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說的極是,極是……”
張安沒想到這麽輕易就被姐姐看穿了心事,雖然心底裏打的是以權謀私的主意,可他也絲毫不覺得害怕,因為他這個姐姐雖然對外人狠毒,待他們卻是疼愛之至。
事實也果如張安所料,張皇後隻拿手指點了他幾下,又恨鐵不成鋼的輕歎了一聲。
“現在是最緊關節要的時候,你們兄弟兩個要擰成一股繩,把力氣都使在一處,讓定王繼承太子之位,隻要如此,咱們張家才能保三十年平安!”
定王李侗是張皇後與李亨的幼子,排在他前麵的哥哥,年富力強者大有人在,按說怎麽輪也輪不到他,更何況,廢太子李豫的勢力和影響也並未徹底根除,所以必須盡快讓李侗登上太子之位,然後才好繼續她的謀劃。
這時,久未說話的張清終於張嘴了。
“姐姐,裴敬有回話了!”
他一張嘴就立即吸引了張皇後與張安的注意力,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看了過去。張皇後更是緊張的身子前傾,問道:
“可,可是答應了?”
“裴敬是個老狐狸,並未有確定之實的恢複,但已經同意封閉潼關,斷絕關中內外交通!”
張安立即一拍大腿,笑道:
“老狐狸想鼠首兩端,又豈能讓他如願?三弟,你的反間計該使出來了!”
張清依舊是表情淡然,淡淡的說道:
“那還用說,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見自家兄弟賣關子,張安不耐煩的吭了幾聲,又對張皇後抱怨著:
“姐姐看看他,每次都是如此,總不能把話利利索索的說完!”
姐弟三人正商議間,一名宮人小心翼翼的從殿外進來。
“皇後殿下,大將軍求見!”
姐弟三人的臉上同時掠過一絲不悅抑或是厭惡之色,宮人口中的大將軍所指的正是龍虎大將軍李輔國。李輔國作為他們發動兵變的共謀者本應該受到重視才對,但張氏姐弟也早就看透了這閹人的秉性,素來隻會阿附於強者,又如牆頭草一般隨風搖擺,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像惡犬一樣狠狠從後麵咬上一口。
李輔國和李豫本是盟友,但在關鍵時刻卻反水,使得李豫功虧一簣,被攆出長安城,失去了太子之位。試想想,與這樣的人合作,又何異於與虎謀皮呢?
“姐姐,這閹豎半夜來作甚?不如回絕他,明日再來覲見也不遲!”
張安毫不掩飾自己對李輔國的厭惡,但卻被張清當即攔住。
“不可,李輔國手握兵權,深夜求見一定有要事,如果回絕就等於暗示要與之翻臉,他手握兵權,現在可還是不與之翻臉的最佳時機啊!”
張皇後點頭讚許道:
“三弟說的對,一切都要以定王的太子之位為重,就讓他進來吧!”
過不多時,李輔國急匆匆出現在張氏姐弟三人的麵前。而他此來,也的確有件說大不大,說下不小的事。
“老奴的屬下探知,軍器監丞鄭顯禮夜入京兆府,似有不軌之意!”
“軍器監丞?”
張安有些驚訝,直以為李輔國在開玩笑,區區一個軍器監丞用得著如此興師動眾,連夜求見嗎?不過,張清卻一臉的緊張,語氣急促的問道:
“這個軍器監丞可是封常清的舊部,又曾追隨秦晉從新安一路到長安的那個鄭顯禮?”
李輔國道:
“正是此人!”
得知此人的底細,張氏姐弟俱是一驚,但張安還是有些疑惑:
“既然此人與秦晉的淵源如此之深,為何隻做了個軍器監丞?”
他對鄭顯禮的名字還算熟悉,因為那份神武軍係官員的今生名單裏就有此人的名字,就算破格簡拔,也隻做了個從四品的左武衛中郎將。比起秦晉身邊的那些親信,要麽位居大將軍,要麽成了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此人當真太低調了。
李輔國搖了搖頭,說道:
“據老奴所知,正因為重視,秦晉才讓鄭顯禮在軍器監丞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
張皇後也很是詫異,他們分析秦晉的臂膀親信時,都隻圍繞著盧杞、裴敬、楊行本這些人,就連最不受秦晉待見的陳千裏都仔細研究過,卻從未將這個叫鄭顯禮的人納入視線之內。
“請大將軍說的詳細一些,為何秦晉重視他,又讓他做軍器監丞這種小官呢?”
李輔國的臉上露出一絲陰笑,道:
“至德元年,賊兵圍困長安城,關中遭安賊叛軍燒殺搶掠,天子曾下詔,軍器監所督造武器,無須再經過兵部,而直接分發往敵前各軍,如此一來省卻諸多文書環節,就大大提升了效率……軍器監自然也就間接掌握了分發武器的職權,直至今日,天子也未曾取消這一舉措呢!”
聞言,張氏姐弟均恍然大悟,神武軍再厲害,也一直仰賴於軍器監所督造的武器,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要用靠靠之人守著。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鄭顯禮在軍器監丞的位置上一坐三年,居然毫無怨言,此等人才是最莫測的,如果不是從李輔國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恐怕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秦晉的用心竟如此之深。
啪的一聲,張安一巴掌拍在了麵前的條案上。
“秦晉這是要作甚?掌握了兵權,還要掌握武庫不成?長此以往下去,豈不成了第二個安祿山?”
“三弟慎言!”
張皇後毫不留情麵的斥道,隻有他們姐弟三人時,發發這種牢騷也無所謂,李輔國雖然與他們是盟友,但此人的心機太過叵測,又豈能在此人麵前如此口無遮攔?
李輔國也附和著張皇後,道:
“殿下所言甚是,秦晉畢竟領兵在外,不能輕易與其撕破臉,以老奴所見,還是要安撫為上策!不過,這個鄭顯禮……”
說到此處,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措辭,但又有些猶豫。
張安被當眾駁了麵子,早就有些急躁,見李輔國遲遲沒有下文,便忍不住道:
“區區軍器監丞而已,隨便安個罪名,殺了了事,誰又能非議?”
“此舉不妥!”
不等旁人說話,李輔國就率先跳出來表示反對,他在這種事情上的底線不容挑戰,因為一旦把秦晉得罪的死了,在眼前的局勢下是絕沒有好結果的。而李豫的逃脫,與李輔國有意無意的放水也不無關係,在唐室經曆了多少年的政治鬥爭以後,他已經深諳其中的竟要,如果沒有能力趕盡殺絕,那就一定要留有餘地,否則焉知他日不會死無葬身之地?
隻是這種想法,他是無法對張氏姐弟三人直言的,因為他們的目的不一樣,定王李侗奪得天子之位才是終極目標。
張安瞪著眼睛語氣中盡是不滿。
“龍虎大將軍,都到了什麽時候,你還對秦晉抱著幻想嗎?別白日做夢了,趕走李豫夫人仇怨,他一定會記一份在你的頭上。”
李輔國兩手一攤,苦笑道:
“老奴現在已經和殿下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又豈會再有二心呢?將軍莫要冤枉了老奴啊!否則,老奴何至於夜半時分覲見殿下呢?”
“好了,都不要再爭了,大將軍的忠心,有目共睹,吾絕對相信他是出於一片忠心。至於那個叫鄭顯禮的官吏,吾認為不宜在此時輕舉妄動,多派人手,密切關注便是,如果此人當真有什麽出格越軌的行為,再行論處就是!”
“殿下聖明,老奴謹遵諭令!”
張皇後很滿意的點了點頭。
“裴敬已經答應了吾,在太子人選確立之前,斷絕潼關的內外交通,任何人都不得任意出入。龍虎大將軍以為,當以哪位皇子立為太子,才有利於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呢?”
這種問題還用得著多想嗎?李輔國立刻就答道俯首道:
“定王聰慧過人,年紀輕輕就賢名遠播,當為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一夜實在決定了太多人的命運,整個長安城仿佛也有著預感,時時處處都籠罩著一種不安的情緒。
而這種不安的情緒也很快隨著太陽的升起而漸漸消散,一輪紅日隱隱在魚肚泛白的天際跳了出來,深秋的寒露開始消散,京師城牆上的鐵甲將士巋然不動,露珠沿著甲葉滴滴滾落。
又是一個嶄新的黎明,眼看著就到了晝夜輪替的時刻,自從秦大夫率領全城軍民大敗了安賊叛軍以後,身受傷害的關中大地在這種日漸趨於平靜的日子裏療傷恢複,雖然這傷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平複的,但一切畢竟在朝著好的一麵發展。
突然,有甲士瞪大了眼睛指向西北方向,結結巴巴的說道:
“看,看那裏,有,有騎兵!”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向西望去,果見團團煙塵滾滾而起,一支黑衣黑甲的騎兵正以驚人的速度狂奔過來。
當值的校尉得到稟報以後不敢怠慢,登臨城上仔細觀察了一陣,麵色驟然灰敗入土。
“是,是吐蕃人!吐蕃人的騎兵!敵襲……”
敵襲示警的鍾聲很快響起,瞬息之間就傳遍了整座長安城……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張安沒想到這麽輕易就被姐姐看穿了心事,雖然心底裏打的是以權謀私的主意,可他也絲毫不覺得害怕,因為他這個姐姐雖然對外人狠毒,待他們卻是疼愛之至。
事實也果如張安所料,張皇後隻拿手指點了他幾下,又恨鐵不成鋼的輕歎了一聲。
“現在是最緊關節要的時候,你們兄弟兩個要擰成一股繩,把力氣都使在一處,讓定王繼承太子之位,隻要如此,咱們張家才能保三十年平安!”
定王李侗是張皇後與李亨的幼子,排在他前麵的哥哥,年富力強者大有人在,按說怎麽輪也輪不到他,更何況,廢太子李豫的勢力和影響也並未徹底根除,所以必須盡快讓李侗登上太子之位,然後才好繼續她的謀劃。
這時,久未說話的張清終於張嘴了。
“姐姐,裴敬有回話了!”
他一張嘴就立即吸引了張皇後與張安的注意力,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看了過去。張皇後更是緊張的身子前傾,問道:
“可,可是答應了?”
“裴敬是個老狐狸,並未有確定之實的恢複,但已經同意封閉潼關,斷絕關中內外交通!”
張安立即一拍大腿,笑道:
“老狐狸想鼠首兩端,又豈能讓他如願?三弟,你的反間計該使出來了!”
張清依舊是表情淡然,淡淡的說道:
“那還用說,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見自家兄弟賣關子,張安不耐煩的吭了幾聲,又對張皇後抱怨著:
“姐姐看看他,每次都是如此,總不能把話利利索索的說完!”
姐弟三人正商議間,一名宮人小心翼翼的從殿外進來。
“皇後殿下,大將軍求見!”
姐弟三人的臉上同時掠過一絲不悅抑或是厭惡之色,宮人口中的大將軍所指的正是龍虎大將軍李輔國。李輔國作為他們發動兵變的共謀者本應該受到重視才對,但張氏姐弟也早就看透了這閹人的秉性,素來隻會阿附於強者,又如牆頭草一般隨風搖擺,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像惡犬一樣狠狠從後麵咬上一口。
李輔國和李豫本是盟友,但在關鍵時刻卻反水,使得李豫功虧一簣,被攆出長安城,失去了太子之位。試想想,與這樣的人合作,又何異於與虎謀皮呢?
“姐姐,這閹豎半夜來作甚?不如回絕他,明日再來覲見也不遲!”
張安毫不掩飾自己對李輔國的厭惡,但卻被張清當即攔住。
“不可,李輔國手握兵權,深夜求見一定有要事,如果回絕就等於暗示要與之翻臉,他手握兵權,現在可還是不與之翻臉的最佳時機啊!”
張皇後點頭讚許道:
“三弟說的對,一切都要以定王的太子之位為重,就讓他進來吧!”
過不多時,李輔國急匆匆出現在張氏姐弟三人的麵前。而他此來,也的確有件說大不大,說下不小的事。
“老奴的屬下探知,軍器監丞鄭顯禮夜入京兆府,似有不軌之意!”
“軍器監丞?”
張安有些驚訝,直以為李輔國在開玩笑,區區一個軍器監丞用得著如此興師動眾,連夜求見嗎?不過,張清卻一臉的緊張,語氣急促的問道:
“這個軍器監丞可是封常清的舊部,又曾追隨秦晉從新安一路到長安的那個鄭顯禮?”
李輔國道:
“正是此人!”
得知此人的底細,張氏姐弟俱是一驚,但張安還是有些疑惑:
“既然此人與秦晉的淵源如此之深,為何隻做了個軍器監丞?”
他對鄭顯禮的名字還算熟悉,因為那份神武軍係官員的今生名單裏就有此人的名字,就算破格簡拔,也隻做了個從四品的左武衛中郎將。比起秦晉身邊的那些親信,要麽位居大將軍,要麽成了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此人當真太低調了。
李輔國搖了搖頭,說道:
“據老奴所知,正因為重視,秦晉才讓鄭顯禮在軍器監丞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
張皇後也很是詫異,他們分析秦晉的臂膀親信時,都隻圍繞著盧杞、裴敬、楊行本這些人,就連最不受秦晉待見的陳千裏都仔細研究過,卻從未將這個叫鄭顯禮的人納入視線之內。
“請大將軍說的詳細一些,為何秦晉重視他,又讓他做軍器監丞這種小官呢?”
李輔國的臉上露出一絲陰笑,道:
“至德元年,賊兵圍困長安城,關中遭安賊叛軍燒殺搶掠,天子曾下詔,軍器監所督造武器,無須再經過兵部,而直接分發往敵前各軍,如此一來省卻諸多文書環節,就大大提升了效率……軍器監自然也就間接掌握了分發武器的職權,直至今日,天子也未曾取消這一舉措呢!”
聞言,張氏姐弟均恍然大悟,神武軍再厲害,也一直仰賴於軍器監所督造的武器,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要用靠靠之人守著。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鄭顯禮在軍器監丞的位置上一坐三年,居然毫無怨言,此等人才是最莫測的,如果不是從李輔國的口中得知這些事,恐怕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秦晉的用心竟如此之深。
啪的一聲,張安一巴掌拍在了麵前的條案上。
“秦晉這是要作甚?掌握了兵權,還要掌握武庫不成?長此以往下去,豈不成了第二個安祿山?”
“三弟慎言!”
張皇後毫不留情麵的斥道,隻有他們姐弟三人時,發發這種牢騷也無所謂,李輔國雖然與他們是盟友,但此人的心機太過叵測,又豈能在此人麵前如此口無遮攔?
李輔國也附和著張皇後,道:
“殿下所言甚是,秦晉畢竟領兵在外,不能輕易與其撕破臉,以老奴所見,還是要安撫為上策!不過,這個鄭顯禮……”
說到此處,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措辭,但又有些猶豫。
張安被當眾駁了麵子,早就有些急躁,見李輔國遲遲沒有下文,便忍不住道:
“區區軍器監丞而已,隨便安個罪名,殺了了事,誰又能非議?”
“此舉不妥!”
不等旁人說話,李輔國就率先跳出來表示反對,他在這種事情上的底線不容挑戰,因為一旦把秦晉得罪的死了,在眼前的局勢下是絕沒有好結果的。而李豫的逃脫,與李輔國有意無意的放水也不無關係,在唐室經曆了多少年的政治鬥爭以後,他已經深諳其中的竟要,如果沒有能力趕盡殺絕,那就一定要留有餘地,否則焉知他日不會死無葬身之地?
隻是這種想法,他是無法對張氏姐弟三人直言的,因為他們的目的不一樣,定王李侗奪得天子之位才是終極目標。
張安瞪著眼睛語氣中盡是不滿。
“龍虎大將軍,都到了什麽時候,你還對秦晉抱著幻想嗎?別白日做夢了,趕走李豫夫人仇怨,他一定會記一份在你的頭上。”
李輔國兩手一攤,苦笑道:
“老奴現在已經和殿下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又豈會再有二心呢?將軍莫要冤枉了老奴啊!否則,老奴何至於夜半時分覲見殿下呢?”
“好了,都不要再爭了,大將軍的忠心,有目共睹,吾絕對相信他是出於一片忠心。至於那個叫鄭顯禮的官吏,吾認為不宜在此時輕舉妄動,多派人手,密切關注便是,如果此人當真有什麽出格越軌的行為,再行論處就是!”
“殿下聖明,老奴謹遵諭令!”
張皇後很滿意的點了點頭。
“裴敬已經答應了吾,在太子人選確立之前,斷絕潼關的內外交通,任何人都不得任意出入。龍虎大將軍以為,當以哪位皇子立為太子,才有利於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呢?”
這種問題還用得著多想嗎?李輔國立刻就答道俯首道:
“定王聰慧過人,年紀輕輕就賢名遠播,當為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一夜實在決定了太多人的命運,整個長安城仿佛也有著預感,時時處處都籠罩著一種不安的情緒。
而這種不安的情緒也很快隨著太陽的升起而漸漸消散,一輪紅日隱隱在魚肚泛白的天際跳了出來,深秋的寒露開始消散,京師城牆上的鐵甲將士巋然不動,露珠沿著甲葉滴滴滾落。
又是一個嶄新的黎明,眼看著就到了晝夜輪替的時刻,自從秦大夫率領全城軍民大敗了安賊叛軍以後,身受傷害的關中大地在這種日漸趨於平靜的日子裏療傷恢複,雖然這傷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平複的,但一切畢竟在朝著好的一麵發展。
突然,有甲士瞪大了眼睛指向西北方向,結結巴巴的說道:
“看,看那裏,有,有騎兵!”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向西望去,果見團團煙塵滾滾而起,一支黑衣黑甲的騎兵正以驚人的速度狂奔過來。
當值的校尉得到稟報以後不敢怠慢,登臨城上仔細觀察了一陣,麵色驟然灰敗入土。
“是,是吐蕃人!吐蕃人的騎兵!敵襲……”
敵襲示警的鍾聲很快響起,瞬息之間就傳遍了整座長安城……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