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作亂的民兵隻有三成僥幸活了下來,楊行本仍舊對這些人做出了嚴厲的懲處,凡是參與兵變的百夫長以上軍官全部立即處死,對這些軍官唯一的寬宥就是沒有波及族人子弟。剩下的普通民兵也絕不可能當做沒事人一樣放歸各營,全部以戴罪之身發落到城外苦力營中服刑接受改造,滿三年以後再視其回過程度予以釋放。
一場原本盛大的檢閱儀式僅以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而告終,同時,所有人都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神武軍的軍威所在,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和秦大夫做對的,否則那個被枷在端門外示眾的崔冀就是前車之鑒。
“崔冀是房琯的舊屬,今日自意外發生以來,房琯便再沒現身,難保……”
秦晉揮手打斷了楊行本的話,崔冀的確是房琯的舊屬,但以他看來此事房琯未必就是知情的。早在房琯帶兵出征之時,崔冀就是以天子信臣的身份監視房琯的,這一點朝中上下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房琯和崔冀兩個人絕不是穿同一條褲子的人。隻是天子已經中風半年有餘,失去對朝政的掌控已經很久,崔冀也一定是在這段期間與其他人接觸過,甚至於此人一早就是別人安插在房琯身邊的眼線。
那麽,站在崔冀身後的人會是誰呢?以秦晉看來,大體上離不開兩個人,其一是張皇後,其二則是李輔國。李輔國作為新近崛起的宦官在宮中的靠山是天子,天子中風以後,唯一可以依仗的就隻剩下其一手掌握的左武衛軍。
崔冀身為世家大族子弟自然不可能為宦官所用,那麽其背後的主使就已經昭然若揭。
“以你之見,當如何處置此事?”
秦晉反倒看著楊行本直接發問。
“崔冀乃清河崔氏頗受重視的子弟,大夫處置此人還要甚重一些。”
一提及清河崔氏,秦晉也忍不住有些冒火。這個清河崔氏的子弟仿佛就像中了邪一樣,前仆後繼的與自己為敵做對。在新安時是這樣,在長安時也是這樣,甚至於到了馮翊郡還是如此。而今神武軍兵發洛陽,一舉克複東都,不想還是遭遇了同樣的事情。
不過,楊行本說的也有道理,崔冀畢竟不同於崔安世這樣的旁支子弟,就算真有心處置於他,也絕不能籍由神武軍之手。
“二郎說的在理,這燙手的山芋不如就交給朝廷去辦吧!”
楊行本嗬嗬一笑,又肅容讚了一聲:
“大夫明斷!”
秦晉笑罵了一句:
“你這廝,何時也學得溜須拍馬了?”
正在此時,軍吏匆匆來報,房琯求見。
就算房琯不來,秦晉也正要尋他商議今日的變故。
房琯見到秦晉時,滿臉都是尷尬,崔冀不論有什麽背景,但官麵上的身份那都是他的僚屬,若秦晉因此而對自己心生了芥蒂,他又能如何辯解呢?是以,隻是一個深深倒地的長揖以後便不再直起身子。
秦晉見狀則趕緊雙手扶住了房琯的兩臂,用力將其托了起來。
“相公這是何故?快請入座說話!”
這個反應倒出乎房琯的預料之外房琯甚至驚詫的望著秦晉的眼睛,以判斷其究竟真心假意。然則,秦晉扶起房琯又請他入座全然都出自一片真心,房琯又怎麽能看出別的內容呢?
但是,房琯也知道秦晉向來不會喜怒形於色,所以還是將信將疑的坐了下來。
“崔冀作亂,老夫難辭其咎,秦大夫……”
不等房琯將請罪的話說完,秦晉便當即將其打斷。
“老相公此言差矣,今日沒有外人在側,倒不如把這件事說的直白一些。崔冀分明就是宮中某位大人物的提線木偶,又幹老相公何事呢?難道老相公還想替人背這無妄的黑鍋不成?”
“黑鍋?”
房琯下意識的愣了一下,雖然秦晉的這個用詞新鮮,但以他的才學隻一閃念就明白了其中意思。接著,他又重重的歎息了一聲。
“老夫用人不察,察人不細,最終竟險些釀成大禍,天幸大夫無礙,否則老夫豈非成了千古罪人?”
這麽說是因為他十分清楚,如今天下的局麵也隻有秦晉和神武軍能鎮得住,如果秦晉一死,神武軍群龍無首恐怕也會就此分裂,到時候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朝廷又無力定亂,這亂世還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結束了。
秦晉也是為了寬房琯的心,便笑著說道:
“老相公不必過於自責,崔冀署理河南尹也是秦某親自用的印,說到根子上,秦某也有脫不開的幹係!”
主動承擔責任的話秦晉覺得說一句就夠了,房琯不是個迂腐的蠢人,自然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然後,他立即就將話題轉到了對崔冀的處置上。
“剛剛我與二郎商議過了,崔冀其人牽扯太多,不宜在神武軍中處置,老相公以為當如何?”
房琯很認真的沉思有頃,便從容答道:
“老夫隻一句話,崔冀從哪來,便教他回哪裏去!”
這正與秦晉和楊行本的想法不謀而合。
達成共識的議題很快又被他們丟下,繼而又商議著洛陽城中騷亂以後的治安問題,房琯認為依靠舊有的河南府體係已經無法有效的維持穩定,因為整個河南府已經被崔冀折騰的烏煙瘴氣,不如便由民兵中選出佼佼者另組一營,取代河南府負責城中治安巡查。
秦晉在進入洛陽之初就曾經下達命令,除了皇城以外,神武軍不涉足城內治安巡查問題,這是為了避嫌,也為了減少軍民之間的摩擦。現在房琯提出來以城內人治理城內的治安,他覺得是個不錯的法子,便欣然同意。
話到此處也就差不多該結束了,眼看著太陽西斜,竟不知不覺間商議了整整一個下午。
房琯突然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老夫聽說大夫有意離開洛陽到河東去?”
秦晉愣了一下,他打算離開河東的事僅在小範圍內做過交代,現在連房琯都知道了,恐怕此事在神武軍內部中高層軍官之間也不是什麽秘密了,於是就大方的點頭承認:
“確實如此!”
“請容老夫猜一猜大夫此去河東的因由。”
秦晉做了個請的手勢。
“如果所料錯差,一定是朝廷的封賞重了,大夫不敢接,也不能接!”
聞言,秦晉心下一動,心道不愧是大唐宰相,居然就能將自己即將趕赴河東的因由猜出個七七八八。但轉念又一想,自己即將趕赴河東的消息已經有風聲傳了出去,朝廷天使即將抵達的消息怕也是遮掩不住的,說不定早有人提前一步由長安抵達洛陽了。
一念及此,秦晉歎息一聲,坦言道:
“老相公正說到了秦某的苦衷,此去河東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豈料房琯卻爆出了一陣大笑。
“大夫處處聰明,如何在此處就犯了糊塗呢?”
秦晉又是一愣,心下盤算著房琯話中之意,口上則問道:
“這又從何說起呢?”
說到這朝廷上爭權奪利的事情,秦晉畢竟經曆得少,房琯眯起眼睛,宦海沉浮數十載,這些機關算計早就不是什麽了不得問題。
“老夫隻送與大夫一句話,天子詔書隻要不是封王,便接下又如何呢?”
“不封王?”
秦晉心下驚詫,房琯在朝廷天使一事上似乎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預判,看來還要再次評估此人的能力,在長於治政以外還要加上一條,精通權謀之術,而這一條也正是秦晉的短板。當初他在長安被各方勢力牽扯的束手束腳,就是吃了這個虧。
緊接著,房琯也不等秦晉說話,自顧自的說道:
“不會封王!一定是國公,封一個國公自是難免,除此以外,還會讓秦大夫以節度使之名坐鎮洛陽,指揮平亂……隻是……大唐立國以來從未有重臣便將以節度使之名坐鎮兩京的先例,想必至少也是個留後的差遣……”
至此,就連楊行本都深深為房琯的表現所折服,他居然全都猜中了,即或某些細節上有些許的出入,也全然是瑕不掩瑜。
秦晉騰的起身,“老相公全都猜中了,封國公也就罷了,讓秦某做這洛陽留守豈非置於火上炙烤?”
此言一出,又輪到房琯驚呆了,他隻猜中了朝廷會委以秦晉留後的臨時差遣,哪想得到居然是洛陽留守。留後與留守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可結果卻是千差萬別。
留後是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的替代差遣,而洛陽留守則非太子親王不能勝任,而在以往的慣例之中,但凡被委以留守重任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皇位繼承人。現在朝廷讓秦晉做這個洛陽留守,其包藏的禍心已經等於昭然於世。
不過,震驚之後,房琯還是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既然如此,大夫便接下這道天子詔書又如何呢?”
楊行本馬上跳起來急道:
“朝廷心懷叵測,難道房相公看不出來嗎?”
反倒是秦晉經由房琯的提醒,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便製止了楊行本的質問。
“正當如此,接下詔書又如何?”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一場原本盛大的檢閱儀式僅以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而告終,同時,所有人都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神武軍的軍威所在,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和秦大夫做對的,否則那個被枷在端門外示眾的崔冀就是前車之鑒。
“崔冀是房琯的舊屬,今日自意外發生以來,房琯便再沒現身,難保……”
秦晉揮手打斷了楊行本的話,崔冀的確是房琯的舊屬,但以他看來此事房琯未必就是知情的。早在房琯帶兵出征之時,崔冀就是以天子信臣的身份監視房琯的,這一點朝中上下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房琯和崔冀兩個人絕不是穿同一條褲子的人。隻是天子已經中風半年有餘,失去對朝政的掌控已經很久,崔冀也一定是在這段期間與其他人接觸過,甚至於此人一早就是別人安插在房琯身邊的眼線。
那麽,站在崔冀身後的人會是誰呢?以秦晉看來,大體上離不開兩個人,其一是張皇後,其二則是李輔國。李輔國作為新近崛起的宦官在宮中的靠山是天子,天子中風以後,唯一可以依仗的就隻剩下其一手掌握的左武衛軍。
崔冀身為世家大族子弟自然不可能為宦官所用,那麽其背後的主使就已經昭然若揭。
“以你之見,當如何處置此事?”
秦晉反倒看著楊行本直接發問。
“崔冀乃清河崔氏頗受重視的子弟,大夫處置此人還要甚重一些。”
一提及清河崔氏,秦晉也忍不住有些冒火。這個清河崔氏的子弟仿佛就像中了邪一樣,前仆後繼的與自己為敵做對。在新安時是這樣,在長安時也是這樣,甚至於到了馮翊郡還是如此。而今神武軍兵發洛陽,一舉克複東都,不想還是遭遇了同樣的事情。
不過,楊行本說的也有道理,崔冀畢竟不同於崔安世這樣的旁支子弟,就算真有心處置於他,也絕不能籍由神武軍之手。
“二郎說的在理,這燙手的山芋不如就交給朝廷去辦吧!”
楊行本嗬嗬一笑,又肅容讚了一聲:
“大夫明斷!”
秦晉笑罵了一句:
“你這廝,何時也學得溜須拍馬了?”
正在此時,軍吏匆匆來報,房琯求見。
就算房琯不來,秦晉也正要尋他商議今日的變故。
房琯見到秦晉時,滿臉都是尷尬,崔冀不論有什麽背景,但官麵上的身份那都是他的僚屬,若秦晉因此而對自己心生了芥蒂,他又能如何辯解呢?是以,隻是一個深深倒地的長揖以後便不再直起身子。
秦晉見狀則趕緊雙手扶住了房琯的兩臂,用力將其托了起來。
“相公這是何故?快請入座說話!”
這個反應倒出乎房琯的預料之外房琯甚至驚詫的望著秦晉的眼睛,以判斷其究竟真心假意。然則,秦晉扶起房琯又請他入座全然都出自一片真心,房琯又怎麽能看出別的內容呢?
但是,房琯也知道秦晉向來不會喜怒形於色,所以還是將信將疑的坐了下來。
“崔冀作亂,老夫難辭其咎,秦大夫……”
不等房琯將請罪的話說完,秦晉便當即將其打斷。
“老相公此言差矣,今日沒有外人在側,倒不如把這件事說的直白一些。崔冀分明就是宮中某位大人物的提線木偶,又幹老相公何事呢?難道老相公還想替人背這無妄的黑鍋不成?”
“黑鍋?”
房琯下意識的愣了一下,雖然秦晉的這個用詞新鮮,但以他的才學隻一閃念就明白了其中意思。接著,他又重重的歎息了一聲。
“老夫用人不察,察人不細,最終竟險些釀成大禍,天幸大夫無礙,否則老夫豈非成了千古罪人?”
這麽說是因為他十分清楚,如今天下的局麵也隻有秦晉和神武軍能鎮得住,如果秦晉一死,神武軍群龍無首恐怕也會就此分裂,到時候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朝廷又無力定亂,這亂世還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結束了。
秦晉也是為了寬房琯的心,便笑著說道:
“老相公不必過於自責,崔冀署理河南尹也是秦某親自用的印,說到根子上,秦某也有脫不開的幹係!”
主動承擔責任的話秦晉覺得說一句就夠了,房琯不是個迂腐的蠢人,自然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然後,他立即就將話題轉到了對崔冀的處置上。
“剛剛我與二郎商議過了,崔冀其人牽扯太多,不宜在神武軍中處置,老相公以為當如何?”
房琯很認真的沉思有頃,便從容答道:
“老夫隻一句話,崔冀從哪來,便教他回哪裏去!”
這正與秦晉和楊行本的想法不謀而合。
達成共識的議題很快又被他們丟下,繼而又商議著洛陽城中騷亂以後的治安問題,房琯認為依靠舊有的河南府體係已經無法有效的維持穩定,因為整個河南府已經被崔冀折騰的烏煙瘴氣,不如便由民兵中選出佼佼者另組一營,取代河南府負責城中治安巡查。
秦晉在進入洛陽之初就曾經下達命令,除了皇城以外,神武軍不涉足城內治安巡查問題,這是為了避嫌,也為了減少軍民之間的摩擦。現在房琯提出來以城內人治理城內的治安,他覺得是個不錯的法子,便欣然同意。
話到此處也就差不多該結束了,眼看著太陽西斜,竟不知不覺間商議了整整一個下午。
房琯突然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老夫聽說大夫有意離開洛陽到河東去?”
秦晉愣了一下,他打算離開河東的事僅在小範圍內做過交代,現在連房琯都知道了,恐怕此事在神武軍內部中高層軍官之間也不是什麽秘密了,於是就大方的點頭承認:
“確實如此!”
“請容老夫猜一猜大夫此去河東的因由。”
秦晉做了個請的手勢。
“如果所料錯差,一定是朝廷的封賞重了,大夫不敢接,也不能接!”
聞言,秦晉心下一動,心道不愧是大唐宰相,居然就能將自己即將趕赴河東的因由猜出個七七八八。但轉念又一想,自己即將趕赴河東的消息已經有風聲傳了出去,朝廷天使即將抵達的消息怕也是遮掩不住的,說不定早有人提前一步由長安抵達洛陽了。
一念及此,秦晉歎息一聲,坦言道:
“老相公正說到了秦某的苦衷,此去河東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豈料房琯卻爆出了一陣大笑。
“大夫處處聰明,如何在此處就犯了糊塗呢?”
秦晉又是一愣,心下盤算著房琯話中之意,口上則問道:
“這又從何說起呢?”
說到這朝廷上爭權奪利的事情,秦晉畢竟經曆得少,房琯眯起眼睛,宦海沉浮數十載,這些機關算計早就不是什麽了不得問題。
“老夫隻送與大夫一句話,天子詔書隻要不是封王,便接下又如何呢?”
“不封王?”
秦晉心下驚詫,房琯在朝廷天使一事上似乎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預判,看來還要再次評估此人的能力,在長於治政以外還要加上一條,精通權謀之術,而這一條也正是秦晉的短板。當初他在長安被各方勢力牽扯的束手束腳,就是吃了這個虧。
緊接著,房琯也不等秦晉說話,自顧自的說道:
“不會封王!一定是國公,封一個國公自是難免,除此以外,還會讓秦大夫以節度使之名坐鎮洛陽,指揮平亂……隻是……大唐立國以來從未有重臣便將以節度使之名坐鎮兩京的先例,想必至少也是個留後的差遣……”
至此,就連楊行本都深深為房琯的表現所折服,他居然全都猜中了,即或某些細節上有些許的出入,也全然是瑕不掩瑜。
秦晉騰的起身,“老相公全都猜中了,封國公也就罷了,讓秦某做這洛陽留守豈非置於火上炙烤?”
此言一出,又輪到房琯驚呆了,他隻猜中了朝廷會委以秦晉留後的臨時差遣,哪想得到居然是洛陽留守。留後與留守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可結果卻是千差萬別。
留後是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的替代差遣,而洛陽留守則非太子親王不能勝任,而在以往的慣例之中,但凡被委以留守重任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皇位繼承人。現在朝廷讓秦晉做這個洛陽留守,其包藏的禍心已經等於昭然於世。
不過,震驚之後,房琯還是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既然如此,大夫便接下這道天子詔書又如何呢?”
楊行本馬上跳起來急道:
“朝廷心懷叵測,難道房相公看不出來嗎?”
反倒是秦晉經由房琯的提醒,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便製止了楊行本的質問。
“正當如此,接下詔書又如何?”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