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的態度終於軟化了下來,秦晉剛剛透露給他的消息,已經足夠他寒徹骨髓的了。做了將近二十年的太子,又在天子的禦座上坐了兩年多,有著足夠鬥爭經驗的他,完全可以猜得到,一旦十王宅的事情鬧大了,李氏皇族與神武軍撕破了臉,秦晉很可能就會選擇最惡劣的一種辦法。
雖然這種辦法也未必是秦晉能夠接受的,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順理成章了。
發泄過後的李亨已經恢複了平靜,不會再因為憤怒而被衝昏了頭腦,他所想象得到的就是十王宅內宗室一旦結夥反對秦晉,其精神雖然可嘉,但也隻是徒勞無功的意氣用事而已。
在李亨的意識中,秦晉是個冷靜而又冷血的人,他曾聽過宦官宮人私下裏議論的城中趣事,其中秦晉半年不回家門,及至顧不得將家屬接回長安,如此種種事情,在宦官宮人們口中是可供消遣的談資,可落在了李亨的耳朵裏,則得出了另一番結論。
秦晉部將公主和兒子接回長安,考慮的恐怕是更為深遠,不論這種深遠可以從何處見得,終究是證明其心冷薄情。試問,天底下哪個做父親的不惦記兒子,哪個做丈夫的不想念妻子……
心底裏如此發問著,李亨卻驀然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已經死掉的玄宗皇帝,他不就是可以狠心的殺掉親生兒子,又對貴妃的死無動於衷嗎?
無論是一日殺三子,還是坐看楊貴妃被處死,說到底他的父皇是天生的自私鬼,為了權力和地位可以做出任何有違人倫的事情,這一點,李亨自問做不到,所以他也許不是個及格的天子。
想到此中種種,李亨看了一眼麵色平靜的秦晉,心想:這個家夥也許就是這樣的人吧,妻子兒女對於他來說,也許僅僅是一種可以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臣謹遵陛下敕命,請陛下保重龍體,臣這就告退了!”
秦晉已經受夠了李亨的發泄,該說的事情都已經說完,便再沒了留下來的理由,就算李亨強留,他也不打算在這裏多待上一刻鍾。更何況,李亨也絕不會出言挽留的。
躬身退到了門口的屏風處,秦晉轉身剛要踏出門檻,便聽到李亨又喚住了他。
“秦卿,朕,朕想念太子,可否讓太子來探望於朕?”
秦晉下意識的打算拒絕,可想了想還是沒有把這麽無情的話說出口了,便委婉的說道:
“諸皇子遷出十王宅可能要耗費些時日,等待諸事完畢,太子便會得空來探望陛下。”
李亨又道:
“朕聽說蟲娘回來了?朕好久沒見過她了,便讓她得空時到宮中來坐坐,陪朕說會話……”
對於蟲娘而言,李亨雖是兄長,卻像父親一樣對她頗多照拂。事實上,李亨所照拂的不僅僅蟲娘一個姐妹,包括那些年歲尚幼的兄弟,都是如此的。
“公主回來時也曾念道,想念陛下,奈何還未進城就遭遇了行刺事件,等到事情安定下來,蟲娘便會來探望陛下。”
“好,好好好,隻要她能來陪朕說說話,解解悶,朕便比什麽都快活了!”
出乎秦晉的預料,李亨並沒有因為婉拒而發作,隻是就著蟲娘的話題多說了幾句而已。
出了興慶宮,便已經見到一行人在焦急的等著他,其中就有來自於河西的傳訊軍吏。
“大夫,秦大夫總算出來了……”
對此,秦晉頗感意外,他也見到了那幾名衣衫大不同於神武軍,又馬身風塵的軍吏。
“末將奉苗撫君鈞命,前來遞送軍報!”
說話間,那軍吏便從腰間皮囊裏掏出了以銅管蠟封的軍報,雙手捧著遞到秦晉的麵前。
“是哪裏的軍報?”
秦晉心中暗暗下沉,意識到這未必是好消息。
“河西,苗撫君已經由靈武轉跨祁連山,進入河西。剛進入河西境內,便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敦煌郡,敦煌郡已經失陷於賊手!”
敦煌郡失陷了,這讓秦晉腦中嗡嗡作響,但馬上就清醒過來,此處人多耳雜,並不宜當眾詢問這些事情,便上前拉住那軍吏,讓他起身。
“你們一路上奔波勞頓,定然疲憊至極,走,隨我回到帥堂休息一陣再說!”
那軍吏倒也實誠,當麵就拒絕了,還請秦晉即時拆閱那軍報。
秦晉笑了,便隻好直言相告:
“此處人多,並不宜拆看軍機密報,走,回帥堂去再看也不遲!”
這倒不是秦晉不著急,而是早一刻,晚一刻看已經沒有什麽區別,就算敦煌郡的結果比預想中的還壞,朝廷若想有所反應和動作,也不可能是一兩天內可以決斷的。
那軍吏還要堅持,秦晉已經上馬先一步走了。
大約小半個時辰以後,秦晉坐在了日常辦公的書案之後,麵色已經完全沒了在人前的談笑風生,幾名軍吏站在堂內,也覺得寒意逼人。
“諸位辛苦,都坐吧!”
秦晉一邊說著,一邊將銅管上的蠟封擰開,然後旋開銅管上的蓋帽,又從管內抽出了一卷羊皮紙,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蠅頭小楷。
羊皮紙上的每一個字都足以令秦晉悚然動容了,上麵所陳述的河西變化幾乎每一樁都超出了他的預料,本以為安西的問題僅僅是不法官吏將領勾結胡人的結果,可哪裏想得到,竟當真與廢太子有關。
如此,便與那些甚囂塵上的謠言對上了,而安西的亂象和敦煌郡的失陷,也肯定與這位丟失了太子之位的皇子有著必然的聯係。
在這份軍報中,苗晉卿隻確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敦煌郡的失陷,河西與安西四鎮的聯係已經徹底斷絕,第二件則是敦煌郡的陷落與廢太子有著極大的關聯,因為據敦煌郡撤回了敗軍所言,他們曾親眼見過領兵主將赫然就是郭子儀。
說起郭子儀,他是在吐蕃攻陷長安以後派往隴右一帶襲擾吐蕃軍後方的,但自打吐蕃之亂平定以後,這個人就失去了蹤跡,好像人間蒸發一樣,無論如何都找不到關於他的半點消息。
對此,秦晉還以為郭子儀追擊吐蕃殘兵深入高原大漠了,也許等上一陣便會有確切的消息,可誰料得到,他竟然與廢太子走到了一起。
郭子儀是軍中宿將,有他在,對敦煌郡發起突然襲擊,敦煌郡的陷落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現在,秦晉倒是在擔心派往安西的烏護懷忠和鄭顯禮,這兩個人都是神武軍的老人,如果這兩個人出了什麽意外,他又怎麽能安枕呢?
安西四鎮的補給,有相當一部分依賴於河西的通路,現如今敦煌郡陷落,安西四鎮的*在內外夾擊之下就岌岌可危了。
除了安西*的危機,秦晉還在擔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廢太子此舉的動機究竟是什麽。
這件事已經不是他一人可以決斷的了,很快,夏元吉和第五琦便被叫了過來。這兩位宰相本來在籌備著迎接韋見素的典禮,現在聽說有了緊急軍務,便隻得滿臉愕然的趕來秦晉的辦公之所。
“甚?敦煌郡陷落?廢太子……”
夏元吉那本來還半睜半閉的眼睛猛然圓睜,敦煌郡陷落並不足以使他如此震驚,真正使他這樣的是敦煌郡失陷於賊手的這個賊,居然是廢太子李豫。
要知道,所謂廢太子李豫丟失了太子之位,乃是與張皇後政爭失敗的結果,朝野上下有許多人對他是抱有同情之心的,一旦李豫在河西抑或是安西扯起了大旗,其造成的震動便可想而知。
這樣一件看起來並不十分起眼的軍報,如果處置失當,甚至有可能使得秦晉和神武軍出現極大的危機。
“秦大夫,廢太子在敦煌郡的消息是從何而來?可確實?”
一連發問,問出了夏元吉內心的震驚和惶恐,經此提醒,秦晉馬上就聯係到了苗晉卿的身上,苗晉卿在這緊關節要的問題上,究竟支持誰呢?
對此,秦晉不敢斷言,如果神武軍沒有足夠的挑戰者,這些能吏幹臣一定會堅定的站在朝廷一側,而站在朝廷一側就等於站在了把持朝廷的神武軍一側。而現在,曾經的太子李豫突然出現在河西,一切就變得十分微妙了。
李亨剛剛曾向秦晉提出過建議,河北與安西的亂局,應該先河北而後安西,如此才能在保證基礎安穩的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快的恢複太平。然則,李豫的突然出現,登時就使這原本簡單的選擇變得複雜和難以決斷了。
李豫畢竟是當今天子李亨的嫡長子,加之他又不是犯了罪才被廢黜,在朝野上下是有著相當的人望的。那些同情李豫的官吏會不會選擇背棄現如今的朝廷,而投靠過去呢?
一直沉思的第五琦則突然開口道:
“不論河西的情況怎樣,當務之急是封鎖消息,京兆府必須即可行動起來,封禁任何與之有關的人、事、消息……不僅這些,包括河西通往隴右,隴右通往長安的官道也必須派兵封鎖,任何通過的人都要進行最為嚴格的篩查……”
雖然這種辦法也未必是秦晉能夠接受的,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順理成章了。
發泄過後的李亨已經恢複了平靜,不會再因為憤怒而被衝昏了頭腦,他所想象得到的就是十王宅內宗室一旦結夥反對秦晉,其精神雖然可嘉,但也隻是徒勞無功的意氣用事而已。
在李亨的意識中,秦晉是個冷靜而又冷血的人,他曾聽過宦官宮人私下裏議論的城中趣事,其中秦晉半年不回家門,及至顧不得將家屬接回長安,如此種種事情,在宦官宮人們口中是可供消遣的談資,可落在了李亨的耳朵裏,則得出了另一番結論。
秦晉部將公主和兒子接回長安,考慮的恐怕是更為深遠,不論這種深遠可以從何處見得,終究是證明其心冷薄情。試問,天底下哪個做父親的不惦記兒子,哪個做丈夫的不想念妻子……
心底裏如此發問著,李亨卻驀然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已經死掉的玄宗皇帝,他不就是可以狠心的殺掉親生兒子,又對貴妃的死無動於衷嗎?
無論是一日殺三子,還是坐看楊貴妃被處死,說到底他的父皇是天生的自私鬼,為了權力和地位可以做出任何有違人倫的事情,這一點,李亨自問做不到,所以他也許不是個及格的天子。
想到此中種種,李亨看了一眼麵色平靜的秦晉,心想:這個家夥也許就是這樣的人吧,妻子兒女對於他來說,也許僅僅是一種可以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臣謹遵陛下敕命,請陛下保重龍體,臣這就告退了!”
秦晉已經受夠了李亨的發泄,該說的事情都已經說完,便再沒了留下來的理由,就算李亨強留,他也不打算在這裏多待上一刻鍾。更何況,李亨也絕不會出言挽留的。
躬身退到了門口的屏風處,秦晉轉身剛要踏出門檻,便聽到李亨又喚住了他。
“秦卿,朕,朕想念太子,可否讓太子來探望於朕?”
秦晉下意識的打算拒絕,可想了想還是沒有把這麽無情的話說出口了,便委婉的說道:
“諸皇子遷出十王宅可能要耗費些時日,等待諸事完畢,太子便會得空來探望陛下。”
李亨又道:
“朕聽說蟲娘回來了?朕好久沒見過她了,便讓她得空時到宮中來坐坐,陪朕說會話……”
對於蟲娘而言,李亨雖是兄長,卻像父親一樣對她頗多照拂。事實上,李亨所照拂的不僅僅蟲娘一個姐妹,包括那些年歲尚幼的兄弟,都是如此的。
“公主回來時也曾念道,想念陛下,奈何還未進城就遭遇了行刺事件,等到事情安定下來,蟲娘便會來探望陛下。”
“好,好好好,隻要她能來陪朕說說話,解解悶,朕便比什麽都快活了!”
出乎秦晉的預料,李亨並沒有因為婉拒而發作,隻是就著蟲娘的話題多說了幾句而已。
出了興慶宮,便已經見到一行人在焦急的等著他,其中就有來自於河西的傳訊軍吏。
“大夫,秦大夫總算出來了……”
對此,秦晉頗感意外,他也見到了那幾名衣衫大不同於神武軍,又馬身風塵的軍吏。
“末將奉苗撫君鈞命,前來遞送軍報!”
說話間,那軍吏便從腰間皮囊裏掏出了以銅管蠟封的軍報,雙手捧著遞到秦晉的麵前。
“是哪裏的軍報?”
秦晉心中暗暗下沉,意識到這未必是好消息。
“河西,苗撫君已經由靈武轉跨祁連山,進入河西。剛進入河西境內,便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敦煌郡,敦煌郡已經失陷於賊手!”
敦煌郡失陷了,這讓秦晉腦中嗡嗡作響,但馬上就清醒過來,此處人多耳雜,並不宜當眾詢問這些事情,便上前拉住那軍吏,讓他起身。
“你們一路上奔波勞頓,定然疲憊至極,走,隨我回到帥堂休息一陣再說!”
那軍吏倒也實誠,當麵就拒絕了,還請秦晉即時拆閱那軍報。
秦晉笑了,便隻好直言相告:
“此處人多,並不宜拆看軍機密報,走,回帥堂去再看也不遲!”
這倒不是秦晉不著急,而是早一刻,晚一刻看已經沒有什麽區別,就算敦煌郡的結果比預想中的還壞,朝廷若想有所反應和動作,也不可能是一兩天內可以決斷的。
那軍吏還要堅持,秦晉已經上馬先一步走了。
大約小半個時辰以後,秦晉坐在了日常辦公的書案之後,麵色已經完全沒了在人前的談笑風生,幾名軍吏站在堂內,也覺得寒意逼人。
“諸位辛苦,都坐吧!”
秦晉一邊說著,一邊將銅管上的蠟封擰開,然後旋開銅管上的蓋帽,又從管內抽出了一卷羊皮紙,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蠅頭小楷。
羊皮紙上的每一個字都足以令秦晉悚然動容了,上麵所陳述的河西變化幾乎每一樁都超出了他的預料,本以為安西的問題僅僅是不法官吏將領勾結胡人的結果,可哪裏想得到,竟當真與廢太子有關。
如此,便與那些甚囂塵上的謠言對上了,而安西的亂象和敦煌郡的失陷,也肯定與這位丟失了太子之位的皇子有著必然的聯係。
在這份軍報中,苗晉卿隻確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敦煌郡的失陷,河西與安西四鎮的聯係已經徹底斷絕,第二件則是敦煌郡的陷落與廢太子有著極大的關聯,因為據敦煌郡撤回了敗軍所言,他們曾親眼見過領兵主將赫然就是郭子儀。
說起郭子儀,他是在吐蕃攻陷長安以後派往隴右一帶襲擾吐蕃軍後方的,但自打吐蕃之亂平定以後,這個人就失去了蹤跡,好像人間蒸發一樣,無論如何都找不到關於他的半點消息。
對此,秦晉還以為郭子儀追擊吐蕃殘兵深入高原大漠了,也許等上一陣便會有確切的消息,可誰料得到,他竟然與廢太子走到了一起。
郭子儀是軍中宿將,有他在,對敦煌郡發起突然襲擊,敦煌郡的陷落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現在,秦晉倒是在擔心派往安西的烏護懷忠和鄭顯禮,這兩個人都是神武軍的老人,如果這兩個人出了什麽意外,他又怎麽能安枕呢?
安西四鎮的補給,有相當一部分依賴於河西的通路,現如今敦煌郡陷落,安西四鎮的*在內外夾擊之下就岌岌可危了。
除了安西*的危機,秦晉還在擔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廢太子此舉的動機究竟是什麽。
這件事已經不是他一人可以決斷的了,很快,夏元吉和第五琦便被叫了過來。這兩位宰相本來在籌備著迎接韋見素的典禮,現在聽說有了緊急軍務,便隻得滿臉愕然的趕來秦晉的辦公之所。
“甚?敦煌郡陷落?廢太子……”
夏元吉那本來還半睜半閉的眼睛猛然圓睜,敦煌郡陷落並不足以使他如此震驚,真正使他這樣的是敦煌郡失陷於賊手的這個賊,居然是廢太子李豫。
要知道,所謂廢太子李豫丟失了太子之位,乃是與張皇後政爭失敗的結果,朝野上下有許多人對他是抱有同情之心的,一旦李豫在河西抑或是安西扯起了大旗,其造成的震動便可想而知。
這樣一件看起來並不十分起眼的軍報,如果處置失當,甚至有可能使得秦晉和神武軍出現極大的危機。
“秦大夫,廢太子在敦煌郡的消息是從何而來?可確實?”
一連發問,問出了夏元吉內心的震驚和惶恐,經此提醒,秦晉馬上就聯係到了苗晉卿的身上,苗晉卿在這緊關節要的問題上,究竟支持誰呢?
對此,秦晉不敢斷言,如果神武軍沒有足夠的挑戰者,這些能吏幹臣一定會堅定的站在朝廷一側,而站在朝廷一側就等於站在了把持朝廷的神武軍一側。而現在,曾經的太子李豫突然出現在河西,一切就變得十分微妙了。
李亨剛剛曾向秦晉提出過建議,河北與安西的亂局,應該先河北而後安西,如此才能在保證基礎安穩的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快的恢複太平。然則,李豫的突然出現,登時就使這原本簡單的選擇變得複雜和難以決斷了。
李豫畢竟是當今天子李亨的嫡長子,加之他又不是犯了罪才被廢黜,在朝野上下是有著相當的人望的。那些同情李豫的官吏會不會選擇背棄現如今的朝廷,而投靠過去呢?
一直沉思的第五琦則突然開口道:
“不論河西的情況怎樣,當務之急是封鎖消息,京兆府必須即可行動起來,封禁任何與之有關的人、事、消息……不僅這些,包括河西通往隴右,隴右通往長安的官道也必須派兵封鎖,任何通過的人都要進行最為嚴格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