的事對不住老夫人,這會兒便陪著小心,盡挑著高興的事寬慰老夫人,一會兒說起寧致選進了翰林院讀書,往後一定是會光大門楣的;一會兒又說起寧若霞在夫家的日子過得如何自在,老夫人臉上隻是淡淡的,二夫人也並不十分招攬。
大夫人自言自語了一會兒,便忽然說道:“論理三丫頭也不小了,娘和弟妹也該早些留心一門好親事,免得耽誤了三丫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