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林成和安好談論著三年後的計劃時,在一間布置的大氣雅潔的書房內康熙、顧貞觀、縣令也在交談。
康熙:“那群孩子的父母都找到了嗎?”
縣令:“啟稟聖上,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已找到,這些孩子基本都是從附近縣被拐騙過來的,家人在孩子失蹤之後基本都有向官府報案,結合附近各縣今年元宵前後失蹤小孩的情況,和那幾個拐騙小孩的罪犯的供詞,以及被拐騙小孩的回憶,基本可以肯定這些小孩的父母是誰,現已派人去通知他們的家人盡快過來認領孩子。但也有兩個小孩的家人無法肯定,一個是三歲的小姑娘,聽一個叫林成的小孩好像叫她安好,這個小女孩是這群被拐騙小孩中年齡最小的,還有一個是一位叫楊東生的小男孩,這兩個小孩失蹤後,似乎家人並沒有到官府報案,當然也有可能是從更遠的地方被拐過來的。
康熙皺了皺眉頭說:“那這兩個小孩自己怎麽說?”
縣令:“啟稟聖上,楊東生一直沉默著,無論我們怎麽詢問,他就是不肯回答,一臉的冰霜,至於那個叫安好的小女孩,一直都和一個叫林成的小男孩呆在一起,昨天屬下體諒這群孩子這兩個月以來都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安排他們早早歇息了。[]今早清晨屬下挨個去詢問這群小孩,讓他們回憶一下他們家庭情況時,看見安好和林成正在很認真的看書,屬下不忍心打擾他們,也感動於他們的求學上進,最終沒有詢問他們,就悄悄地離開了。”
康熙:“哦,他們看的是什麽書?”
縣令:“是《水經注》,昨晚那個小男孩向我借的書。”
康熙:“是本好書,但他們真的看的懂嗎?愛卿覺得那兩個孩子如何?”
縣令:“啟稟聖上,微臣不敢妄下斷言。”
康熙:“愛卿不必顧慮太多,直言就是。”
縣令:“微臣愚見,那個小女孩靈動聰敏,目光澄明,想是個有造化的孩子,那個小男孩據調查是濟南知府林雲翔的長房長孫,據說從小就甚得林知府的歡心,一直養在知府身邊,由他親自管教,恐怕將來也不會是池中之物。其生母在林成4歲時就難產而死,5歲時繼母進門,起初對林成還過的去,隻是半年前生下自己的親生兒子後,便千方百計的要除掉林成,表麵上卻依然裝的溫良賢慧,使林雲翔和林成都沒提防他,結果林成落入了她所設下的圈套。”
縣令的話音剛落,門口就傳來了文斌的求見聲:“皇上,屬下有事秉報。”
康熙沉聲道:“進來”
文斌推門進來,對康熙行跪拜禮道:“參見皇上”
康熙:“免禮,是不是那個小女孩的情況調查清楚了。”
文斌:“啟稟聖上,屬下幸不辱命。那名小女孩的閨名是安好,是濟南大明湖縣的人,其父,安正國,原為巡鹽禦史,三代單傳,到了安好這一代,就隻有安好這一個孩子,沒什麽直係親屬,在擔任巡鹽禦史期間,監督鹽運使遵紀守法,調劑鹽價,糾察屬官,又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一些還是安正國為數不多的親屬,安好的生母林氏,出生書香門第,但這幾年,由於林氏地父親離世,其哥哥頑劣不堪,家道已經漸趨沒落了,安正國把安好這個唯一的女兒,當兒子來養,從安好開始說話起,就親自教導她識字背書,會走路之後,就開始教他武術,其母林氏生怕女兒真成了假小子,於是常常趁著安正國不在的時候,教女兒繪畫刺繡。安好本身也聰明早慧,而且很樂意學習,無論是父親教的,還是母親教的,不幸的是,今年年初,安正國因病早逝,其母殉情而去,,安好原本親屬就不多,再加上安正國擔任巡鹽禦史期間,又幾乎把他們都得罪光了,於是安氏一族無人願意接納安好,安好就被送去了其母林氏的哥哥那邊,安好的舅舅看在安好與林知府的長房長孫指腹為婚的事上倒是接納了安好,但對其不聞不聞的,其舅母因見家世已日趨沒落,覺得收養安好會加重家庭負擔,但又不敢明目張膽的把安好趕出去,怕招人非議,便故意在元宵夜帶安好出去賞燈,並將其留在大明湖畔,就逃溜回家了,結果獨自一人在西湖尋找舅母的安好,就被拐走了......”
康熙:“養一個小女孩能花多少錢,為了這點小利就敢罔顧人命,不念手足血親,倒真是個歹毒的婦人。”
顧貞觀:“皇上,民間百姓窮的時候,賣兒賣女的也不在少數,安好的舅母的行為,雖然不妥,但也不至於歹毒,想來,如果家境好些的話,她也不會這麽做的。”
康熙:“罷了罷了,不談這些個齷齪事了,文斌,你剛剛說安好和誰指腹為婚來著。”
文斌:“啟稟皇上,是和林知府的嫡孫。林知府向來和安好的父親,安正國交好,據說林知府的嫡孫也在元宵夜地時候失蹤了,林知府為這氣急攻心了,現在還臥病在床呢。”
康熙問縣令道:‘與你剛剛提到的那個林成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縣令:“微臣覺得八九不離十了。”
康熙笑道:“是對有緣的孩子,朕都有點好奇了,想看看那個叫林成的小男孩。看看他和安好是否如金童玉女般。”
顧貞觀:“皇上,以後有的是機會,眼下最緊要的事還是4月份的“多倫會盟”,皇上既然要親自參加的話,還是早些出發的好,您已經在這耽擱了一段時間了。”
康熙:“是該啟程了,貞觀,安好那個小姑娘,你就先領到你家去養一段時間吧,看她也挺崇拜你的,她舅舅家不回也罷,等會盟結束,朕再派人接她進京。”
顧貞觀:“皇上放心,草民會照顧好這個小姑娘的,倒是皇上此次去會盟恐怕路途不會太安穩,還請皇上保重龍體。”
縣令:“微臣還請皇上保重龍體。”
康熙:“這麽多年來,那條路,朕走的安穩過,朕的命硬著呢,不過這邊,還真要麻煩兩位愛卿幫朕繼續拉攏一群漢族知識分子,隻有這隊人馬壯大起來了,朕才有足夠的底氣去對抗黨同伐異的現象。黨同伐異的現象要盡快嚴懲了,再拖下去,這大清朝恐怕就要成為另一個南宋朝了”
顧貞觀:“皇上,您的皇命,草民定當全力以赴,大清朝有您,就永遠不會是南宋朝。”
康熙:“那群孩子的父母都找到了嗎?”
縣令:“啟稟聖上,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已找到,這些孩子基本都是從附近縣被拐騙過來的,家人在孩子失蹤之後基本都有向官府報案,結合附近各縣今年元宵前後失蹤小孩的情況,和那幾個拐騙小孩的罪犯的供詞,以及被拐騙小孩的回憶,基本可以肯定這些小孩的父母是誰,現已派人去通知他們的家人盡快過來認領孩子。但也有兩個小孩的家人無法肯定,一個是三歲的小姑娘,聽一個叫林成的小孩好像叫她安好,這個小女孩是這群被拐騙小孩中年齡最小的,還有一個是一位叫楊東生的小男孩,這兩個小孩失蹤後,似乎家人並沒有到官府報案,當然也有可能是從更遠的地方被拐過來的。
康熙皺了皺眉頭說:“那這兩個小孩自己怎麽說?”
縣令:“啟稟聖上,楊東生一直沉默著,無論我們怎麽詢問,他就是不肯回答,一臉的冰霜,至於那個叫安好的小女孩,一直都和一個叫林成的小男孩呆在一起,昨天屬下體諒這群孩子這兩個月以來都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安排他們早早歇息了。[]今早清晨屬下挨個去詢問這群小孩,讓他們回憶一下他們家庭情況時,看見安好和林成正在很認真的看書,屬下不忍心打擾他們,也感動於他們的求學上進,最終沒有詢問他們,就悄悄地離開了。”
康熙:“哦,他們看的是什麽書?”
縣令:“是《水經注》,昨晚那個小男孩向我借的書。”
康熙:“是本好書,但他們真的看的懂嗎?愛卿覺得那兩個孩子如何?”
縣令:“啟稟聖上,微臣不敢妄下斷言。”
康熙:“愛卿不必顧慮太多,直言就是。”
縣令:“微臣愚見,那個小女孩靈動聰敏,目光澄明,想是個有造化的孩子,那個小男孩據調查是濟南知府林雲翔的長房長孫,據說從小就甚得林知府的歡心,一直養在知府身邊,由他親自管教,恐怕將來也不會是池中之物。其生母在林成4歲時就難產而死,5歲時繼母進門,起初對林成還過的去,隻是半年前生下自己的親生兒子後,便千方百計的要除掉林成,表麵上卻依然裝的溫良賢慧,使林雲翔和林成都沒提防他,結果林成落入了她所設下的圈套。”
縣令的話音剛落,門口就傳來了文斌的求見聲:“皇上,屬下有事秉報。”
康熙沉聲道:“進來”
文斌推門進來,對康熙行跪拜禮道:“參見皇上”
康熙:“免禮,是不是那個小女孩的情況調查清楚了。”
文斌:“啟稟聖上,屬下幸不辱命。那名小女孩的閨名是安好,是濟南大明湖縣的人,其父,安正國,原為巡鹽禦史,三代單傳,到了安好這一代,就隻有安好這一個孩子,沒什麽直係親屬,在擔任巡鹽禦史期間,監督鹽運使遵紀守法,調劑鹽價,糾察屬官,又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一些還是安正國為數不多的親屬,安好的生母林氏,出生書香門第,但這幾年,由於林氏地父親離世,其哥哥頑劣不堪,家道已經漸趨沒落了,安正國把安好這個唯一的女兒,當兒子來養,從安好開始說話起,就親自教導她識字背書,會走路之後,就開始教他武術,其母林氏生怕女兒真成了假小子,於是常常趁著安正國不在的時候,教女兒繪畫刺繡。安好本身也聰明早慧,而且很樂意學習,無論是父親教的,還是母親教的,不幸的是,今年年初,安正國因病早逝,其母殉情而去,,安好原本親屬就不多,再加上安正國擔任巡鹽禦史期間,又幾乎把他們都得罪光了,於是安氏一族無人願意接納安好,安好就被送去了其母林氏的哥哥那邊,安好的舅舅看在安好與林知府的長房長孫指腹為婚的事上倒是接納了安好,但對其不聞不聞的,其舅母因見家世已日趨沒落,覺得收養安好會加重家庭負擔,但又不敢明目張膽的把安好趕出去,怕招人非議,便故意在元宵夜帶安好出去賞燈,並將其留在大明湖畔,就逃溜回家了,結果獨自一人在西湖尋找舅母的安好,就被拐走了......”
康熙:“養一個小女孩能花多少錢,為了這點小利就敢罔顧人命,不念手足血親,倒真是個歹毒的婦人。”
顧貞觀:“皇上,民間百姓窮的時候,賣兒賣女的也不在少數,安好的舅母的行為,雖然不妥,但也不至於歹毒,想來,如果家境好些的話,她也不會這麽做的。”
康熙:“罷了罷了,不談這些個齷齪事了,文斌,你剛剛說安好和誰指腹為婚來著。”
文斌:“啟稟皇上,是和林知府的嫡孫。林知府向來和安好的父親,安正國交好,據說林知府的嫡孫也在元宵夜地時候失蹤了,林知府為這氣急攻心了,現在還臥病在床呢。”
康熙問縣令道:‘與你剛剛提到的那個林成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縣令:“微臣覺得八九不離十了。”
康熙笑道:“是對有緣的孩子,朕都有點好奇了,想看看那個叫林成的小男孩。看看他和安好是否如金童玉女般。”
顧貞觀:“皇上,以後有的是機會,眼下最緊要的事還是4月份的“多倫會盟”,皇上既然要親自參加的話,還是早些出發的好,您已經在這耽擱了一段時間了。”
康熙:“是該啟程了,貞觀,安好那個小姑娘,你就先領到你家去養一段時間吧,看她也挺崇拜你的,她舅舅家不回也罷,等會盟結束,朕再派人接她進京。”
顧貞觀:“皇上放心,草民會照顧好這個小姑娘的,倒是皇上此次去會盟恐怕路途不會太安穩,還請皇上保重龍體。”
縣令:“微臣還請皇上保重龍體。”
康熙:“這麽多年來,那條路,朕走的安穩過,朕的命硬著呢,不過這邊,還真要麻煩兩位愛卿幫朕繼續拉攏一群漢族知識分子,隻有這隊人馬壯大起來了,朕才有足夠的底氣去對抗黨同伐異的現象。黨同伐異的現象要盡快嚴懲了,再拖下去,這大清朝恐怕就要成為另一個南宋朝了”
顧貞觀:“皇上,您的皇命,草民定當全力以赴,大清朝有您,就永遠不會是南宋朝。”