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帶著淡淡的涼意,庫思老渾身濕透,戰馬已經跑死了兩匹,距離北麵的山地越來越近,隻要逃進去,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如果在進入山地之前被大食人追上,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的庫思老已經顧不得清點身邊還剩下多少部眾,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保存波斯軍的火種,不能讓這次出征的人都死在路上。
一路上,接二連三的有戰馬倒斃,高強度的狂奔,就算再優良的戰馬也無法承受。更何況波斯軍的騎兵多使用河中馬,這種戰馬體格高大健壯,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但卻短於耐力。
因此,舊波斯帝國經常用河中馬來組建重騎兵,用來衝擊敵人的軍陣和輕騎兵。
庫思老的騎兵用河中馬當做用來長途跋涉的輕騎兵,效果顯然是差強人意的。
波斯新軍的表現很英勇,為了掩護他們的王子逃離死地,紛紛不惜以自身血肉擋住滾滾追來的大食鐵流。
即便如此,他們的抵抗就像巨浪中的扁舟一樣,頃刻間就被撕成粉碎。
此時的庫思老已經分不清楚臉上究竟淚水多一些還是雨水多一些,他的身體是麻木的,腦袋是麻木的,除了沒命的狂奔以外,幾乎已經沒有了其他感覺。
山地延伸向平原的樹林已經遙遙可見,希望就在眼前,可庫思老並沒有一丁點的激動,大量波斯勇士的慘死深深的刺激了他。
這次西征是庫思老極力遊說波斯王紮馬斯得到的結果。
秦晉還是很看重紮馬斯的意見,同意將精銳波斯新軍從天竺抽調過來,對大食的後方進行襲擾。
一開始,庫思老的策略倒也中規中矩,按照神武軍印發的手冊,大食人莫可奈何。可一個個小勝利積攢多了,終究還是心理膨脹,因此才有了被圍殲的慘敗。
說到底,波斯新軍的戰鬥力與大食軍的差距太大了,就算一對一也沒有獲勝的把握。
庫思老的腸子都悔清了,如果他一直堅持按照神武軍印發的手冊進行所謂的“遊擊戰”,現在焦頭爛額的恐怕就是馬赫迪了。
然則,事實容不得假設,這世上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他能做的就是一口口品嚐著自己親自釀出的苦酒。
隻可惜,庫思老現在連品嚐苦酒的時間都沒有,如果不盡可能快的逃命,很可能就會命喪於此。
就算再大的英雄也是怕死的,更何況年紀輕輕的波斯王子呢?
毫無征兆的,戰馬前蹄臥倒,整個馬身陡然前傾,庫思老被無情的甩了出去,落在地上摔的七葷八素。
好在他的衛兵們盡職盡責,將庫思老提上了戰馬,繼續朝著象征生路的山地樹林前進。
大食軍的追擊的十分緊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死去,追隨在庫思老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全軍覆沒,他們終於還是進入了樹林。
借著山地的掩護,庫思老在部眾的護持下進入密林深處。
大食軍終究是不願意冒險進入密林,大隊人馬在樹林外停止,並進行集結,隻派遣少量的千人隊追入密林,以監視波斯人的行蹤。
庫思老清醒過來以後發覺自己的胸口疼的厲害,沒呼吸一下便伴隨著鑽心的疼痛。
他覺得自己的肋骨可能斷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算進入密林又如何呢?最終隻能成為拖累,倒不如死了來得痛快。
第一次, 庫思老萌生了死誌,比起成為大食人的俘虜和奴隸,他寧願這樣死去。
當年羅馬帝國一個叫瓦勒良的皇帝曾經做過庫思老先祖的俘虜,作為帝國的皇帝後半生再沒能返回西方。
可恥的成為了波斯王的上馬石,在瓦勒良死後,波斯人也沒放過他的屍體,將他的整張人皮都剝了下來,藏在波斯利斯的神廟裏。
波斯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將這些事情都刻錄在了巨大的石頭上,直到現在,波斯薩珊王朝已經滅亡了超過百年,那些石頭卻還佇立在原地,任憑風吹雨打。
“殿下,殿下!”
部眾的呼喚將庫思老從悲觀絕望的失神中拉回了更加殘酷的現實。
進過初步清點,跟隨庫思老逃進山裏的隻有一千餘人,其餘的不是被大食軍殲滅,就是走丟了,抑或當了逃兵。
看著人人帶傷的部眾,庫思老猛然悲從中來,不禁放聲大哭。
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年輕的王子,直到他恢複了平靜,一名千夫長才站出來說道:
“現在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隻要咱們能護著殿下返回昏陀多,大波斯便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紮馬斯的諸多兒子中,隻有庫思老一人文武兼備,又年輕而勇敢,其餘的不是體弱多病,便是生性懦弱,抑或隻知道經商談錢。
唯獨庫思老,好像生來就是為了做王子一樣,非但紮馬斯大為屬意,就連昏陀多的波斯人也都覺得,若要光大波斯帝國,隻能由此人帶領他們。
所以,為了保住波斯未來的希望,所有人都不能容許庫思老出現任何意外。這也是為什麽波斯戰士們前仆後繼,以自身血肉為代價,換取庫思老逃生時間的根本原因。
擦幹了眼淚,庫思老好像又恢複了昔日的冷酷,沉聲說道:
“咱們不能再一起行軍了,必須化整為零,以每百人為一隊,分向各路突圍,不論哪一路返回昏陀多,都要將今日之事如實的告知,告知父王和臣民們!讓他們知道,新軍的勇士們有多勇敢!”
庫思老決意分散突圍,他十分清楚,上千人的規模還是太大,一旦大食人追進來,同樣十分棘手和麻煩。如果分開行事,大食人必定會有所顧忌,而顧此失彼,無法悉數進行追殲。
這就要看他們的運氣了,但不論如何總有人會有機會逃出生天,比起大家抱成一團等死要強得多。
由於有了密林的掩護,庫思老得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謀劃如何突圍。
在他的一意堅持下,千餘士兵終於同意分散突圍。
此時的庫思老已經顧不得清點身邊還剩下多少部眾,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保存波斯軍的火種,不能讓這次出征的人都死在路上。
一路上,接二連三的有戰馬倒斃,高強度的狂奔,就算再優良的戰馬也無法承受。更何況波斯軍的騎兵多使用河中馬,這種戰馬體格高大健壯,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但卻短於耐力。
因此,舊波斯帝國經常用河中馬來組建重騎兵,用來衝擊敵人的軍陣和輕騎兵。
庫思老的騎兵用河中馬當做用來長途跋涉的輕騎兵,效果顯然是差強人意的。
波斯新軍的表現很英勇,為了掩護他們的王子逃離死地,紛紛不惜以自身血肉擋住滾滾追來的大食鐵流。
即便如此,他們的抵抗就像巨浪中的扁舟一樣,頃刻間就被撕成粉碎。
此時的庫思老已經分不清楚臉上究竟淚水多一些還是雨水多一些,他的身體是麻木的,腦袋是麻木的,除了沒命的狂奔以外,幾乎已經沒有了其他感覺。
山地延伸向平原的樹林已經遙遙可見,希望就在眼前,可庫思老並沒有一丁點的激動,大量波斯勇士的慘死深深的刺激了他。
這次西征是庫思老極力遊說波斯王紮馬斯得到的結果。
秦晉還是很看重紮馬斯的意見,同意將精銳波斯新軍從天竺抽調過來,對大食的後方進行襲擾。
一開始,庫思老的策略倒也中規中矩,按照神武軍印發的手冊,大食人莫可奈何。可一個個小勝利積攢多了,終究還是心理膨脹,因此才有了被圍殲的慘敗。
說到底,波斯新軍的戰鬥力與大食軍的差距太大了,就算一對一也沒有獲勝的把握。
庫思老的腸子都悔清了,如果他一直堅持按照神武軍印發的手冊進行所謂的“遊擊戰”,現在焦頭爛額的恐怕就是馬赫迪了。
然則,事實容不得假設,這世上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他能做的就是一口口品嚐著自己親自釀出的苦酒。
隻可惜,庫思老現在連品嚐苦酒的時間都沒有,如果不盡可能快的逃命,很可能就會命喪於此。
就算再大的英雄也是怕死的,更何況年紀輕輕的波斯王子呢?
毫無征兆的,戰馬前蹄臥倒,整個馬身陡然前傾,庫思老被無情的甩了出去,落在地上摔的七葷八素。
好在他的衛兵們盡職盡責,將庫思老提上了戰馬,繼續朝著象征生路的山地樹林前進。
大食軍的追擊的十分緊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死去,追隨在庫思老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全軍覆沒,他們終於還是進入了樹林。
借著山地的掩護,庫思老在部眾的護持下進入密林深處。
大食軍終究是不願意冒險進入密林,大隊人馬在樹林外停止,並進行集結,隻派遣少量的千人隊追入密林,以監視波斯人的行蹤。
庫思老清醒過來以後發覺自己的胸口疼的厲害,沒呼吸一下便伴隨著鑽心的疼痛。
他覺得自己的肋骨可能斷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算進入密林又如何呢?最終隻能成為拖累,倒不如死了來得痛快。
第一次, 庫思老萌生了死誌,比起成為大食人的俘虜和奴隸,他寧願這樣死去。
當年羅馬帝國一個叫瓦勒良的皇帝曾經做過庫思老先祖的俘虜,作為帝國的皇帝後半生再沒能返回西方。
可恥的成為了波斯王的上馬石,在瓦勒良死後,波斯人也沒放過他的屍體,將他的整張人皮都剝了下來,藏在波斯利斯的神廟裏。
波斯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將這些事情都刻錄在了巨大的石頭上,直到現在,波斯薩珊王朝已經滅亡了超過百年,那些石頭卻還佇立在原地,任憑風吹雨打。
“殿下,殿下!”
部眾的呼喚將庫思老從悲觀絕望的失神中拉回了更加殘酷的現實。
進過初步清點,跟隨庫思老逃進山裏的隻有一千餘人,其餘的不是被大食軍殲滅,就是走丟了,抑或當了逃兵。
看著人人帶傷的部眾,庫思老猛然悲從中來,不禁放聲大哭。
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年輕的王子,直到他恢複了平靜,一名千夫長才站出來說道:
“現在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隻要咱們能護著殿下返回昏陀多,大波斯便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紮馬斯的諸多兒子中,隻有庫思老一人文武兼備,又年輕而勇敢,其餘的不是體弱多病,便是生性懦弱,抑或隻知道經商談錢。
唯獨庫思老,好像生來就是為了做王子一樣,非但紮馬斯大為屬意,就連昏陀多的波斯人也都覺得,若要光大波斯帝國,隻能由此人帶領他們。
所以,為了保住波斯未來的希望,所有人都不能容許庫思老出現任何意外。這也是為什麽波斯戰士們前仆後繼,以自身血肉為代價,換取庫思老逃生時間的根本原因。
擦幹了眼淚,庫思老好像又恢複了昔日的冷酷,沉聲說道:
“咱們不能再一起行軍了,必須化整為零,以每百人為一隊,分向各路突圍,不論哪一路返回昏陀多,都要將今日之事如實的告知,告知父王和臣民們!讓他們知道,新軍的勇士們有多勇敢!”
庫思老決意分散突圍,他十分清楚,上千人的規模還是太大,一旦大食人追進來,同樣十分棘手和麻煩。如果分開行事,大食人必定會有所顧忌,而顧此失彼,無法悉數進行追殲。
這就要看他們的運氣了,但不論如何總有人會有機會逃出生天,比起大家抱成一團等死要強得多。
由於有了密林的掩護,庫思老得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謀劃如何突圍。
在他的一意堅持下,千餘士兵終於同意分散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