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複是個很有心機的人,他知道自己既無兵權,也沒有與地位相等同的威望,並不足以服眾,於是就找到了一名與張炎素來交好,又與之關係不錯的掾吏,請他代為引見。
這位掾吏也算實誠,直接就告訴他,現在的情況即便見到了張炎,也很難有什麽改變,城外的叛軍攻勢很猛烈,監國衛率已經把所有能夠調動的兵力全都調到城上去了。
而張炎就在城門處負責兵馬提調,已經沒有功夫去應付那個小朝廷了。
這些情況是元複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他又請那位掾吏代為引見,因為他無論如何也要弄到第一手的最新消息。
於是,在那位掾吏的引見下,元複見到了渾身是汗的張炎,今日的天氣並不熱,隻是緊張和危機感讓他壓力甚大。
在元複的印象裏,張炎一直是個很能沉得住氣的人,現在如此模樣,也是令其暗暗心驚,看來局勢果然不妙。
“元相公如何到這裏來了?”
“張相公說哪裏話來,元某既然身為宰相自然也願意為守城出一把力啊,否則不是屍位素餐了嗎?”
不過他也隻客氣了一句,就單刀直入。
“實話說吧,老夫親自來此就是問一句,城外攻城,攻城者,是否太上皇帝?”
聞言,張炎現實一愣,繼而便失笑點頭。事已至此,他也沒有必要繼續隱瞞,現在城中滿朝文武都已經被綁在了同一輛戰車上,就算史思明勇猛如此那又如何?
這些有擁立新皇帝之功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會麵臨殘酷的秋後算賬?
這一下點頭,徹底將元複丟進了萬丈深淵,千算萬算都算不到史思明居然在這個時候回來了,那麽他們這些擁立首功的人還能有好下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元複甚至都沒能多問一句城上的戰況如何,元複就失魂落魄的趕回了皇宮,他覺得有必要與新皇帝商討下一步的對策了。
史朝清等的心焦不已,見到元複回來,登時起身緊張的詢問:
“元卿可查實了情況?”
元複跪地大哭道:
“陛下,太上皇帝領兵在外……”
一句話未說完,竟已經泣不成聲。
至此,史朝清得知了父皇還活著,並且平安的歸來以後,他竟然奇怪自己並沒有特別的高興,甚至內心當中還蘊藏著一種不易察覺的恐懼。這種感覺令他極為苦惱,內心中不斷的反問著自己:我為什麽要害怕?為什麽?
實際上,他隻是一味的逃避而已,既然選擇了即皇帝位,就應該料到了與父親決裂的那一天。
終於,史朝清有點後悔了,後悔不該這麽草率的登基,然則木已成舟,他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眾卿,可有甚對策?請暢所欲言!”
到了現在,誰還能說什麽呢?擁立之功的喜悅還沒能持續超過一天,現在驟然發現自己的處境居然已經危如累卵。
隻有元複,冷靜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是想保社稷還是保性命?”
這話問的有些難以回答,誰都能聽得出來,是個非此即彼的問題,顯然保社稷與保性命不能同時達成。但他還是抱著一線生機。
“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沒有!這個世界就是這麽殘酷,剛剛將他推上了權力的頂峰,隻一眨眼的功夫便又狠狠的將其打落懸崖,跌入深不見底的深淵。
眾臣們對元複的提議也十分好奇,都讓他趕快說出自己的意見。
不過,元複卻非要史朝清先二選其一,才能說出自己的意見。
“臣之意見,隻能隨陛下的決定而定!”
史朝清便道:
“保命如何?保社稷又如何?”
從史朝清的眼睛裏,元複看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那就是這位剛剛登基的皇帝打算保命。
於是,他從容的答道:
“保命,便隻有投降唐朝,請唐兵解圍!保社稷,投降太上皇帝,以期太上皇帝盡快平息戰亂,以恢複國力!”
當然,投降太上皇帝雖然能保住社稷,但卻無法保住性命,以史思明的性格,一定會對背叛他的人寸寸磔殺,繼而族滅。
史朝清的恐懼越來越明顯,他的呼吸開始急促,臉色也漲得通紅,突然如火山噴發一般,整個人都失控了。
“朕,朕就說不想要這鳥皇位,是你們,你們非得架著朕,架著朕,穿上皇袍,做這大殿,朕,朕不幹了……”
史朝清雖然口口聲聲說不幹了,但每句一個朕卻是相當的清晰。
大臣們在元複那裏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竟紛紛勸說史朝清降唐。
因為隻有降唐,他們才能保住性命和一家老小。
終於,史朝清冷靜下來以後,才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
“你們說服了朕,朕卻不敢保證能夠說服張先生,張先生為大燕鞠躬盡瘁,他,他怎麽會降唐呢?”
隻要有史朝清的這句話就足夠了,元複當即拍著胸脯保證:
“陛下請放心,自有臣去勸說,一定讓他們知道其中的利害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史朝清疲憊不堪的揮揮手。
“去吧,去吧,你們凡事做請辦理處置就是,不必事事通稟與朕,朕累了,朕要去歇息一陣……”
說話間,史朝清隻覺得腦袋昏沉沉欲睡,真想一頭紮進溫柔鄉裏,就此不再出來。
想到昨夜美人,史朝清的心裏起了一絲漣漪,便再也不肯與大殿上多坐一刻,不顧眾臣的反對,離席而去。
事實上,元複反而覺得史朝清此時的作用不大了,得了史朝清的授權以後,自然可以用宰相之首的身份全權處理朝廷事務。現在唯一急待解決的就是說服張炎,請他立即派出使者,向唐朝求援。
因為以史思明的攻勢,範陽很有可能守不得幾天,自然是越快將唐兵請來越好。
元複再一次通過那個相熟的掾吏於一處臨時征辟的民居中見到了張炎,這一次張炎正靠在一張胡床上閉目養神,聽到了元複的腳步聲以後,他猛然驚覺的睜開眼睛,見到是元複以後,又有氣無力的閉緊了雙目。
竟連大臣間最基本的禮儀都顧及不得,元複雖然心有不滿,但也知道這是極度疲憊之下的原因,更何況他是有事相求來的,也不是上趕著來找不痛快的。
“元相公又來作甚?”
張炎的情緒似乎也不是很高,對元複並不客氣,比起上次相見惡劣的多了。
“老夫此來,是打算與張相討教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盡管問便是!”
盡管張炎對元複的態度一般,但還是耐著性子與之交談。
“倘若範陽不保,張相可想過後路嗎?”
至此,張炎才再一次睜開了眼睛,盯著元複問道:
“元相公有何打算哪?”
外麵戰鼓聲陡得隆隆響起,廝殺怒吼震得元複渾身上下不由自主的一顫。失聲道:
“這,這外麵,沒事吧?”
張炎的臉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屑之情。
“今天一整日都是這般情況,天快黑了,他們的攻勢維持不了多久!”
“這就好,這就好……”
元複將信將疑,外麵的動靜驚天動地,可全然不像張炎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不過,他也沒忘了今日來此的目的。
“如果不敵,陛下,陛下有意降唐,不知……”
“住口!”
元複的話還沒說,張炎竟跳了起來,抽出腰間的橫刀,劈在了元複的脖頸之上。隻是刀尖剛剛挨著脖頸的皮膚時,力道被守住了。就算如此,也差點把元複嚇尿了。
但他總算是忍住了,沒喊出那一聲饒命,保住了宰相應有的體麵。
“張相,張相有話好好說,別,別動刀啊!”
此前的張炎一直以文士麵目示人,看起來溫文爾雅,今日突然動武,實在令元複有些難以接受。看來人當真不可貌相啊!
張炎可能是近一百年來最年輕的門下侍中了,同樣身為宰相,年近六十的元複在他麵前總有點底氣不足,說到底還是沒有兵權鬧的。從大燕朝成立以來,從安祿山做皇帝開始,朝廷就弄了一批文臣做樣子貨,說到底掌握實權的還是那些掌握兵權的武將。
隻是隨著世事變遷,一大批舊日掌權的武將都已經成了塚中枯骨,甚至有些還死無葬身之地,但現在掌權的依舊離不開那些兵權在手的人。比如這個張炎,元複實在很是妒忌,一年前此人還是個小小掾吏,連在他麵前說句話的資格都不夠。現在卻已經能夠騎在他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了。
說到底,還不是兵權鬧的。
代王成為監國以後,受史思明之命,特地成立了監國衛率,而張炎也就是憑借著監國衛率一舉成就了今日的地位。
“如果不投唐朝,一旦城破,你我,你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族滅也是在所難免!”
情急之下,元複還是說出了心裏話,如果這都不能打動張炎,他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豈料,張炎竟笑了,笑的十分怪異。
“元相公,這就是爾等君臣商量出來的結果?”
這位掾吏也算實誠,直接就告訴他,現在的情況即便見到了張炎,也很難有什麽改變,城外的叛軍攻勢很猛烈,監國衛率已經把所有能夠調動的兵力全都調到城上去了。
而張炎就在城門處負責兵馬提調,已經沒有功夫去應付那個小朝廷了。
這些情況是元複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他又請那位掾吏代為引見,因為他無論如何也要弄到第一手的最新消息。
於是,在那位掾吏的引見下,元複見到了渾身是汗的張炎,今日的天氣並不熱,隻是緊張和危機感讓他壓力甚大。
在元複的印象裏,張炎一直是個很能沉得住氣的人,現在如此模樣,也是令其暗暗心驚,看來局勢果然不妙。
“元相公如何到這裏來了?”
“張相公說哪裏話來,元某既然身為宰相自然也願意為守城出一把力啊,否則不是屍位素餐了嗎?”
不過他也隻客氣了一句,就單刀直入。
“實話說吧,老夫親自來此就是問一句,城外攻城,攻城者,是否太上皇帝?”
聞言,張炎現實一愣,繼而便失笑點頭。事已至此,他也沒有必要繼續隱瞞,現在城中滿朝文武都已經被綁在了同一輛戰車上,就算史思明勇猛如此那又如何?
這些有擁立新皇帝之功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會麵臨殘酷的秋後算賬?
這一下點頭,徹底將元複丟進了萬丈深淵,千算萬算都算不到史思明居然在這個時候回來了,那麽他們這些擁立首功的人還能有好下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元複甚至都沒能多問一句城上的戰況如何,元複就失魂落魄的趕回了皇宮,他覺得有必要與新皇帝商討下一步的對策了。
史朝清等的心焦不已,見到元複回來,登時起身緊張的詢問:
“元卿可查實了情況?”
元複跪地大哭道:
“陛下,太上皇帝領兵在外……”
一句話未說完,竟已經泣不成聲。
至此,史朝清得知了父皇還活著,並且平安的歸來以後,他竟然奇怪自己並沒有特別的高興,甚至內心當中還蘊藏著一種不易察覺的恐懼。這種感覺令他極為苦惱,內心中不斷的反問著自己:我為什麽要害怕?為什麽?
實際上,他隻是一味的逃避而已,既然選擇了即皇帝位,就應該料到了與父親決裂的那一天。
終於,史朝清有點後悔了,後悔不該這麽草率的登基,然則木已成舟,他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眾卿,可有甚對策?請暢所欲言!”
到了現在,誰還能說什麽呢?擁立之功的喜悅還沒能持續超過一天,現在驟然發現自己的處境居然已經危如累卵。
隻有元複,冷靜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是想保社稷還是保性命?”
這話問的有些難以回答,誰都能聽得出來,是個非此即彼的問題,顯然保社稷與保性命不能同時達成。但他還是抱著一線生機。
“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沒有!這個世界就是這麽殘酷,剛剛將他推上了權力的頂峰,隻一眨眼的功夫便又狠狠的將其打落懸崖,跌入深不見底的深淵。
眾臣們對元複的提議也十分好奇,都讓他趕快說出自己的意見。
不過,元複卻非要史朝清先二選其一,才能說出自己的意見。
“臣之意見,隻能隨陛下的決定而定!”
史朝清便道:
“保命如何?保社稷又如何?”
從史朝清的眼睛裏,元複看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那就是這位剛剛登基的皇帝打算保命。
於是,他從容的答道:
“保命,便隻有投降唐朝,請唐兵解圍!保社稷,投降太上皇帝,以期太上皇帝盡快平息戰亂,以恢複國力!”
當然,投降太上皇帝雖然能保住社稷,但卻無法保住性命,以史思明的性格,一定會對背叛他的人寸寸磔殺,繼而族滅。
史朝清的恐懼越來越明顯,他的呼吸開始急促,臉色也漲得通紅,突然如火山噴發一般,整個人都失控了。
“朕,朕就說不想要這鳥皇位,是你們,你們非得架著朕,架著朕,穿上皇袍,做這大殿,朕,朕不幹了……”
史朝清雖然口口聲聲說不幹了,但每句一個朕卻是相當的清晰。
大臣們在元複那裏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竟紛紛勸說史朝清降唐。
因為隻有降唐,他們才能保住性命和一家老小。
終於,史朝清冷靜下來以後,才無可奈何的歎了口氣。
“你們說服了朕,朕卻不敢保證能夠說服張先生,張先生為大燕鞠躬盡瘁,他,他怎麽會降唐呢?”
隻要有史朝清的這句話就足夠了,元複當即拍著胸脯保證:
“陛下請放心,自有臣去勸說,一定讓他們知道其中的利害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史朝清疲憊不堪的揮揮手。
“去吧,去吧,你們凡事做請辦理處置就是,不必事事通稟與朕,朕累了,朕要去歇息一陣……”
說話間,史朝清隻覺得腦袋昏沉沉欲睡,真想一頭紮進溫柔鄉裏,就此不再出來。
想到昨夜美人,史朝清的心裏起了一絲漣漪,便再也不肯與大殿上多坐一刻,不顧眾臣的反對,離席而去。
事實上,元複反而覺得史朝清此時的作用不大了,得了史朝清的授權以後,自然可以用宰相之首的身份全權處理朝廷事務。現在唯一急待解決的就是說服張炎,請他立即派出使者,向唐朝求援。
因為以史思明的攻勢,範陽很有可能守不得幾天,自然是越快將唐兵請來越好。
元複再一次通過那個相熟的掾吏於一處臨時征辟的民居中見到了張炎,這一次張炎正靠在一張胡床上閉目養神,聽到了元複的腳步聲以後,他猛然驚覺的睜開眼睛,見到是元複以後,又有氣無力的閉緊了雙目。
竟連大臣間最基本的禮儀都顧及不得,元複雖然心有不滿,但也知道這是極度疲憊之下的原因,更何況他是有事相求來的,也不是上趕著來找不痛快的。
“元相公又來作甚?”
張炎的情緒似乎也不是很高,對元複並不客氣,比起上次相見惡劣的多了。
“老夫此來,是打算與張相討教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盡管問便是!”
盡管張炎對元複的態度一般,但還是耐著性子與之交談。
“倘若範陽不保,張相可想過後路嗎?”
至此,張炎才再一次睜開了眼睛,盯著元複問道:
“元相公有何打算哪?”
外麵戰鼓聲陡得隆隆響起,廝殺怒吼震得元複渾身上下不由自主的一顫。失聲道:
“這,這外麵,沒事吧?”
張炎的臉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屑之情。
“今天一整日都是這般情況,天快黑了,他們的攻勢維持不了多久!”
“這就好,這就好……”
元複將信將疑,外麵的動靜驚天動地,可全然不像張炎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不過,他也沒忘了今日來此的目的。
“如果不敵,陛下,陛下有意降唐,不知……”
“住口!”
元複的話還沒說,張炎竟跳了起來,抽出腰間的橫刀,劈在了元複的脖頸之上。隻是刀尖剛剛挨著脖頸的皮膚時,力道被守住了。就算如此,也差點把元複嚇尿了。
但他總算是忍住了,沒喊出那一聲饒命,保住了宰相應有的體麵。
“張相,張相有話好好說,別,別動刀啊!”
此前的張炎一直以文士麵目示人,看起來溫文爾雅,今日突然動武,實在令元複有些難以接受。看來人當真不可貌相啊!
張炎可能是近一百年來最年輕的門下侍中了,同樣身為宰相,年近六十的元複在他麵前總有點底氣不足,說到底還是沒有兵權鬧的。從大燕朝成立以來,從安祿山做皇帝開始,朝廷就弄了一批文臣做樣子貨,說到底掌握實權的還是那些掌握兵權的武將。
隻是隨著世事變遷,一大批舊日掌權的武將都已經成了塚中枯骨,甚至有些還死無葬身之地,但現在掌權的依舊離不開那些兵權在手的人。比如這個張炎,元複實在很是妒忌,一年前此人還是個小小掾吏,連在他麵前說句話的資格都不夠。現在卻已經能夠騎在他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了。
說到底,還不是兵權鬧的。
代王成為監國以後,受史思明之命,特地成立了監國衛率,而張炎也就是憑借著監國衛率一舉成就了今日的地位。
“如果不投唐朝,一旦城破,你我,你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族滅也是在所難免!”
情急之下,元複還是說出了心裏話,如果這都不能打動張炎,他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豈料,張炎竟笑了,笑的十分怪異。
“元相公,這就是爾等君臣商量出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