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凡小城的插曲並不能成為秦晉在此地久留的理由,真正讓他牽腸掛肚的是戈爾幹陣前。
離開遭遇過火災的小城,不理會失敗的刺殺,在黎明之前,秦晉連夜趕回了軍營。
由於回來的時,知道秦晉行蹤的人隻有相府極少數的屬吏,所以迎接的人寥寥。沒什麽聲息的,秦晉回到了中軍大帳,案頭積攢的公文已經像小山似的整整兩大疊。
這還是經過書吏甄別挑選以後的。
現在,他看到公文就頭疼,好像生活中一睜開眼睛,便除了公文就是公文。
先詢問了大食人的動向,然後又了解了幾位將軍們的情況,做到一切心中有數之後,秦晉靠在軍榻上眯起了眼睛。
一夜的顛簸,實在太累了,隻眨眼的功夫就已經起了鼾聲。
隻可惜,這鼾聲沒能持續多久,他很快被侍從輕輕的喚醒了。
“丞相,丞相,阿布將軍緊急求見……”
“阿布?”
睡眼惺忪的秦晉反應了一陣才從朦朧中回過神,立即讓將阿布請進來。
阿布是皈依了大食教的波斯人,同時其家族也是呼羅珊本地的大族,在張掖時,此人曾被樹立為被俘反正人員的典型。
現在,搖身成為唐朝大將的阿布可算是風生水起,其地位要遠遠勝於在優素福手下時,其家族也因此而沾了光,得到了木鹿城內不少重要官職。
現在形勢還不穩定,在擊敗大食軍主力之前,秦晉始終秉持著懷柔政策,以當地人治當地,僅將少量的漢人加入關鍵官署,同時隻用神武軍牢牢的控製住地方。
正因為阿布的家族在其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此人在西征的關鍵問題處,更是盡心賣力。
“有幾個部落與小人接觸,希望投效丞相,如果丞相允準,就會為我大唐西征再添助力!”
秦晉嗯了一聲,不置可否。
有敵人倒戈本該欣喜若狂才是,但他已經久曆沙場,深知戰場之詭譎,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知曉這些騎牆的草葉究竟是敵是友。
不過,既然人家主動接觸,又不能不做回應,思慮一陣,便道:
“可以回話,暫時先按兵不動!”
聞言,阿布有些驚訝,問道:
“這,這是為什麽?難道不應該讓他們立即投過來,既打擊馬赫迪的軍心士氣,又增加我大唐的實力……”
秦晉微笑著搖了搖頭。
“不不不,他們留在馬赫迪那裏用處更大,將來激戰到關鍵處,這些人的倒戈一擊才能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啊!”
真如一言驚醒夢中人,阿布連連拍著腦門,口中連聲稱讚。
“還是丞相深謀遠慮,小人這就去安排!”
阿布剛要離開,秦晉又叫住了他。
“你說,呼羅珊的百姓,究竟歡迎大唐多一些,還是喜歡大食多一些?”
阿布習慣性的轉了轉眼珠,說道:
“如果非要讓小人說,呼羅珊最喜歡收稅少的,如果大唐收稅少,便喜歡大唐,如果大食收稅少便喜歡大食……”
說著,他頓了一下,又咧嘴笑道:
“大家都知道,大食對異教徒征收繁雜高額的人頭稅,不少人被逼迫得破了產,離家逃難。還有的,為了保全家產而全家皈依了大食教,小人的家族就是如此。現在,家族中新出生的小兒,剛剛學會說話就滿口的真主安拉,不知道多少年後,怕是波斯人都要成為大食的精神奴隸了!”
說這話時,秦晉能從阿布的眼神裏看到明顯的波動,真看不出來,這樣一個可以隨意更改信仰的人,心底裏多少還殘存著一絲理想。
不過,理想不能當飯吃,所以,在大食的重壓之下,他不但皈依了大食教,還改了大食名字。實際上,阿布可是地地道道的波斯人。
秦晉道:
“等到大食人徹底被趕出呼羅珊以後,你想沒想過重新回歸信仰?大唐曆來公平對待各教派,針對異教徒的人頭稅必須取消,同時還會重新分配無主的土地給那些曾經因為受到迫害而破產的波斯人!”
呼羅珊的主體民族是波斯人,大食人作為入侵者,大多依附於政權和軍隊,一旦大食的軍隊和政權覆滅,他們想要保住掠奪而來的財產,簡直是癡人說夢。這是不論哪一方都不允許的。
阿布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道:
“這些舉措,丞相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據小人所知,許多人都處在觀望之中,如果戈爾幹一戰,徹底打敗馬赫迪,如果能生擒或是殺死馬赫迪更好,那些還在觀望的人就一定會堅定的站在大唐一邊!”
秦晉當然知道阿布的所指,畢竟唐朝的政治中心和本土距離呼羅珊有萬裏之遙,當地人自然害怕唐人退去以後,大食人卷土重來而遭到報複。
觀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說得對,一切都要在打贏戈爾幹一戰之後才能開始。不過,現在能夠聯絡的家族,也都要積極聯絡。總之,戈爾幹一戰之後,必須將大食人在呼羅珊的基礎連根鏟除!”
阿布心領神會,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說了一陣,外麵已經日上三竿。無邊的困意襲來,秦晉又忍不住斜靠在軍榻上打起了鼾聲。
隱約間,他似乎聽到了有人在輕聲喚著自己,抬眼一看竟是一年不曾見麵的壽安公主。
公主自從成為他的妻子,不曾與之有過一刻安靜與歡愉,匆匆一見之後就是無休止的征戰和忙碌,哪怕長子呱呱墜地以後,見過的次數用一隻手也能數過來。
入春時,長安來信,公主為他產下次子,這個消息到現在秦晉的身邊也沒有幾個人知道。
有些時候,秦晉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台機器,很難再因為一些事情欣喜,同時也很難因為一些事情憤怒。
形成這種性格誠然使得他從容頂住並熬過了巨大的壓力,可終究是失去了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樂趣。
“丞相,丞相……”
忽然,一陣空靈的呼喚聲讓他睜開了眼睛,麵前出現的是鄭顯禮刀劈斧鑿一般的臉。
離開遭遇過火災的小城,不理會失敗的刺殺,在黎明之前,秦晉連夜趕回了軍營。
由於回來的時,知道秦晉行蹤的人隻有相府極少數的屬吏,所以迎接的人寥寥。沒什麽聲息的,秦晉回到了中軍大帳,案頭積攢的公文已經像小山似的整整兩大疊。
這還是經過書吏甄別挑選以後的。
現在,他看到公文就頭疼,好像生活中一睜開眼睛,便除了公文就是公文。
先詢問了大食人的動向,然後又了解了幾位將軍們的情況,做到一切心中有數之後,秦晉靠在軍榻上眯起了眼睛。
一夜的顛簸,實在太累了,隻眨眼的功夫就已經起了鼾聲。
隻可惜,這鼾聲沒能持續多久,他很快被侍從輕輕的喚醒了。
“丞相,丞相,阿布將軍緊急求見……”
“阿布?”
睡眼惺忪的秦晉反應了一陣才從朦朧中回過神,立即讓將阿布請進來。
阿布是皈依了大食教的波斯人,同時其家族也是呼羅珊本地的大族,在張掖時,此人曾被樹立為被俘反正人員的典型。
現在,搖身成為唐朝大將的阿布可算是風生水起,其地位要遠遠勝於在優素福手下時,其家族也因此而沾了光,得到了木鹿城內不少重要官職。
現在形勢還不穩定,在擊敗大食軍主力之前,秦晉始終秉持著懷柔政策,以當地人治當地,僅將少量的漢人加入關鍵官署,同時隻用神武軍牢牢的控製住地方。
正因為阿布的家族在其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此人在西征的關鍵問題處,更是盡心賣力。
“有幾個部落與小人接觸,希望投效丞相,如果丞相允準,就會為我大唐西征再添助力!”
秦晉嗯了一聲,不置可否。
有敵人倒戈本該欣喜若狂才是,但他已經久曆沙場,深知戰場之詭譎,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知曉這些騎牆的草葉究竟是敵是友。
不過,既然人家主動接觸,又不能不做回應,思慮一陣,便道:
“可以回話,暫時先按兵不動!”
聞言,阿布有些驚訝,問道:
“這,這是為什麽?難道不應該讓他們立即投過來,既打擊馬赫迪的軍心士氣,又增加我大唐的實力……”
秦晉微笑著搖了搖頭。
“不不不,他們留在馬赫迪那裏用處更大,將來激戰到關鍵處,這些人的倒戈一擊才能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啊!”
真如一言驚醒夢中人,阿布連連拍著腦門,口中連聲稱讚。
“還是丞相深謀遠慮,小人這就去安排!”
阿布剛要離開,秦晉又叫住了他。
“你說,呼羅珊的百姓,究竟歡迎大唐多一些,還是喜歡大食多一些?”
阿布習慣性的轉了轉眼珠,說道:
“如果非要讓小人說,呼羅珊最喜歡收稅少的,如果大唐收稅少,便喜歡大唐,如果大食收稅少便喜歡大食……”
說著,他頓了一下,又咧嘴笑道:
“大家都知道,大食對異教徒征收繁雜高額的人頭稅,不少人被逼迫得破了產,離家逃難。還有的,為了保全家產而全家皈依了大食教,小人的家族就是如此。現在,家族中新出生的小兒,剛剛學會說話就滿口的真主安拉,不知道多少年後,怕是波斯人都要成為大食的精神奴隸了!”
說這話時,秦晉能從阿布的眼神裏看到明顯的波動,真看不出來,這樣一個可以隨意更改信仰的人,心底裏多少還殘存著一絲理想。
不過,理想不能當飯吃,所以,在大食的重壓之下,他不但皈依了大食教,還改了大食名字。實際上,阿布可是地地道道的波斯人。
秦晉道:
“等到大食人徹底被趕出呼羅珊以後,你想沒想過重新回歸信仰?大唐曆來公平對待各教派,針對異教徒的人頭稅必須取消,同時還會重新分配無主的土地給那些曾經因為受到迫害而破產的波斯人!”
呼羅珊的主體民族是波斯人,大食人作為入侵者,大多依附於政權和軍隊,一旦大食的軍隊和政權覆滅,他們想要保住掠奪而來的財產,簡直是癡人說夢。這是不論哪一方都不允許的。
阿布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道:
“這些舉措,丞相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據小人所知,許多人都處在觀望之中,如果戈爾幹一戰,徹底打敗馬赫迪,如果能生擒或是殺死馬赫迪更好,那些還在觀望的人就一定會堅定的站在大唐一邊!”
秦晉當然知道阿布的所指,畢竟唐朝的政治中心和本土距離呼羅珊有萬裏之遙,當地人自然害怕唐人退去以後,大食人卷土重來而遭到報複。
觀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說得對,一切都要在打贏戈爾幹一戰之後才能開始。不過,現在能夠聯絡的家族,也都要積極聯絡。總之,戈爾幹一戰之後,必須將大食人在呼羅珊的基礎連根鏟除!”
阿布心領神會,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說了一陣,外麵已經日上三竿。無邊的困意襲來,秦晉又忍不住斜靠在軍榻上打起了鼾聲。
隱約間,他似乎聽到了有人在輕聲喚著自己,抬眼一看竟是一年不曾見麵的壽安公主。
公主自從成為他的妻子,不曾與之有過一刻安靜與歡愉,匆匆一見之後就是無休止的征戰和忙碌,哪怕長子呱呱墜地以後,見過的次數用一隻手也能數過來。
入春時,長安來信,公主為他產下次子,這個消息到現在秦晉的身邊也沒有幾個人知道。
有些時候,秦晉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台機器,很難再因為一些事情欣喜,同時也很難因為一些事情憤怒。
形成這種性格誠然使得他從容頂住並熬過了巨大的壓力,可終究是失去了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樂趣。
“丞相,丞相……”
忽然,一陣空靈的呼喚聲讓他睜開了眼睛,麵前出現的是鄭顯禮刀劈斧鑿一般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