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似乎在饒有興致的看著賀蘭進明,自打房琯爭先帶著大軍出關以後,到他這裏來分析時局的人都快磨平了門檻。其中也不乏看衰房琯之人,但像賀蘭進明如此肯定房琯必敗的人還是頭一個。
身為上位者久了,秦晉已經適應了尋常官員的投懷送抱,對他們一律采取不遠也不近的應對態度。說實話,朝廷的官員裏至少有一半都是些憑借各種關係上位的人,而這一部分人裏至少還有半數能力低下,不勝任。
隻不過在這種裙帶關係異常發達的社會裏,為官者即可以沒有能力,也可以沒有才學,隻須背靠一棵強壯而有力的大樹,才是最關鍵的。
這個特殊去不會肯輕易得罪他們的原因之一。
賀蘭進明求見時,秦晉原本也打算舉而不見,但其在北海時的舊屬第五琦去也不止一次的在其麵前提及此人,因而他又對賀蘭進明此人產生了頗多的興趣。
“說說吧,秦某何德何能收拾殘局?”
一句話就把賀蘭進明噎了回去,然而此人原本也沒的打算一開口就能說服秦晉,於是隻在思忖片刻後就一字一頓的答道:
“ 房琯乃是紙上談兵之輩,又嫉賢妒能,公私不分,這種人做領兵數十萬的統帥,焉有不敗的道理?
賀蘭進明指責房琯公私不分已經給房琯留足了顏麵,否則直言出來,也足以使其願望落空,現在這個時候不能得罪任何一個人,否則他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複起了。
“這些都不是戰敗的必然理由,如果此時秦某就公開提及此事 萬一將來又有反複,又當如何補救呢?”
賀蘭進明好像早就打好了腹稿,回答的依舊幹脆。
“房琯勝敗與否,下吏寧願以向上人頭作保……”
秦晉趕緊攔住了賀蘭進明的話頭。
“你就是舍得將項上人頭交出來,秦某也不敢收啊,朝廷品官自有法度約束,秦某區區禦史大夫並無權力幹涉其中。”
對此,賀蘭進明直以為這是秦晉故作矜持,試問又有哪個人不想一肩擔下收複東都的功勞呢?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事先燒了秦晉這熱灶,偏偏燒冷灶的人又沒有幾個。後來,房琯橫空出世,以宰相之身領大軍東征。
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消息,然則賀蘭進明又湊近了秦晉幾分,聲音也壓得極低。
“實話說吧,下吏在山東有親戚任職,雖然陷身於賊首,卻是一心向著朝廷的。其間,下吏的親戚又使人捎來急信,稱,稱房相公的大軍已經進入了山窮水盡的階段,想必官方的軍報此時也該送抵天子和政事堂那裏。”
賀蘭進明把話都說的如此明白無誤,秦晉也知道自己必須得表態了,於是就點了點頭,看似漫不經心的說道:
“房相公雖然甚少作戰經驗,但又哪一個名將不是從一名普通的軍吏做起呢?所以這並不足以證明什麽。”
又是一陣敷衍之後,賀蘭進明陡而麵色一變。
“難道大夫還以為這樣一支東拚西湊的人馬,能夠和在兩淮與叛軍作戰的個地方軍相提並論嗎?”
“如何不能?”
秦晉不想與賀蘭進明在這個無聊的事件上進行爭辯,也就有意無意的點了個頭,以此來證明自己並無意徹底爭執。
賀蘭進明瞧見秦晉隻是不斷的搖頭,點頭,早就急的滿頭大汗,如果對方不吭聽憑遊說,那些啞巴吧之人豈非要寒透了心?
想及此處,賀蘭進明又道:
“秦大夫若不信,下吏敢做賭發誓,房相公戰敗的軍報將會馬上被遞送到長安。”
話音剛落,家老便悄無聲息的進了堂屋內,又在秦晉的身側耳語了幾句。至此,秦晉臉上原本稍待紅暈的神色已然徹底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表情。
實際上,秦晉也或多或少的假設過房琯的戰法和對手情況,其戰敗的可能性與取勝的可能性僅隻占了百分之二十而已。這是個看起來很低的數字,然則秦晉幾次三番的以點醒,賀蘭進明也立時有了警覺,知道自己沒能切中秦晉的要害,而且還是一連兩方麵出手都被駁斥的體無完膚,現在又哪有精力做其他事情呢?
直到確認賀蘭進明的話並非兒戲之言,秦晉臉上竟似乎笑開了化。
“你這不是杞人憂天嗎?”
話才說了一半,秦晉就毫不客氣的將其打斷。
賀蘭進明還想分辨幾句,但秦府的家老身形矯健的踏步進入堂屋。
永嘉坊新宅第的這些家老並非都是勝業坊秦府被燒毀之前的原班人馬,許多人都屬於壽安長公主的嫁妝,換言之,秦晉麵前的家老是個宮中帶出來的閹人。隻不過也看得出,跟隨壽安長公主到秦府而來的是個年紀並不大的宦官。
賀蘭進明也很快發現,這是個沒胡子的中年人,心思轉念下也就想明白了這個家老的真實身份。不過,他並不打算說破,因為求見秦晉一次並不容易,今日好不容易輪到了他,又怎麽會輕易的放棄呢?
秦晉聽罷耳語,差點將手中的茶碗打翻,可裏麵滾燙的清茶仍然灑的到處都是,書案上,衣襟上,使得他看起來頗為狼狽。
“你再說一遍,誰,誰敗了?”
“大夫現在便知下吏所言不虛了吧?”
秦晉的聲音並沒有經過刻意的壓低,因而賀蘭進明聽的清清楚楚,於是也就有此一問。
沒胡子的家老麵無表情,答道:
“是宮裏傳出來的秘聞,房相公戰敗,到現在人還不知生死,天子得知消息後,急火攻心,已經暈了過去。現在聽說天子已經醒過來,且並沒有大礙,實在阿彌陀佛……”
秦晉隻覺得自己的頭皮一陣陣發麻,他實在想不到房琯居然敗的如此之慘,如此之徹底。就在數日之前,房琯還特地派回來信使,告知天子以及朝野上下,大軍已經兵臨洛陽城下,將之克複隻在遲早之間。可現在說敗就敗了,很難不使人產生懷疑,質疑軍報的真實性。秦晉此時的心境就是如此,他忽然也發現賀蘭進明看似誇誇其談的分析,細細思量間竟很有些道理,也不得不承認道:
“房相公之敗,秦某沒有想到,但天子吐血暈厥隻怕是有心人故意杜撰,你們以訛傳訛吧?”
沒胡子的家老把頭搖的像貨郎鼓一樣。
“不不不,這絕不是以訛傳訛,宮中有人親眼所見,就連政事堂的宰相都在宮門處吃了閉門羹,見不到天子!”
這個消息讓秦晉心中又是一顫,他敏銳的察覺到,也許天子的吐血暈厥屬實,也許有些人又該趁此機會興風作浪了。
“大夫此時莫非打算進宮?萬萬不可如此!”
秦晉有些疑惑的看向賀蘭進明,此人還當真猜對了他的心思。
“宰相見不到天子,一定有人從中作梗,秦某由如何能坐視不理!”
“大夫就算去了又能如何呢?難道還要帶兵撞開宮門嗎?以下吏建議,大夫此時甚至不宜再留在城中,而是盡快到北禁苑的軍中去,隨時以應對不測。中樞有崔相公坐鎮,雖然見不到天子,可有人想興風作浪,卻繞不過他去!”
秦晉再一次不得不承認,賀蘭進明的建議確有道理,實際上他本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好,就回軍營去,賀蘭使君與秦某一同去吧!”
秦晉這一句邀請之言無疑是向賀蘭進明表示了他的接納,賀蘭進明聞言後欣喜萬分,但麵上卻不動聲色。
“下吏留在城內,對大夫而言更為有利,關鍵時刻,可助大夫溝通大尹與廣平王!”
“嗯,也對,便如你所言。”
秦晉在長安城內有兩大重要臂助,其一是對其言聽計從的京兆尹崔光遠。其二是有儲君之實,無儲君之名的廣平王。廣平王雖然不歸秦晉的節製,可兩人不僅關係融洽,還有著不少的利益契合點。
另一方麵,秦晉與賀蘭進明現在尚處於交淺言深的地步,許多涉及關鍵事的集體商議也不能貿然塞入此人,如此隻會讓神武軍的內部也跟著雞飛狗跳,對賀蘭進明這個外來者抱有深深的戒備之意。
秦晉對賀蘭進明做了簡單的交代以後,就帶著百餘名隨從出了永嘉坊。他打算由東門出城,然後圍著城牆繞上小半圈,最後安然抵達神武軍位於北禁苑的軍營。
誰知,才出永嘉坊坊門,就遇到一支馬隊風馳電掣而來。自從秦晉搬入了永嘉坊之後,永嘉坊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鬧繁華,那麽又是誰敢公然帶著人馬,直往永嘉坊而來呢?要知道,即便永嘉坊仍屬民宅 ,可當今的太上皇一早卻定下了規矩,永嘉坊內所有的宅院一律歸屬皇室內府所有,換言之大臣們隻有居住的這一點點權力。
當今天子對壽安長公主十分寵愛,便將永嘉坊的宅院交給了公主。
永嘉坊自此將有了秦晉與長公主這一雙顯貴要人居住,巡城的禁軍又豈敢掉以輕心?像眼下這等縱馬疾馳的場景,更不應該出現在坊外!這些人究竟意欲何為?
身為上位者久了,秦晉已經適應了尋常官員的投懷送抱,對他們一律采取不遠也不近的應對態度。說實話,朝廷的官員裏至少有一半都是些憑借各種關係上位的人,而這一部分人裏至少還有半數能力低下,不勝任。
隻不過在這種裙帶關係異常發達的社會裏,為官者即可以沒有能力,也可以沒有才學,隻須背靠一棵強壯而有力的大樹,才是最關鍵的。
這個特殊去不會肯輕易得罪他們的原因之一。
賀蘭進明求見時,秦晉原本也打算舉而不見,但其在北海時的舊屬第五琦去也不止一次的在其麵前提及此人,因而他又對賀蘭進明此人產生了頗多的興趣。
“說說吧,秦某何德何能收拾殘局?”
一句話就把賀蘭進明噎了回去,然而此人原本也沒的打算一開口就能說服秦晉,於是隻在思忖片刻後就一字一頓的答道:
“ 房琯乃是紙上談兵之輩,又嫉賢妒能,公私不分,這種人做領兵數十萬的統帥,焉有不敗的道理?
賀蘭進明指責房琯公私不分已經給房琯留足了顏麵,否則直言出來,也足以使其願望落空,現在這個時候不能得罪任何一個人,否則他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複起了。
“這些都不是戰敗的必然理由,如果此時秦某就公開提及此事 萬一將來又有反複,又當如何補救呢?”
賀蘭進明好像早就打好了腹稿,回答的依舊幹脆。
“房琯勝敗與否,下吏寧願以向上人頭作保……”
秦晉趕緊攔住了賀蘭進明的話頭。
“你就是舍得將項上人頭交出來,秦某也不敢收啊,朝廷品官自有法度約束,秦某區區禦史大夫並無權力幹涉其中。”
對此,賀蘭進明直以為這是秦晉故作矜持,試問又有哪個人不想一肩擔下收複東都的功勞呢?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事先燒了秦晉這熱灶,偏偏燒冷灶的人又沒有幾個。後來,房琯橫空出世,以宰相之身領大軍東征。
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消息,然則賀蘭進明又湊近了秦晉幾分,聲音也壓得極低。
“實話說吧,下吏在山東有親戚任職,雖然陷身於賊首,卻是一心向著朝廷的。其間,下吏的親戚又使人捎來急信,稱,稱房相公的大軍已經進入了山窮水盡的階段,想必官方的軍報此時也該送抵天子和政事堂那裏。”
賀蘭進明把話都說的如此明白無誤,秦晉也知道自己必須得表態了,於是就點了點頭,看似漫不經心的說道:
“房相公雖然甚少作戰經驗,但又哪一個名將不是從一名普通的軍吏做起呢?所以這並不足以證明什麽。”
又是一陣敷衍之後,賀蘭進明陡而麵色一變。
“難道大夫還以為這樣一支東拚西湊的人馬,能夠和在兩淮與叛軍作戰的個地方軍相提並論嗎?”
“如何不能?”
秦晉不想與賀蘭進明在這個無聊的事件上進行爭辯,也就有意無意的點了個頭,以此來證明自己並無意徹底爭執。
賀蘭進明瞧見秦晉隻是不斷的搖頭,點頭,早就急的滿頭大汗,如果對方不吭聽憑遊說,那些啞巴吧之人豈非要寒透了心?
想及此處,賀蘭進明又道:
“秦大夫若不信,下吏敢做賭發誓,房相公戰敗的軍報將會馬上被遞送到長安。”
話音剛落,家老便悄無聲息的進了堂屋內,又在秦晉的身側耳語了幾句。至此,秦晉臉上原本稍待紅暈的神色已然徹底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表情。
實際上,秦晉也或多或少的假設過房琯的戰法和對手情況,其戰敗的可能性與取勝的可能性僅隻占了百分之二十而已。這是個看起來很低的數字,然則秦晉幾次三番的以點醒,賀蘭進明也立時有了警覺,知道自己沒能切中秦晉的要害,而且還是一連兩方麵出手都被駁斥的體無完膚,現在又哪有精力做其他事情呢?
直到確認賀蘭進明的話並非兒戲之言,秦晉臉上竟似乎笑開了化。
“你這不是杞人憂天嗎?”
話才說了一半,秦晉就毫不客氣的將其打斷。
賀蘭進明還想分辨幾句,但秦府的家老身形矯健的踏步進入堂屋。
永嘉坊新宅第的這些家老並非都是勝業坊秦府被燒毀之前的原班人馬,許多人都屬於壽安長公主的嫁妝,換言之,秦晉麵前的家老是個宮中帶出來的閹人。隻不過也看得出,跟隨壽安長公主到秦府而來的是個年紀並不大的宦官。
賀蘭進明也很快發現,這是個沒胡子的中年人,心思轉念下也就想明白了這個家老的真實身份。不過,他並不打算說破,因為求見秦晉一次並不容易,今日好不容易輪到了他,又怎麽會輕易的放棄呢?
秦晉聽罷耳語,差點將手中的茶碗打翻,可裏麵滾燙的清茶仍然灑的到處都是,書案上,衣襟上,使得他看起來頗為狼狽。
“你再說一遍,誰,誰敗了?”
“大夫現在便知下吏所言不虛了吧?”
秦晉的聲音並沒有經過刻意的壓低,因而賀蘭進明聽的清清楚楚,於是也就有此一問。
沒胡子的家老麵無表情,答道:
“是宮裏傳出來的秘聞,房相公戰敗,到現在人還不知生死,天子得知消息後,急火攻心,已經暈了過去。現在聽說天子已經醒過來,且並沒有大礙,實在阿彌陀佛……”
秦晉隻覺得自己的頭皮一陣陣發麻,他實在想不到房琯居然敗的如此之慘,如此之徹底。就在數日之前,房琯還特地派回來信使,告知天子以及朝野上下,大軍已經兵臨洛陽城下,將之克複隻在遲早之間。可現在說敗就敗了,很難不使人產生懷疑,質疑軍報的真實性。秦晉此時的心境就是如此,他忽然也發現賀蘭進明看似誇誇其談的分析,細細思量間竟很有些道理,也不得不承認道:
“房相公之敗,秦某沒有想到,但天子吐血暈厥隻怕是有心人故意杜撰,你們以訛傳訛吧?”
沒胡子的家老把頭搖的像貨郎鼓一樣。
“不不不,這絕不是以訛傳訛,宮中有人親眼所見,就連政事堂的宰相都在宮門處吃了閉門羹,見不到天子!”
這個消息讓秦晉心中又是一顫,他敏銳的察覺到,也許天子的吐血暈厥屬實,也許有些人又該趁此機會興風作浪了。
“大夫此時莫非打算進宮?萬萬不可如此!”
秦晉有些疑惑的看向賀蘭進明,此人還當真猜對了他的心思。
“宰相見不到天子,一定有人從中作梗,秦某由如何能坐視不理!”
“大夫就算去了又能如何呢?難道還要帶兵撞開宮門嗎?以下吏建議,大夫此時甚至不宜再留在城中,而是盡快到北禁苑的軍中去,隨時以應對不測。中樞有崔相公坐鎮,雖然見不到天子,可有人想興風作浪,卻繞不過他去!”
秦晉再一次不得不承認,賀蘭進明的建議確有道理,實際上他本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好,就回軍營去,賀蘭使君與秦某一同去吧!”
秦晉這一句邀請之言無疑是向賀蘭進明表示了他的接納,賀蘭進明聞言後欣喜萬分,但麵上卻不動聲色。
“下吏留在城內,對大夫而言更為有利,關鍵時刻,可助大夫溝通大尹與廣平王!”
“嗯,也對,便如你所言。”
秦晉在長安城內有兩大重要臂助,其一是對其言聽計從的京兆尹崔光遠。其二是有儲君之實,無儲君之名的廣平王。廣平王雖然不歸秦晉的節製,可兩人不僅關係融洽,還有著不少的利益契合點。
另一方麵,秦晉與賀蘭進明現在尚處於交淺言深的地步,許多涉及關鍵事的集體商議也不能貿然塞入此人,如此隻會讓神武軍的內部也跟著雞飛狗跳,對賀蘭進明這個外來者抱有深深的戒備之意。
秦晉對賀蘭進明做了簡單的交代以後,就帶著百餘名隨從出了永嘉坊。他打算由東門出城,然後圍著城牆繞上小半圈,最後安然抵達神武軍位於北禁苑的軍營。
誰知,才出永嘉坊坊門,就遇到一支馬隊風馳電掣而來。自從秦晉搬入了永嘉坊之後,永嘉坊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鬧繁華,那麽又是誰敢公然帶著人馬,直往永嘉坊而來呢?要知道,即便永嘉坊仍屬民宅 ,可當今的太上皇一早卻定下了規矩,永嘉坊內所有的宅院一律歸屬皇室內府所有,換言之大臣們隻有居住的這一點點權力。
當今天子對壽安長公主十分寵愛,便將永嘉坊的宅院交給了公主。
永嘉坊自此將有了秦晉與長公主這一雙顯貴要人居住,巡城的禁軍又豈敢掉以輕心?像眼下這等縱馬疾馳的場景,更不應該出現在坊外!這些人究竟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