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國將頭埋在雪坑裏,死死的要緊牙關,任憑一聲高過一聲的嗬斥就是不做反應,他還在做著最後的幻想,萬一自己能僥幸逃過一劫呢?然則,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的僥幸?很快便有一雙大手搭在了他的肩頭,鐵鉗一般將他整個人像提小雞一樣提了起來。
“耳朵聾了還是嚇傻了?非要俺們親自動手,髒了俺們的手……”
提著李輔國的軍卒放肆的嘲弄著李輔國,這個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可是被人恨透了的,尤其是此人幾次三番的欲置秦大夫於死地,神武軍上下當然不能繞過了他。
事已至此,李輔國知道自己在劫難逃,雖然有心維持著自己大將軍的體麵,但是終究沒有那個膽量和底氣,隻哀聲求著饒:
“你們,你們放過我吧,隻要放過我,每個人都有重,重賞!”
提著李輔國的那個軍卒似乎有意玩一玩貓戲老鼠的把戲,便頗為玩味的看著他,問道:
‘不知大將軍賞金幾何啊?’
李輔國還當了真,一連聲的保證:
“隻要諸位將軍放了我,賞千金,不,賞萬金……”
啪!
一記響亮的耳光扇在了李輔國的左臉上,很快他的有臉也狠狠的挨了一記。這兩記耳光登時就將他打的發了懵,一時間竟有些搞不清楚狀況,但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還是忍不住哀聲求饒:
“萬金不行就十萬金,隻要,隻要放我走……”
終於有人忍不住看他吹牛皮,便駁斥道:
“別說十萬金,就連十金都拿不出來吧?誆騙誰呢?”
“誰逛人誰就是小妾養的,我的的確確有成山的金銀,隻是,隻是要勞煩諸位隨我到,到靈武去取!”
李輔國的確在靈武搜刮了不少財物,這次返回長安並沒有一並帶著,而是在城外尋了隱蔽之處藏匿起來,本打算等著將來重新在長安站穩腳跟之後再派人來取,可誰又料得到,人算不如天算,自己還沒返回長安就已經落得了這般下場。
神武軍的軍卒更覺得李輔國是在拿他們當傻子,已經有人開始不耐煩,推搡著他要將他帶往距離此處最近的延州。然則,李輔國卻以為神武軍的軍卒將將他就地正法,嚇得又躺在地上,任憑哪個來拉都不肯起來。
最終,惹得神武軍一眾軍卒們徹底失去了耐心,便不由分說將其捆成了粽子一般,至於裴敬臨走時交代的若捉到李輔國其人要善待之的交代。
直到天黑時,李輔國才發覺是自己想多了,這些神武軍的軍卒雖然對他很不客氣,卻似乎也沒有將其就地正法的意思。
不過,這些軍卒們並沒有進入延州城,因為他們在半路時又接到了裴敬的軍令,有交代,如果捉到了李輔國,無比要將完完整整的大活人直接送往長安。
這百人規模的神武軍便隻得沿著官道一路向南疾馳,須得在第一時間將李輔國送到長安,路上耽擱的功夫自然是越少越好,萬一遇到了什麽意外,那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呢!
如此,僅僅過了兩日功夫,李輔國被送到了長安。當秦晉聽說李輔國已經被活捉的消息時,還是興奮的哼起了剛剛聽過的小調。
捉到李輔國對於穩定關中人心的作用極為重要,否則,任由李輔國像個遊魂野鬼一樣的在關中遊蕩,總會又一批的地方士紳與各地官員匯集在他的身邊,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死了,也依舊可能有人假冒其名而起來作亂。
現如今捉到了李輔國,則情形又大不一樣,如果能名正言順的將其公開審判,然後再向天下人宣布其罪行,不管此人是生是死便都不重要了。當然,依著秦晉的意思,李輔國是早晚必死的,如果此人不死,勢必將有一大批官員的憤怒得不到發泄。
李輔國比起魚朝恩也好不了多少,從至德元年以來一直到現在,被這個大宦官迫害過的大臣沒有數百也有上千,從正二品的重臣,到隻有從八品的區區縣尉,其中個人人等,都恨不得將其剝皮抽筋,生啖其肉。
剝皮抽筋這種酷刑秦晉是沒有打算用在李輔國的身上,但就算給他一個痛快的了結,幹脆利落的死掉,也算是對被迫害過的文武官員們有個合適的交代了。
“大夫,李輔國在獄中哭喊著要見大夫……”
軍吏的傳話也在秦晉的意料之中,如果李輔國真的甘心受死,那才奇怪呢。
但是,秦晉現在並不像見他,現在的李輔國就像折斷了翅膀的烏鴉,除了淒慘的嚎叫,已經沒有任何實質用處。說實話,他對宦官這種身體殘缺的人並沒有時人普遍的歧視,隻是李輔國的所作所為過於令他失望,抑或是說憎惡。
就讓李輔國爛在牢裏,慢慢的感受著被未知的死亡所啃噬的全過程。
秦晉不去見李輔國是因為他還有另一個人要去親自探望,那就是刺殺瑪祥仲巴傑的頭號功臣,崔渙。
見到崔渙時,這個幹瘦的老頭氣色不錯,眼睛裏也透著以往少見的活躍神色,然則,身體依舊虛弱的好像不堪輕風一吹。實際上,秦晉早就得到了宮中禦醫的稟報,在對崔渙進行了詳細的診治以後,他們得出了個一致的結論,那就是崔相公在水牢中過於損耗氣血,已經時日無多了。
就實而言,秦晉對崔渙的印象十分之好,此人又是個有膽有識,堪為國家棟梁的大才,隻可惜啊,有用之人卻不能為秦晉所用。這種矛盾心情就像他每每見到陳千裏時產生的遺憾。
不過,秦晉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心懷異誌的人,就算不能打壓,也絕不會提拔到要害位置。比如,在對待崔渙的問題上,秦晉便暗示政事堂以高品官爵厚待之,卻不能委之以重任。
如此安排也正中夏元吉的下懷,以崔渙的資曆和人望,如果回到政事堂,他必然要屈居其後,這絕對不是他所樂見的。
夏元吉就站在秦晉的身後,他原本聽說了崔渙的身體狀況以後,暗自慶幸了好一陣,但在見到精神還算矍鑠的崔渙時,心裏便又不由得打起了鼓,難道禦醫的診斷結果有誤不成?
與之不同,秦晉卻看得明白,這可絕不是什麽精神好,分明便是回光返照啊……
意識到崔渙將不久於人世後,秦晉發自內心的有些悲涼,自打來到盛世之末,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紛紛都做了古,現在就連崔渙這種務實又剛毅的人都將不久於世……
“秦大夫來看老夫,老夫高興的很那,走,你我花園裏走走,說說話……”
崔渙當然有話要說,他雖然在吐蕃人的迫害下,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到現在病體支離,苦不堪言,但對成安內外的時政要務還是十分關心的,進來發生的大事也都一直默默的關注著,了解著。
從處決勾結吐蕃的叛臣,到選拔太子,再到迎回了天子。這些朝廷上進來發生的大事都一樁樁一件件的,在他心裏轉了一遍又一遍。見狀如此,夏元吉也十分識趣,便說外麵冷,他要在廳中烤火飲茶。
此時的太陽正當頭,初冬的寒氣也是一天之中最弱的時候,仆從為崔渙披上了一領狐裘大氅,他便緩緩的向門口走去。幾名仆從本想跟著一路攙扶,卻被他客氣的打發走了。
秦晉則趕緊上前幾步,扶住了崔瀚的右臂,與之走向花園間的小徑。
這條小徑收拾的整齊利落,不過以前崔渙作為宰相對這裏卻是從不關注,每日有數不盡的公務等待處置,哪裏還有閑情逸致逛園子賞景呢?
良久,崔渙歎息了一聲。
“老夫今日方知這園子的景色竟不輸於宮禁林園!”
秦晉接茬道:
“老相公日理萬機,操勞半生,是時候靜下心來了。”
崔渙的聲音有些發抖。
“靜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如果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老夫也願意弄孫自娛,可看看這天下,滿目瘡痍……”
說到這裏,崔渙的情緒稍顯波動,他平靜了一陣,竟陡得轉換了話題。
“老夫聽說秦大夫迎回了天子,又已經協助天子確立了太子儲君的人選,卻不知何時打算還政於天子啊?”
其實,秦晉在來時就已經做好了被崔渙質問的準備,可還是沒想到這老頭子還是如此的直截了當。
對於這個問題,秦晉自問絕對給不了崔渙滿意的大夫,也隻得裝糊塗了。
“老相公這話秦晉有些聽不明白,自打克複長安以後,秦晉的本官差使並無變化,也未曾進入政事堂,長安上下政務一切皆仰賴夏相公操持,又豈還政一說呢?”
說話時,秦晉能感覺得到,他緊緊攙扶著的那條右臂,逐漸變得僵硬,冷不防的,崔渙用力一推,甩開了他,徑自走在了花園間的小路上。
“老夫還是看錯了你,一直以為你能為匡扶社稷而鞠躬盡瘁,現在看來,卻與那些謀朝篡位的奸……咳咳……咳咳咳……”
一句話沒說完,崔渙就激動的劇烈咳嗽起來。
“耳朵聾了還是嚇傻了?非要俺們親自動手,髒了俺們的手……”
提著李輔國的軍卒放肆的嘲弄著李輔國,這個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可是被人恨透了的,尤其是此人幾次三番的欲置秦大夫於死地,神武軍上下當然不能繞過了他。
事已至此,李輔國知道自己在劫難逃,雖然有心維持著自己大將軍的體麵,但是終究沒有那個膽量和底氣,隻哀聲求著饒:
“你們,你們放過我吧,隻要放過我,每個人都有重,重賞!”
提著李輔國的那個軍卒似乎有意玩一玩貓戲老鼠的把戲,便頗為玩味的看著他,問道:
‘不知大將軍賞金幾何啊?’
李輔國還當了真,一連聲的保證:
“隻要諸位將軍放了我,賞千金,不,賞萬金……”
啪!
一記響亮的耳光扇在了李輔國的左臉上,很快他的有臉也狠狠的挨了一記。這兩記耳光登時就將他打的發了懵,一時間竟有些搞不清楚狀況,但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還是忍不住哀聲求饒:
“萬金不行就十萬金,隻要,隻要放我走……”
終於有人忍不住看他吹牛皮,便駁斥道:
“別說十萬金,就連十金都拿不出來吧?誆騙誰呢?”
“誰逛人誰就是小妾養的,我的的確確有成山的金銀,隻是,隻是要勞煩諸位隨我到,到靈武去取!”
李輔國的確在靈武搜刮了不少財物,這次返回長安並沒有一並帶著,而是在城外尋了隱蔽之處藏匿起來,本打算等著將來重新在長安站穩腳跟之後再派人來取,可誰又料得到,人算不如天算,自己還沒返回長安就已經落得了這般下場。
神武軍的軍卒更覺得李輔國是在拿他們當傻子,已經有人開始不耐煩,推搡著他要將他帶往距離此處最近的延州。然則,李輔國卻以為神武軍的軍卒將將他就地正法,嚇得又躺在地上,任憑哪個來拉都不肯起來。
最終,惹得神武軍一眾軍卒們徹底失去了耐心,便不由分說將其捆成了粽子一般,至於裴敬臨走時交代的若捉到李輔國其人要善待之的交代。
直到天黑時,李輔國才發覺是自己想多了,這些神武軍的軍卒雖然對他很不客氣,卻似乎也沒有將其就地正法的意思。
不過,這些軍卒們並沒有進入延州城,因為他們在半路時又接到了裴敬的軍令,有交代,如果捉到了李輔國,無比要將完完整整的大活人直接送往長安。
這百人規模的神武軍便隻得沿著官道一路向南疾馳,須得在第一時間將李輔國送到長安,路上耽擱的功夫自然是越少越好,萬一遇到了什麽意外,那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呢!
如此,僅僅過了兩日功夫,李輔國被送到了長安。當秦晉聽說李輔國已經被活捉的消息時,還是興奮的哼起了剛剛聽過的小調。
捉到李輔國對於穩定關中人心的作用極為重要,否則,任由李輔國像個遊魂野鬼一樣的在關中遊蕩,總會又一批的地方士紳與各地官員匯集在他的身邊,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死了,也依舊可能有人假冒其名而起來作亂。
現如今捉到了李輔國,則情形又大不一樣,如果能名正言順的將其公開審判,然後再向天下人宣布其罪行,不管此人是生是死便都不重要了。當然,依著秦晉的意思,李輔國是早晚必死的,如果此人不死,勢必將有一大批官員的憤怒得不到發泄。
李輔國比起魚朝恩也好不了多少,從至德元年以來一直到現在,被這個大宦官迫害過的大臣沒有數百也有上千,從正二品的重臣,到隻有從八品的區區縣尉,其中個人人等,都恨不得將其剝皮抽筋,生啖其肉。
剝皮抽筋這種酷刑秦晉是沒有打算用在李輔國的身上,但就算給他一個痛快的了結,幹脆利落的死掉,也算是對被迫害過的文武官員們有個合適的交代了。
“大夫,李輔國在獄中哭喊著要見大夫……”
軍吏的傳話也在秦晉的意料之中,如果李輔國真的甘心受死,那才奇怪呢。
但是,秦晉現在並不像見他,現在的李輔國就像折斷了翅膀的烏鴉,除了淒慘的嚎叫,已經沒有任何實質用處。說實話,他對宦官這種身體殘缺的人並沒有時人普遍的歧視,隻是李輔國的所作所為過於令他失望,抑或是說憎惡。
就讓李輔國爛在牢裏,慢慢的感受著被未知的死亡所啃噬的全過程。
秦晉不去見李輔國是因為他還有另一個人要去親自探望,那就是刺殺瑪祥仲巴傑的頭號功臣,崔渙。
見到崔渙時,這個幹瘦的老頭氣色不錯,眼睛裏也透著以往少見的活躍神色,然則,身體依舊虛弱的好像不堪輕風一吹。實際上,秦晉早就得到了宮中禦醫的稟報,在對崔渙進行了詳細的診治以後,他們得出了個一致的結論,那就是崔相公在水牢中過於損耗氣血,已經時日無多了。
就實而言,秦晉對崔渙的印象十分之好,此人又是個有膽有識,堪為國家棟梁的大才,隻可惜啊,有用之人卻不能為秦晉所用。這種矛盾心情就像他每每見到陳千裏時產生的遺憾。
不過,秦晉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心懷異誌的人,就算不能打壓,也絕不會提拔到要害位置。比如,在對待崔渙的問題上,秦晉便暗示政事堂以高品官爵厚待之,卻不能委之以重任。
如此安排也正中夏元吉的下懷,以崔渙的資曆和人望,如果回到政事堂,他必然要屈居其後,這絕對不是他所樂見的。
夏元吉就站在秦晉的身後,他原本聽說了崔渙的身體狀況以後,暗自慶幸了好一陣,但在見到精神還算矍鑠的崔渙時,心裏便又不由得打起了鼓,難道禦醫的診斷結果有誤不成?
與之不同,秦晉卻看得明白,這可絕不是什麽精神好,分明便是回光返照啊……
意識到崔渙將不久於人世後,秦晉發自內心的有些悲涼,自打來到盛世之末,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紛紛都做了古,現在就連崔渙這種務實又剛毅的人都將不久於世……
“秦大夫來看老夫,老夫高興的很那,走,你我花園裏走走,說說話……”
崔渙當然有話要說,他雖然在吐蕃人的迫害下,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到現在病體支離,苦不堪言,但對成安內外的時政要務還是十分關心的,進來發生的大事也都一直默默的關注著,了解著。
從處決勾結吐蕃的叛臣,到選拔太子,再到迎回了天子。這些朝廷上進來發生的大事都一樁樁一件件的,在他心裏轉了一遍又一遍。見狀如此,夏元吉也十分識趣,便說外麵冷,他要在廳中烤火飲茶。
此時的太陽正當頭,初冬的寒氣也是一天之中最弱的時候,仆從為崔渙披上了一領狐裘大氅,他便緩緩的向門口走去。幾名仆從本想跟著一路攙扶,卻被他客氣的打發走了。
秦晉則趕緊上前幾步,扶住了崔瀚的右臂,與之走向花園間的小徑。
這條小徑收拾的整齊利落,不過以前崔渙作為宰相對這裏卻是從不關注,每日有數不盡的公務等待處置,哪裏還有閑情逸致逛園子賞景呢?
良久,崔渙歎息了一聲。
“老夫今日方知這園子的景色竟不輸於宮禁林園!”
秦晉接茬道:
“老相公日理萬機,操勞半生,是時候靜下心來了。”
崔渙的聲音有些發抖。
“靜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如果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老夫也願意弄孫自娛,可看看這天下,滿目瘡痍……”
說到這裏,崔渙的情緒稍顯波動,他平靜了一陣,竟陡得轉換了話題。
“老夫聽說秦大夫迎回了天子,又已經協助天子確立了太子儲君的人選,卻不知何時打算還政於天子啊?”
其實,秦晉在來時就已經做好了被崔渙質問的準備,可還是沒想到這老頭子還是如此的直截了當。
對於這個問題,秦晉自問絕對給不了崔渙滿意的大夫,也隻得裝糊塗了。
“老相公這話秦晉有些聽不明白,自打克複長安以後,秦晉的本官差使並無變化,也未曾進入政事堂,長安上下政務一切皆仰賴夏相公操持,又豈還政一說呢?”
說話時,秦晉能感覺得到,他緊緊攙扶著的那條右臂,逐漸變得僵硬,冷不防的,崔渙用力一推,甩開了他,徑自走在了花園間的小路上。
“老夫還是看錯了你,一直以為你能為匡扶社稷而鞠躬盡瘁,現在看來,卻與那些謀朝篡位的奸……咳咳……咳咳咳……”
一句話沒說完,崔渙就激動的劇烈咳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