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野心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不適當的時候,這種野心就變成了貪心。貪多吃不下,在拉伊便是如此,拉伊的波斯人並沒有領他的情,反而為他準備了一場特別的“歡迎”儀式。
作鳥獸散的叛軍並不像是有意決戰,而僅僅是要給這位高傲的王子一點難堪。
賽義德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但並沒有直說。
馬赫迪是個極要麵子的人,到了現在,他也沒有必要再以特立獨行和驚人之語來吸引曼蘇爾父子的看重。
現在賽義德所需要做的竟是靜觀其變,然後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過,他也好奇,唐人究竟用了什麽法子,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打敗了阿巴斯。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賽義德也清楚,阿巴斯並不是個庸碌的人,甚至在看似病弱的身體內蘊藏著極大的反彈力。
自打無名河之敗以後,阿巴斯把木鹿城幾乎所有可以信任的大食兵都整編在一起,以此作為抵抗唐人的中堅力量。
而且為了長期作戰,阿巴斯甚至還做好了撤出木鹿城的準備,就算失去了作為呼羅珊首府的木鹿城,他也沒有放棄的打算。
賽義德曾暗暗想過,也許阿巴斯是主動放棄木鹿城的,因為困守孤城的敗績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以至於木鹿城的大食軍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蔓延起了恐懼唐兵的情緒。
由於拉伊附近突然出現的叛軍,馬赫迪的進攻計劃被打亂了,他計劃徹底肅清拉伊的叛軍之後再向東進發。
這裏被阿拔斯王朝征服以後,一直沒有出現過像樣的叛軍,甚至許多時候都以阿拔斯王朝支持者的身份出現。所以,馬赫迪曾經對拉伊的波斯人報有不小的信心。
但是,今日的打擊讓他大為光火,決定讓那些恩將仇報的波斯人嚐一嚐複仇的怒火。
入夜,馬赫迪沒有休息,而是組織了一次夜襲。
一萬騎兵被分作十個千人隊,每個千人隊都將對拉伊城郊附近進行搜掠和進剿。
按照以往的常識,叛軍在招惹了大食軍以後從來都不會拒城而守,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分散在城市周邊的村莊和樹林裏,尋找機會再一次出擊。
馬赫迪雖然年輕,但也經過了許多次大戰,從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到現在,不論羅馬人、還是波斯人,都不止一次的被他打敗過。
因此,他對波斯叛軍這種令人生厭的戰術也很是了解。
賽義德作為幕僚,全程陪同,熬過了這漫長的一夜。
到了黎明時分,騎兵千人隊陸續返回,他們都帶回了頗豐的戰果,幾乎每個戰士的馬鞍上都拴著數顆叛軍的首級。
看來馬赫迪的計劃得逞了,賽義德如此暗暗想著,口中卻連連稱讚:
“殿下料敵先機,用兵比鬼神還厲害,小人欽佩之至!”
馬赫迪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在信任的幕僚麵前,他很少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隻是說話時還是謙虛了一下。
“也不是什麽用兵像鬼神,我曾隨哈裏發進行過剿滅叛軍的戰鬥,對他們的用兵之法很是熟悉,也曾不止一次的在私下裏推演過,昨夜的勝利不過是數十次推演準備得到的結果而已!”
他這麽說既有謙虛在內,也很大部分是事實。
馬赫迪作戰向來以準備充足為取勝的根本,現在對付拉伊的叛軍,就是在準備極為充足的情況下展開的,而且雙方力量相差懸殊,取勝自然在情理之中。
“唐人雖強,遇到殿下,恐怕也得退避三舍了!”
賽義德在安西時接觸過很多來自長安的唐人,也從他們那裏學會了不少唐人特有的詞匯。
用大食話說出來,自然很是新穎,馬赫迪不清楚其中的意思,便笑著問道:
“你的這些話倒也有趣,是從哪裏學的?”
“小人曾在唐人的安西經商三十年,唐人說話的一些成語,也覺得有趣,便學了來!”
“敵人的說話未必要學,倒是他們如何打仗與治理地方,不知道你看的如何呢?”
馬赫迪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三句話不離自己所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阿巴斯敗給神武軍以後,他對唐人的各個方麵,治軍和理政方麵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唐人以節度使羈縻邊境地方,通常情況下,在戰事頻繁的邊境地區,軍政大權都獨攬在節度使一人身上,如此就有效的提高了軍事行動的效率,不至於事事都要向中央朝廷的請示。”
馬赫迪聽罷,不解的道:
“軍政大權都在地方官吏身上,他們不會造反嗎?”
賽義德鼓掌讚道:
“殿下一語中的,唐朝數年前波及大半國土的叛亂正是其中一位節度使發起的,這名叛亂的節度使甚至一度攻打到了唐朝的都城長安。”
馬赫迪若有所思,問道:
“現在,那名叛亂的節度使如何了?”
“死了,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了,他的強悍軍隊也都分崩瓦解,最終被神武軍徹底消滅!”
“神武軍?就是打敗了阿巴斯叔叔的唐兵嗎?”
馬赫迪在私下裏更喜歡叫阿巴斯為叔叔,畢竟在跟隨曼蘇爾南征北戰之前,他的少年時光都是在這位堂叔身邊渡過的。
賽義德道:
“正是這支軍隊,而且神武軍的西征,據說是由它的始建者親自率領,實力不容小覷!”
馬赫迪沉思片刻,突而哈哈大笑。
“你說的這位始建者應該就是唐人的丞相吧,一個出身卑微叫秦晉的人!”
賽義德有些意外,馬赫迪居然聽過秦晉的名字,而且還知道他是出身卑微的寒門子弟。
“殿下何以發笑呢?”
“唐朝的丞相現在是權臣,作為一個權臣,不在都城看管他們的皇帝,卻帶著兵四處打仗,難道大權旁落的皇帝就沒想過要重新奪回權力嗎?”
聽了馬赫迪的話,賽義德心中一凜,自己此前確實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雖然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但都在秦晉強大的實力和氣場下影響下,一帶而過了。
此時馬赫迪提了出來,乍一聽也不無道理。
作鳥獸散的叛軍並不像是有意決戰,而僅僅是要給這位高傲的王子一點難堪。
賽義德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但並沒有直說。
馬赫迪是個極要麵子的人,到了現在,他也沒有必要再以特立獨行和驚人之語來吸引曼蘇爾父子的看重。
現在賽義德所需要做的竟是靜觀其變,然後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過,他也好奇,唐人究竟用了什麽法子,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打敗了阿巴斯。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賽義德也清楚,阿巴斯並不是個庸碌的人,甚至在看似病弱的身體內蘊藏著極大的反彈力。
自打無名河之敗以後,阿巴斯把木鹿城幾乎所有可以信任的大食兵都整編在一起,以此作為抵抗唐人的中堅力量。
而且為了長期作戰,阿巴斯甚至還做好了撤出木鹿城的準備,就算失去了作為呼羅珊首府的木鹿城,他也沒有放棄的打算。
賽義德曾暗暗想過,也許阿巴斯是主動放棄木鹿城的,因為困守孤城的敗績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以至於木鹿城的大食軍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蔓延起了恐懼唐兵的情緒。
由於拉伊附近突然出現的叛軍,馬赫迪的進攻計劃被打亂了,他計劃徹底肅清拉伊的叛軍之後再向東進發。
這裏被阿拔斯王朝征服以後,一直沒有出現過像樣的叛軍,甚至許多時候都以阿拔斯王朝支持者的身份出現。所以,馬赫迪曾經對拉伊的波斯人報有不小的信心。
但是,今日的打擊讓他大為光火,決定讓那些恩將仇報的波斯人嚐一嚐複仇的怒火。
入夜,馬赫迪沒有休息,而是組織了一次夜襲。
一萬騎兵被分作十個千人隊,每個千人隊都將對拉伊城郊附近進行搜掠和進剿。
按照以往的常識,叛軍在招惹了大食軍以後從來都不會拒城而守,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分散在城市周邊的村莊和樹林裏,尋找機會再一次出擊。
馬赫迪雖然年輕,但也經過了許多次大戰,從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到現在,不論羅馬人、還是波斯人,都不止一次的被他打敗過。
因此,他對波斯叛軍這種令人生厭的戰術也很是了解。
賽義德作為幕僚,全程陪同,熬過了這漫長的一夜。
到了黎明時分,騎兵千人隊陸續返回,他們都帶回了頗豐的戰果,幾乎每個戰士的馬鞍上都拴著數顆叛軍的首級。
看來馬赫迪的計劃得逞了,賽義德如此暗暗想著,口中卻連連稱讚:
“殿下料敵先機,用兵比鬼神還厲害,小人欽佩之至!”
馬赫迪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在信任的幕僚麵前,他很少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隻是說話時還是謙虛了一下。
“也不是什麽用兵像鬼神,我曾隨哈裏發進行過剿滅叛軍的戰鬥,對他們的用兵之法很是熟悉,也曾不止一次的在私下裏推演過,昨夜的勝利不過是數十次推演準備得到的結果而已!”
他這麽說既有謙虛在內,也很大部分是事實。
馬赫迪作戰向來以準備充足為取勝的根本,現在對付拉伊的叛軍,就是在準備極為充足的情況下展開的,而且雙方力量相差懸殊,取勝自然在情理之中。
“唐人雖強,遇到殿下,恐怕也得退避三舍了!”
賽義德在安西時接觸過很多來自長安的唐人,也從他們那裏學會了不少唐人特有的詞匯。
用大食話說出來,自然很是新穎,馬赫迪不清楚其中的意思,便笑著問道:
“你的這些話倒也有趣,是從哪裏學的?”
“小人曾在唐人的安西經商三十年,唐人說話的一些成語,也覺得有趣,便學了來!”
“敵人的說話未必要學,倒是他們如何打仗與治理地方,不知道你看的如何呢?”
馬赫迪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三句話不離自己所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阿巴斯敗給神武軍以後,他對唐人的各個方麵,治軍和理政方麵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唐人以節度使羈縻邊境地方,通常情況下,在戰事頻繁的邊境地區,軍政大權都獨攬在節度使一人身上,如此就有效的提高了軍事行動的效率,不至於事事都要向中央朝廷的請示。”
馬赫迪聽罷,不解的道:
“軍政大權都在地方官吏身上,他們不會造反嗎?”
賽義德鼓掌讚道:
“殿下一語中的,唐朝數年前波及大半國土的叛亂正是其中一位節度使發起的,這名叛亂的節度使甚至一度攻打到了唐朝的都城長安。”
馬赫迪若有所思,問道:
“現在,那名叛亂的節度使如何了?”
“死了,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了,他的強悍軍隊也都分崩瓦解,最終被神武軍徹底消滅!”
“神武軍?就是打敗了阿巴斯叔叔的唐兵嗎?”
馬赫迪在私下裏更喜歡叫阿巴斯為叔叔,畢竟在跟隨曼蘇爾南征北戰之前,他的少年時光都是在這位堂叔身邊渡過的。
賽義德道:
“正是這支軍隊,而且神武軍的西征,據說是由它的始建者親自率領,實力不容小覷!”
馬赫迪沉思片刻,突而哈哈大笑。
“你說的這位始建者應該就是唐人的丞相吧,一個出身卑微叫秦晉的人!”
賽義德有些意外,馬赫迪居然聽過秦晉的名字,而且還知道他是出身卑微的寒門子弟。
“殿下何以發笑呢?”
“唐朝的丞相現在是權臣,作為一個權臣,不在都城看管他們的皇帝,卻帶著兵四處打仗,難道大權旁落的皇帝就沒想過要重新奪回權力嗎?”
聽了馬赫迪的話,賽義德心中一凜,自己此前確實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雖然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但都在秦晉強大的實力和氣場下影響下,一帶而過了。
此時馬赫迪提了出來,乍一聽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