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你們究竟逼迫副相做了什麽?”
麵對赤鬆德讚的聲聲質問,秦晉並沒有說話,隻有杜乾運笑嗬嗬語帶譏誚的說道:
“讚普息怒啊,益喜旺波所做的正是為了保全你啊,如果他能看清楚形勢,不做那些糊塗事,吐蕃又何至於有今日的境地呢?”
聞言,赤鬆德讚沉默了,這個令人討厭的家夥說的很對,如果不是副相一意針對瑪祥仲巴傑,吐蕃仍舊牢牢的占據著長安,掌控著局勢的主動權呢。然則,事情是容不得假設的,事已至此本來的目的沒有達到,還讓吐蕃蒙受了如此之大的損失,就算他想替益喜旺波辯解幾句也無從說起。
眼淚從赤鬆德讚的眼眶中滾落,裏麵飽含著屈辱和不甘,可就算再不甘又如何呢?現在他本人都已經成了唐朝人的階下囚,又遑論東山再起的複仇……
“你們,你們唐人自稱仁義禮智信,結果還不是盡做些背信棄義之事?當初副相與你們說好了要結盟對抗瑪祥仲巴傑的,是你們坐山觀虎鬥,讓我們打的兩敗俱傷再出手坐收漁人之利。隻是我還是高估了你們的道德和信義,居然連背盟這種事都做得出來……”
原本杜乾運的臉上還是帶著笑模樣的,見赤鬆德讚說的刻薄,當即就冷了臉。
“真是給臉不要臉,你們進犯我大唐關中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反倒賊喊抓賊起來,當真可惡!”
秦晉不打算看著他們繼續打嘴仗,便及時出言製止了這場即將展開的鬥嘴。
“好了,讚普勞頓多日,也該累了,帶他下去休息。”接著又轉向杜乾運道:“你現在就回長安,那裏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著你呢,一刻也耽擱不得!”
杜乾運馬上躬身應諾,剛剛他又接到了新的指示,這樁事也隻有他才能做得到。
兩名鐵甲軍卒上前便向提小雞子一般提起了赤德鬆讚。
“放開我,放開我……”
秦晉忽而又開口道:
“剛剛忘了告訴你,瑪祥仲巴傑已經授首,首級便在這裏,要不要去看一看?”
這話是衝著赤鬆德讚說的,赤鬆德讚本來正忙著從兩名鐵甲軍卒的手裏掙紮,聞聽此言登時便如遭雷擊一般,整個人都僵住了。這幾年的功夫,瑪祥仲巴傑自打殺掉尺代丹珠成為吐蕃一言九鼎的權臣以來,無論對內對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每戰必勝。
長此到如今,瑪祥仲巴傑給赤鬆德讚少年的內心中留下的則是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在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接受,天神一般的瑪祥仲巴傑就這樣毫無意義的死掉了,而且首級都被唐人斬了下去。
按道理說,瑪祥仲巴傑多年以來一直壓榨著赤鬆德讚,此人一死他應該高興才是,然而此時此刻他就是高興不起來,眼眶中冰冷的淚水反而越來越多。
赤鬆德讚在心裏一遍又一遍的賭咒發誓,早晚有一日要將他所受的恥辱加倍奉還,但事實卻是他就如雅魯藏布江中的一片落葉,根本無力對抗強大的水流,隻能無可奈何的隨波逐流。
赤鬆德讚順從的被架了出去,杜乾運卻擔心的看著帳門口。
“大夫,此人心誌遠勝同齡人,若留著恐早晚成為禍患,不如……”
他的意思是趁此機會將赤鬆德讚也殺了,算是絕掉一個未來的隱患。但秦晉卻另有打算,殺了一個赤鬆德讚容易,但吐蕃仍舊有他的同宗之人可以繼承讚普之位,相較之下死了的赤鬆德讚反不如活著的赤鬆德讚更加有用。
秦晉舒服的抻了個懶腰,閉上眼睛,他實在太累了。
“快些回長安吧,明日一早我就會帥師返回,兩日後當可抵達,你要趁著這段功夫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絕不能有一丁點的紕漏!”
“是,小人記下了,不敢有忘!”
“還有,吐蕃經此一役,已經元氣大傷,如果秦琰能順利抵達高原腹地駐軍,未來幾十年他們便不會有任何機會再威脅我大唐後路,咱們可以騰出手來對付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了!”
吐蕃攻陷長安對唐朝而言,無疑是個甚重的打擊,但對神武軍而言卻是絕好的機會,一舉成了朝中無可取代的勢力。杜乾運看著閉目養神的秦晉,欲言又止,猶豫片刻終究是沒能說出口。
打發走了杜乾運,秦晉又打發清虛子趕回金城,那裏的吐蕃俘虜要好生看管,既不能殺也不能放,將來益喜旺波回吐蕃去還要靠著這些人呢。
不過,秦晉還是向清虛子交代了一些具體事務,比如打散俘虜的所有建製,從中挑選出親近唐朝的人委任為軍將,那些有著明顯反唐傾向的人則要進行必要的懲處,或貶為奴隸或是就地斬首。具體如何掌握,則要視對方的態度而定。
直到神武軍開拔返回長安之時,秦晉也沒有去見益喜旺波,之時著軍吏交給了他一封長信,裏麵既有苦口婆心的勸慰,也有明道明搶的威脅,總而言之就是要讓他安心返回吐蕃,做一個聽話的傀儡。
為了徹底打消益喜旺波的幻想,還特地安排赤鬆德讚與其見了一麵。見到少年讚普時,他的震驚和憤怒是顯而易見的,但理智很快就促使他恢複了平靜。
“副相,唐人要我到長安去求學,副相一定要回到吐蕃去,管理好各部……”
益喜旺波老眼含淚,無奈的搖著頭。
“求學?何時才是個頭啊……”
“唐人說了,隻要等到我成年,就會派兵護送我返回吐蕃。”
“他們的話,哪裏能當得了真?讚普要好自為之,切莫起了什麽衝動的念頭。”
“副相放心,我還等著成年的那一天重返高原呢……”
君臣師徒二人的分別頗有一些傷感的味道,短暫的道別之後,益喜旺波踏上了西返之路。唯一不同的是,比來時多了一萬唐兵。
兩日後,神武軍凱旋抵達長安,此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經被充分的動員起來,所有人都知道局勢已經塵埃落地,便都拋卻了疑慮紛紛出來向這位克複兩京的大功臣示好。
就連那位一直躲在十王宅中不見人的傀儡天子李承宏都出現在了迎接神武軍的隊伍中。
不過,李承宏既沒有穿著皇帝的袞冕禮服,也沒有如往常一般服朱紫,而是青衣葛巾,戰戰兢兢的孤立於一處。群臣們自然知道,神武軍回來以後,李承宏這個被吐蕃人立的天子就一定不作數,非但不作數還很可能要倒大黴,抄家滅族都是有可能的。
同樣被群臣孤立的,還有京兆尹李光弼,此人是李承宏一手提拔起來的,又豈能有幸免的道理呢?
所以,李承宏和李光弼兩人身旁除了兩名太監和若幹禁軍以外就再無大臣的身影,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李承宏早就收起了僥幸之心,他今日之所以特地青衣葛巾,就是要配合著演一場戲給滿朝的文武百官看,隻有如此才能保住一條小命。
當然,他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些點子的,都是那位杜先生,親自指點提醒,隻有如此才可能保全住性命,否則與死便隻有一步之隔。
比起生死,歸類皇帝之位對李承宏而言就沒有任何好留戀的,隻要能保住性命,別說不做皇帝,就算做一輩子的庶民也是甘願啊!
立國百多年來的例子都活生生的擺在前麵,那些參合到帝位之爭的皇子貴女們,除了太上皇的大兄以外,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他自然是不希望步了枉死者的後塵。
“來了,來了,快看,神武軍凱旋歸來了……”
“擊鼓,奏樂……”
登時,長安城西十裏的長亭處鼓樂喧天,大軍凱旋奏什麽樂都是有定製的,不過許多人卻都聽得出來,這古樂顯然是逾製了的,以秦晉卓著的功勳,以親王之禮相迎就已經是極限了,可眼下所奏的卻明明是天子之樂啊。
然則,即便聽出來又如何呢?
“天子”都換上了青衣葛巾,一副負荊請罪的德行,還有誰關心是否逾製呢?
隻有站在李承宏身後的京兆尹李光弼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但他也僅限於此,並沒有多說一句話。眼看著長安就要迎來最有權勢的人,哪一個不是爭著搶著要表現一把,露一露臉呢?這麽做,除了表忠心以外,更是為了將來的前程。
率先出現在文武百官麵前的是一隊雄赳赳氣昂昂的騎兵,氣勢之雄勁,令所有人都為之側目。迎接隊伍中有不少上了歲數的官員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一眼就看得出來,這絕不是樣子貨,而是一直真正的精銳騎兵。
緊接著騎兵之後的就是作為神武軍中堅力量的步卒,腳步齊踏地的謔謔之聲,數裏之外便清晰可聞。隨著中軍主力出現在官道上,遮天蔽日的旗幟也看的人花了眼,許多人翹首企盼,嘻嘻尋找,卻沒有看到屬於秦晉的纛旗。
要知道,纛旗所到之處,便是作為一軍之主帥的秦晉所到之處。他的纛旗不在軍中,又到了何處呢?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麵對赤鬆德讚的聲聲質問,秦晉並沒有說話,隻有杜乾運笑嗬嗬語帶譏誚的說道:
“讚普息怒啊,益喜旺波所做的正是為了保全你啊,如果他能看清楚形勢,不做那些糊塗事,吐蕃又何至於有今日的境地呢?”
聞言,赤鬆德讚沉默了,這個令人討厭的家夥說的很對,如果不是副相一意針對瑪祥仲巴傑,吐蕃仍舊牢牢的占據著長安,掌控著局勢的主動權呢。然則,事情是容不得假設的,事已至此本來的目的沒有達到,還讓吐蕃蒙受了如此之大的損失,就算他想替益喜旺波辯解幾句也無從說起。
眼淚從赤鬆德讚的眼眶中滾落,裏麵飽含著屈辱和不甘,可就算再不甘又如何呢?現在他本人都已經成了唐朝人的階下囚,又遑論東山再起的複仇……
“你們,你們唐人自稱仁義禮智信,結果還不是盡做些背信棄義之事?當初副相與你們說好了要結盟對抗瑪祥仲巴傑的,是你們坐山觀虎鬥,讓我們打的兩敗俱傷再出手坐收漁人之利。隻是我還是高估了你們的道德和信義,居然連背盟這種事都做得出來……”
原本杜乾運的臉上還是帶著笑模樣的,見赤鬆德讚說的刻薄,當即就冷了臉。
“真是給臉不要臉,你們進犯我大唐關中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反倒賊喊抓賊起來,當真可惡!”
秦晉不打算看著他們繼續打嘴仗,便及時出言製止了這場即將展開的鬥嘴。
“好了,讚普勞頓多日,也該累了,帶他下去休息。”接著又轉向杜乾運道:“你現在就回長安,那裏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著你呢,一刻也耽擱不得!”
杜乾運馬上躬身應諾,剛剛他又接到了新的指示,這樁事也隻有他才能做得到。
兩名鐵甲軍卒上前便向提小雞子一般提起了赤德鬆讚。
“放開我,放開我……”
秦晉忽而又開口道:
“剛剛忘了告訴你,瑪祥仲巴傑已經授首,首級便在這裏,要不要去看一看?”
這話是衝著赤鬆德讚說的,赤鬆德讚本來正忙著從兩名鐵甲軍卒的手裏掙紮,聞聽此言登時便如遭雷擊一般,整個人都僵住了。這幾年的功夫,瑪祥仲巴傑自打殺掉尺代丹珠成為吐蕃一言九鼎的權臣以來,無論對內對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每戰必勝。
長此到如今,瑪祥仲巴傑給赤鬆德讚少年的內心中留下的則是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在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接受,天神一般的瑪祥仲巴傑就這樣毫無意義的死掉了,而且首級都被唐人斬了下去。
按道理說,瑪祥仲巴傑多年以來一直壓榨著赤鬆德讚,此人一死他應該高興才是,然而此時此刻他就是高興不起來,眼眶中冰冷的淚水反而越來越多。
赤鬆德讚在心裏一遍又一遍的賭咒發誓,早晚有一日要將他所受的恥辱加倍奉還,但事實卻是他就如雅魯藏布江中的一片落葉,根本無力對抗強大的水流,隻能無可奈何的隨波逐流。
赤鬆德讚順從的被架了出去,杜乾運卻擔心的看著帳門口。
“大夫,此人心誌遠勝同齡人,若留著恐早晚成為禍患,不如……”
他的意思是趁此機會將赤鬆德讚也殺了,算是絕掉一個未來的隱患。但秦晉卻另有打算,殺了一個赤鬆德讚容易,但吐蕃仍舊有他的同宗之人可以繼承讚普之位,相較之下死了的赤鬆德讚反不如活著的赤鬆德讚更加有用。
秦晉舒服的抻了個懶腰,閉上眼睛,他實在太累了。
“快些回長安吧,明日一早我就會帥師返回,兩日後當可抵達,你要趁著這段功夫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絕不能有一丁點的紕漏!”
“是,小人記下了,不敢有忘!”
“還有,吐蕃經此一役,已經元氣大傷,如果秦琰能順利抵達高原腹地駐軍,未來幾十年他們便不會有任何機會再威脅我大唐後路,咱們可以騰出手來對付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了!”
吐蕃攻陷長安對唐朝而言,無疑是個甚重的打擊,但對神武軍而言卻是絕好的機會,一舉成了朝中無可取代的勢力。杜乾運看著閉目養神的秦晉,欲言又止,猶豫片刻終究是沒能說出口。
打發走了杜乾運,秦晉又打發清虛子趕回金城,那裏的吐蕃俘虜要好生看管,既不能殺也不能放,將來益喜旺波回吐蕃去還要靠著這些人呢。
不過,秦晉還是向清虛子交代了一些具體事務,比如打散俘虜的所有建製,從中挑選出親近唐朝的人委任為軍將,那些有著明顯反唐傾向的人則要進行必要的懲處,或貶為奴隸或是就地斬首。具體如何掌握,則要視對方的態度而定。
直到神武軍開拔返回長安之時,秦晉也沒有去見益喜旺波,之時著軍吏交給了他一封長信,裏麵既有苦口婆心的勸慰,也有明道明搶的威脅,總而言之就是要讓他安心返回吐蕃,做一個聽話的傀儡。
為了徹底打消益喜旺波的幻想,還特地安排赤鬆德讚與其見了一麵。見到少年讚普時,他的震驚和憤怒是顯而易見的,但理智很快就促使他恢複了平靜。
“副相,唐人要我到長安去求學,副相一定要回到吐蕃去,管理好各部……”
益喜旺波老眼含淚,無奈的搖著頭。
“求學?何時才是個頭啊……”
“唐人說了,隻要等到我成年,就會派兵護送我返回吐蕃。”
“他們的話,哪裏能當得了真?讚普要好自為之,切莫起了什麽衝動的念頭。”
“副相放心,我還等著成年的那一天重返高原呢……”
君臣師徒二人的分別頗有一些傷感的味道,短暫的道別之後,益喜旺波踏上了西返之路。唯一不同的是,比來時多了一萬唐兵。
兩日後,神武軍凱旋抵達長安,此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經被充分的動員起來,所有人都知道局勢已經塵埃落地,便都拋卻了疑慮紛紛出來向這位克複兩京的大功臣示好。
就連那位一直躲在十王宅中不見人的傀儡天子李承宏都出現在了迎接神武軍的隊伍中。
不過,李承宏既沒有穿著皇帝的袞冕禮服,也沒有如往常一般服朱紫,而是青衣葛巾,戰戰兢兢的孤立於一處。群臣們自然知道,神武軍回來以後,李承宏這個被吐蕃人立的天子就一定不作數,非但不作數還很可能要倒大黴,抄家滅族都是有可能的。
同樣被群臣孤立的,還有京兆尹李光弼,此人是李承宏一手提拔起來的,又豈能有幸免的道理呢?
所以,李承宏和李光弼兩人身旁除了兩名太監和若幹禁軍以外就再無大臣的身影,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李承宏早就收起了僥幸之心,他今日之所以特地青衣葛巾,就是要配合著演一場戲給滿朝的文武百官看,隻有如此才能保住一條小命。
當然,他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些點子的,都是那位杜先生,親自指點提醒,隻有如此才可能保全住性命,否則與死便隻有一步之隔。
比起生死,歸類皇帝之位對李承宏而言就沒有任何好留戀的,隻要能保住性命,別說不做皇帝,就算做一輩子的庶民也是甘願啊!
立國百多年來的例子都活生生的擺在前麵,那些參合到帝位之爭的皇子貴女們,除了太上皇的大兄以外,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他自然是不希望步了枉死者的後塵。
“來了,來了,快看,神武軍凱旋歸來了……”
“擊鼓,奏樂……”
登時,長安城西十裏的長亭處鼓樂喧天,大軍凱旋奏什麽樂都是有定製的,不過許多人卻都聽得出來,這古樂顯然是逾製了的,以秦晉卓著的功勳,以親王之禮相迎就已經是極限了,可眼下所奏的卻明明是天子之樂啊。
然則,即便聽出來又如何呢?
“天子”都換上了青衣葛巾,一副負荊請罪的德行,還有誰關心是否逾製呢?
隻有站在李承宏身後的京兆尹李光弼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但他也僅限於此,並沒有多說一句話。眼看著長安就要迎來最有權勢的人,哪一個不是爭著搶著要表現一把,露一露臉呢?這麽做,除了表忠心以外,更是為了將來的前程。
率先出現在文武百官麵前的是一隊雄赳赳氣昂昂的騎兵,氣勢之雄勁,令所有人都為之側目。迎接隊伍中有不少上了歲數的官員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一眼就看得出來,這絕不是樣子貨,而是一直真正的精銳騎兵。
緊接著騎兵之後的就是作為神武軍中堅力量的步卒,腳步齊踏地的謔謔之聲,數裏之外便清晰可聞。隨著中軍主力出現在官道上,遮天蔽日的旗幟也看的人花了眼,許多人翹首企盼,嘻嘻尋找,卻沒有看到屬於秦晉的纛旗。
要知道,纛旗所到之處,便是作為一軍之主帥的秦晉所到之處。他的纛旗不在軍中,又到了何處呢?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