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東西是清虛子的得意之作。他見秦晉的注意力被吸引了過去,就很是得意的說道:
“此物名為連珠炮!可以連續發射五枚石彈!”
秦晉走進了仔細觀察,卻見那五根所謂的樹幹實際上是被鑿空的,內部焦糊一片,顯而易見是被火藥灼燒過的。他當即就明白了,清虛子搗鼓出的居然是類似火炮原理的一種東西。
不過,以鑿空了的樹幹來發射石彈,秦晉很懷疑,這東西能用幾次。
“真人可曾試驗過了?”
清虛子站直了腰板,炫耀道:
“那是自然,還請丞相後退二十步,貧道將親自試射!”
隨著清虛子一聲令下,便有軍卒有條不紊的將研磨成顆粒的黑火藥倒入鑿空的樹幹裏,又將打磨成橢圓形的石彈塞了進去,一根火繩從樹幹的中間被插進去……這些動作不到半刻鍾就全部做完,秦晉暗道:清虛子在訓練這些軍卒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五根樹幹的火繩被同時點燃,隻聽得數聲巨響,便見前方百步開外處已經砸出了數個深坑。
試射完畢,清虛子更是得意,來到秦晉麵前,以一種邀功的語氣問道:
“丞相以為,貧道這連珠炮如何啊?”
秦晉豎起大拇指,連讚了數聲,然後又話鋒一轉。
“請真人連續試射十次!”
“十次?”
清虛子一愣,馬上笑道:
“好,便試射十次,給丞相看看!”
說罷,他又一溜小跑的回去,指揮著軍卒繼續準備試射。
很快,新一輪的試射便又順利完成,清虛子十分滿意這次試射的結果。因為擺在目標位置的靶子全部被摧毀。然則,當試射進行到第六次時,意外出現了。
五根樹幹居然有兩根被炸穿,一個軍卒被碎木塊劃傷了麵部,血流不止。所幸,隻是輕傷,並無大礙。
至此,清虛子的臉色就已經變得很難看了,不過,他依舊不死心,仍舊下令對餘下的三根樹幹進行裝填,當試射進行到第十次時,無一例外的,則盡數被炸壞。
清虛子沮喪的頓在地上,琢磨著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秦晉當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清虛子所搗鼓出的這種火器,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火炮。隻不過,樹幹的韌性雖然不錯,但仍舊無法承受火藥燃燒後產生的巨大衝擊力,隨著爆炸次數的增多,樹幹的承受力必然越來越差,被炸壞隻是遲早。
“真人何不用鑄銅替代樹幹?”
清虛子撓了撓頭,似乎有所恍然,但又歎氣道:
“丞相給新軍撥付的研製款項越來越少,又怎麽用得起銅呢?”
縮減清虛子勇於研製火器的預算,第五琦早就和秦晉通過氣,因為清虛子在大半年時間以來,研製出的東西幾乎九成九都是沒用的廢物。在平叛緊張的時候,國庫捉襟見肘,第五琦的目光自然就落在了花錢多又白費力氣的新火器研製上。
現在平叛已經結束,秦晉自然可以適當的為清虛子多撥付一些銀錢。
而且府庫中有現成的銅料,直接撥付給清虛子就是。
用銅料鑄造出空心的銅柱,以取代鑿空的樹幹,無論是韌性與硬度便增強了不知多少倍。
在得到了秦晉的許諾以後,清虛子很振奮,又主動拉著他去試看其他新式火器。
第二種火器看起來則比五根並排的樹幹靠譜多了。一個五尺見方的木箱子裏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火箭。僅看外觀,秦晉也可以與曆史上所誕生過的火器對上號了。
他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清虛子的想象力,在沒有任何可借鑒的零基礎上,居然可以造出這許多超前的東西。雖然,每一樣都是粗製濫造的令人發指,但基本原理卻是大致不差。
現在秦晉倒覺得,有必要增加針對研製新式火器的預算,萬一讓他搗鼓成功了呢!
此前,秦晉忽略對火器做進一步的研製,並不是他意識不到推陳出新的重要性。而是以當前的金屬冶煉水平,以及軍隊的作戰習慣而言,與超前的武器是有著許多矛盾的。
因為,超前的武器必然意味著使用超前的戰術,而戰術這東西不是拍著腦袋就能想出來的,需要大量的實戰與總結。而所謂的新式武器如果使用不當,甚至還可能降低軍隊的戰鬥力。
這也就是秦晉一直以最簡單和原始的火器作為神武軍補充力量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複雜的火器往往需要複雜的保養,戰損率同樣居高不下,在長途奔襲中,這些所謂的超前武器能不能穩定的發揮作用等等。
正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秦晉才推遲了研製,而是更注重實際的,對神武軍在現有基礎上做修補式的加強。
然則,今日清虛子各種超前的想象力給了秦晉有力的刺激,覺得他既然能夠搗鼓出這些原始粗糙的武器,如果自己再以所知的東西加以點撥,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請丞相後退十步!”
但凡火器就都有爆炸的危險,所以,為了保障安全,清虛子再一次讓秦晉遠離這種裝滿火箭的箱子。
隨著一聲令下,十個裝滿火箭的木箱子齊齊冒出了濃烈的白煙,緊接著便是一陣陣尖利的嘯叫,數不清的火箭竄射出去,距離竟超過了五十步,前麵對方的草木立時便被引燃,著起了熊熊大火。
清虛子不等秦晉再讓他試射十次,而是主動的指揮著軍卒重新裝填,點火……
這回,裝滿火箭的箱子相比較此前的樹幹連珠炮穩定了許多,大量火箭燃燒後釋放出的硝煙很快彌漫了整個試驗場,久久不能散去。
使得新火器的演示不得不中斷。
清虛子這次低調了許多,一改此前的得意,有些期期艾艾的問著秦晉:
“丞相說說,這連珠火箭如何?”
秦晉暗笑,清虛子起名的想象力倒是乏善可陳,幾樣東西都要冠以連珠之名。但是,這連珠火箭的確可用,不論是用來打散敵兵衝鋒的陣型,還是用來強攻營壘,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當然,如果用在防守,則效果更佳了。
不過,現在唐。軍已經不是天寶年間不堪一擊的唐。軍了,進攻將是未來十年內,唐。軍的主要作戰任務。
所以,進攻火器的研製,顯然比防守類的火器要更加優先。
“不錯,此物用來守城,倒是一絕!”
清虛子何等的聰明,立刻就聽出來了秦晉的話中之意,於是辯解道:
“連珠火箭是火攻利器,比之防守亦不遑多讓,不信,便請丞相一會再試看!”
由於硝煙的彌漫,試看的新式火器演示隻能中斷,秦晉便趁機與清虛子交流著自己的意見。
“火器這東西,造好了威力十分之大,但有一點卻要兼顧,那就是必須耐用!畢竟武器是需要長時間使用的,如果長途奔襲中,火器的損壞率超過了五成,戰鬥力又怎麽保證呢?作為補充戰鬥力的時候,倒也可以接受,然則一旦作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後果不用我說,你也明白吧?”
清虛子很認真的點著頭,他一直洋洋自得的東西居然如此不爭氣,在演示的時候讓他丟了很大的臉,情緒自然也隨之稍顯低落!
秦晉把建議的重點放在了火炮上,如果清虛子當真搗鼓出了可堪用的合格火炮,還真是給了他最大的驚喜呢!
“連珠火炮炮管多而笨重,又維護複雜,不適合軍隊長途作戰使用。可以試著進行精簡,鑄造單根炮管,架在輪子上,行軍時可用馱馬拉追,豈非比石砲的車架更加輕便?”
清虛子聞言,覺得大受啟發,連不迭的點頭稱是。
把自己的建議大致告訴了清虛子以後,秦晉又話鋒一轉,說道:
“西征馬上就要提上日程了,研製的進度要快,最晚入秋,便是大軍開拔之時!”
聞言,清虛子的眼睛又是一亮,他早就心心念念著隨軍出征。鄭顯禮奔赴西域的時候,沒趕上機會,現在秦晉打算親自出征,他自然不願意放棄這絕好的機會了。
“丞相此次出征,可,可一定要帶上貧道啊!”
秦晉笑了,在琢磨隨軍出征的人選時,清虛子便在第一批的名單上。此人算是福將,幾次大難不死,因禍得福,帶上他說不定還能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清虛子作為神武軍中最懂火器的人,是必須隨軍出征的。因為,新軍以的火器裝備已經超過半數,對戰鬥力的影響極大。
沒有個統籌全部火器的人,秦晉還真不能放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晉又與清虛子閑談了幾句,便突然有親隨騎馬奔入西內苑,送來了一封加急軍報。
這個時候有軍報送來,一種不好的預感襲上心頭,秦晉當即拍開封泥,倒出裏麵的油紙信封,將羊皮紙寫就的軍報抽出來,才看了幾個字便忍不住臉色一變。
清虛子見狀,也是一顫,失聲問道:
“可是出了大事?”
“此物名為連珠炮!可以連續發射五枚石彈!”
秦晉走進了仔細觀察,卻見那五根所謂的樹幹實際上是被鑿空的,內部焦糊一片,顯而易見是被火藥灼燒過的。他當即就明白了,清虛子搗鼓出的居然是類似火炮原理的一種東西。
不過,以鑿空了的樹幹來發射石彈,秦晉很懷疑,這東西能用幾次。
“真人可曾試驗過了?”
清虛子站直了腰板,炫耀道:
“那是自然,還請丞相後退二十步,貧道將親自試射!”
隨著清虛子一聲令下,便有軍卒有條不紊的將研磨成顆粒的黑火藥倒入鑿空的樹幹裏,又將打磨成橢圓形的石彈塞了進去,一根火繩從樹幹的中間被插進去……這些動作不到半刻鍾就全部做完,秦晉暗道:清虛子在訓練這些軍卒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五根樹幹的火繩被同時點燃,隻聽得數聲巨響,便見前方百步開外處已經砸出了數個深坑。
試射完畢,清虛子更是得意,來到秦晉麵前,以一種邀功的語氣問道:
“丞相以為,貧道這連珠炮如何啊?”
秦晉豎起大拇指,連讚了數聲,然後又話鋒一轉。
“請真人連續試射十次!”
“十次?”
清虛子一愣,馬上笑道:
“好,便試射十次,給丞相看看!”
說罷,他又一溜小跑的回去,指揮著軍卒繼續準備試射。
很快,新一輪的試射便又順利完成,清虛子十分滿意這次試射的結果。因為擺在目標位置的靶子全部被摧毀。然則,當試射進行到第六次時,意外出現了。
五根樹幹居然有兩根被炸穿,一個軍卒被碎木塊劃傷了麵部,血流不止。所幸,隻是輕傷,並無大礙。
至此,清虛子的臉色就已經變得很難看了,不過,他依舊不死心,仍舊下令對餘下的三根樹幹進行裝填,當試射進行到第十次時,無一例外的,則盡數被炸壞。
清虛子沮喪的頓在地上,琢磨著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秦晉當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清虛子所搗鼓出的這種火器,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火炮。隻不過,樹幹的韌性雖然不錯,但仍舊無法承受火藥燃燒後產生的巨大衝擊力,隨著爆炸次數的增多,樹幹的承受力必然越來越差,被炸壞隻是遲早。
“真人何不用鑄銅替代樹幹?”
清虛子撓了撓頭,似乎有所恍然,但又歎氣道:
“丞相給新軍撥付的研製款項越來越少,又怎麽用得起銅呢?”
縮減清虛子勇於研製火器的預算,第五琦早就和秦晉通過氣,因為清虛子在大半年時間以來,研製出的東西幾乎九成九都是沒用的廢物。在平叛緊張的時候,國庫捉襟見肘,第五琦的目光自然就落在了花錢多又白費力氣的新火器研製上。
現在平叛已經結束,秦晉自然可以適當的為清虛子多撥付一些銀錢。
而且府庫中有現成的銅料,直接撥付給清虛子就是。
用銅料鑄造出空心的銅柱,以取代鑿空的樹幹,無論是韌性與硬度便增強了不知多少倍。
在得到了秦晉的許諾以後,清虛子很振奮,又主動拉著他去試看其他新式火器。
第二種火器看起來則比五根並排的樹幹靠譜多了。一個五尺見方的木箱子裏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火箭。僅看外觀,秦晉也可以與曆史上所誕生過的火器對上號了。
他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清虛子的想象力,在沒有任何可借鑒的零基礎上,居然可以造出這許多超前的東西。雖然,每一樣都是粗製濫造的令人發指,但基本原理卻是大致不差。
現在秦晉倒覺得,有必要增加針對研製新式火器的預算,萬一讓他搗鼓成功了呢!
此前,秦晉忽略對火器做進一步的研製,並不是他意識不到推陳出新的重要性。而是以當前的金屬冶煉水平,以及軍隊的作戰習慣而言,與超前的武器是有著許多矛盾的。
因為,超前的武器必然意味著使用超前的戰術,而戰術這東西不是拍著腦袋就能想出來的,需要大量的實戰與總結。而所謂的新式武器如果使用不當,甚至還可能降低軍隊的戰鬥力。
這也就是秦晉一直以最簡單和原始的火器作為神武軍補充力量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複雜的火器往往需要複雜的保養,戰損率同樣居高不下,在長途奔襲中,這些所謂的超前武器能不能穩定的發揮作用等等。
正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秦晉才推遲了研製,而是更注重實際的,對神武軍在現有基礎上做修補式的加強。
然則,今日清虛子各種超前的想象力給了秦晉有力的刺激,覺得他既然能夠搗鼓出這些原始粗糙的武器,如果自己再以所知的東西加以點撥,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請丞相後退十步!”
但凡火器就都有爆炸的危險,所以,為了保障安全,清虛子再一次讓秦晉遠離這種裝滿火箭的箱子。
隨著一聲令下,十個裝滿火箭的木箱子齊齊冒出了濃烈的白煙,緊接著便是一陣陣尖利的嘯叫,數不清的火箭竄射出去,距離竟超過了五十步,前麵對方的草木立時便被引燃,著起了熊熊大火。
清虛子不等秦晉再讓他試射十次,而是主動的指揮著軍卒重新裝填,點火……
這回,裝滿火箭的箱子相比較此前的樹幹連珠炮穩定了許多,大量火箭燃燒後釋放出的硝煙很快彌漫了整個試驗場,久久不能散去。
使得新火器的演示不得不中斷。
清虛子這次低調了許多,一改此前的得意,有些期期艾艾的問著秦晉:
“丞相說說,這連珠火箭如何?”
秦晉暗笑,清虛子起名的想象力倒是乏善可陳,幾樣東西都要冠以連珠之名。但是,這連珠火箭的確可用,不論是用來打散敵兵衝鋒的陣型,還是用來強攻營壘,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當然,如果用在防守,則效果更佳了。
不過,現在唐。軍已經不是天寶年間不堪一擊的唐。軍了,進攻將是未來十年內,唐。軍的主要作戰任務。
所以,進攻火器的研製,顯然比防守類的火器要更加優先。
“不錯,此物用來守城,倒是一絕!”
清虛子何等的聰明,立刻就聽出來了秦晉的話中之意,於是辯解道:
“連珠火箭是火攻利器,比之防守亦不遑多讓,不信,便請丞相一會再試看!”
由於硝煙的彌漫,試看的新式火器演示隻能中斷,秦晉便趁機與清虛子交流著自己的意見。
“火器這東西,造好了威力十分之大,但有一點卻要兼顧,那就是必須耐用!畢竟武器是需要長時間使用的,如果長途奔襲中,火器的損壞率超過了五成,戰鬥力又怎麽保證呢?作為補充戰鬥力的時候,倒也可以接受,然則一旦作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後果不用我說,你也明白吧?”
清虛子很認真的點著頭,他一直洋洋自得的東西居然如此不爭氣,在演示的時候讓他丟了很大的臉,情緒自然也隨之稍顯低落!
秦晉把建議的重點放在了火炮上,如果清虛子當真搗鼓出了可堪用的合格火炮,還真是給了他最大的驚喜呢!
“連珠火炮炮管多而笨重,又維護複雜,不適合軍隊長途作戰使用。可以試著進行精簡,鑄造單根炮管,架在輪子上,行軍時可用馱馬拉追,豈非比石砲的車架更加輕便?”
清虛子聞言,覺得大受啟發,連不迭的點頭稱是。
把自己的建議大致告訴了清虛子以後,秦晉又話鋒一轉,說道:
“西征馬上就要提上日程了,研製的進度要快,最晚入秋,便是大軍開拔之時!”
聞言,清虛子的眼睛又是一亮,他早就心心念念著隨軍出征。鄭顯禮奔赴西域的時候,沒趕上機會,現在秦晉打算親自出征,他自然不願意放棄這絕好的機會了。
“丞相此次出征,可,可一定要帶上貧道啊!”
秦晉笑了,在琢磨隨軍出征的人選時,清虛子便在第一批的名單上。此人算是福將,幾次大難不死,因禍得福,帶上他說不定還能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清虛子作為神武軍中最懂火器的人,是必須隨軍出征的。因為,新軍以的火器裝備已經超過半數,對戰鬥力的影響極大。
沒有個統籌全部火器的人,秦晉還真不能放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晉又與清虛子閑談了幾句,便突然有親隨騎馬奔入西內苑,送來了一封加急軍報。
這個時候有軍報送來,一種不好的預感襲上心頭,秦晉當即拍開封泥,倒出裏麵的油紙信封,將羊皮紙寫就的軍報抽出來,才看了幾個字便忍不住臉色一變。
清虛子見狀,也是一顫,失聲問道:
“可是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